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经典,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有大量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等内容。文章通过对《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希望能够基于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伦理,进一步发展现代社会文明建设。
关键词:《三国演义》;道德伦理;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根据民间话本与历史创作的一部作品。它以历史故事为基础,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本文通过对小说进行研究分析与举例解读,力求探讨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各种文化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国演义》的价值十分巨大。因其出现较早,从艺术水平方面来看,《三国演义》直接引领示范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各阶层的道德也起了示范作用。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写道:“《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可见《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很高,对于引起大家对三国历史研究的兴趣意义重大。《三国演义》大体的框架仍是真实事迹,通过描述蜀汉人物的英雄事迹,褒扬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小说对传统道德中的“忠义”一词的描写和渲染也比较成功,如刘关张桃园结义等描写细腻,尤其是刘备在为关羽报仇决定伐吴,驳斥赵云时的一句话——“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更是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在军事、政治层面上说,刘备的决策是不明智的,但在人格和价值观上却值得弘扬。《三国演义》的正面效应不可否定,作品中宣扬的是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目的十分明确,即通过对这些价值观的传播,使社会能够更加和谐。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绚烂的古代文明,也經历了近代的积贫积弱和对外交往的屈辱。因此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出一些价值理念,使其具有永恒的价值。这些理念不仅适用于历史,也适用于今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这是一个国家精神力量的体现。我们常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可见文化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而正是有着这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中华大地的青年才俊才不断前行[1]。
二、《三国演义》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历史内涵
《三国演义》的骨架是历史事件,而它的血肉则是虚构的小说情节,这二者的巧妙结合,使《三国演义》更加生动、立体、饱满,引人入胜。《三国演义》,十分详尽地叙述了利益体之间争夺权力、勾心斗角的历史,同时又传播了当时的道德观念与中华传统文化。小说通过艺术创造,充分地展示了一个明君重义轻利的道德品格。尽管小说内容进行了多次艺术加工,但基本架构是由历史事件组成的,且在叙述过程中,伦理主义不时地对历史进行着批判。小说也并没有干预历史的进程,而是真实地展现历史,表现出冷静的历史主义精神,承认了历史的客观性,以及历史演变的必然性。作者在认识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过程中,遵循了历史的内在规律。《三国演义》的作者对历史和道德之间的矛盾拥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在评价天下大事时,表达了其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作者使用较为通俗的文字和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普及这段历史,所以正是因为有了《三国演义》,才激发了大家对三国这个分裂时期的兴趣。相比其他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已经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客观事实。
(二)思想文化
《三国演义》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其深受各种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在《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到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小说中最突出的儒家思想提倡者的代表为刘备。其中对刘备的描写,最为突出的是其仁义精神浓重,非常重视礼仪道德,讲究仁义,这些是典型的儒家文化。此外,《三国演义》中刘备体现出的民本思想,正是对中国儒家文化中“仁政”“爱民”思想的体现。刘备与孔融素不相识,却能急人之所急,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这些也均能体现刘备的仁义道德观念。
在《三国演义》的开头,有一首著名的开篇词——《临江仙》,这首词对整个三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及兴亡盛衰都有非常深刻的诠释。《三国演义》中无论是仁义的刘备还是邪恶的董卓,最终都成为历史的过客,掩埋在历史长河之中,一切皆为虚妄。这种思想正是佛教中的色空思想。除此之外,文中曹操与董卓两位典型的“坏人”形象,也在最后得到了报应,这正是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思想。曹操最后所言,天命已尽,不可再获救,这样的描写深刻地体现出佛家前因后果的思想。
在《三国演义》中,道教的无为思想亦十分浓厚。《三国演义》虽展示了当时的群雄纷争,却也体现了当时人们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比如无论是庞德公还是水镜先生,都体现了道家自然而然的思想态度,他们柔弱不争,清心寡欲。除此之外,文中诸葛亮的服饰,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道教的推崇。而且在赤壁之战和七擒孟获中也都能体现诸葛亮对道教的深刻理解。
(三)传统道德
《三国演义》处处显现出浓重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例如在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中,我们能看到《三国演义》所体现的勇于承担责任的价值观。赵云一面浴血奋战,一面护住刘禅,这是他作为臣子对君主的责任,这是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精神的体现,而这种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就是爱国精神。除此之外,《三国演义》中,刘备将蜀国托付于诸葛亮,随后,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未有半分懈怠,这体现了诸葛亮的诚信精神,其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最重要的道德价值观念之一。
