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娟娟: 倡导社区绿色生活,做新时代文明北京人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娟娟,1982年出生,2016年开始参与环保工作。她是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保利罗兰香谷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她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组织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影响辖区居民群众踊跃参加环保公益事业,携手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山青的美好家园。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每一个人的环保梦,让绿色走进生活,让环保意识走进社区,不仅是人们的执着追求和自觉选择,更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领会和践行。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小康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马娟娟以身作则,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日里坚持绿色出行。目前北京市拥有庞大的汽车量,直接导致城市路况拥堵和空气质量的恶化。为此,政府号召广大市民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为看到城市蔚蓝的天空,她坚持绿色出行,为北京这座城市的和谐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早高峰时间段,非常容易堵车,为减少交通压力,她每天上下班坚持坐公交出行。平时外出购物、去银行交水电费等都尽量步行,坚持着3公里步行、5公里骑车、10公里公交的“3510”出行方式。周末闲暇时间常参加健步走、慢跑等公益活动,利用社交工具引领身边的朋友掀起健康生活热潮,带动更多的人传播正能量。
  自北京开展垃圾分类以来,马娟娟首当其冲,走在了最前面。在日常生活中,她时常向身边的人传播环保理念,号召大家手工制作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标签,贴在家里的垃圾桶上,把垃圾严格分类。同时影响身边的群众按照社区及物业部门要求,分时段把家里的厨余垃圾、空塑料瓶、废纸壳、废旧书报、电池、旧衣物等送到指定垃圾投放点,传递“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绿色生活理念。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大量燃放烟花爆竹易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形成噪音污染。为减少烟花爆竹造成的污染,她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邻居和朋友,坚持用电子炮、爆竹音响等清洁方式代替烟花燃放,既增添节日欢乐气氛,又减少了城市空气污染。
  结合工作岗位的安排,马娟娟加入了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用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垃圾分类成为社区居民的环保自觉行动。她和同事们一起开办了“垃圾分类大讲堂”,并于社区服务站先后举办了多场宣传活动,向辖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向所辖千余户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马娟娟

  她还参加了社区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组织参与社区绿化带垃圾捡拾、城市“牛皮癣”小广告清理、社区绿地维护等多场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在社区举行的亲子家庭活动中,她抓紧各种时机宣传环保理念,开办了“废旧空塑料瓶换绿植”等活动,吸引了辖区小朋友和家长的积极参与,架起了社区居民和绿色环保的一道橋梁。
  推行垃圾分类,既是“新时尚”,又是“持久战”,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身边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遵守垃圾分类制度、节约能源资源,养成文明良好的生活方式。
  (昌平区文明办)
其他文献
张少贤,1950年生人,70多岁的老爷子聊起他与绿色公益的生活故事,洪亮的嗓音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底气十足的充沛活力,喜欢文艺、乐于公益、積极运动、热爱生活……正如他手中的快板,击打出的是那灵动且具有生命力的旋律。  这旋律是一位热衷公益的志愿者所表达出的心声,是对社区志愿工作的炽热情感,是绿色生活、文明生活的倡导,也让张少贤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社区明星。  张少贤的绿色公益故事也是从这快板开始的,因为
期刊
“爱惜生灵,珍惜环境,懂得敬畏……”王凤英,1971年出生,作为一名幼教老师,当她回忆起曾经在山区学校交流以及如今在教育中所渗透的绿色公益环保知识时,不禁感慨:这样的一个教育过程,是孩子和老师共同成长与受益的。  那是王凤英走入山村学校交流的经历,3年时间,不但让她感受到教育平等的重要性,同时也真切地意识到,环保与绿色生活这一课,是乡村与城市中的孩子们共同需要的,而且这更应该作为人生的课程,从学校
期刊
杨雪,1990年出生,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用她对绿色生活的诠释与实践,让学生们不单走入了社会公益的世界,更懂得点滴细节蕴含大文章,身边小事成就大作用。  杨雪的绿色公益之路,其实也是从生活的感悟中而来的,据她讲,自己是一个生活节奏比较慢的人,喜欢利用业余时间漫步或骑行在林间小道,看路两旁的绿色对她来说都是一种享受。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发现环保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她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力量创造
期刊
冰鉴——设计精巧的古代冰箱  冰箱的出现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清凉,还延长了食物的保存期,古人同今人一样也有同样的需求,于是极富智慧的古人们就发明了类似于今天冰箱的物体——冰鉴。珐琅掐丝冰鉴  《周礼·凌人》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冰鉴,指古代盛冰的器皿,其作用就是用来延长食物的新鲜及凉爽。古人的祭祀与宴饮都离不冰鉴,从上面的记录可以看出,我国利用冰来保持食
期刊
玉泉山的水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提起北京的水,不得不提及玉泉山这个名字。  不少影視作品有过这样的镜头:一架运水的驴车,踏着夜色走在京城古街上。  这车水,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200多年,每日将玉泉山的甘泉送到皇族的杯盏之内。  宫墙内外均有水井,为何皇上舍近求远选择京西玉泉山?传说乾隆为了检测水质,特意打造一个银制小斗,并将天下名泉加以称量。最终发现,玉泉山的泉水是众多泉水里最轻的。古人认为
期刊
在保护故宫博物院这件事上,社会各界付出了极大努力。  在北京市担任规划局长时,我就有幸参与了一些保护故宫的行动。1997年,在北京市担任文物局长时,发现筒子河和城墙中间,一个生活不便的狭长区域里,聚集了400多户居民、20多家单位,当时两侧排污水管就有465条,往河里倾倒的垃圾已两米多厚。筒子河俨然污水河。那会儿,喊出一个口号,  “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21世纪”。后来经各界努力,单位和
期刊
素描 何兆武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2020年9月,从卢梭《社会契约论》中把这句话翻译成汉语的何兆武先生,将在清华园西南园里迎来他的99岁生日。  2001年,清华大学试图为何先生举办八十大寿庆,请人来座谈,被邀者全是他的熟人,但是他一直婉拒。别人当他谦让,祝寿会如期举行。只是没想到,座谈当天,学生去接他,发现他家门上一把锁,“主角”缺席。他说自己“平凡至极”,“你应该了解自己
期刊
1陈双媚  常有新闻报道说,某畏罪潜逃多年的逃犯落网后第一句话是以后终于可以睡上安稳觉了。潜逃的日子,人心悬在刀尖上,三餐食不知味,夜夜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何异于坐牢?落网后,该受何惩罚,该负什么责任,一切尘埃落定,反倒踏实了。  记得爷爷临终前,父亲一一询问是否尚有欠款未还,是否尚有借债未归,爷爷淡然一笑:“平常小老百姓而已,能欠几个钱?又能借几个钱?都清零吧。”父亲知道爷爷平素花销,退休金尚
期刊
志愿服务宣传语  保護环境、人人有责,改善环境、人人行动,建言献策,担起“清洁空气”的社会责任,为“蓝天行动”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当好首都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传播环保正能量,自觉做“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吃雾霾的饕餮》 为北京小女孩米拉8岁时所绘
期刊
孟二梅,1973年出生,迄今为止,她参与环保事业已有20年之久。孟二梅是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名佼佼者,同时她也是社区书记兼主任。她时刻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社区环保事业,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宣传绿色环保知识,践行环保工作,在宣传环保理念、创建文明城区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平日里,孟二梅始终把“清洁、保护环境,绿化、美化家园,倡导、践行绿色出行等”作为自己一直坚守的准则。她常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