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改变课堂教学“一言堂”的方法。本文拟结合教学实例说明问题教学法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方法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高中政治课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在思想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教学方式、手段还是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仍然薄弱,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课堂教学“一言堂”的现象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老师依然还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还是单纯的受教者,这样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和懒惰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降低了课堂的效率。
要改变这种课堂状况,实施问题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问题教学法是倡导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由此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教学方法。但是,用何种方法实施问题教学法呢?
一、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在教学中如能开发左右脑协同工作,分工合作,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创设法为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获得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活动,从而高效地学习。
创设情境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如在高一经济常识上册《纸币的产生》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我国多种版本的人民币,向学生讲述一些人民币的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多媒体再现情境
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图表、文字材料、漫画、歌曲、影视资料、图片等,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感官直接感知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触动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高三政治常识《一国两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香港回归十周年”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国两制的优越性,触动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表演体会情境
按教学内容编排成小品、新闻发布会、辩论赛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进入问题情境,使他们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如在高一经济常识上册《企业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编排成小品“郝想发创业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创办企业的条件,培养法律意识,体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4.语言描述情境
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从中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在高二哲学常识下册第五课《创造条件,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描述了一起失窃案的情境,让学生在侦破案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把一段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和掌握。
二、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指教师立足于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大纲和现行教材,预设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化的心智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了解这个世界。”换句话说,每个人拥有的多元智能既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用以沟通学生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渠道和手段。这就为采用问题探究法,发挥学生智能优势,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的教学策略提供了思路。在问题探究中,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总结拓展,获得理性知识,内化道德,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发展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问题探究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素材探究法。教师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素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对素材的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没能给学生提供结论性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充分发挥探索问题的精神和能力,自主地解决问题。如在试题讲评课中,让学生把已做过的同类练习集中起来进行探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途径。
2.调研探究法。教师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視野中活化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知、行、信的统一。比如在经济常识下册《市场交易原则》的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市场进行社会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结合教学内容自主探究,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深化知识,培养诚信意识,提高经济参与能力。
三、目标问题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学习,从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特点是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顺利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如在经济常识下册第五课第一节第三框《财政的作用》的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提出教学目标,指出学习方法,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运用学习方法开展学习,然后提出学习疑点,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问题教学法,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于冰.中学思想政治课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6(6).
[2]劳菊园.课堂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话语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9).
[3]张志勇,徐明祥.我国目标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1997(10).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方法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高中政治课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在思想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教学方式、手段还是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仍然薄弱,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课堂教学“一言堂”的现象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老师依然还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还是单纯的受教者,这样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和懒惰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降低了课堂的效率。
要改变这种课堂状况,实施问题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问题教学法是倡导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由此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教学方法。但是,用何种方法实施问题教学法呢?
一、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在教学中如能开发左右脑协同工作,分工合作,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创设法为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获得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活动,从而高效地学习。
创设情境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如在高一经济常识上册《纸币的产生》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我国多种版本的人民币,向学生讲述一些人民币的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多媒体再现情境
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图表、文字材料、漫画、歌曲、影视资料、图片等,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感官直接感知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触动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高三政治常识《一国两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香港回归十周年”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国两制的优越性,触动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表演体会情境
按教学内容编排成小品、新闻发布会、辩论赛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进入问题情境,使他们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如在高一经济常识上册《企业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编排成小品“郝想发创业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创办企业的条件,培养法律意识,体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4.语言描述情境
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从中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在高二哲学常识下册第五课《创造条件,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描述了一起失窃案的情境,让学生在侦破案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把一段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和掌握。
二、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指教师立足于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大纲和现行教材,预设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化的心智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了解这个世界。”换句话说,每个人拥有的多元智能既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用以沟通学生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渠道和手段。这就为采用问题探究法,发挥学生智能优势,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的教学策略提供了思路。在问题探究中,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总结拓展,获得理性知识,内化道德,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发展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问题探究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素材探究法。教师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素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对素材的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没能给学生提供结论性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充分发挥探索问题的精神和能力,自主地解决问题。如在试题讲评课中,让学生把已做过的同类练习集中起来进行探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途径。
2.调研探究法。教师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視野中活化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知、行、信的统一。比如在经济常识下册《市场交易原则》的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市场进行社会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结合教学内容自主探究,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深化知识,培养诚信意识,提高经济参与能力。
三、目标问题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学习,从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特点是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顺利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如在经济常识下册第五课第一节第三框《财政的作用》的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提出教学目标,指出学习方法,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运用学习方法开展学习,然后提出学习疑点,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问题教学法,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于冰.中学思想政治课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6(6).
[2]劳菊园.课堂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话语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9).
[3]张志勇,徐明祥.我国目标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19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