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普及应用,传统的板书和PPT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逊于短视频,由此产生了微课这种全新的模式。微课既有别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又是在此基础上承接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的视听感官激活学习思维;掌握重难点,突出课堂中心;创设情境,加强感染力。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微课的组成与优势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是一种利用短视频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讲解的教学方式。“微课”以紧扣教材的课堂教学视频为主,并结合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课堂设计、图文资料、教师评价、练习测试及师生双向互动等模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生动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环境。因此,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已然势不可挡。
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时长一般在十分钟之内,视频中所含的知识量并不繁多,有利于学生迅速提炼课堂重点,梳理课文结构,从而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记忆。在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很难单凭文字想象出作者想呈现出的画面,而微课视频可以用画面向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吸引学生、强化学生记忆的课堂目的。其次,微课可多渠道传播,打破空间局限。微课作为电子数字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自媒体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传播,方便快捷。第三,微课提供了师生互动的平台,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相比枯燥的听课划重点,微课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使视频输出与学生的实时思考结合,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微课使教师和学生同时成为使用者,不仅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水平,也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
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微课的局限性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元态势,很多教师选择将传统教学与新媒体结合起来授课,但由于对技术掌控不足,收集与整合资料的难度大,仍有许多教师选择传统授课模式,其中又以年龄较大的教师为主。如此一来,尽管微课的应用益处多多,但仍会有教师因为制作不易而舍弃这种新型授课模式。其次,微课的应用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仍未成熟,网络上可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教育资源亟待优化与整合。
而微课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受视频时间所限,教学内容减少。微课一般在5-8分钟之间为宜,最长不宜超过二十分钟。教师想要在短短几分钟内呈现出课堂的全部内容难度较大,因此只能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做出主次调整,集中表现课堂的重点内容,此后再完成知识拓展与延伸。其次,微课的制作会占用教师的备课时间,有可能降低备课效率。如果要制作微课,教师需要准备录音、搜集视频、制作字幕等工作,如果耗时太长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第三,微课可以展示的内容极其有限,如果教师未能准确抓住课堂重点进行拓展讲解,学生就不能及时有效吸收课堂知识,可能会降低教学质量。
三、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可以给课堂带来崭新的面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想得心应手地运用微课,教师首先要有“推陈出新”的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具备完整描绘事物的能力,但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声画兼具、色彩鲜明的视频比文字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将抽象的事物转化成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视频中,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面。如《开国大典》中,教师可以制作“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天安门人声鼎沸”等微课视频片段来还原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场面的震撼与喜悦,也强化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又如《故宫》教学中,学生很难只凭文字想象太和殿、保和殿的壮丽宏伟,那么教师可以将一些故宫的纪录影片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领略故宫的风光,这样,影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会更胜于文字表面的描述带来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的视听感官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师生关系中,学生更多习惯依赖教师,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学习习惯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因此,授课成功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当学生自愿参与课堂教学,才会对课堂内容有兴趣并主动吸收知识。因此,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传统教学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此时,微课便可以发挥出它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对所看有所想。及时的反馈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把握。比如《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教师可以插入这样一段微课——播放日军羞辱雨来的视频,接着提出几个小问题,如想象雨来会以怎样的方式逃离日军的控制?这样的微课可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发展。又如《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微课:先让学生观看大海的不同景象,然后提出问题“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当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往更多具有可能性的方向思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阅读课文后半段,从拉曼的实验中寻找答案。學生经过自己思考后寻找到的正确答案往往会比教师直接向学生给出的科学解释更令人记忆深刻,吸收效果更佳。
(三)掌握重难点,突出课堂中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力不如高年级的学生,一般不能单凭自己找到课文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充分把握课文内容,明确主次,将知识划分成“金字塔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重难点。如《詹天佑》一课中,可通过微课动态显示詹天佑发明的“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通过现代与近代初铁路修建技术、修建环境的对比,突出詹天佑修建铁路时条件的艰苦,体现詹天佑的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修建京张铁路的里程碑意义。
(四)创设情境,加强感染力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于一体,动静结合,摆脱了枯燥的传统课堂,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内涵,受到更深的感染。如《怒吼吧,黄河》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中气势宏伟的黄河风光和歌曲《黄河大合唱》感受到抗日时期中华人民表现出的英勇睿智、团结一心,通过影片中演剧队队员们铿锵有力、深沉激昂的合唱,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到队员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的革命情怀。
四、结语
小学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说、想、写的基础语言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的出现迎合了大众对知识传播要打破时空局限的这个心理,更深入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简短的视频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课堂内容,狙击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营造可以共同交流的平台,打造短时高效的“干货课堂”,让微课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生涯开拓更辽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蒋成杰.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
[2]吕艳霞.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教育,2014(05).
