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创设现实教学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开放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其自主探究潜能;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分析学生学情,善于因人设疑,优、中、差生兼顾,分层次教学;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尝试中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关键词:诱思;探究;情境;问题;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诱思探究式课堂教学即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中职学校进行《电工基础》教学中,实施诱思探究式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创设现实教学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就像要你将一勺盐直接吞下去。你会痛苦难过,但将它放入一碗鱼汤中,你会乐于一饮而尽,同样的盐进入身体,效果大为不同,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此,教学中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将知识溶于“鱼汤”中,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下面以“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具体教学过程,印证对诱思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在“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应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对这个现象会与串联谐振电路进行类比。这样,学生立即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情绪高涨。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当然。有时问题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放开思路;再次是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
二、开放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其自主探究潜能
在电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的具有想象和创造性的观念。老师要予以表扬和鼓励。教师的任务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在电工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着重讲明基本概念、观点,把寻求结论的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求通达的过程中去体验智力劳动的甘苦,激发探索精神,从而使创造思维得以培养。例如,为了让学生确确实实感受到自感现象的产生。在讲课时。可以通过线圈与灯泡并联,再与开关、电源串联作一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会发现,当把开关断开时,灯泡没有立即熄灭,而是突然变得更亮之后才熄灭,老师可由此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原因,培养其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方法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讨论,也不能过多牵引。一般认为,一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适当点拨,同时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抓住主要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的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例如,用欧姆表、伏安法、惠斯通电桥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哪种方法测量比较方便?哪种方法测量比较精确?”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又如,在讲电容的定义式C=q/U时,为了说明C是与q,U无关的量。可让学生及时找出以前所学类似公式,如R=U/I、E=W/q等进行分析比较。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分析学生学情,善于因人设疑,要优、中、差生兼顾。分层次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问题。善于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鼓励不懂就问。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基础。在提出教学目标时应该分级提出,具体表现在对优、中、差三类教学对象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能力要求,体现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分组中要优、中、差搭配,所提问题也要难、易兼顾。要让学生通过诱思探究式学习方法解决主要问题,有所收获。想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同样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学生能每次课都获得一种体验右收获知识的喜悦,才可能激发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希望解决更多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讲到电容器串联时,题目如下:
已知电容器C1:80 u F、150 V、C2,120u F、400 V串联在500V的直流电压下,试讨论电容能否安全工作。教师可提出三个问题:(1)优、中等学生能求各电容器实际分到的电压并判断安全性。(2)要求差生根据已知C1、C2分到的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比较。能判断C1、C2的安全性。不能出现以为两串联电容器额定电压相加大于外加电压就安全的错误。(3)共同思考:如果是C1被击穿,C2能否安全工作?如果C2安全工作,那么此时还有一部分电压加到什么地方了?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既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所有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尝试中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这一步骤是诱思探究式课堂教学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知识、经验、形象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大量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探究性思维活动,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始,学生可能一度思考不下去,例如。《电工基础》中复杂直流电路部分的习题,常可运用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等多种方法求解。对应某一题目。必有一最佳解法。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题多变即以一道典型习题作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变习题已知条件或待求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总结经验比检讨错误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首先应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怎样做得更好。最后把探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诱思;探究;情境;问题;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诱思探究式课堂教学即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中职学校进行《电工基础》教学中,实施诱思探究式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创设现实教学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就像要你将一勺盐直接吞下去。你会痛苦难过,但将它放入一碗鱼汤中,你会乐于一饮而尽,同样的盐进入身体,效果大为不同,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此,教学中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将知识溶于“鱼汤”中,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下面以“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具体教学过程,印证对诱思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在“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应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对这个现象会与串联谐振电路进行类比。这样,学生立即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情绪高涨。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当然。有时问题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放开思路;再次是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
二、开放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其自主探究潜能
在电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的具有想象和创造性的观念。老师要予以表扬和鼓励。教师的任务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在电工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着重讲明基本概念、观点,把寻求结论的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求通达的过程中去体验智力劳动的甘苦,激发探索精神,从而使创造思维得以培养。例如,为了让学生确确实实感受到自感现象的产生。在讲课时。可以通过线圈与灯泡并联,再与开关、电源串联作一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会发现,当把开关断开时,灯泡没有立即熄灭,而是突然变得更亮之后才熄灭,老师可由此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原因,培养其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方法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讨论,也不能过多牵引。一般认为,一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适当点拨,同时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抓住主要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的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例如,用欧姆表、伏安法、惠斯通电桥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哪种方法测量比较方便?哪种方法测量比较精确?”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又如,在讲电容的定义式C=q/U时,为了说明C是与q,U无关的量。可让学生及时找出以前所学类似公式,如R=U/I、E=W/q等进行分析比较。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分析学生学情,善于因人设疑,要优、中、差生兼顾。分层次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问题。善于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鼓励不懂就问。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基础。在提出教学目标时应该分级提出,具体表现在对优、中、差三类教学对象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能力要求,体现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分组中要优、中、差搭配,所提问题也要难、易兼顾。要让学生通过诱思探究式学习方法解决主要问题,有所收获。想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同样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学生能每次课都获得一种体验右收获知识的喜悦,才可能激发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希望解决更多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讲到电容器串联时,题目如下:
已知电容器C1:80 u F、150 V、C2,120u F、400 V串联在500V的直流电压下,试讨论电容能否安全工作。教师可提出三个问题:(1)优、中等学生能求各电容器实际分到的电压并判断安全性。(2)要求差生根据已知C1、C2分到的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比较。能判断C1、C2的安全性。不能出现以为两串联电容器额定电压相加大于外加电压就安全的错误。(3)共同思考:如果是C1被击穿,C2能否安全工作?如果C2安全工作,那么此时还有一部分电压加到什么地方了?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既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所有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尝试中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这一步骤是诱思探究式课堂教学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知识、经验、形象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大量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探究性思维活动,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始,学生可能一度思考不下去,例如。《电工基础》中复杂直流电路部分的习题,常可运用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等多种方法求解。对应某一题目。必有一最佳解法。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题多变即以一道典型习题作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变习题已知条件或待求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总结经验比检讨错误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首先应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怎样做得更好。最后把探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