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白云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6374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媳妇的老家在水井坪,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位于四川省南部县柳树乡西五里。从成都出发,开着车往东走到南充,然后往北走,在快到南部县县城时再折往西北方向,在狭窄的县道上走上一两个小时,然后还要在更窄的村道上再走上一个小时就到了柳树乡。柳树乡紧靠着升钟水库,升钟水库的风景很好,水也很好,柳树河从升钟水库流出,在水井坪旁哗哗地流过,水极清,极绿,能一眼看到长满了绿荇的底。
  现在水井坪基本已经没有人住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走不动的老人还留在村里。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水井坪还住着很多人,其中有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盲女。虽然盲女什么都看不见,但长得却很好看,皮肤白嫩,身材高挑,挺招人喜欢。不过就是有一点不好,这盲女有点儿神神叨叨的,有时还挺吓人。盲女长到六七岁的时候,每天一到傍晚时分,就会提了一桶水到屋顶上去──他们家屋顶要用来晒谷子,所以是个坝坝──说是要拿水来喂白云,因为白云渴了。后来就更离谱了,居然还拿了米饭上去,说白云饿了,想吃饭,她要喂白云吃饭。
  70年代的水井坪,说穷还真穷,米饭还是很金贵的,如果盲女光是喂水也就算了,拿白米饭去糟蹋,放到哪户人家也不干啊。她为了这件事儿,据说还被打了好几次,但是也一直没能完全改过来,只要家里人一个没盯住,就要被她把白米饭拿到屋顶上去。
  到80年代初,南部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水井坪也不能幸免,土地干裂,庄稼眼看着全要枯死。柳树乡有一个村民自己偷偷建的小小的龙王庙,因为天旱,也由地下转为公开,光明正大地受了很多的供奉,但却一直没有什么灵验。当时也不知道是谁提出,何不试试看去求那个养白云的盲女。
  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柳树乡的几个长者,组织大伙儿凑了份子钱,备了猪头鸡鱼等供品,送到盲女家中。在当时,这礼是极大的。一般的人家,也就是在过年的时候,才舍得买点儿五花肉回来吃,哪里见过那么多的肉。盲女父母收了这样的大礼,自然要逼着女儿想办法,就算女儿养白云是假,他们也得做出真的样子来。盲女也知道乡里旱得不行了,她沉着脸,呆呆地坐在屋里,门外跪了一地柳树乡有头有脸的长者,其中也有她的父母。终于她还是点头了,答应下雨了,时间就在明天中午,不过她也说了,她只顾得了本乡本土的地,其他的地方,她不管。
  当时相信盲女真能呼风唤雨的人其实没几个,毕竟已经是相信科学的时代了,谁还信这个?不过第二天还是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据说盲女哑哑地哭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一大早,她独自—人,提了一大桶清水,端了一大碗白米饭,上了屋顶。
  水井坪是依山建的,她家建在水井坪最高处,已经是半山腰了,站在屋顶上,能清清楚楚看到已经干涸的柳树河。上了屋顶,盲女就大呼:“白云儿哟,来喝水撒!来吃饭撒!”喊了不一会儿,果然有几朵白云飘下来,围在她身旁。水井坪的人见惯了她喂白云,倒是不惊奇,那些从远处来的,看到她吼一嗓子就能把白云吼下来,都议论起来。那几朵白云围在盲女身边大概有半个小时,远远地只看到盲女跟白云说着什么,然后又抱着白云哭,最后,白云终是飘走了。
