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教融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产教的融合需要校企实现双赢从而进行深度合作。当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的根本原因在于具有"经济人"属性的合作双方收益成本存在为负的可能性,导致双方积极性不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的文件精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高校致力于探索产教融合路径,实施校企协同育人,特别是地方本科高校,应抓住转型契机,加快本科教育内涵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及地方竞争力。
关键词:产教融合;轨道交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1 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
1.1 产教融合的内涵
与高职、高专的校企合作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在培养目标、教育形式和师资要求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两者的发展经验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应用型本科的产教融合是从深层次淡化教学与从业、学习与实践之间的隔膜,有机融合高校与企业,形成双方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各取所需的利益局面。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企业引入高素质员工的需求结合,更进一步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产业、行业升级转型,企业技术创新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1.2 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国家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紧迫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人员不足、产业升级困难等问题。将产教融合过程中获取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实践中,更能有效提高专业教育水平。
学校服务面向的定位面向全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养较高、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优秀、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此我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持续改进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质量,面向经济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出产教深度融合、立足现实基础、深化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2 校企共同重构轨道交通类专业框架
为了满足对接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的外部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效益的内生需求,大连科技学院打破学科门类界限,整合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资源,设置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及车辆工程4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面向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轨道交通专业群”。依托轨道交通运输校企联盟和“一企四校”两个平台,践行PEIM育人理念,建立校企伙伴关系,实现校企之间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形成合力共同建设专业群,企业全程参与学校育人,做大做强重点(交通运输)和特色(轨道信号)专业,辐射带动交通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
2.1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按开设专业设定专业带头人(后备带头人),成立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由学院学术水平高、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及行业或企业专家、高校的有关专家组成,主要针对培养方案修订、课程选取与设置、教学大纲编制、教材规划及实践教学设计等重要环节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2.2 改革专业培养方案
为满足我校轨道交通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匹配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要具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满足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重构专业框架,在选修课方面优化和增设了培养方向,可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的要求。
2.3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根据企业需求,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侧重培养维护检修、设计制造、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国家标准和专业目录要求,分析专业面向的专业岗位群,确定岗位核心专业能力,围绕核心课程整合相关课程形成课程模块,从而确定以“应用为本”的课程体系。
2.4 共建实验实训设施
积极开展与轨道交通相关企业合作,校内外共同建设水平一流且颇具特色的实验实训场地,为学生提供贴近现场的实验实训场地,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训练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社会资源,在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训过程中,聘请校企合作企業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相关职业训练和现场工作体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
3 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改革
3.1 梳理课程内容
依据课程目标,按照“岗位适用、行业发展”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一方面借鉴国内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类专业院校发展,另一方面根据我国轨道交通类专业新型人才国际化进程的要求,将业界最新的高速铁路理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动态与传统轨道交通相关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梳理并形成具有面向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以专业培养定位为依据,以满足岗位需求为目标,搭配有针对性的后续实践环节,并以此为基础编写符合课程内容的校内讲义。
3.2 探索教学方法
适时开展网络课程建设,促进专业群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依托“世界大学城”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和超星泛雅微课、慕课等主流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一个基于校园网络且适用于全院各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的辅助学习、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与学、专业群理论类及实践课程微课、慕课平台,逐步实现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原有的讲授教学基础上,探索将演示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讨论教学等方法手段融入课堂。
3.3 转化教研成果
鼓励教科研成果转化,既可以由理论向教育教学实践转化,也可由教育实践向教育教学理论转化,即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思考应用于企业实践,也可以将教师与企业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将其对专业、行业的理解应用于科技创新。
4 结语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要推动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坚持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市场、就业和育人模式整体谋划,形成校企互利共赢。地方应用型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以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以服务地方轨道交通产业为出发点,理清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将教学改革落地实行。
参考文献
[1]邱克.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内涵发展—民办高校应用型办学路径探索[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3(1):11-14.
[2]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7-03-13(01).
