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秒到手!今年夏天,“真功夫”快餐将点餐速度再一次提速20秒,和去年比,顾客等待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一。不过,“真功夫”更令人惊奇的速度并非点餐,而是扩张。从去年年底到今年8月底,已有80多家新店相继开门迎客。
1994年,蔡达标在107国道开设第一家蒸品小店,14年后,历经两次品牌更换而最终炼成的“真功夫”,已经是本土中式快餐的第一品牌。
截至2008年8月底,真功夫连锁快餐的门店已增加到283家。
去年10月25日,“真功夫”第200家连锁店在上海南京西路正式开业。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蔡达标向外界透露,盛传已久的风险投资向“真功夫”注资3亿元已成定局,且部分资金已到账,这标志着“真功夫”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的模式已成为过去。
从1994年蔡达标开出第一家店算起,“真功夫”发展到100家连锁店,花了11年的时间:但到了第二个100家门店,却只花了20个月:今年,蔡达标的计划是新开店1 30家,几乎3天就要开一家新店。
那么,支撑蔡达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底气来自何处?
辍学创业
8月25日,“真功夫”宣布进驻浦东机场,与提早半个月入驻机场的百胜餐饮集团属下的东方既白店面,相距不到1分钟的路程。
当很多人打着民族大旗,以中式快餐挑战洋快餐,却纷纷铩羽而归的时候,“真功夫”却获得了成功,于是,蔡达标就成了响当当的“民族英雄”。其实,人们并不知道,蔡达标干上餐饮这一行,正是得益于一本不甚起眼的漫画书——《麦当劳的神话》。
高二的时候,蔡达标做出了一个许多人难以理解的选择——辍学。以他在高中时期的成绩看,按部就班地考个大学,不成问题,可蔡达标认为,“半个知识分子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规律”。他所推崇的所谓“半个知识分子”,“其实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那时的蔡达标,觉得自己最缺的就是社会经验。“你们只看到我高中辍学,却没有看到我日后一直在坚持学习,我不仅学完了高中课程,大学课程,现在正在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课程。”
开明的父亲,尊重蔡达标的选择。父亲开了家贸易公司,经常带着蔡达标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正是父亲,让自己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我很感谢父亲给我的这些看似无意识的点滴培养。”事业有成之后的蔡达标说起父亲,依然充满感激。
蔡达标辍学后从事的第一份职业是维修摩托车。一个月后,他就主动放弃了,原因是受资金的限制,根本做不大。而当小老板,根本不是他的初衷,不如早点放弃。
1990年10月8日,麦当劳中国第一家店在深圳东门开业,蔡达标赶去品尝。当时人山人海的情景让蔡达标感到了震撼,他想到了初中看过的那本漫画书《麦当劳的神话》,心中升腾起做餐饮的冲动。蔡达标向自己的发小潘宇海说起这个想法,也得到了热切响应。潘宇海出生在一个香港大厨的家庭,从小就喜欢琢磨美食,当时还开着一家糖水小店。
两人商定,各出资4万元,开始创业。蔡达标的那份是向父亲借的,当时他并没有告诉父亲借钱的用途,父亲把4万元交给蔡达标时,仅问了句“够吗?”得到儿子的肯定答复后,父亲便说:“今后你不能再找我借钱了,行吗?”蔡达标记住了父亲的话。
标准化的难题
经过充分地准备之后,1994年4月14日,蔡达标与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霄边村107国道旁开设了一家名为“168”的蒸品店,主营中高档蒸饭、蒸汤和甜品。取名“168”是为了博个好彩头,选择“蒸”这一烹调方式,主要考虑其在岭南有着悠久的传统,消费群体比较广泛。
“168”的面积仅有70多平方米,雇有4名员工。守着107国道,当然是想吸引过往的司机。当时来往于东莞,深圳的香港货柜司机有极强的消费能力,但通常他们都是在东莞的星级酒店吃饭。怎么才能将他们吸引过来呢?蔡达标和潘宇海决定偷师学艺,他们也去酒店吃饭,吃完回来就一头扎到厨房试做,结果是得到司机们的肯定,“比酒店的还好吃!”很快,许多司机转到“168”来用餐。
半年后,蔡达标开了第二间“168”店。1995年,第三家店也开张了。
为了支撑三家分店的经营需要,蔡达标建立了一个加工、配送中心,将食品加工从餐厅分离出来。这时,蔡达标遇到一个难题,尽管原料都一样,但三家餐厅蒸出来的饭菜口味,很难实现统一,原因在于厨师蒸菜的火候各不相同,加之传统蒸饭与炖盅离不开高温炉、大锅和蒸笼,使用这样的厨具,不便于员工操作,拿取产品时,需要不断地搬动笼屉;另一方面,使用燃气灶控制火候,全凭厨师的主观判断,这是中式快餐长期以来无法实现标准化的拦路虎。
“观察洋快餐,可发现它将每道程序和流程量化,中餐能不能像麦当劳那样,通过培训没有厨艺经验的人,以工业化的方式制造出来呢?”蔡达标说,“有两年的时间,我都在思索这个问题,但中西餐食物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烹饪设备、生产流程有很大差异,‘168’必须有自己的标准化生产线。”
最急迫的问题是革新厨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蔡达标找到了突破口。一次,他去参观朋友的制衣厂,发现熨衣过程中,蒸汽压力和温度由电脑控制,他立刻想到,能不能用同样的原理来控制食物蒸制的时间和温度?
