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工作死磕到底

来源 :青年心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ng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当我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我砸出去几百份简历耗上四个月的时间,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我肯定会认为他在开玩笑。但是,很不幸,现实常常就是个残酷的玩笑。
  5岁就开始练字,对书法的热爱让我三年前辞去工作,考取了书法专业的研究生。像所有的应届毕业生一样,我花在简历上的银子已经超过3000块。但是,它们无声无息被人潮汹涌的招聘会所吞噬。也知道几率不大,但是即使如此仍然得投,人人都在寻找沧海中能救得一命的稻草。
  后来,一是鉴于海投简历不起作用,二是大学刚毕业时找工作的经验提示了我,我开始改变策略,不再依赖简历,而是主动上门推销自己。每天搜寻招聘信息,学校、网络、朋友一个都不落下,只要听说哪里招人,我就打电话过去,人家不耐烦我也假装听不到,不断地打,想办法弄到招聘负责人的地址,把简历直接快递到他手上。这样一来,我还真赢得了几个面试机会。
  第一个机会来自某集团,他们正在跟团中央合作一个项目,而我曾经做过校内团的工作的经历正中其怀,很顺利地通过了面试。但是,就在我暗喜运气终于青睐我一回的时候,却被告知:我们今年不进人,只能接受你作为实习生工作一年,完成这个项目。当头一棒!等我缓过神来,只能拒绝了这份工作。
  第二个给我面试机会的是一家国有企业。他们想招一个高层文职人员,要求苛刻。我把简历递了过去,他们的党群工作部部长看了我附在其中的文章,感觉很好,让我第二天就去面试。但是很不幸,这次面试给我的感觉并不好,原因是这家公司经营的业务非常具有专业性,而我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只是抱着一种“文职工作”的准备来的。结果,他们的两个副总问了我很多专业领域的问题,我只能随便答答,感觉他们并不满意。好在没有直接被拒,而是让我回去再写两篇文章看看。这次我不敢怠慢,用了整整六天的时间查资料、整理成文,最后那两篇文章被选入他们的年终总结,反响良好——但是,这里不得不说但是,因为我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答复。“他们是不是诓你给他们干活呀?”一个朋友这样暗示我。我的心一下子跌进了冰窟窿:“但愿不是吧。”真的但愿不是,我不想在疲累的心灵上再添一道“被利用、不信任”的伤疤。
  在等offer的同时,我又收到一家出版社的面试通知,他们需要一个会写文章同时又能搞点儿艺术展览的人,我想,这正合我意呀!于是直接自荐到社长面前。社长一看我的简历,说,可以。结果我还没来得及高兴,他们主管人事的总编辑发话了:不行!我们只招中文系毕业的,你的专业不对口。“可是,您看看我的文章……而且,我也有相关工作经验。”一切都没用!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什么叫“生死大权”,一个人的一个念头或者一句话,就可能决定你的一生。这是我在求职过程中感受到的最大无奈。
  四个月前的高期望现在已经变成了零期望,对五年工作经验的高自信也已经变成了没自信。因为在我去某中学应聘时,面试官的拒绝理由让我一头雾水:“对不起,我们不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而某国企负责人在我打电话去推荐自己时是这样说的:“你当时为什么辞职呢?由此我判断,你一定做得不成功。”我真是无语。我们素未谋面,他连我的简历都没看过,更没有询问我辞职的理由,竟然就贸然对我做出了判断,而这个判断还关乎着我的生存!
  记得《中国青年报》曾经讨论过这个话题:就业进入“父亲时代”。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明明属于你的机会,却因为人家的一个“关系”就花落旁家,而你连个像样的拒绝理由都得不到。
  现在,每天回到宿舍就能感觉到低沉的气压在头顶盘旋,同学中尚无一人签约的现实让每个人都心情沉重。谈话里再也没有理想化的美好,有时甚至交谈不到两句就火药味十足,大家不得不闭嘴,继续蜷缩到自己的小天地里苦恼。心烦时我就练字,还好仍有这个浪漫的虚幻世界可供我暂时逃避现实。
  但是,明天如何?还得继续投简历、打电话、面试,继续跟工作死磕!