[3]朱丽锋.E学习环境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一次E学习示范课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9).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微课的组成与优势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是一种利用短视频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讲解的教学方式。“微课”以紧扣教材的课堂教学视频为主,并结合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课堂设计、图文资料、教师评价、练习测试及师生双向互动等模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生动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环境。因此,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已然势不可挡。
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时长一般在十分钟之内,视频中所含的知识量并不繁多,有利于学生迅速提炼课堂重点,梳理课文结构,从而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记忆。在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很难单凭文字想象出作者想呈现出的画面,而微课视频可以用画面向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吸引学生、强化学生记忆的课堂目的。其次,微课可多渠道传播,打破空间局限。微课作为电子数字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自媒体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传播,方便快捷。第三,微课提供了师生互动的平台,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相比枯燥的听课划重点,微课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使视频输出与学生的实时思考结合,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微课使教师和学生同时成为使用者,不仅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水平,也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
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微课的局限性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元态势,很多教师选择将传统教学与新媒体结合起来授课,但由于对技术掌控不足,收集与整合资料的难度大,仍有许多教师选择传统授课模式,其中又以年龄较大的教师为主。如此一来,尽管微课的应用益处多多,但仍会有教师因为制作不易而舍弃这种新型授课模式。其次,微课的应用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仍未成熟,网络上可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教育资源亟待优化与整合。
而微课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受视频时间所限,教学内容减少。微课一般在5-8分钟之间为宜,最长不宜超过二十分钟。教师想要在短短几分钟内呈现出课堂的全部内容难度较大,因此只能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做出主次调整,集中表现课堂的重点内容,此后再完成知识拓展与延伸。其次,微课的制作会占用教师的备课时间,有可能降低备课效率。如果要制作微课,教师需要准备录音、搜集视频、制作字幕等工作,如果耗时太长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第三,微课可以展示的内容极其有限,如果教师未能准确抓住课堂重点进行拓展讲解,学生就不能及时有效吸收课堂知识,可能会降低教学质量。
三、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可以给课堂带来崭新的面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想得心应手地运用微课,教师首先要有“推陈出新”的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具备完整描绘事物的能力,但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声画兼具、色彩鲜明的视频比文字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将抽象的事物转化成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视频中,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面。如《开国大典》中,教师可以制作“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天安门人声鼎沸”等微课视频片段来还原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场面的震撼与喜悦,也强化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又如《故宫》教学中,学生很难只凭文字想象太和殿、保和殿的壮丽宏伟,那么教师可以将一些故宫的纪录影片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领略故宫的风光,这样,影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会更胜于文字表面的描述带来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的视听感官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师生关系中,学生更多习惯依赖教师,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学习习惯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因此,授课成功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当学生自愿参与课堂教学,才会对课堂内容有兴趣并主动吸收知识。因此,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传统教学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此时,微课便可以发挥出它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对所看有所想。及时的反馈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把握。比如《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教师可以插入这样一段微课——播放日军羞辱雨来的视频,接着提出几个小问题,如想象雨来会以怎样的方式逃离日军的控制?这样的微课可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发展。又如《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微课:先让学生观看大海的不同景象,然后提出问题“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当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往更多具有可能性的方向思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阅读课文后半段,从拉曼的实验中寻找答案。學生经过自己思考后寻找到的正确答案往往会比教师直接向学生给出的科学解释更令人记忆深刻,吸收效果更佳。
(三)掌握重难点,突出课堂中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力不如高年级的学生,一般不能单凭自己找到课文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充分把握课文内容,明确主次,将知识划分成“金字塔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重难点。如《詹天佑》一课中,可通过微课动态显示詹天佑发明的“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通过现代与近代初铁路修建技术、修建环境的对比,突出詹天佑修建铁路时条件的艰苦,体现詹天佑的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修建京张铁路的里程碑意义。
(四)创设情境,加强感染力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于一体,动静结合,摆脱了枯燥的传统课堂,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内涵,受到更深的感染。如《怒吼吧,黄河》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中气势宏伟的黄河风光和歌曲《黄河大合唱》感受到抗日时期中华人民表现出的英勇睿智、团结一心,通过影片中演剧队队员们铿锵有力、深沉激昂的合唱,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到队员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的革命情怀。
四、结语
小学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说、想、写的基础语言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的出现迎合了大众对知识传播要打破时空局限的这个心理,更深入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简短的视频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课堂内容,狙击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营造可以共同交流的平台,打造短时高效的“干货课堂”,让微课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生涯开拓更辽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蒋成杰.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
[2]吕艳霞.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教育,2014(05).
[3]朱丽锋.E学习环境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一次E学习示范课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9).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