  人们直等了一个早上,都没有什么动静,人群渐渐地要散去,许多人都骂盲女是骗人的,闹着要把份子钱还回来。可是到了中午,雷突然就响了,风刮起来,吹得屋顶上的茅草乱飞,四面八方飘来满天的乌云,飘到柳树乡上头,哗哗下起雨来,直下了一天一夜。这雨下得也怪,柳树乡下得沟壑里全都满了,乡外的土地,却是滴雨未落。
  那年的旱情,就这样过去了。后来呢,建了很久的升钟水库终于开始蓄水,于是再也没有遇到过那样的大旱。
  去年的夏天,我跟媳妇带着儿子回柳树乡去,媳妇说盲女现在一个人住在水井坪老屋里,问我要不要去看看她。我自然想看看这盲女究竟长得如何,媳妇又说盲女从小就喜欢吃糖,我就在柳树乡的小商店里买了几斤硬糖提在手上,从乡里慢悠悠往水井坪去。
  水井坪已经很荒凉了,也难怪,年轻人全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只住着几个老人,村里的許多地,也都荒废着,长满了草和灌木,山上的树,也都重新长起来,倒真是有些老林子的模样。
  盲女看起来显老,应该只有五十出头的年纪,看起来有六十的样子,瘦、高,皮肤惨白,留了一头长发,也已经花白。她有一个儿子,在成都工作,难得回来一次。我们去看她她很高兴,又摘了自家种的青菜给我们吃,山里的水好,青菜也新鲜,而且没有打过农药,那顿晚饭,虽然没油没肉的,但却是难得地好吃。
  晚上我们没有回柳树乡,就在水井坪盲女家的老屋里过夜。老屋的电倒还通,一盏昏黄的白炽灯,四周黑得不能再黑,静得不能再静,让在城市里习惯了声噪和光噪的我们难以入睡。
  清早,天才蒙蒙亮,我蒙眬醒来,老婆和儿子还睡着,外面有早起觅食的鸟儿的扑翅声,和清脆的鸟鸣。我悄悄起了床,走出屋去。这时,忽然就听见盲女在半山腰上喊:“白云儿哟,来喝水撒!来吃饭撒!”然后云就出乎意料地涌了过来,漫山遍野,像白色的野羊,从天上、从山间、从河汊里漫了过来,一团团、一片片、一丝丝、一缕缕,很快就把水井坪淹没。四周是牛乳一样的白,但又比牛乳要清、要淡、要柔……我把他们都叫醒,我们兴奋地跑出去,欢喜,狂跳,哭泣……等着被云朵们拥抱、淹没和窒息。
  选自《龙门阵》
其他文献
天刚亮,院门就被人敲响了,父亲披上衣服去开门。来人是个汉子,整个身上都覆了霜花。那人见了父亲,上前指手画脚,嘴里还咿咿呀呀,不知说些什么。父亲细细地分析那人的动作,用手捋捋胡须,大概明白他的意思了——他家或者说是他村里,有一位生病的老人,要看父亲他们演的戏。  汉子“说”完,双手拽住父亲的手,做个欲走的姿势,然后,又用手指了下他家的大体方位。  汉子忽然又想起什么,面露窘迫羞怯之色,把手伸进衣衫内
期刊
冲动杀人  五十多岁的恩田一郎是电视主持人,做着一档人气很高的新闻节目,并且准备参加下次众议员竞选。  在满美子的卧室,恩田一郎仍在电视里喋喋不休,可真人却躺在床上,刚刚断气,红褐色的液体顺着嘴唇一直流到脖颈上,不知是刚刚喝的白兰地,还是血。  满美子是他包养的情人,独自住在这套公寓里。她颤抖着松开勒住恩田脖颈的皮带,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切。虽说恩田狂妄自大,但满美子还是很爱他,不然也不会爆发争吵。恩
期刊
忙碌的时间过得真快。当我正在埋头整理文件时,只听得隔壁办公室一阵阵关门声,然后就是“咚咚咚”的脚步声。下班了吗?我抬起头拿起手机一看,果然十一点半了。想着女儿还在学校门口等着我接她,便飞快地抓起皮包奔下楼。  夏日的太阳格外耀眼,让我一阵眼花。我极力揉揉疲倦的双眼,急急地向大门走去。  女儿的学校就在我单位的隔壁,每次一到上学、放学的时候,门前便被围得水泄不通,人声、车声、叫卖声不绝于耳。可今天怎
期刊
