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步性是指两个人交流时的动作和表情能形成互动。一个文化圈里的人共同使用的动作和表情就体现了同步性。生活中,宝宝可以通过模仿家里人的身体动作、表情以及说话的态度等,这样,宝宝长大以后的说话方式和表情就会越来越像家里人。这就是在相互影响中产生的同步性。
刚出生的宝宝仿佛除了吃、睡、哭,完全不会在意其他的东西,他好像听不懂你说话,也没兴趣看你如何逗引他,连笑也不懂得笑,有些妈妈对着“面无表情”的宝宝,觉得很没意思,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睡好了,就已经尽到了照顾的责任,反正宝宝也听不懂,就不必对他说话了吧。这么做,究竟对不对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讲一讲同步性吧。
同步性是指两个人交流时的动作和表情能形成互动。一个文化圈里的人共同使用的动作和表情就体现了同步性。
刚到美国的第一天,我觉得连街上的汽车声音都很陌生,在街上行走,去商店买东西都让我感到很陌生。在国内的商店里,找零钱是店员在心里先算好了以后再找给你,而美国人不一样,假如客人用五美元买了2美元50美分的东西,店员就会说:“您买的东西是2美元50美分,再加50美分是3美元,再加1美元是4美元,再加1美元是5美元。”然后才把零钱找给你。
到过国外的人都会非常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外国人。我在国内学过英语,学的还算不错,但真正到了美国以后,却发现自己有时候连很简单的对话都听不明白。我们想让人走近点时会用手指往里扣的动作来表达,而美国人却把这个动作当成是再见的意思。他们表达走近点的意思是手心向上,翘起食指做出往里拉的动作。在表示否定时我们不怎么动身体,只是模糊地表示,而美国人的动作却非常剧烈,他们会耸一耸肩,两个手心朝天。到了国外以后,这种陌生感跟语言一同表达出来,并且与身体动作和表情紧密相关。
宝宝出生就如同被突然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样,再聪明的宝宝也无法一下子领会家里人的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的内涵。刚出生的婴儿对外在世界的陌生感应该比大人刚到国外时的感受更强烈吧。
生活中,宝宝可以通过模仿家里人的身体动作、表情以及说话的态度等,这样,宝宝长大以后的说话方式和表情就会越来越像家里人。这就是在相互影响中产生的同步性。即使不说话,通过动作和表情也能沟通的那种感觉就是同步性。看电影或者看电视比光听声音或光看画面感觉更加强烈,也是因为可以体会到主人公的感受,这就是同步性。
有专家做过宝宝有没有同步性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刚出生12小时的宝宝,他们给宝宝听事先录好的英语说话声、英语中删掉元音的声音、有规则的敲打声、汉语说话声,还有大人直接说话的声音。结果宝宝听到大人直接的说话声和英语、汉语的录音后,动了胳膊和手指,而对于删掉元音的声音和敲打声,则根本不做任何反应。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宝宝是在美国东部出生的,却能对汉语做出反应。这就告诉我们,宝宝也有沟通的同步性。
如果在妈妈说话的时候宝宝表现出同步性,那么妈妈会觉得宝宝特别可爱。但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同步性,妈妈可能会失望,觉得两人没有达到亲密的程度。如果宝宝在妈妈那里学不到沟通的方法,那么在成长过程中与别人沟通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有了同步性,孩子才能学到其他民族文化中微妙的部分,久居美国的移民二代外表是与华人没有什么区别,也会说汉语,但总觉得他们和普通的中国人不一样,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美国式的沟通方法,而始终没有机会了解中国式的沟通特点。
所以,宝宝出生后妈妈就高高兴兴地跟他说话吧,虽然宝宝听不懂,但还是需要多跟他说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将学会同步性。
刚出生的宝宝仿佛除了吃、睡、哭,完全不会在意其他的东西,他好像听不懂你说话,也没兴趣看你如何逗引他,连笑也不懂得笑,有些妈妈对着“面无表情”的宝宝,觉得很没意思,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睡好了,就已经尽到了照顾的责任,反正宝宝也听不懂,就不必对他说话了吧。这么做,究竟对不对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讲一讲同步性吧。
同步性是指两个人交流时的动作和表情能形成互动。一个文化圈里的人共同使用的动作和表情就体现了同步性。
刚到美国的第一天,我觉得连街上的汽车声音都很陌生,在街上行走,去商店买东西都让我感到很陌生。在国内的商店里,找零钱是店员在心里先算好了以后再找给你,而美国人不一样,假如客人用五美元买了2美元50美分的东西,店员就会说:“您买的东西是2美元50美分,再加50美分是3美元,再加1美元是4美元,再加1美元是5美元。”然后才把零钱找给你。
到过国外的人都会非常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外国人。我在国内学过英语,学的还算不错,但真正到了美国以后,却发现自己有时候连很简单的对话都听不明白。我们想让人走近点时会用手指往里扣的动作来表达,而美国人却把这个动作当成是再见的意思。他们表达走近点的意思是手心向上,翘起食指做出往里拉的动作。在表示否定时我们不怎么动身体,只是模糊地表示,而美国人的动作却非常剧烈,他们会耸一耸肩,两个手心朝天。到了国外以后,这种陌生感跟语言一同表达出来,并且与身体动作和表情紧密相关。
宝宝出生就如同被突然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样,再聪明的宝宝也无法一下子领会家里人的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的内涵。刚出生的婴儿对外在世界的陌生感应该比大人刚到国外时的感受更强烈吧。
生活中,宝宝可以通过模仿家里人的身体动作、表情以及说话的态度等,这样,宝宝长大以后的说话方式和表情就会越来越像家里人。这就是在相互影响中产生的同步性。即使不说话,通过动作和表情也能沟通的那种感觉就是同步性。看电影或者看电视比光听声音或光看画面感觉更加强烈,也是因为可以体会到主人公的感受,这就是同步性。
有专家做过宝宝有没有同步性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刚出生12小时的宝宝,他们给宝宝听事先录好的英语说话声、英语中删掉元音的声音、有规则的敲打声、汉语说话声,还有大人直接说话的声音。结果宝宝听到大人直接的说话声和英语、汉语的录音后,动了胳膊和手指,而对于删掉元音的声音和敲打声,则根本不做任何反应。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宝宝是在美国东部出生的,却能对汉语做出反应。这就告诉我们,宝宝也有沟通的同步性。
如果在妈妈说话的时候宝宝表现出同步性,那么妈妈会觉得宝宝特别可爱。但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同步性,妈妈可能会失望,觉得两人没有达到亲密的程度。如果宝宝在妈妈那里学不到沟通的方法,那么在成长过程中与别人沟通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有了同步性,孩子才能学到其他民族文化中微妙的部分,久居美国的移民二代外表是与华人没有什么区别,也会说汉语,但总觉得他们和普通的中国人不一样,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美国式的沟通方法,而始终没有机会了解中国式的沟通特点。
所以,宝宝出生后妈妈就高高兴兴地跟他说话吧,虽然宝宝听不懂,但还是需要多跟他说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将学会同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