蔡达标走访了华南理工大学,与一名教授合作,于1997年开发出了“电脑程控蒸汽柜”。这套由电脑程控的蒸汽设备面世后,蔡达标则完全摆脱了对厨师的依赖,真正实现了“千份快餐同一口味”的目标。
饭菜标准化难题解决后,蔡达标又在管理上将麦当劳的运营经验与自己的经营特点相结合,建起了一套餐厅经营的流程,将工序全部量化,形成了9本手册,用于对所有员工的日常培训和考核。
经过双重的铺垫,蔡达标将目光从东莞瞄向了整个珠三角。由于目标客户发生了变化,市民将是主要的顾客群,蔡达标决定将原有“168”更名为“双种子”。“双种子”具有两层含义:创业是由两个伙伴齐心合力而始,现在到了种子开花结果的时候了;同时,也有好事成双的讨喜之意。
锤炼“真功夫”
1997年11月16日,首家“双种子”分店在东莞开张。两年后,“双种子”进入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到2002年,“双种子”发展连锁直营店已达50家。
表面看,一切都很顺利,也算成功。但是,困扰依然纠缠着蔡达标。
“双种子”从东莞进入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后,市场反应比较平淡,表现在新开店面“慢热”,单店盈利能力低,过往人群多,进店人数却少。最令蔡达标费解的是,为了延长营业时间,店里引进了以西式餐点为主的消闲类品种,且以低于同类产品的价格销售,但却不被消费 者接受。何况,“双种子”背后还有一群成长迅速的竞争者以及不断涌现的模仿者在追赶。
面临强大压力的蔡达标决定请外脑——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帮他诊断病根,
策划公司对东莞,广州,深圳三地的“双种子”营业数据调查后发现,广州、深圳的销售额与投入额,经营成本远远不成正比,东莞仍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甚至可以说是东莞的店养着广州,深圳的店。为什么同样的产品甚至更强的管理,更好的装修、更黄金的地段,营业额却出现大幅下降,这正是让蔡达标百思不解的难题。
2002年中国快餐业的特点是,市场经营主体是中式快餐,占据78.9%;但从经营收入看,洋品牌占据绝对优势,中国快餐业20强中,麦当劳,肯德基的各地公司占据了19席,上海新亚大包成为20强中硕果仅存的一家中式快餐,排在第17位。这意味着,中式快餐品类市场,品牌集中度非常低,没有真正的“领导者”。
策划公司进一步调查发现,陌生消费者第一次听说“双种子”时,常常联想到的是农民,农田,甚者将其误认为是种子酒;在品牌名拟人化联想中,“双种子”则是一位“诚实”,“平易近人”的农民。这种形象,在大都市是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共鸣的。看来,“双种子”要想争得中式快餐的“霸主”地位,惟一的出路是改换品牌。
策划公司提出了“真功夫”这一品牌名称,理由是“双种子”的品牌核心价值在于独特的烹调方式——“蒸”。在岭南的饮食养生文化中,“蒸”等同于“原汁原味原形”,延伸来看,“蒸”等于“营养”。而且“真”与“蒸”同音,不仅暗合了烹调方式,而且给人以真才实料的积极联想。“功夫”一词表明饭菜是花功夫做出来的。
对于是否采纳策划公司的方案,公司内部是有过一番激烈争论的。当时“双种子”的品牌价值已达几千万元,放弃不用而重起炉灶,会是什么结果不得而知。经过慎重思考,蔡达标还是痛下决心,放弃“双种子”。蔡达标后来坦承,在整个经商生涯中,走得最艰难的一步,就是从“双种子”转换为“真功夫”这一步。
2004年的5月,第一家“真功夫”亮相。更名头一个月,蔡达标形容自己是“诚惶诚恐”的。但是,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真功夫”产品单品提价7到13元,单次营业额大幅提高了40%;更名后第二个月,营业额较“双种子”有了15%的增长。
2004年岁末,周星驰新片《功夫》热映。2005年,“真功夫”先后与《功夫》,《霍元甲》电影合作,借助这两股“功夫”热,向全国纵深推广“真功夫”品牌。这一年,“真功夫”分店迅速增加到86家。
2004年上半年,“真功夫”上海分店开业,2005年春,北京3家“真功夫”半个月之内相继开业,打破了2003年时“双种子”无法进入中国一线城市的困境。
