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无“心力衰竭(心衰)”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心悸”“怔忡”“喘证”“水肿”“胸痹”等病证范畴。心衰的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喘促咳嗽、不能平卧、尿少、水肿等,是心之气阴不足或阳气受损,无力鼓动血脉,血脉瘀阻,导致痰浊、瘀血、水饮内停的一个本虚标实的病证[1],其中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饮停为标。心衰病位虽然在心,而又不止关乎心。正如邓铁涛教授所言:“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2]。心衰的发病机制不仅与肺的宣发肃降、脾的传输及肝的疏泄有关,更重要的是与肾脏阳气的温煦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