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费、通讯费、简历印刷费、形象包装费……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有多少呢?近日,某网站推出的“毕业生就业成本调查”结果出炉。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504名毕业生中,约有1/3的大学生就业成本超过2000元,接近九成的学生表示求职花费来源于家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高昂的求职花费让部分学生不堪重负。
异地求职成本过万元
本次调查中,30.19%的参与者表示,交通费是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主要支出。武汉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方向记者坦言,她的就业费用高达上万元,其中的大头儿在交通费上。为了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小方去年下半年辗转了武汉、上海和深圳三个地方。“在武汉,因为是本土作战,花销并不太高,除花上1000多元购置了一身面试行头外,就几乎没砸过银子了。”小方笑着说,“但去外地就不一样了,第一次去上海的银行面试,我就花了接近5000元钱。由于时间紧张,第二次去复试时,更是做了回空中女飞人。两趟下来,光交通和住宿费就过万元。”去年年底,通过国家公务员初试的她,又赶往深圳参加复试,一去一回,又花掉了近1000元。
目前,已被深圳某机关录用为公务员的小方,并不觉得上万元的就业成本过于夸张。她表示,如果自己当初为了省钱,只留在武汉找工作,也许只能做一名银行里的普通柜台核算员。花上一万多元,能得到一份既稳定又收入不错的工作,确实很值。
同在武汉求学,近日来到北京找工作的小余同学则没有小方那么幸运。“我来了已经两个多星期了,工作还没有着落,但带来的2000多元积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北京租房子、吃饭都花费很大,让我觉得很有压力。”
相比而言,由于选择在本地就业,北京某大学毕业生小苏的求职成本还不足100元。“我只参加过两场招聘会,就幸运地被一家公司挑中担任文员工作,虽然每月只有1500元的收入,但现在工作这么不好找,能找到这样的工作我也知足了。”
人情关系费日益增多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20.34%的被调查者在“哪项花费最多”这项调查中表示,人情关系费是求职花费的大头儿,仅次于交通费。人情关系费作为求职成本中的一项“灰色成本”,远远超过形象包装费、简历制作费等常规费用,位居第二。
调查中,34.52%的学生表示人情关系费已成为求职过程中的一项开支,但只有14.24%的学生认为这项开支属于必要的花费。已经参加工作大半年的2006届毕业生小孙坦率地告诉记者,“现在找工作这么难,有关系当然就得利用,只要对找工作有帮助,花点钱去疏通一下渠道走动一下关系还是值得的,这种现象也很正常。”
过半学生成本高于1000元
调查显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58.96%的求职毕业生中,求职花费高于2000元的占到28.62%,花费在1000至2000元之间的占到23.4%;参与调查的41.04%的已签订工作合同的学生中,花费高于2000元的同样占到28.42%,在1000至2000元之间的占到19.81%。综合看来,过半学生求职成本均高于1000元。
除去少部分学生通过奖学金或兼职等其他方式获得收入外,87.11%的学生表示求职过程中的花费均来自家庭,而75.21%的学生认为这笔花费对目前的经济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高成本源于就业难
当问及高就业成本出现的原因时,85.32%的人认为这是就业压力增大、竞争加剧导致的必然结果,38.16%的人觉得这是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所导致,另外还有23.79%的学生承认自己求职过程中的盲目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英才网联市场总监刘林认为,“自从大学扩招后,从2003年起,每年毕业生人数都以30%的幅度增加,有官方数字表示,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达到490万人。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谋得职位,毕业生在搜索职位信息及自我包装等方面的花费都逐步升高。”而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学生对职业生涯缺乏合理规划和正确认识,导致求职过程中的盲目,也是成本增加的原因。此外,某些企业撒网太大,招揽人才时由初试到复试的周期太长等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求职的隐性成本。
北京第一机床厂负责招聘工作的周宏杰先生表示,学生求职中的盲目在增加自身求职成本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求才的成本。“我们在一些招聘会上参展的时候,前来投递简历的学生很踊跃,但当我们费力地挑选出一部分人过来参加复试时,他们可能就不愿意过来,或是从初试到复试经过千挑万选被我们选出来,某些学生也会临时变卦而走掉。现在一些大型招聘会的展位费也是很贵的,有时候我们招进来两个合适的人所花费的代价甚至比开给这两人一年的工资还高。”
减少成本需多方共同努力
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宋双印主任表示,减少求职成本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学校和学生四方共同努力。宋双印介绍说,“像我们今年实行的应届毕业生凭学生证免费参加招聘会这一措施,也是出于为学生降低成本的考虑,虽然一场招聘会门票只有五块十块的,但对于很多天天赶场的学生来说,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我们近年加大力度推广网络招聘,也是想为学生降低异地求职的交通费。”
宋双印表示,企业求才时“千里挑一好过十里挑一”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政府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是会进一步引导企业有意向、有针对性地收简历,这样对企业和学生都有好处。另外,减少求职成本,学校和学生自身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学校要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提供给学生更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教给学生一些应聘中的实用技巧,并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也要明确自己的职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参加招聘会和投放简历,切忌盲目。”
