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愈加重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增强推理与逻辑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过度重视教学成绩的提高,却忽略了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生未能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念,逐渐对数学课程丧失兴趣。教师可以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采用拓展教材内容,培养符号意识;联系实际生活,建立空间观念;进行情景教学,提高推理能力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的改革,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吸收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包含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几方面,培养这几方面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丰富数学知识,建设科学的数学观念,还能完善小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对成长过程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守旧,教学手段的单一,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融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整体能力的提升。
一、拓展教材内容,培养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虽然比数字发明的晚,但是数量却超过现有的数字,不同的数学符号代表着不同含义,也代表着一段独特创作的历史。小学生要想培养符号意识,首先要学习利用数学符号进行计算和推理,其次可以利用符号理解数量关系和数字变化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培养符号意识。由于教师在符号教学过程中只依照教材讲解符号的运用方式,未能将符号的具体含义及相关特点进行施教,导致学生对数学符号并不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拓展教材的相关内容,教导数学符号课程以外的知识,加强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例如:在学习“+”号时,教师可利用相关的数学符号的创作经历加深学生的理解。即“+”号由拉丁文“et”演化而来,其中代表的含义为“和”,也有记录表明,卖酒商人用“-”标识酒桶的酒买了多少,但是当新酒倒入大桶时,就将“-”中间加上一竖,代表“-”已被消除,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号,被广泛运用在数字计算中。教师在进行符号教学时,融入符号相关的事件或创作经历,不仅能打破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课堂关注度,还能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记忆。
二、联系实际生活,建立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数学课程不断改革的新型课程核心的概念,主要是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形状,提升几何图形的学习,加强观察与想象能力。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教学是难点之一,因为空间具有无形、无跡的特点,教师无法利用文字将空间观念阐释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理解。所以,教师为了建立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小学生理解空间的含义。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知识概念中,小学生较难凭空想象出圆柱的图形,教师可以利用顶口与底部同样大的杯子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用杯子的底部作为圆柱的底面,表达圆柱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的特征,还可以利用水杯的侧面表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的特征等等。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将无形的数学概念具化出来,帮助小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情景教学,提高推理能力
小学生提高推理能力,能够培养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提升数学成绩,还能够促进智力发育,使身心健康成长。推理能力本身具有枯燥性,需要一定逻辑思维与数学知识才能实现推理的结论。小学生思维发展还处于跳脱的阶段,思维运用还不成熟,不容易进行长时间的思考。教师可以进行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小学生参与其中,在情景教学外提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学习“年、月、日”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先进行年的教学,一年12个月可关联12名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分析年都具备什么知识概念,教师可先进行平年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自行推理闰年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月的教学时,可让学生挑出自身出生的月份,观察当月是否有重大节日,即五月一日劳动节、六月一日儿童节等,让学生进行相互关联,推理月份时间。教师在日的教学中,可讲解日、时、分、秒的关系,让学生推理运算每日几时、每时几分等。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教学,能够调动小学生内在潜力,在合理的疑问中提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也能够加强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
总而言之,小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也是提高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数学教材的内容,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连接,建立小学生的空间概念,在课堂中进行数学情景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而让小学生能够高效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秦锦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22-123.
[2]潘建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177.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包含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几方面,培养这几方面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丰富数学知识,建设科学的数学观念,还能完善小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对成长过程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守旧,教学手段的单一,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融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整体能力的提升。
一、拓展教材内容,培养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虽然比数字发明的晚,但是数量却超过现有的数字,不同的数学符号代表着不同含义,也代表着一段独特创作的历史。小学生要想培养符号意识,首先要学习利用数学符号进行计算和推理,其次可以利用符号理解数量关系和数字变化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培养符号意识。由于教师在符号教学过程中只依照教材讲解符号的运用方式,未能将符号的具体含义及相关特点进行施教,导致学生对数学符号并不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拓展教材的相关内容,教导数学符号课程以外的知识,加强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例如:在学习“+”号时,教师可利用相关的数学符号的创作经历加深学生的理解。即“+”号由拉丁文“et”演化而来,其中代表的含义为“和”,也有记录表明,卖酒商人用“-”标识酒桶的酒买了多少,但是当新酒倒入大桶时,就将“-”中间加上一竖,代表“-”已被消除,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号,被广泛运用在数字计算中。教师在进行符号教学时,融入符号相关的事件或创作经历,不仅能打破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课堂关注度,还能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记忆。
二、联系实际生活,建立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数学课程不断改革的新型课程核心的概念,主要是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形状,提升几何图形的学习,加强观察与想象能力。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教学是难点之一,因为空间具有无形、无跡的特点,教师无法利用文字将空间观念阐释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理解。所以,教师为了建立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小学生理解空间的含义。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知识概念中,小学生较难凭空想象出圆柱的图形,教师可以利用顶口与底部同样大的杯子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用杯子的底部作为圆柱的底面,表达圆柱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的特征,还可以利用水杯的侧面表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的特征等等。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将无形的数学概念具化出来,帮助小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情景教学,提高推理能力
小学生提高推理能力,能够培养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提升数学成绩,还能够促进智力发育,使身心健康成长。推理能力本身具有枯燥性,需要一定逻辑思维与数学知识才能实现推理的结论。小学生思维发展还处于跳脱的阶段,思维运用还不成熟,不容易进行长时间的思考。教师可以进行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小学生参与其中,在情景教学外提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学习“年、月、日”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先进行年的教学,一年12个月可关联12名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分析年都具备什么知识概念,教师可先进行平年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自行推理闰年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月的教学时,可让学生挑出自身出生的月份,观察当月是否有重大节日,即五月一日劳动节、六月一日儿童节等,让学生进行相互关联,推理月份时间。教师在日的教学中,可讲解日、时、分、秒的关系,让学生推理运算每日几时、每时几分等。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教学,能够调动小学生内在潜力,在合理的疑问中提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也能够加强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
总而言之,小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也是提高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数学教材的内容,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连接,建立小学生的空间概念,在课堂中进行数学情景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而让小学生能够高效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秦锦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22-123.
[2]潘建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