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从情、理、趣三个方面下工夫。这实质上说的是语文课的境界和要求,即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生情、明理,还要感觉有趣。那么,具体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应当从哪些地方发现并挖掘出其中的情、理、趣呢?
情:全文中最具“情”的地方,恐怕是“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这个句子了。当孩子告知竺可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候,他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立即”前往,并且高兴得“像年轻了几十岁”。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第一朵杏花开了,对于竺可桢来说就是大喜事。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谁也不会对这样的事情多么在意,但是,对于研究物候学的竺可桢来说,意义重大,非同寻常,因为这样的“精确”,是他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一个重要的、原始的、真实可感的第一手材料,是关涉发现气候变化规律的大事,难怪他心情如此的兴奋、激动、快乐和急不可待。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科学家,对自己科研工作浓厚的兴趣和热忱。
理:是课文最后竺可桢不止一次说过的那番话。其中“精确”二字最为关键,从中可以推想,竺可桢认真观察、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大形象。这番话可以让学生明白,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科学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常年的精确观察。做科学研究如此,做别的事情也一样,需要认真、精确,一丝不苟,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
趣:文中最有趣的地方,恐怕是使用不同的动词来描写“杏花开了”。如“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春风……吹鼓了杏树的花苞”,“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前面的两个句子,“泛出”搭配“粉红”,“绽开”搭配“花瓣”,不可互换,准确无误,后面的“鼓”和“捧出”尤其精妙。这个“鼓”字,不只是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了杏花在枝头上鼓了出来、含苞欲放的情状,它还暗示着这样一层意思:第一朵杏花快要开放了。“捧出”呢?是拟人的写法。竺可桢看到的第一朵杏花,是那么富有感情,它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捧出”来给他看,这是对科学家勤奋研究、孜孜以求的一种奖赏,是大自然要把自己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一个有心人的真诚之举。从“捧出”一词,我读到的是作者对竺可桢发自心底的崇敬与赞美的感情。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港区第四小学)
情:全文中最具“情”的地方,恐怕是“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这个句子了。当孩子告知竺可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候,他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立即”前往,并且高兴得“像年轻了几十岁”。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第一朵杏花开了,对于竺可桢来说就是大喜事。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谁也不会对这样的事情多么在意,但是,对于研究物候学的竺可桢来说,意义重大,非同寻常,因为这样的“精确”,是他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一个重要的、原始的、真实可感的第一手材料,是关涉发现气候变化规律的大事,难怪他心情如此的兴奋、激动、快乐和急不可待。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科学家,对自己科研工作浓厚的兴趣和热忱。
理:是课文最后竺可桢不止一次说过的那番话。其中“精确”二字最为关键,从中可以推想,竺可桢认真观察、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大形象。这番话可以让学生明白,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科学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常年的精确观察。做科学研究如此,做别的事情也一样,需要认真、精确,一丝不苟,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
趣:文中最有趣的地方,恐怕是使用不同的动词来描写“杏花开了”。如“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春风……吹鼓了杏树的花苞”,“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前面的两个句子,“泛出”搭配“粉红”,“绽开”搭配“花瓣”,不可互换,准确无误,后面的“鼓”和“捧出”尤其精妙。这个“鼓”字,不只是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了杏花在枝头上鼓了出来、含苞欲放的情状,它还暗示着这样一层意思:第一朵杏花快要开放了。“捧出”呢?是拟人的写法。竺可桢看到的第一朵杏花,是那么富有感情,它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捧出”来给他看,这是对科学家勤奋研究、孜孜以求的一种奖赏,是大自然要把自己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一个有心人的真诚之举。从“捧出”一词,我读到的是作者对竺可桢发自心底的崇敬与赞美的感情。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港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