这天,我到街口那家老理发店理发。  一把椅子上坐着一位只有几绺头发的秃头男子,理发师正在仔细地给每一绺头发染色;旁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剪平头的男子,他的整张脸覆盖着一层白色的东西,而双眼处覆盖着两片黄瓜,正在做“面膜”。  “我先给这两位先生做完。”理发师一脸歉意地对我说。“不着急。”我说,然后在一边坐了下来,边看报纸边听他们交谈。  “恭喜你啊,史密斯先生,头发比上次多些了。”理发师对秃头说。  
期刊
王向军曾是一名长跑运动员,退役后闲得难受,加入了一家名为“行天下”的业余自行车俱乐部。骑行一段时间后,俱乐部队长闻永华见他身体素质出众,特邀他以主力选手的身份参加三年一届的环省自行车比赛。  在前五个赛段的比赛中,王向军表现得非常出色,行天下车队也由此在十六支参赛车队中位列第一。王向军只需在剩余的两个赛段保持这个状态,就能为车队拿到自行车赛的冠军。  在第六个赛段开赛前,王向军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
期刊
有个老板,想招個后勤总管。后勤管钱管物,揩油机会多,所以必须严格测试。怎样才能挑到合适的人选呢?  老板想来想去,有了主意。他摆上红泥小火炉,烧上山泉水,拿出珍藏的极品龙井,摆一道“鸿门茶”。  第一个人来面试了,老板请他喝茶,他不接杯子,从怀里拿出一个容量800毫升的塑料杯,拧开盖子伸过来,就要接茶。老板大怒:“如此暴殄天物,当后勤得糟践多少东西啊!”立刻淘汰了那人。  第二个来面试的人,一闻茶
期刊
李靖瑶离开村子,在外面闯荡了十年之久。由于父母早已不在人世,所以没有回去过。一天,李靖瑶出差,上了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  李靖瑶发现对面的女人老看她,所以也留意对方。感觉对方面熟,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女人说话了:“你是李娟吧?我是孙静啊。”  这一说李靖瑶想起来了,她们两个同村,还是初中同学。那时候她叫李娟,到城里感觉名字很土,就改成了李靖瑶,不过她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孙静。  多年不见,有说
期刊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许知纯甩着胡子哼着诗,将那三字“一杯无”吟诵数遍,又长吁短叹一番,这才轻手轻脚地生起火来。  木炭早添,烟气渐涌,老头深嗅一口,本想闻些杯中滋味,却只尝了一肺霜凉,只得呼了出来,让这口寒气自去浑浊人间。  小屋破得豁牙露齿,幸好大寒已过,寒意不盛,只是摇曳了烛影人心。  许知纯将屋子打理干净,自横了小桌,置上点心瓜果,方要开口不轻不重地咬上一口,
期刊
明朝宣德年间,太原府阳曲镇有个商人叫王英才,他听说京城布匹涨价,就用全部银两买了十车布,准备做趟大买卖,赚些钱后就把生意歇了,好好享享清福。  为了赶路,他和伙计们半夜就起程,天刚亮的时候,已经走出三十多里路。突然,前边的车辆停了下来,有一个伙计跑过来说,前边有人拦住路,非要当伙计不可。  王老板下了车,到前边一看,只见路中间立着个四十来岁的人,他面孔瘦削,头发蓬乱,左眼上方还有处不太明显的伤疤。
期刊
柳婆婆正坐在炕上聚精会神地听儿孙们嬉闹,忽闻界壁儿传来一阵哭声。她慌忙下地摸鞋,喃喃自语:“老嫂子,你这么快就要走了……”  界壁儿张婆婆和柳婆婆是多年的老邻居。特别是柳婆婆双目失明后,张婆婆经常过来照顧。此后,两家关系非同一般,这老姐俩好的如同亲姐妹。前些日子,张婆婆不小心跌了一个跟头,从此一病不起。听见哭声后,柳婆婆知道老嫂子要走了,赶紧下地前往,心中暗想:即便眼睛看不见,也得见老嫂子最后一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