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步入了一个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有关知识,学生已不满足于“一根粉笔+PPT”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微课正被教育界人士热捧。本文从“形” “问” “准” “调” “情” “趣”等六个方面来论述如何使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教学语言更精彩。
关键词:微课设计;教学语言;中学数学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我们步入了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有关知识,学生已不满足于“一根粉笔+PPT”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微课正被教育界人士热捧。
在我片乡村教师制作微课竞赛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如下:
案例1: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师:解方程:5x-2=8 ①.
师: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
师:5x-2+2=8+2,
师:即 5x=8+2 ②.
师:比较方程①与方程②,可以發现,这个变形相当于,把原方程①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左边移动到方程的右边。像这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师:……
案例1中的教学语言基本上就是把课本上的内容读了一遍,缺乏引导性、思考性语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方程的左(右)边” 所表达的意思的清晰度明显不如“方程等号的左(右)边”,为学生日后将移项与加法交换律混淆埋下伏笔。也没有交代为什么要移项,什么情况下可以移项,如方程5(x-2)=8 中的-2能不能移项呢?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特征,如何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正是教师数学教学语言水平的体现,更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融入精彩的教学语言的高品质的微课,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能够刺痛学生的思维神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微课堂更精彩。
如何使微课中的教学语言更精彩,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
一、微课教学语言的“形”——手势、体态
如今的微课技术水平早已不是那个初级阶段——纯粹的PPT加录屏软件,而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两个镜头录制微课,一个录制屏幕,另一个录制学生、老师的活动情况,录制完毕后,再对两个镜头进行剪辑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微课。
以现阶段的微课技术,完全可以捕捉到教师的各种手势,并进行镜头特写。
在图形和几何微课教学中,合理利用手势语言的特写镜头,可以调动学生的专注力,增添课堂活力,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进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案例2:如何找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学习平行线的关键,这个知识点课本上没有明确给出定义。从各种完整“三线八角”中找出同位角后,擦去多余的角,只留下一组同位角,进而归纳出同位角的形状特征,然后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进行模拟(如图1)。类似的,得出内错角手势(如图2),同旁内角手势(如图3)。这样就把抽象的3个概念,有比较形象的手势来理解,强化记忆。
二、微课教学语言的“问”
启发性语言是数学课堂教学开启智慧的钥匙。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知识的传承是微课堂的表象,数学思维的传承是微课堂的本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会遗忘的,而学到数学的思维是终身受益的。数学思想的启迪,胜过数学知识简单的教学。数学微课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能因为微课短小,就在微课堂中“满堂灌”。微课中的数学教学,也应该通过富有启发性、激励性、悬念性、转化性的数学教学语言,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数学,引领学生发散性思维,引领学生深层性思维,引领学生创造性思维。
案例3:在刚学完平方根的概念时,对于如何求169的平方根,1.96的算术平方根,学生做这个基本没有任何障碍,主观上觉得已经学会了,从而造成学生认为如此简单的平方根不值得学的错觉,各个符号的意义更不可能真正理解.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思考:
(1)9的算术平方根是81吗?(2)81的算术平方根用符合怎么表示?(3)-81的算术平方根存在吗?(4)√16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这可以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思考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计算方法,从而能够主动去思考√16与√16的算术平方根的本质区别。
三、微课教学语言的“准”
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很多内容进行了严格界定。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语言的严谨性、规范性是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在数学微课堂中,对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术语的表述要精准无误,不能有歧义、模棱两可,应采用严谨的陈述性语言更容易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晰,学生才能正确理解知识。善用通俗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把几何语言图形化,把深层的数学梯度化。尽量不要用过于简短的陈述性语言,否则,易引起学生的误解。在有限的微课时间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因此,在录制微课前,一定要把陈述性语言组织好,避免出现一些口头禅,确保把握表述的语义没有歧义。在录制微课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必须与板书、PPT内容一致,如出现口误等语言性错误,就会加大后期整改的工作量,甚至重录。