[3]安黔江,颜宝平,陈朝坚.产学研合作视角下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8(6):48-51.
[4]李照清,吴越.影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要素分析及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27-29.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 江津 402247
关键词:产教融合;轨道交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1 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
1.1 产教融合的内涵
与高职、高专的校企合作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在培养目标、教育形式和师资要求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两者的发展经验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应用型本科的产教融合是从深层次淡化教学与从业、学习与实践之间的隔膜,有机融合高校与企业,形成双方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各取所需的利益局面。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企业引入高素质员工的需求结合,更进一步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产业、行业升级转型,企业技术创新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1.2 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国家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紧迫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人员不足、产业升级困难等问题。将产教融合过程中获取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实践中,更能有效提高专业教育水平。
学校服务面向的定位面向全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养较高、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优秀、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此我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持续改进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质量,面向经济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出产教深度融合、立足现实基础、深化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2 校企共同重构轨道交通类专业框架
为了满足对接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的外部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效益的内生需求,大连科技学院打破学科门类界限,整合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资源,设置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及车辆工程4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面向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轨道交通专业群”。依托轨道交通运输校企联盟和“一企四校”两个平台,践行PEIM育人理念,建立校企伙伴关系,实现校企之间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形成合力共同建设专业群,企业全程参与学校育人,做大做强重点(交通运输)和特色(轨道信号)专业,辐射带动交通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
2.1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按开设专业设定专业带头人(后备带头人),成立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由学院学术水平高、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及行业或企业专家、高校的有关专家组成,主要针对培养方案修订、课程选取与设置、教学大纲编制、教材规划及实践教学设计等重要环节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2.2 改革专业培养方案
为满足我校轨道交通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匹配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要具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满足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重构专业框架,在选修课方面优化和增设了培养方向,可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的要求。
2.3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根据企业需求,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侧重培养维护检修、设计制造、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国家标准和专业目录要求,分析专业面向的专业岗位群,确定岗位核心专业能力,围绕核心课程整合相关课程形成课程模块,从而确定以“应用为本”的课程体系。
2.4 共建实验实训设施
积极开展与轨道交通相关企业合作,校内外共同建设水平一流且颇具特色的实验实训场地,为学生提供贴近现场的实验实训场地,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训练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社会资源,在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训过程中,聘请校企合作企業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相关职业训练和现场工作体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
3 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改革
3.1 梳理课程内容
依据课程目标,按照“岗位适用、行业发展”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一方面借鉴国内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类专业院校发展,另一方面根据我国轨道交通类专业新型人才国际化进程的要求,将业界最新的高速铁路理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动态与传统轨道交通相关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梳理并形成具有面向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以专业培养定位为依据,以满足岗位需求为目标,搭配有针对性的后续实践环节,并以此为基础编写符合课程内容的校内讲义。
3.2 探索教学方法
适时开展网络课程建设,促进专业群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依托“世界大学城”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和超星泛雅微课、慕课等主流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一个基于校园网络且适用于全院各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的辅助学习、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与学、专业群理论类及实践课程微课、慕课平台,逐步实现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原有的讲授教学基础上,探索将演示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讨论教学等方法手段融入课堂。
3.3 转化教研成果
鼓励教科研成果转化,既可以由理论向教育教学实践转化,也可由教育实践向教育教学理论转化,即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思考应用于企业实践,也可以将教师与企业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将其对专业、行业的理解应用于科技创新。
4 结语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要推动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坚持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市场、就业和育人模式整体谋划,形成校企互利共赢。地方应用型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以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以服务地方轨道交通产业为出发点,理清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将教学改革落地实行。
参考文献
[1]邱克.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内涵发展—民办高校应用型办学路径探索[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3(1):11-14.
[2]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7-03-13(01).
[3]安黔江,颜宝平,陈朝坚.产学研合作视角下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8(6):48-51.
[4]李照清,吴越.影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要素分析及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27-29.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 江津 4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