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用英语教英语,教师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处理教材内容,并且要求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实践活动,用英语提问及回答问题,通过说的实际培养听说能力。师生在课堂上都说英语,这已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和优秀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被大家所注重,这不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也反映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尤其口语教学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需要切实解决。
  1口语教学中的困难
  中学生在培养英语口语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有:
  (1)缺乏必要语言环境。我国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学生来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口语水平偏低。身在一线的我们也承认,目前不少中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教学,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很不利的。
  (3)听英语的机会太少。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而我国学生由于教师的口语水平较低,电化教材设备和资料较差等种种的原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少,这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
  (4)心理障碍的影响。由于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如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词汇、句型、语法不够训练,朗读、背诵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怕说错,说不好,遭人讥笑,被批评。因此学生开口难,连贯叙述更难,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导致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外语教学整体效益不高。
  2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坚持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教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多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不懂,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物、图片、模型,配以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关键是一定要坚持说下去,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不熟悉的话语渐渐听熟悉了,不清楚的词语渐渐听清楚了。听力理解提高了,开口说就有了依据和保证。没有足够听的实践是不可能开口说的,所以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教英语。
  (2)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说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实践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谁越是敢说,多说,谁就越早学会说英语。学生开始说英语时,免不了会有些紧张、害怕、害羞,教师应热情鼓励,及时帮助,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说下去。一个轻松、宽松的环境,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容,一个鼓励、期待的眼神,都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说英语。每当学生能正确地说想要表达的意思时,教师要以加肯定和鼓励,对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真正感到鼓舞和愉快,并产生自信心和主动性,进一步努力想方设法去提高说的能力。
  (3)注意改错的艺术。学生初学说英语,出错是难免的,因此教师应注意改错的艺术性。有的教师习惯于一发现错误就立即打断学生,进行直接纠正,并要学生重复教师的正确句子。这种改错的方法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宜多用,因为它往往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不利调动学生参与口语实践的积极性。
  教师的改错要有所选择,对一些小错,尤其是学生不熟练而造成的口误就不宜有错必纠,因为随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错误会自行得到纠正的。即使需要纠错,也最好由学生自己纠正。例如学生说 Tom always does her (×) homework carefully and……时,教师可以微微摇头,学生就会立刻意识到口述有误而重新叙述。当学生说到……his homework……时,教师微微点头,这个小错就由学生自己纠正了。
  当学生说英语出现了严重错误时,则必须纠正。但也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切忌粗暴打断,更不能训诉指责。这时更好采取间接纠正的方法,例如,学生说出 I go(×) to see a friend of mine yesterday after breakfast……这个错句时,教师可以若无其事地说:Oh yes. I see you went to see a friend of yours……或者说Yesterday after breakfast you went to see a friend or your……这就间接地纠正了学生的时态错误,同时又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继续口头叙述。
  (4)文化障碍的消除。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英语口语教学是否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能否帮助学生消除文化障碍。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和提高语言的基本功外,更要使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特定的语言环境、特定的文化母体以及特有的文化观念等,努力扩大知识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弥合文化沟壑,才能在交际中随机应变,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5)教师应该利用自身良好的条件,比如网络、电视来继续学习英语,加强自己的英语听说方面,特别是说出标准的流利的英语。这样就能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使我们的困难一个一个扫除,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与学习。
其他文献
【摘要】乡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优势,有着自己特色的乡土文化。挖掘乡土历史人文资源,让学生去领略地方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美景,是政治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通过教育使今日的孩子——明日的主人“爱己及人、爱家及乡”。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热爱国家总是具体地表现为从热爱家乡开始,只有知家乡的人,才能爱家乡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流的目的是让对方知晓、听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汉语是我们共同的母语,推广普通话已形成共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关键,由于中国民族多,语系广,在使用普通话的大背景下留存着浓浓的乡音,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障碍,甚至闹出了不少笑话,笔者就天柱范围苗、侗地区方言与汉语发生碰撞举出实例,指出形成类型,并浅谈如何避免碰撞问题,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1 方言与汉语碰撞中
期刊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即高中生物教学任务不仅是传授生物学知识,还要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的教应发生哪些变化,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呢?通过新课程培训和广泛学习及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发生下列变化:  1教学理念的改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多个章节的知识与计算关系密切,在题目设计进行知识考查时,需借助数学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为培养学生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科内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跨学科知识的自然整合,本文归纳高中生物涉及的计算问题和解答方法进行分析,以达到见微知著,触类旁通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题;归纳;浅析高中生物多个章节的知识与计算关系密切,在题目设计进行知识考查时,需借助数学计算方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进行创新学习,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必须把“爱”带进课堂,爱生、融情、使学生动心,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强烈的人本意识和敢于让学生质疑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以开启学生的创新心灵。  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讲台曾经只是属于老师的舞台:老师在
期刊
引言:“广积不如教子”——北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摘要】俗话说:人看从小;马看蹄早。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古代家训有其独到的地方,从教育的时间看,它非常重视早期教育的效果。有的为了能使子孙良好的习惯如同天生造就,于是认真遵循“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①的教育法则,在孩提时就开始了对子孙们的教育。《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众所周知的早期家教的例证。注意早期教育是家教的一大特点,例清代
期刊
数学知识一向具有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坏名声,给人以冰冷的外表的印象。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源泉,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学习过程被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设计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老师有意识地
期刊
在新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应如何顺应潮流,深化改革,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科学精神、文化素养、而且应包含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的科技就会受欺 ,没有民族的人文精神就会虚无。中华民族是人类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我们的祖先以其勤劳勇敢和顽强精神,以其聪明智慧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关键词】信心激趣;爱心鼓励;用心启迪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从感
期刊
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渗透在各门学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任学校的艺术课题研究工作,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在语文教学巧用艺术教育让课堂妙趣无穷。  1用音乐再现意境  在教《燕子》一课时,我首先用录音机放了《小燕子》这支歌,让学生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