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职业教育研究为根本出发点,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总目标,通过探索与分析课程包的设置与实施,试行课程制教学模式,以达到使学生从初级学员逐步成长,技术递增、学历晋升的目的,通过“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互通的方法,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 课程制 “低接高”教育形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073-02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正在转型,数字化生产和生存发展迅猛,产业更新换代加快,对应用性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可以看出对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有一个基本判断,即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而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两个不适应”问题的切口。因此,如何构建解决两个不适应问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点。
一、架设“低接高”多种教育互通的立交桥是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条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一下简称决定)文件精神,“总体目标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构成呢,如何搭建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立交桥是最先需要了解的问题,根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得知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多元、多层、多样的系统,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有专科、本科层次的,也可以有硕士、博士层次的;可以在专门高校中实施,也可以在普通高校中实施;普通高等教育中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中也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可以构架立交桥。
具体现代职业教育的构成请看下图1:
图1 现代职业教育构成
如上图所示,从低学历到高学历的晋升过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教育过程与人力资源市场的互换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组成,所以架设“低接高”多种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实现开拓低学历教育到高学历教育的晋升途径及方式,搭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平台,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笔者根据多方资料的分析与探索,试图通过“课程制”的教学模式,提出“课程包”的概念,解决“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互通的问题,最终达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课程制教学模式,实现“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互通
1.课程制的构成:课程制主要以“课程包”的学习模式为主线,通过课程包的学习,可以实现某岗位从业资格获取、从业资格晋升、某专业学历获取、学历晋升的教学模式。
(1)课程包: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根据《决定》指导思想中,职业教育其培养途径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教学单位与企业共同探索,结合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技术、知识能力的对应,进而开发专业课程,达到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目的。为此,本文提出课程包的概念,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①课程包的设置:根据《决定》的指导,参考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其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课程开发及教学大纲的编制均由专业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成员来此经济界、文化节,并充分考虑到高校对教学内容的发言权。同时,在教学内容和组织方面还有专门协调委员会负责的成功经验,笔者建议实行如下课程包设置的途径:首先由以企业为中心的行业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产业岗位需求设计出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和考核标准”(含岗位名称、任职要求、任职能力、工作任务、工艺流程、工作标准、考核内容及标准),如每个行业有各自的岗位群,该岗位群内细分多个岗位,每个岗位又有不同等级的任职要求及标准,所以以一个岗位群内多个岗位、不同等级的任职要求及标准即为“一个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其次,由以教学单位为中心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行业指导委员会设定的“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和考核标准”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参考学时、实训项目、实训要求、作品要求等),如根据“某一个职业岗位能力体系”为满足其中某一岗位某一级别的任职要求及标准而设置的一门或多门课程,本文把这一门或多门课程合成一个统称“课程包”。
课程包根据岗位分为:初级课程包、中级课程包、高级课程包、研究级课程包,分别对应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培养目标水平。
②课程包的实施:课程包的实施由三个主体完成。其一,企业负责课程包内的部分课程教学任务,主要体现技术技能的教授与训练及职业素质教育;其二,学校负责课程包内的部分课程教学任务,主要体现理论基础知识与验证及文化素质教育;其三,考核部分由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组织考试,通过后,获取该课程包的合格证/某岗位的从业证书。
具体课程包的设置与实施途径为图1所示。
图1 课程包设置与实施
由此,课程包的设置与实施结合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共同作用,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培养,国家统一的认证考试,取得相应的岗位/专业的技能证书、学历证书。课程包可以达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 2.课程制的实施
(1)从业资格获取:
通过独立课程包的学习,考试合格,获得某岗位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从业资格证书。
(2)从业资格晋升:
在通过某一岗位某一等级独立课程包考核后,通过补修一定的课程,获得同一岗位高级别合格证书/从业资格证。
(3)学历获取:
通过学习,获得同一岗位群N个独立课程包的合格证书可以置换相应级别的与该岗位群对应的专业学历证书。
(4)学历晋升:
获取某一专业学历证书后,通过补修一定课程,获得同一专业高级别学历证书。
具体实施过程见图2所示。
图2 课程制的构成与实施
通过课程制的实施,实现非学历教育的开展与晋升、学历教育的开展与晋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换,使“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互通问题得以解决,是构建“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互通的立交桥的有效措施。
(二)“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课程制架设“低接高”多种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实现现代教育体系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构想
通过该体系的构建,纵向可以达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横向可以达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职业教育适应发展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吻合。同时可以使针对受教育经历较少的人群,转化为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使得掌握多岗位从业资格的普通人员可以转化为产业行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青年就业能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证明该方式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三、“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保障与措施