换牌的波折,让蔡达标想清楚了一件事:“米饭、面条、汤,这些都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突破,但假如注入文化因素就完全不同了。”蔡达标的结论是,“一个品牌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有非常的感召力,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应该说,‘168’时代,我建立了一个商业模型,‘双种子’是打造了一套系统平台,而‘真功夫’则是树立了品牌,形成了连锁规模。”蔡达标说。
引进风险投资
“真功夫”更名后不久,就有风险投资商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
尽管是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所有门店都采取直营的方式,但“真功夫”当时并不缺钱,蔡达标对上门的投资者心怀戒备。
近些年来,很多连锁企业为了加快其占领市场的步伐,常常采取特许加盟的方式来达到迅速扩张的目的。而蔡达标则一直坚持开直营店,尽管总部经常会接到来自各地的要求加盟合作的电话,但蔡达标一直认为做加盟店的时机不成熟。“这个决策可能和我的人生观有关系。假如一个人认为金钱至上,那么当然应该开放加盟,这样收钱多快啊,我也可以这样做,可是我不愿意,因为对我来说,做一番事业,有成就感,这是最重要的。目前的状况下,至少我认为加盟方式存在品牌控制及管理等方面的风险。”
但是,随着“真功夫”越开越多,蔡达标对风险投资渐渐发生兴趣。
开一家“真功夫”直营店的先期投入在5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而蔡达标的计划是,在2010年将“真功夫”开到1000家,成为中国餐饮业第一品牌。如果还是依靠以往的自我滚动模式,资金支持力度是难以达到要求的。2007年11月,蔡达标与两家风险投资商——联通投资和今日资本达成合作协议。
今日资本总裁徐新对蔡达标的看法是,“他不像别的老板有了钱就去炒股票房产,而是一心一意只干一件事情;另外,他一个加盟店也没开,做到这个很不容易。”惊叹于蔡达标对中式餐饮业的悟性和作为企业家的定力,第一次见面,徐新就坚定了投资“真功夫”的决心。
有了风险投资,蔡达标的底气更足了。过去,商业CBD和写字楼区是“真功夫”的首选,现在,为了提升形象,蔡达标开始向交通枢纽区进军,不但在浦东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开有两家分店,还有8家分店位于火车站。
今年夏天,“真功夫”又推出一系列贴心服务:点餐后如果不能在60秒内呈上所点的食品,立即免费送出一杯价值5.5元的12安土豆浆: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投诉服务电话;引入第三方的服务品质监测,即“神秘客人”。
当洋快餐纷纷推出迎合中国顾客口味的产品时,“真功夫”干脆打起了节气养生牌,在华南首推夏日清补套餐——三国套餐,同时推出三国公仔,成为今夏餐饮业的一大亮点。
为了给不断快速扩张的分店储备人才,蔡达标计划投入1亿元,在东莞建立第二家管理学院。早在1997年,他就在广东设立了培训机构。
蔡达标的计划是,有了投资方的介入,用5年的时间,使“真功夫”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式快餐品牌,成为中国的麦当劳。
1994年,蔡达标在107国道开设第一家蒸品小店,14年后,历经两次品牌更换而最终炼成的“真功夫”,已经是本土中式快餐的第一品牌。
截至2008年8月底,真功夫连锁快餐的门店已增加到283家。
去年10月25日,“真功夫”第200家连锁店在上海南京西路正式开业。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蔡达标向外界透露,盛传已久的风险投资向“真功夫”注资3亿元已成定局,且部分资金已到账,这标志着“真功夫”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的模式已成为过去。
从1994年蔡达标开出第一家店算起,“真功夫”发展到100家连锁店,花了11年的时间:但到了第二个100家门店,却只花了20个月:今年,蔡达标的计划是新开店1 30家,几乎3天就要开一家新店。
那么,支撑蔡达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底气来自何处?
