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治疗,并辅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认知护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表(HAMD)以及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干预后HAMA、HAMD以及SCSQ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通过心理认知疗法干预能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认知疗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54-0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长期情绪低落。伴随情绪低落,患者常出现自我评价差、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社会能力减弱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传统的临床药物治疗和对患者进行鼓励、倾听患者诉说等一般护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抑郁症症状,我院近年来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和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认知护理进行干预,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013年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1],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总分≥17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其它精神类疾病患者、有严重自杀倾向等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25.3±2.6)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26.9±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并辅助常规护理,如: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加强安全护理,安装床栏,对患者给予约束,保证其安全;做好营养护理,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食物等。
1.2.2心理认知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对症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护理护士给予心理认知护理干预,3次/周,1h/次,具体做法如下:①首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认知水平进行系统的评估,患者入院时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表(HAMD)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患者进行评估,再通过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认知水平,识别不良心理反应及认知,初步分析患者存在的不合理观念,找出他们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2],并做好各项记录,为每位患者建立档案,并以此为根据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②积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将抑郁症防治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其,以提高其对抑郁症的认知水平,向其仔细的介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诱因、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使其在对抑郁症充分认知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③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充分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采用安慰、启发、鼓励、诱导、疏导等方法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3],促使患者向周围的朋友、亲属及医护人员敞开心扉,诉说内心的苦闷,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指导患者如何放松心情,缓解心理压力,激发自身活力,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多给予患者积极的评价和心理支持,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重视和关爱,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④采用提问、指导患者想象等方式,发掘和识别其自动化思想、认知性错误和负性思维模式,找出其中非理性成分。通过记录、澄清、阐述、去注意和真实性检验等方法,帮助患者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缺陷[4]。站在患者的角度去体会患者内心的心理感受,通过心理互动和实践,实现由现实的认知模式取代其不正确的认知,帮助其转变不正确的认知模式,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⑤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建,给患者布置认知作业,指导患者写出所有导致其不愉快情绪产生的自动想法和认知,每次作业完成的次日,护士与患者一起讨论并找出相应的积极想法和更为现实的认知来取代,把这两种想法和认知分列写在纸上,让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学习、认识和改变自己的负性认知[5]。最后进行会谈小结,并布置下一次的认知行为作业。巩固患者的认知学习成果,用真实性检验,盘问诘难,解释,安慰,鼓励的方法,培养患者的自信、自尊、自爱的意识,提高应付情绪障碍的能力,遇到问题和困难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并多寻求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帮助。
1.3评价标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表(HAMD)以及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经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干预后HAMA、HAMD以及SCSQ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6]:抑郁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以及焦虑、有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如此。
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不良的认知结构和非理性信念,对自我的看法和认识,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存在歪曲认识,情绪低落,导致适应不良。通过心理认知疗法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提高认知水平,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改善心理状态,以愉悦的心情面对疾病治疗和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玉英,张紫娟,吴琴华,等.认知心理治疗对社区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9):3536
[2]刘守梅.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在抑郁症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2008,10(1):25-26
[3]肖爱祥,岑慧红,温露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2013,19(1):78-80
[4]贾金兰,顾桂英,曾德志,等.认知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72-3273
[5]赵惠英,顾云芬,黄丽君.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7):15-16
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治疗,并辅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认知护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表(HAMD)以及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干预后HAMA、HAMD以及SCSQ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通过心理认知疗法干预能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认知疗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54-0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长期情绪低落。伴随情绪低落,患者常出现自我评价差、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社会能力减弱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传统的临床药物治疗和对患者进行鼓励、倾听患者诉说等一般护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抑郁症症状,我院近年来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和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认知护理进行干预,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013年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1],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总分≥17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其它精神类疾病患者、有严重自杀倾向等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25.3±2.6)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26.9±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并辅助常规护理,如: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加强安全护理,安装床栏,对患者给予约束,保证其安全;做好营养护理,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食物等。
1.2.2心理认知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对症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护理护士给予心理认知护理干预,3次/周,1h/次,具体做法如下:①首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认知水平进行系统的评估,患者入院时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表(HAMD)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患者进行评估,再通过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认知水平,识别不良心理反应及认知,初步分析患者存在的不合理观念,找出他们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2],并做好各项记录,为每位患者建立档案,并以此为根据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②积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将抑郁症防治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其,以提高其对抑郁症的认知水平,向其仔细的介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诱因、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使其在对抑郁症充分认知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③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充分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采用安慰、启发、鼓励、诱导、疏导等方法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3],促使患者向周围的朋友、亲属及医护人员敞开心扉,诉说内心的苦闷,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指导患者如何放松心情,缓解心理压力,激发自身活力,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多给予患者积极的评价和心理支持,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重视和关爱,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④采用提问、指导患者想象等方式,发掘和识别其自动化思想、认知性错误和负性思维模式,找出其中非理性成分。通过记录、澄清、阐述、去注意和真实性检验等方法,帮助患者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缺陷[4]。站在患者的角度去体会患者内心的心理感受,通过心理互动和实践,实现由现实的认知模式取代其不正确的认知,帮助其转变不正确的认知模式,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⑤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建,给患者布置认知作业,指导患者写出所有导致其不愉快情绪产生的自动想法和认知,每次作业完成的次日,护士与患者一起讨论并找出相应的积极想法和更为现实的认知来取代,把这两种想法和认知分列写在纸上,让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学习、认识和改变自己的负性认知[5]。最后进行会谈小结,并布置下一次的认知行为作业。巩固患者的认知学习成果,用真实性检验,盘问诘难,解释,安慰,鼓励的方法,培养患者的自信、自尊、自爱的意识,提高应付情绪障碍的能力,遇到问题和困难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并多寻求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帮助。
1.3评价标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表(HAMD)以及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经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干预后HAMA、HAMD以及SCSQ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6]:抑郁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以及焦虑、有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如此。
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不良的认知结构和非理性信念,对自我的看法和认识,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存在歪曲认识,情绪低落,导致适应不良。通过心理认知疗法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提高认知水平,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改善心理状态,以愉悦的心情面对疾病治疗和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玉英,张紫娟,吴琴华,等.认知心理治疗对社区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9):3536
[2]刘守梅.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在抑郁症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2008,10(1):25-26
[3]肖爱祥,岑慧红,温露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2013,19(1):78-80
[4]贾金兰,顾桂英,曾德志,等.认知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72-3273
[5]赵惠英,顾云芬,黄丽君.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