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为此,需要从如下方面给与保障与支持。
(一)在政府管理机构方面的改革任务
建议国家成立固定的管理机构,协调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共同发挥作用,成立考试管理、命题、组织机构。建立基于岗位专业需求的行业标准、适合岗位培养目标的课程包、深受社会认可的考评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教育结构三方的责任、权利、利益,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在教育机构方面的改革任务
1.调整完善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的设置。使其本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学历晋升无缝对接的原则设置对等的专业名称,使得“低接高”学历教育立交桥互通。
2.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本着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设置标准的课程包。解决各教育机构课程设置不同,相互衔接出现缺口课程等状况;另解决同一教育机构,不同教育种类学生的课程不同,不同种类的学生无法互换,以致低接高学历教育的学生只有流失没有补充的问题。
3.教育机构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树立企业对教育的信心。
(三)在行业企业方面的改革任务
1.在法律层面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定指导方针、原则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表达,使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具有约束力和驱动力。形成责、权、利对等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关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政策规定,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表彰、鼓励,对支付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对于学生顶岗实习中涉及的风险因素,通过社会保险予以规避。
2.增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引导力度与考评。
(四)加强社会宣传导向作用
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认识不深、认可度不强的现状,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 较弱的社会氛围,应该扩大社会宣传,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好的体系运行,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各项制度的出台与运行、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用以反馈不足,持续改进,实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及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
[4] 杨明刚、汪碧云,高等职教课程设置的依据原则[J],教育与管理电子书库
[5]谢定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周建民、茹阳美国大学学分制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
[7]滕勇,西方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特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6-17.
[8]隋瑞歆,张亮,德国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4):85-87.
基金项目:
1.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论“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共同发展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jjg2013-78)
【关键词】 课程制 “低接高”教育形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073-02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正在转型,数字化生产和生存发展迅猛,产业更新换代加快,对应用性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可以看出对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有一个基本判断,即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而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两个不适应”问题的切口。因此,如何构建解决两个不适应问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点。
一、架设“低接高”多种教育互通的立交桥是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条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一下简称决定)文件精神,“总体目标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构成呢,如何搭建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立交桥是最先需要了解的问题,根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得知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多元、多层、多样的系统,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有专科、本科层次的,也可以有硕士、博士层次的;可以在专门高校中实施,也可以在普通高校中实施;普通高等教育中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中也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可以构架立交桥。
具体现代职业教育的构成请看下图1:
图1 现代职业教育构成
如上图所示,从低学历到高学历的晋升过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教育过程与人力资源市场的互换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组成,所以架设“低接高”多种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实现开拓低学历教育到高学历教育的晋升途径及方式,搭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平台,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笔者根据多方资料的分析与探索,试图通过“课程制”的教学模式,提出“课程包”的概念,解决“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互通的问题,最终达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课程制教学模式,实现“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互通
1.课程制的构成:课程制主要以“课程包”的学习模式为主线,通过课程包的学习,可以实现某岗位从业资格获取、从业资格晋升、某专业学历获取、学历晋升的教学模式。