辍学创业
8月25日,“真功夫”宣布进驻浦东机场,与提早半个月入驻机场的百胜餐饮集团属下的东方既白店面,相距不到1分钟的路程。
当很多人打着民族大旗,以中式快餐挑战洋快餐,却纷纷铩羽而归的时候,“真功夫”却获得了成功,于是,蔡达标就成了响当当的“民族英雄”。其实,人们并不知道,蔡达标干上餐饮这一行,正是得益于一本不甚起眼的漫画书——《麦当劳的神话》。
高二的时候,蔡达标做出了一个许多人难以理解的选择——辍学。以他在高中时期的成绩看,按部就班地考个大学,不成问题,可蔡达标认为,“半个知识分子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规律”。他所推崇的所谓“半个知识分子”,“其实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那时的蔡达标,觉得自己最缺的就是社会经验。“你们只看到我高中辍学,却没有看到我日后一直在坚持学习,我不仅学完了高中课程,大学课程,现在正在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课程。”
开明的父亲,尊重蔡达标的选择。父亲开了家贸易公司,经常带着蔡达标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正是父亲,让自己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我很感谢父亲给我的这些看似无意识的点滴培养。”事业有成之后的蔡达标说起父亲,依然充满感激。
蔡达标辍学后从事的第一份职业是维修摩托车。一个月后,他就主动放弃了,原因是受资金的限制,根本做不大。而当小老板,根本不是他的初衷,不如早点放弃。
1990年10月8日,麦当劳中国第一家店在深圳东门开业,蔡达标赶去品尝。当时人山人海的情景让蔡达标感到了震撼,他想到了初中看过的那本漫画书《麦当劳的神话》,心中升腾起做餐饮的冲动。蔡达标向自己的发小潘宇海说起这个想法,也得到了热切响应。潘宇海出生在一个香港大厨的家庭,从小就喜欢琢磨美食,当时还开着一家糖水小店。
两人商定,各出资4万元,开始创业。蔡达标的那份是向父亲借的,当时他并没有告诉父亲借钱的用途,父亲把4万元交给蔡达标时,仅问了句“够吗?”得到儿子的肯定答复后,父亲便说:“今后你不能再找我借钱了,行吗?”蔡达标记住了父亲的话。
标准化的难题
经过充分地准备之后,1994年4月14日,蔡达标与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霄边村107国道旁开设了一家名为“168”的蒸品店,主营中高档蒸饭、蒸汤和甜品。取名“168”是为了博个好彩头,选择“蒸”这一烹调方式,主要考虑其在岭南有着悠久的传统,消费群体比较广泛。
“168”的面积仅有70多平方米,雇有4名员工。守着107国道,当然是想吸引过往的司机。当时来往于东莞,深圳的香港货柜司机有极强的消费能力,但通常他们都是在东莞的星级酒店吃饭。怎么才能将他们吸引过来呢?蔡达标和潘宇海决定偷师学艺,他们也去酒店吃饭,吃完回来就一头扎到厨房试做,结果是得到司机们的肯定,“比酒店的还好吃!”很快,许多司机转到“168”来用餐。
半年后,蔡达标开了第二间“168”店。1995年,第三家店也开张了。
为了支撑三家分店的经营需要,蔡达标建立了一个加工、配送中心,将食品加工从餐厅分离出来。这时,蔡达标遇到一个难题,尽管原料都一样,但三家餐厅蒸出来的饭菜口味,很难实现统一,原因在于厨师蒸菜的火候各不相同,加之传统蒸饭与炖盅离不开高温炉、大锅和蒸笼,使用这样的厨具,不便于员工操作,拿取产品时,需要不断地搬动笼屉;另一方面,使用燃气灶控制火候,全凭厨师的主观判断,这是中式快餐长期以来无法实现标准化的拦路虎。
“观察洋快餐,可发现它将每道程序和流程量化,中餐能不能像麦当劳那样,通过培训没有厨艺经验的人,以工业化的方式制造出来呢?”蔡达标说,“有两年的时间,我都在思索这个问题,但中西餐食物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烹饪设备、生产流程有很大差异,‘168’必须有自己的标准化生产线。”
最急迫的问题是革新厨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蔡达标找到了突破口。一次,他去参观朋友的制衣厂,发现熨衣过程中,蒸汽压力和温度由电脑控制,他立刻想到,能不能用同样的原理来控制食物蒸制的时间和温度?