案例4:关于幂的规定:a^0=1 (a≠0),不能说成“任何数的0次幂为1”,而应说成“任何非零数的0次幂为1”。前者忽略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a≠0,就会出现0的0次幂情况,对于中学生来说,0的0次幂是无意义的。
四、微课教学语言的“调”
语调是语言的“灵魂”。语调应有高低、轻重、长短、快慢、停顿的变化。有些老师制作的微课,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基调,像是和尚在念PPT稿,不注重语调高低、轻重、长短、快慢、停顿的变化。这种微课会造成观看者沉闷,缺乏活力的氛围,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而有些老师制作的微课中的声音,快慢适中,高低起伏,轻重自然,抑扬顿挫鲜明,犹如动听的曲子,给人美的享受。在录制微课时,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应语调要快一些,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语调要慢一 些,对于学生需要时间领悟之处要停顿,对于学生易错之处语调要重一些,在再结合相应的手势等体态语言,充分发挥形象语言对中学生的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言语中传递的知识,进而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案例5: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平面内”是大前提,不能省,应强调。“有且只有一条”表示“有一条”,而且是“只有一条”,没有第二条与已知直线垂直,也应强调。
五、微课教学语言的“情”
情感是教学语言的血液。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如果教师热爱教学,做到心中有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极力营造舒畅的学习心境,就能将积极的情感、正能量通过微课贯穿学生,感化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相反,如果将失弱的、消极的情感带入微课堂,那么学生受负能量的干扰,思维是迟滞的,甚至停滞的。
六、微课教学语言的“趣”
数学是解决问题一把好用的工具,但是很多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布卢姆曾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枯燥的知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穿插课堂,那么课堂的活力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体验数学的快感,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将“冷场”的氛围引向“活跃”的氛围。教师在录制数学微课时,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素材,紧密联系实际,把数学知识寓于趣事,这样不仅能给枯燥的课堂带来活跃的氛围,更能将难懂晦涩的数学知识简单化。
案例6:根式计算中的性质√(a^2 )=|a|,经常被学生误认为√(a^2 )=a,为此,我在微课中设计如下解说——这么冷的天,脱掉帽子,减半头发,绝对很冷,所以要加绝对值。其中,√看作帽子,指数2降为1看作减半头发,a看作头,绝对很冷联想到绝对值。这么风趣的语言,受学生的喜欢,而且能让学生对易错点记得特别牢。
七、结束语
随着课改的深入,微课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如何使教学语言做到最優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 陈永明.数学教学中的语言问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版社,1998.
[3] 杨之, 王雪芹. 数学语言与数学教学[J]. 数学教育学报,2007,16(4):13-16.
关键词:微课设计;教学语言;中学数学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我们步入了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有关知识,学生已不满足于“一根粉笔+PPT”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微课正被教育界人士热捧。
在我片乡村教师制作微课竞赛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如下:
案例1: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师:解方程:5x-2=8 ①.
师: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
师:5x-2+2=8+2,
师:即 5x=8+2 ②.
师:比较方程①与方程②,可以發现,这个变形相当于,把原方程①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左边移动到方程的右边。像这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师:……
案例1中的教学语言基本上就是把课本上的内容读了一遍,缺乏引导性、思考性语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方程的左(右)边” 所表达的意思的清晰度明显不如“方程等号的左(右)边”,为学生日后将移项与加法交换律混淆埋下伏笔。也没有交代为什么要移项,什么情况下可以移项,如方程5(x-2)=8 中的-2能不能移项呢?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特征,如何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正是教师数学教学语言水平的体现,更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融入精彩的教学语言的高品质的微课,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能够刺痛学生的思维神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微课堂更精彩。
如何使微课中的教学语言更精彩,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
一、微课教学语言的“形”——手势、体态
如今的微课技术水平早已不是那个初级阶段——纯粹的PPT加录屏软件,而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两个镜头录制微课,一个录制屏幕,另一个录制学生、老师的活动情况,录制完毕后,再对两个镜头进行剪辑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微课。
以现阶段的微课技术,完全可以捕捉到教师的各种手势,并进行镜头特写。
在图形和几何微课教学中,合理利用手势语言的特写镜头,可以调动学生的专注力,增添课堂活力,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进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案例2:如何找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学习平行线的关键,这个知识点课本上没有明确给出定义。从各种完整“三线八角”中找出同位角后,擦去多余的角,只留下一组同位角,进而归纳出同位角的形状特征,然后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进行模拟(如图1)。类似的,得出内错角手势(如图2),同旁内角手势(如图3)。这样就把抽象的3个概念,有比较形象的手势来理解,强化记忆。
