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把数和形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课堂教学要做到落实课堂,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操作,来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教学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变理念为行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使命.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小学数学教学,要把数和形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课堂教学要做到落实课堂,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操作,来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育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人求真,变观念为行为.而现代的学校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最充分的发展,其责任是创造能使每一名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给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对所有学生负责.学校就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如何提高每堂课的效率.本文就从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能所起的什么样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具有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
素质教育的学校核心使命是变理念为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认识规律是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而学具的操作符合这样的规律.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学具,不仅能变被动为主动,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感知事物的形象性,从事物表象出发,概括出事物的特征,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概念“平均分”的时候,让学生先把6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用图片分一分,出现三种分法:1、两个人各分得3个;2、一人分得1个,另一人分得5个;3、一人分得2个,另一人分得4个.然后要引导学生思考:第一种分法与后两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讨论之后,知道第一种分法每人分得“一样多”的个数,从而顺利地引出“平均分”概念.这样,通过“分”和“摆”的活动,把形象的图片与抽象的数学结合起来,使概念更具体化,使学生明白“平均分”概念的本质特征,即每份“一样多”,并逐步形成数学概念.
二、学具有助于数学算理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与空间的学科,在数学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互相渗透,又互相转化.在研究数学中的问题时,把数、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学校课堂教学要做到课堂落实,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一些操作来完成这样的过程.比如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后出现余数的情况,如:48÷3,十位上余下的数就表示几个十,而且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以一位数.如何解决这个重难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体会到:4捆(4个10)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1捆(l個10),十位商是1;剩下的1捆就表示1个10,接下来继续平均分,就要把1捆拆开,和8根合起来有18根,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根(6个1),个位商6.通过摆小棒来分一分,使学生体会到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由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入手,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对“数”的理解,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学具有助于操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学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国外许多教育专家在研究教育新体系时,都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着重培养的对象.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要注重学具的操作,通过摆、分、拼、剪等,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教学如何求圆锥的体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V=Sh.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直观操作,不能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要把操作作为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于某些实验不成功的小组,要引导他们查找原因,并适当地指出不正确的地方,然后接着实验,直到实验成功为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但可以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学具有助于思想方法的渗透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数形结合、变换思想以及转化、归纳等基本方法,都可以用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具利用起来,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教学找规律时,让学生用学具摆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情况,找出最终的规律,其中就渗透了对应的思想;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从而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是渗透了转化的思想;通过各种学具的操作,还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这是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而学具的使用是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合理使用学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合理正确使用学具,从而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承印.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教育,2000年01期.
[2]高发云.浅谈教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1999年Z1期.
[3]蒋祥伟.发挥学具作用 培养学生能力[J].安徽教育,2003年03期.
(作者单位:四川省会东县堵格镇中心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教学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变理念为行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使命.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小学数学教学,要把数和形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课堂教学要做到落实课堂,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操作,来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育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人求真,变观念为行为.而现代的学校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最充分的发展,其责任是创造能使每一名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给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对所有学生负责.学校就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如何提高每堂课的效率.本文就从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能所起的什么样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具有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
素质教育的学校核心使命是变理念为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认识规律是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而学具的操作符合这样的规律.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学具,不仅能变被动为主动,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感知事物的形象性,从事物表象出发,概括出事物的特征,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概念“平均分”的时候,让学生先把6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用图片分一分,出现三种分法:1、两个人各分得3个;2、一人分得1个,另一人分得5个;3、一人分得2个,另一人分得4个.然后要引导学生思考:第一种分法与后两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讨论之后,知道第一种分法每人分得“一样多”的个数,从而顺利地引出“平均分”概念.这样,通过“分”和“摆”的活动,把形象的图片与抽象的数学结合起来,使概念更具体化,使学生明白“平均分”概念的本质特征,即每份“一样多”,并逐步形成数学概念.
二、学具有助于数学算理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与空间的学科,在数学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互相渗透,又互相转化.在研究数学中的问题时,把数、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学校课堂教学要做到课堂落实,全面推进.课堂上通过学具的一些操作来完成这样的过程.比如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后出现余数的情况,如:48÷3,十位上余下的数就表示几个十,而且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以一位数.如何解决这个重难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体会到:4捆(4个10)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1捆(l個10),十位商是1;剩下的1捆就表示1个10,接下来继续平均分,就要把1捆拆开,和8根合起来有18根,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根(6个1),个位商6.通过摆小棒来分一分,使学生体会到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由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入手,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对“数”的理解,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学具有助于操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学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国外许多教育专家在研究教育新体系时,都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着重培养的对象.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要注重学具的操作,通过摆、分、拼、剪等,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教学如何求圆锥的体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V=Sh.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直观操作,不能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要把操作作为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于某些实验不成功的小组,要引导他们查找原因,并适当地指出不正确的地方,然后接着实验,直到实验成功为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但可以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学具有助于思想方法的渗透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数形结合、变换思想以及转化、归纳等基本方法,都可以用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具利用起来,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教学找规律时,让学生用学具摆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情况,找出最终的规律,其中就渗透了对应的思想;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从而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是渗透了转化的思想;通过各种学具的操作,还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这是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而学具的使用是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合理使用学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合理正确使用学具,从而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承印.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教育,2000年01期.
[2]高发云.浅谈教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1999年Z1期.
[3]蒋祥伟.发挥学具作用 培养学生能力[J].安徽教育,2003年03期.
(作者单位:四川省会东县堵格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