蔡达标走访了华南理工大学,与一名教授合作,于1997年开发出了“电脑程控蒸汽柜”。这套由电脑程控的蒸汽设备面世后,蔡达标则完全摆脱了对厨师的依赖,真正实现了“千份快餐同一口味”的目标。
饭菜标准化难题解决后,蔡达标又在管理上将麦当劳的运营经验与自己的经营特点相结合,建起了一套餐厅经营的流程,将工序全部量化,形成了9本手册,用于对所有员工的日常培训和考核。
经过双重的铺垫,蔡达标将目光从东莞瞄向了整个珠三角。由于目标客户发生了变化,市民将是主要的顾客群,蔡达标决定将原有“168”更名为“双种子”。“双种子”具有两层含义:创业是由两个伙伴齐心合力而始,现在到了种子开花结果的时候了;同时,也有好事成双的讨喜之意。
锤炼“真功夫”
1997年11月16日,首家“双种子”分店在东莞开张。两年后,“双种子”进入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到2002年,“双种子”发展连锁直营店已达50家。
表面看,一切都很顺利,也算成功。但是,困扰依然纠缠着蔡达标。
“双种子”从东莞进入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后,市场反应比较平淡,表现在新开店面“慢热”,单店盈利能力低,过往人群多,进店人数却少。最令蔡达标费解的是,为了延长营业时间,店里引进了以西式餐点为主的消闲类品种,且以低于同类产品的价格销售,但却不被消费 者接受。何况,“双种子”背后还有一群成长迅速的竞争者以及不断涌现的模仿者在追赶。
面临强大压力的蔡达标决定请外脑——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帮他诊断病根,
策划公司对东莞,广州,深圳三地的“双种子”营业数据调查后发现,广州、深圳的销售额与投入额,经营成本远远不成正比,东莞仍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甚至可以说是东莞的店养着广州,深圳的店。为什么同样的产品甚至更强的管理,更好的装修、更黄金的地段,营业额却出现大幅下降,这正是让蔡达标百思不解的难题。
2002年中国快餐业的特点是,市场经营主体是中式快餐,占据78.9%;但从经营收入看,洋品牌占据绝对优势,中国快餐业20强中,麦当劳,肯德基的各地公司占据了19席,上海新亚大包成为20强中硕果仅存的一家中式快餐,排在第17位。这意味着,中式快餐品类市场,品牌集中度非常低,没有真正的“领导者”。
策划公司进一步调查发现,陌生消费者第一次听说“双种子”时,常常联想到的是农民,农田,甚者将其误认为是种子酒;在品牌名拟人化联想中,“双种子”则是一位“诚实”,“平易近人”的农民。这种形象,在大都市是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共鸣的。看来,“双种子”要想争得中式快餐的“霸主”地位,惟一的出路是改换品牌。
策划公司提出了“真功夫”这一品牌名称,理由是“双种子”的品牌核心价值在于独特的烹调方式——“蒸”。在岭南的饮食养生文化中,“蒸”等同于“原汁原味原形”,延伸来看,“蒸”等于“营养”。而且“真”与“蒸”同音,不仅暗合了烹调方式,而且给人以真才实料的积极联想。“功夫”一词表明饭菜是花功夫做出来的。
对于是否采纳策划公司的方案,公司内部是有过一番激烈争论的。当时“双种子”的品牌价值已达几千万元,放弃不用而重起炉灶,会是什么结果不得而知。经过慎重思考,蔡达标还是痛下决心,放弃“双种子”。蔡达标后来坦承,在整个经商生涯中,走得最艰难的一步,就是从“双种子”转换为“真功夫”这一步。
2004年的5月,第一家“真功夫”亮相。更名头一个月,蔡达标形容自己是“诚惶诚恐”的。但是,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真功夫”产品单品提价7到13元,单次营业额大幅提高了40%;更名后第二个月,营业额较“双种子”有了15%的增长。