二、微课教学语言的“问”
启发性语言是数学课堂教学开启智慧的钥匙。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知识的传承是微课堂的表象,数学思维的传承是微课堂的本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会遗忘的,而学到数学的思维是终身受益的。数学思想的启迪,胜过数学知识简单的教学。数学微课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能因为微课短小,就在微课堂中“满堂灌”。微课中的数学教学,也应该通过富有启发性、激励性、悬念性、转化性的数学教学语言,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数学,引领学生发散性思维,引领学生深层性思维,引领学生创造性思维。
案例3:在刚学完平方根的概念时,对于如何求169的平方根,1.96的算术平方根,学生做这个基本没有任何障碍,主观上觉得已经学会了,从而造成学生认为如此简单的平方根不值得学的错觉,各个符号的意义更不可能真正理解.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思考:
(1)9的算术平方根是81吗?(2)81的算术平方根用符合怎么表示?(3)-81的算术平方根存在吗?(4)√16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这可以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思考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计算方法,从而能够主动去思考√16与√16的算术平方根的本质区别。
三、微课教学语言的“准”
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很多内容进行了严格界定。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语言的严谨性、规范性是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在数学微课堂中,对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术语的表述要精准无误,不能有歧义、模棱两可,应采用严谨的陈述性语言更容易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晰,学生才能正确理解知识。善用通俗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把几何语言图形化,把深层的数学梯度化。尽量不要用过于简短的陈述性语言,否则,易引起学生的误解。在有限的微课时间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因此,在录制微课前,一定要把陈述性语言组织好,避免出现一些口头禅,确保把握表述的语义没有歧义。在录制微课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必须与板书、PPT内容一致,如出现口误等语言性错误,就会加大后期整改的工作量,甚至重录。
案例4:关于幂的规定:a^0=1 (a≠0),不能说成“任何数的0次幂为1”,而应说成“任何非零数的0次幂为1”。前者忽略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a≠0,就会出现0的0次幂情况,对于中学生来说,0的0次幂是无意义的。
四、微课教学语言的“调”
语调是语言的“灵魂”。语调应有高低、轻重、长短、快慢、停顿的变化。有些老师制作的微课,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基调,像是和尚在念PPT稿,不注重语调高低、轻重、长短、快慢、停顿的变化。这种微课会造成观看者沉闷,缺乏活力的氛围,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而有些老师制作的微课中的声音,快慢适中,高低起伏,轻重自然,抑扬顿挫鲜明,犹如动听的曲子,给人美的享受。在录制微课时,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应语调要快一些,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语调要慢一 些,对于学生需要时间领悟之处要停顿,对于学生易错之处语调要重一些,在再结合相应的手势等体态语言,充分发挥形象语言对中学生的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言语中传递的知识,进而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案例5: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平面内”是大前提,不能省,应强调。“有且只有一条”表示“有一条”,而且是“只有一条”,没有第二条与已知直线垂直,也应强调。
五、微课教学语言的“情”
情感是教学语言的血液。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如果教师热爱教学,做到心中有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极力营造舒畅的学习心境,就能将积极的情感、正能量通过微课贯穿学生,感化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相反,如果将失弱的、消极的情感带入微课堂,那么学生受负能量的干扰,思维是迟滞的,甚至停滞的。
六、微课教学语言的“趣”
数学是解决问题一把好用的工具,但是很多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布卢姆曾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枯燥的知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穿插课堂,那么课堂的活力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体验数学的快感,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将“冷场”的氛围引向“活跃”的氛围。教师在录制数学微课时,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素材,紧密联系实际,把数学知识寓于趣事,这样不仅能给枯燥的课堂带来活跃的氛围,更能将难懂晦涩的数学知识简单化。
案例6:根式计算中的性质√(a^2 )=|a|,经常被学生误认为√(a^2 )=a,为此,我在微课中设计如下解说——这么冷的天,脱掉帽子,减半头发,绝对很冷,所以要加绝对值。其中,√看作帽子,指数2降为1看作减半头发,a看作头,绝对很冷联想到绝对值。这么风趣的语言,受学生的喜欢,而且能让学生对易错点记得特别牢。
七、结束语
随着课改的深入,微课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如何使教学语言做到最優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 陈永明.数学教学中的语言问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版社,1998.
[3] 杨之, 王雪芹. 数学语言与数学教学[J]. 数学教育学报,2007,16(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