《三国演义》的道德核心和价值观念立足于“三纲”“五常”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道德文化。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完整的政治伦理道德体系,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其中,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2]。 三、《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国演义》是一部妇孺皆知的经典著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小说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并不是罗贯中一个人的作品,而是自三国时代以来人们口口相传并经文学家加工,最后在明朝完成了这一史诗性著作。因此各个时代人民大众都将当时的价值观融入其中。因此,我们不仅仅是在读小说,也是在品读传承下来的厚厚的历史积淀。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究竟想表达出什么,可见其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
进入现代社会后,我国对西方文明不断了解,但我国传统文化却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将中国人民稳定地联系起来,蕴含着灿烂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从《三国演义》的品读中,我们能将凝聚力及坚强不屈的价值观念继续传播下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思想观念,因此这样的道德教育能够使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更进一步,更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重大作用。自古以来,我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理论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道德观点,而《三国演义》中就体现了各种思想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的道德理念。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对于书中蕴含的思想,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优秀的道德观念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通过不断的建设和推广,进一步加深我国“礼仪之邦”的内涵[3]。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三国演义》刻画塑造的这幅三国时期社会状况复杂、各国之间动荡不安以及战争连续不断的历史画卷,与作品所展现出的独特精神内涵相融洽而又生动鲜明,其内容充实且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陈福.《三国演义》文化传播历程及产业化路径[D].恩施:湖北民族大学,2020.
[2]李七一.从《三国演义》中看中国的传统文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8(增刊1):82-84.
[3]岑泽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以中国四大名著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51-53.
作者简介:
金毅慧,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评论与欣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道德伦理;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根据民间话本与历史创作的一部作品。它以历史故事为基础,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本文通过对小说进行研究分析与举例解读,力求探讨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各种文化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国演义》的价值十分巨大。因其出现较早,从艺术水平方面来看,《三国演义》直接引领示范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各阶层的道德也起了示范作用。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写道:“《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可见《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很高,对于引起大家对三国历史研究的兴趣意义重大。《三国演义》大体的框架仍是真实事迹,通过描述蜀汉人物的英雄事迹,褒扬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小说对传统道德中的“忠义”一词的描写和渲染也比较成功,如刘关张桃园结义等描写细腻,尤其是刘备在为关羽报仇决定伐吴,驳斥赵云时的一句话——“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更是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在军事、政治层面上说,刘备的决策是不明智的,但在人格和价值观上却值得弘扬。《三国演义》的正面效应不可否定,作品中宣扬的是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目的十分明确,即通过对这些价值观的传播,使社会能够更加和谐。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绚烂的古代文明,也經历了近代的积贫积弱和对外交往的屈辱。因此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出一些价值理念,使其具有永恒的价值。这些理念不仅适用于历史,也适用于今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这是一个国家精神力量的体现。我们常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可见文化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而正是有着这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中华大地的青年才俊才不断前行[1]。
二、《三国演义》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历史内涵