其他文献
冰淇淇淋多少钱?  批发五毛。零售八毛。  哪个便宜?  批发便宜。  那我批发一个。  ……
期刊
第一次约会,谁都想向对方展示自己最好一面。虽然此时这“美好”的一面多少带着刻意或掩饰,但细心的你,一定也能从对方不经意的动作或是语言嗅出点蛛丝马迹来。    比起男人的理性,我们女人太感性了,很容易不顾一切喜欢上某人。结果也许会遗憾,你心心念念牵手的王子,居然是只青蛙,为什么当初没识破呢?有时候,寻爱过程就这么坎坷曲折。女人千百次的试验和猜测,不过是为了找个可以一起看月亮的人,偏偏世界大得充满了假
期刊
我的性格和习惯    1.你怎样形容自己的性格?   开朗、直爽,有话就直接说,不会敷衍别人,对每个人都是真诚以对。以前总有人说我说话太直接,容易得罪人,但是,我觉得如果让我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那就不是我陈好了。  2.你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为什么?   《美女与野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心灵,善良的人一定会有好结局。好像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最后的结果都是美丽的公主和英俊的
期刊
18岁到28岁,财富积累的基础“黄金十年”。在这里,我们将见证一个人的成功理财之路。27岁的王小伟已经不再靠“节流”理财,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开源”。    有人说,27岁是人生的分水岭。对于理财达人王小伟来说,27岁则意味着理财思路的大转变——从攒钱到赚钱,从节流到开源。    PART1. 27岁的创业心态    对于已经小有资产的王小伟来说,最难解决的问题并非创业资金,而是创业之前的担忧和犹豫
期刊
我是一名大四女生,平时喜欢看心理类杂志,《青年心理》是我经常阅读的杂志之一。2009年第3期的《信任构成爱的桥梁》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所搭乘的游轮行进到越南岘港时,适逢国内发生汶川大地震,他随即在游轮上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受难者募集捐款,船上的人无论相识与否,都纷纷捐款。为什么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能够慷慨解囊,而不怀疑作者会“中饱私囊”,而那位出租车司机却“趁火打劫”?我觉得人与人在最初交往时,一般不
期刊
如果说,时间是衡量生命的客观尺度和唯一标准的话,分配时间也就是分配生命了。我以为,这是一种在人生奋斗产生紧迫感的前提下,对时间、对生命的觉悟或者觉醒,是想用另外的诸如自勉、努力、奋发、进取的方式来补充和延续生命的长度、扩展本来有限的生命内涵的一种态度。  我读过一本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无言的爱》,作者早在1994年就有了如是的觉醒,他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道:“我想,若以60岁来假定我生命的
期刊
几百份简历如石牛入海,你开始担心这辈子是否还能找到工作;  连续十几次面试被拒,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屡屡遭遇“潜规则”,你开始怀疑职场中是否还有公平竞争;  ……  无疑,2008年底掀起的金融海啸将无数人推向择业深渊的同时,也带入了心灵挫伤的谷底。不断攀升的待业人数与因经济危机不断缩小的岗位需求,这就是理想与现实间赤裸裸的差距,而我们从未在这差距中跌得这么狠,这么疼。  一个人
期刊
隐:  您好,我很喜欢你们的杂志,很信任你们,希望从你们那里得到解决的办法。  我遇到了件麻烦事,可能几个月后会牵涉到一个人的生命,我不知道到时候该怎么办。  我和他相恋4年。刚开始,我一心认定他是我的另一半。我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健康、智慧、大度、上进,足矣。这些我刚开始都跟他说过。甚至刚在一起时,我对他说,如果他达不到这个目标,我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他说他会做到。  可是直到他2007年大学毕业
期刊
传说麦当劳、肯德基的招聘职位,在清华北大大受欢迎。很难讲,这些天之骄子是怎样把“假期打工地点”变成“求职热门选择”的。但是,从心理的正常趋势来看,如此大的转变必然是经历了相对等,甚至更为巨大的挫折、落差后方能形成。求职受挫后,每个人的心灵都必须经受或多或少的磨砺与考验,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屈辱感 感觉丢脸,不想见同学、好友,尤其是那些事业有成的。“现在我好像特敏感,如果谁问我一句‘签了没
期刊
年轻人聚会交流有他们的困惑和委屈,家长们扎堆聊天也会有他们的辛酸与哀愁。一位常常语出惊人、其观点又被大家频频认同的友人,近日再度有感而发地爆出新锐评说“不要做可怜父母”!  过去就有著名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之说,今天之“可怜父母”依然比比皆是,为孩子就业苦恼,也为孩子就业之后的种种尴尬而发愁;为孩子搞不上对象发愁,更为孩子找的对象的样样不称心而苦恼……细想之,几乎就没有他们不发愁不苦恼的事。这位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