(1)课程包: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根据《决定》指导思想中,职业教育其培养途径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教学单位与企业共同探索,结合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技术、知识能力的对应,进而开发专业课程,达到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目的。为此,本文提出课程包的概念,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①课程包的设置:根据《决定》的指导,参考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其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课程开发及教学大纲的编制均由专业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成员来此经济界、文化节,并充分考虑到高校对教学内容的发言权。同时,在教学内容和组织方面还有专门协调委员会负责的成功经验,笔者建议实行如下课程包设置的途径:首先由以企业为中心的行业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产业岗位需求设计出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和考核标准”(含岗位名称、任职要求、任职能力、工作任务、工艺流程、工作标准、考核内容及标准),如每个行业有各自的岗位群,该岗位群内细分多个岗位,每个岗位又有不同等级的任职要求及标准,所以以一个岗位群内多个岗位、不同等级的任职要求及标准即为“一个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其次,由以教学单位为中心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行业指导委员会设定的“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和考核标准”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参考学时、实训项目、实训要求、作品要求等),如根据“某一个职业岗位能力体系”为满足其中某一岗位某一级别的任职要求及标准而设置的一门或多门课程,本文把这一门或多门课程合成一个统称“课程包”。
课程包根据岗位分为:初级课程包、中级课程包、高级课程包、研究级课程包,分别对应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培养目标水平。
②课程包的实施:课程包的实施由三个主体完成。其一,企业负责课程包内的部分课程教学任务,主要体现技术技能的教授与训练及职业素质教育;其二,学校负责课程包内的部分课程教学任务,主要体现理论基础知识与验证及文化素质教育;其三,考核部分由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组织考试,通过后,获取该课程包的合格证/某岗位的从业证书。
具体课程包的设置与实施途径为图1所示。
图1 课程包设置与实施
由此,课程包的设置与实施结合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共同作用,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培养,国家统一的认证考试,取得相应的岗位/专业的技能证书、学历证书。课程包可以达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 2.课程制的实施
(1)从业资格获取:
通过独立课程包的学习,考试合格,获得某岗位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从业资格证书。
(2)从业资格晋升:
在通过某一岗位某一等级独立课程包考核后,通过补修一定的课程,获得同一岗位高级别合格证书/从业资格证。
(3)学历获取:
通过学习,获得同一岗位群N个独立课程包的合格证书可以置换相应级别的与该岗位群对应的专业学历证书。
(4)学历晋升:
获取某一专业学历证书后,通过补修一定课程,获得同一专业高级别学历证书。
具体实施过程见图2所示。
图2 课程制的构成与实施
通过课程制的实施,实现非学历教育的开展与晋升、学历教育的开展与晋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换,使“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互通问题得以解决,是构建“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互通的立交桥的有效措施。
(二)“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课程制架设“低接高”多种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实现现代教育体系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构想
通过该体系的构建,纵向可以达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横向可以达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职业教育适应发展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吻合。同时可以使针对受教育经历较少的人群,转化为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使得掌握多岗位从业资格的普通人员可以转化为产业行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青年就业能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证明该方式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三、“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保障与措施
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为此,需要从如下方面给与保障与支持。
(一)在政府管理机构方面的改革任务
建议国家成立固定的管理机构,协调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共同发挥作用,成立考试管理、命题、组织机构。建立基于岗位专业需求的行业标准、适合岗位培养目标的课程包、深受社会认可的考评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教育结构三方的责任、权利、利益,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在教育机构方面的改革任务
1.调整完善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的设置。使其本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学历晋升无缝对接的原则设置对等的专业名称,使得“低接高”学历教育立交桥互通。
2.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本着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设置标准的课程包。解决各教育机构课程设置不同,相互衔接出现缺口课程等状况;另解决同一教育机构,不同教育种类学生的课程不同,不同种类的学生无法互换,以致低接高学历教育的学生只有流失没有补充的问题。
3.教育机构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树立企业对教育的信心。
(三)在行业企业方面的改革任务
1.在法律层面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定指导方针、原则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表达,使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具有约束力和驱动力。形成责、权、利对等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关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政策规定,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表彰、鼓励,对支付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对于学生顶岗实习中涉及的风险因素,通过社会保险予以规避。
2.增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引导力度与考评。
(四)加强社会宣传导向作用
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认识不深、认可度不强的现状,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 较弱的社会氛围,应该扩大社会宣传,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好的体系运行,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各项制度的出台与运行、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用以反馈不足,持续改进,实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及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
[4] 杨明刚、汪碧云,高等职教课程设置的依据原则[J],教育与管理电子书库
[5]谢定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周建民、茹阳美国大学学分制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
[7]滕勇,西方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特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6-17.
[8]隋瑞歆,张亮,德国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4):85-87.
基金项目:
1.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论“低接高”多种教育形式共同发展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jjg20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