《三国演义》的骨架是历史事件,而它的血肉则是虚构的小说情节,这二者的巧妙结合,使《三国演义》更加生动、立体、饱满,引人入胜。《三国演义》,十分详尽地叙述了利益体之间争夺权力、勾心斗角的历史,同时又传播了当时的道德观念与中华传统文化。小说通过艺术创造,充分地展示了一个明君重义轻利的道德品格。尽管小说内容进行了多次艺术加工,但基本架构是由历史事件组成的,且在叙述过程中,伦理主义不时地对历史进行着批判。小说也并没有干预历史的进程,而是真实地展现历史,表现出冷静的历史主义精神,承认了历史的客观性,以及历史演变的必然性。作者在认识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过程中,遵循了历史的内在规律。《三国演义》的作者对历史和道德之间的矛盾拥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在评价天下大事时,表达了其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作者使用较为通俗的文字和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普及这段历史,所以正是因为有了《三国演义》,才激发了大家对三国这个分裂时期的兴趣。相比其他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已经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客观事实。
(二)思想文化
《三国演义》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其深受各种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在《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到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小说中最突出的儒家思想提倡者的代表为刘备。其中对刘备的描写,最为突出的是其仁义精神浓重,非常重视礼仪道德,讲究仁义,这些是典型的儒家文化。此外,《三国演义》中刘备体现出的民本思想,正是对中国儒家文化中“仁政”“爱民”思想的体现。刘备与孔融素不相识,却能急人之所急,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这些也均能体现刘备的仁义道德观念。
在《三国演义》的开头,有一首著名的开篇词——《临江仙》,这首词对整个三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及兴亡盛衰都有非常深刻的诠释。《三国演义》中无论是仁义的刘备还是邪恶的董卓,最终都成为历史的过客,掩埋在历史长河之中,一切皆为虚妄。这种思想正是佛教中的色空思想。除此之外,文中曹操与董卓两位典型的“坏人”形象,也在最后得到了报应,这正是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思想。曹操最后所言,天命已尽,不可再获救,这样的描写深刻地体现出佛家前因后果的思想。
在《三国演义》中,道教的无为思想亦十分浓厚。《三国演义》虽展示了当时的群雄纷争,却也体现了当时人们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比如无论是庞德公还是水镜先生,都体现了道家自然而然的思想态度,他们柔弱不争,清心寡欲。除此之外,文中诸葛亮的服饰,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道教的推崇。而且在赤壁之战和七擒孟获中也都能体现诸葛亮对道教的深刻理解。
(三)传统道德
《三国演义》处处显现出浓重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例如在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中,我们能看到《三国演义》所体现的勇于承担责任的价值观。赵云一面浴血奋战,一面护住刘禅,这是他作为臣子对君主的责任,这是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精神的体现,而这种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就是爱国精神。除此之外,《三国演义》中,刘备将蜀国托付于诸葛亮,随后,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未有半分懈怠,这体现了诸葛亮的诚信精神,其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最重要的道德价值观念之一。
《三国演义》的道德核心和价值观念立足于“三纲”“五常”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道德文化。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完整的政治伦理道德体系,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其中,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2]。 三、《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国演义》是一部妇孺皆知的经典著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小说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并不是罗贯中一个人的作品,而是自三国时代以来人们口口相传并经文学家加工,最后在明朝完成了这一史诗性著作。因此各个时代人民大众都将当时的价值观融入其中。因此,我们不仅仅是在读小说,也是在品读传承下来的厚厚的历史积淀。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究竟想表达出什么,可见其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
进入现代社会后,我国对西方文明不断了解,但我国传统文化却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将中国人民稳定地联系起来,蕴含着灿烂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从《三国演义》的品读中,我们能将凝聚力及坚强不屈的价值观念继续传播下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思想观念,因此这样的道德教育能够使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更进一步,更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重大作用。自古以来,我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理论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道德观点,而《三国演义》中就体现了各种思想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的道德理念。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对于书中蕴含的思想,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优秀的道德观念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通过不断的建设和推广,进一步加深我国“礼仪之邦”的内涵[3]。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三国演义》刻画塑造的这幅三国时期社会状况复杂、各国之间动荡不安以及战争连续不断的历史画卷,与作品所展现出的独特精神内涵相融洽而又生动鲜明,其内容充实且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陈福.《三国演义》文化传播历程及产业化路径[D].恩施:湖北民族大学,2020.
[2]李七一.从《三国演义》中看中国的传统文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8(增刊1):82-84.
[3]岑泽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以中国四大名著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51-53.
作者简介:
金毅慧,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评论与欣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