2004年岁末,周星驰新片《功夫》热映。2005年,“真功夫”先后与《功夫》,《霍元甲》电影合作,借助这两股“功夫”热,向全国纵深推广“真功夫”品牌。这一年,“真功夫”分店迅速增加到86家。
2004年上半年,“真功夫”上海分店开业,2005年春,北京3家“真功夫”半个月之内相继开业,打破了2003年时“双种子”无法进入中国一线城市的困境。
换牌的波折,让蔡达标想清楚了一件事:“米饭、面条、汤,这些都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突破,但假如注入文化因素就完全不同了。”蔡达标的结论是,“一个品牌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有非常的感召力,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应该说,‘168’时代,我建立了一个商业模型,‘双种子’是打造了一套系统平台,而‘真功夫’则是树立了品牌,形成了连锁规模。”蔡达标说。
引进风险投资
“真功夫”更名后不久,就有风险投资商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
尽管是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所有门店都采取直营的方式,但“真功夫”当时并不缺钱,蔡达标对上门的投资者心怀戒备。
近些年来,很多连锁企业为了加快其占领市场的步伐,常常采取特许加盟的方式来达到迅速扩张的目的。而蔡达标则一直坚持开直营店,尽管总部经常会接到来自各地的要求加盟合作的电话,但蔡达标一直认为做加盟店的时机不成熟。“这个决策可能和我的人生观有关系。假如一个人认为金钱至上,那么当然应该开放加盟,这样收钱多快啊,我也可以这样做,可是我不愿意,因为对我来说,做一番事业,有成就感,这是最重要的。目前的状况下,至少我认为加盟方式存在品牌控制及管理等方面的风险。”
但是,随着“真功夫”越开越多,蔡达标对风险投资渐渐发生兴趣。
开一家“真功夫”直营店的先期投入在5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而蔡达标的计划是,在2010年将“真功夫”开到1000家,成为中国餐饮业第一品牌。如果还是依靠以往的自我滚动模式,资金支持力度是难以达到要求的。2007年11月,蔡达标与两家风险投资商——联通投资和今日资本达成合作协议。
今日资本总裁徐新对蔡达标的看法是,“他不像别的老板有了钱就去炒股票房产,而是一心一意只干一件事情;另外,他一个加盟店也没开,做到这个很不容易。”惊叹于蔡达标对中式餐饮业的悟性和作为企业家的定力,第一次见面,徐新就坚定了投资“真功夫”的决心。
有了风险投资,蔡达标的底气更足了。过去,商业CBD和写字楼区是“真功夫”的首选,现在,为了提升形象,蔡达标开始向交通枢纽区进军,不但在浦东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开有两家分店,还有8家分店位于火车站。
今年夏天,“真功夫”又推出一系列贴心服务:点餐后如果不能在60秒内呈上所点的食品,立即免费送出一杯价值5.5元的12安土豆浆: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投诉服务电话;引入第三方的服务品质监测,即“神秘客人”。
当洋快餐纷纷推出迎合中国顾客口味的产品时,“真功夫”干脆打起了节气养生牌,在华南首推夏日清补套餐——三国套餐,同时推出三国公仔,成为今夏餐饮业的一大亮点。
为了给不断快速扩张的分店储备人才,蔡达标计划投入1亿元,在东莞建立第二家管理学院。早在1997年,他就在广东设立了培训机构。
蔡达标的计划是,有了投资方的介入,用5年的时间,使“真功夫”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式快餐品牌,成为中国的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