异地求职成本过万元
本次调查中,30.19%的参与者表示,交通费是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主要支出。武汉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方向记者坦言,她的就业费用高达上万元,其中的大头儿在交通费上。为了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小方去年下半年辗转了武汉、上海和深圳三个地方。“在武汉,因为是本土作战,花销并不太高,除花上1000多元购置了一身面试行头外,就几乎没砸过银子了。”小方笑着说,“但去外地就不一样了,第一次去上海的银行面试,我就花了接近5000元钱。由于时间紧张,第二次去复试时,更是做了回空中女飞人。两趟下来,光交通和住宿费就过万元。”去年年底,通过国家公务员初试的她,又赶往深圳参加复试,一去一回,又花掉了近1000元。
目前,已被深圳某机关录用为公务员的小方,并不觉得上万元的就业成本过于夸张。她表示,如果自己当初为了省钱,只留在武汉找工作,也许只能做一名银行里的普通柜台核算员。花上一万多元,能得到一份既稳定又收入不错的工作,确实很值。
同在武汉求学,近日来到北京找工作的小余同学则没有小方那么幸运。“我来了已经两个多星期了,工作还没有着落,但带来的2000多元积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北京租房子、吃饭都花费很大,让我觉得很有压力。”
相比而言,由于选择在本地就业,北京某大学毕业生小苏的求职成本还不足100元。“我只参加过两场招聘会,就幸运地被一家公司挑中担任文员工作,虽然每月只有1500元的收入,但现在工作这么不好找,能找到这样的工作我也知足了。”
人情关系费日益增多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20.34%的被调查者在“哪项花费最多”这项调查中表示,人情关系费是求职花费的大头儿,仅次于交通费。人情关系费作为求职成本中的一项“灰色成本”,远远超过形象包装费、简历制作费等常规费用,位居第二。
调查中,34.52%的学生表示人情关系费已成为求职过程中的一项开支,但只有14.24%的学生认为这项开支属于必要的花费。已经参加工作大半年的2006届毕业生小孙坦率地告诉记者,“现在找工作这么难,有关系当然就得利用,只要对找工作有帮助,花点钱去疏通一下渠道走动一下关系还是值得的,这种现象也很正常。”
过半学生成本高于1000元
调查显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58.96%的求职毕业生中,求职花费高于2000元的占到28.62%,花费在1000至2000元之间的占到23.4%;参与调查的41.04%的已签订工作合同的学生中,花费高于2000元的同样占到28.42%,在1000至2000元之间的占到19.81%。综合看来,过半学生求职成本均高于1000元。
除去少部分学生通过奖学金或兼职等其他方式获得收入外,87.11%的学生表示求职过程中的花费均来自家庭,而75.21%的学生认为这笔花费对目前的经济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高成本源于就业难
当问及高就业成本出现的原因时,85.32%的人认为这是就业压力增大、竞争加剧导致的必然结果,38.16%的人觉得这是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所导致,另外还有23.79%的学生承认自己求职过程中的盲目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英才网联市场总监刘林认为,“自从大学扩招后,从2003年起,每年毕业生人数都以30%的幅度增加,有官方数字表示,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达到490万人。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谋得职位,毕业生在搜索职位信息及自我包装等方面的花费都逐步升高。”而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学生对职业生涯缺乏合理规划和正确认识,导致求职过程中的盲目,也是成本增加的原因。此外,某些企业撒网太大,招揽人才时由初试到复试的周期太长等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求职的隐性成本。
北京第一机床厂负责招聘工作的周宏杰先生表示,学生求职中的盲目在增加自身求职成本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求才的成本。“我们在一些招聘会上参展的时候,前来投递简历的学生很踊跃,但当我们费力地挑选出一部分人过来参加复试时,他们可能就不愿意过来,或是从初试到复试经过千挑万选被我们选出来,某些学生也会临时变卦而走掉。现在一些大型招聘会的展位费也是很贵的,有时候我们招进来两个合适的人所花费的代价甚至比开给这两人一年的工资还高。”
减少成本需多方共同努力
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宋双印主任表示,减少求职成本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学校和学生四方共同努力。宋双印介绍说,“像我们今年实行的应届毕业生凭学生证免费参加招聘会这一措施,也是出于为学生降低成本的考虑,虽然一场招聘会门票只有五块十块的,但对于很多天天赶场的学生来说,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我们近年加大力度推广网络招聘,也是想为学生降低异地求职的交通费。”
宋双印表示,企业求才时“千里挑一好过十里挑一”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政府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是会进一步引导企业有意向、有针对性地收简历,这样对企业和学生都有好处。另外,减少求职成本,学校和学生自身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学校要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提供给学生更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教给学生一些应聘中的实用技巧,并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也要明确自己的职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参加招聘会和投放简历,切忌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