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 丝路遗珍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pkqp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原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这里既是西北军事重镇,又是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咽喉孔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中西亚文化以及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固原历史文化。该地区出土的金银器,形制、纹饰和造型风格颇具特色,为研究春秋战国、两汉、北朝、隋唐以及蒙元时期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提供了实物依据。
  楔形金币(图一)
  东周时期货币,楔形。当时用黄金铸成圆形金饼,使用时按等价所需进行切割。这种楔形金币应是从原金饼上切割的一部分。属原始黄金铸块。
  金耳环(图二)
  圆形耳环,接口未焊接,下连有空心金圆球,球下有由两条金丝组成的珠球。
  金耳环(图三)
  由包金耳环、金串链、葫芦形金叶片三部分组成。
  镶松石金带饰(图四)
  一件为长条形,上下两边为联珠纹边缘,内用凸起的小圆点构成菱形对称图案,中部联珠纹圈嵌绿松石构成主体图案。另外一件,金质掐丝,长条形。上下两边亦为联珠纹边缘,中部联珠纹嵌绿松石构成上下对称的桃形主体图案,造型具有西亚风格。
  金花饰(图五)
  金质掐丝,联珠纹边缘,正面似三瓣花中嵌绿松石,多已年久掉失。下侧似三角形,形制均相同。
  金项饰(图六)
  该项饰用0.5毫米厚的金箔卷制而成,工艺较粗糙,应属北方少数民族所佩戴。
  镶松石金耳环(图七)
  椭圆形,大小不一。环外侧镶嵌桃形松石三周,红绿相问,错位排列,数量不等。两端细尖,各有一小孔。均采用金叶锤揲,经多次焊接而成,形象奇特,做工精细。
  镶松石金耳环(图八)
  椭圆形,大小不一。环两侧及正面嵌绿松石,错位排列,数量不等。
  金耳环(图九)
  椭圆环状,中间略粗,两端渐细,造型规整。
  金饰花(图十)
  金质,打压成形。正面为三瓣梅花形,下侧呈梯形连接,背面凹下。装饰品。
  银耳杯(图十一)
  杯身平面呈椭圆状,两端稍高,中部略低,呈舟形,两侧有附耳及铆钉,附耳边缘为一周12个近似方形而凸起的联珠纹。该耳杯系手工打制,焊接而成,两耳为铜鎏金,是后来加工上去的。杯虽已残,但从制作工艺及形状上看,依然可以看出是由波斯萨珊舟形杯改造而成。这在当时萨珊王朝上层贵族宴饮生活中较常见,不难看出当时上层贵族生活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镶青金石金戒指(图十二)
  环状,界面正中镶嵌一块圆形平面的蓝色青金石,石面上雕刻一人,双手持一弧形花环。美国富兰克林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萨珊银盘,盘的中央有一舞动花环的裸体女神,与此枚戒指的图案非常相似,说明两者图案内容来自同一母题。因此,这枚金戒指应该来自萨珊或中亚地区,属于舶来品。
  银筷子(图十三)
  剖面圆形,两端细,中间略粗。
  银镊子(图十四)
  上窄下宽,柄端有一环。镊身中部套有一环,镊面两侧饰有简单图案。
  金覆面(图十五)
  由护额饰、护眉饰、护眼饰、护鼻饰、护唇饰、护鬓饰、护颌饰等11个构件组成。
  护额饰:1件。圆形直径1.9厘米,半月形直径3厘米。上部为圆形,下部为半月形,半月形间托一个圆形,下端残缺。
  护眉饰:2件。长为5.9-4.5厘米,宽1-0.9厘米。形似柳叶,上凸下凹,两端尖弯,各有一个穿孔。
  护眼饰:2件。长为4.3-3.9厘米,宽2-1.9厘米。已锈蚀,左眼稍残。上有圆孔,圆孔边缘起凸棱,端有一个孔。
  护鼻饰:1件。残长6.3厘米,最宽处2.5厘米,高1.5厘米。形似鼻状,上端稍残,有一个圆孔。中部起脊,较平直,背面凹下,下端有两孔。两侧有斜对三穿孔。
  护唇饰:2件。长为4.4-4厘米,宽均为1厘米。合起后形似上下嘴唇,表面稍鼓,背凹,两端稍尖,端有两孔。
  护鬓饰:2件。长为5.1-4.8厘米,宽均为3.8厘米。形制相同,均有残缺。下有一个长条形扁片,上焊接一个长方形片饰,一角削上去,上锤揲凸起叶纹。
  护颌饰:1件。长17.3厘米,宽1.4厘米。两侧为长条形,上端呈圆形,有一个穿孔。每侧由三节铆接而成,上两节有四叶状铆片,四叶问各有一个铆钉,下端由两铆钉直接铆制,中部形似枣核。
  兽面金饰(图十六)
  打押制成,单面花纹。正面花纹稍凸,背面略凹。顶上有对称两卷耳,中部有一个穿孔,眉问似有一个结。两眼卷成涡纹状,鼻呈桃形,嘴部模糊不清,下端有一个孔。
  动物纹圆形金饰(图十七)
  打押制成,单面花纹。圆形,边饰一周花瓣,上有联珠纹样,其内亦有一圈联珠纹,并布满小凸点。中央为一动物,动物垂首,顶有三角形耳,柳叶状双眼,口露齿。短颈,背凸起,臀部漫圆,似有三条腿,作行进状。长尾顶端卷曲。外缘有对称四孔,中有六个孔,呈品字形排列。
  方形金銙、金带扣(图十八)
  方形金銙形制相同,打押制成。长方形,四边斜刹,上有长方形孔,两侧各有一穿孔。金带扣打押制成,前端呈椭圆形,后端呈长方形,中有一个扣针,后端有三个品字状穿孔。边缘斜刹,背凹。
  金护额饰、金护颔饰(图十九)
  用金片捶打成薄皮,剪刻而成。金冠饰,长条带饰中间为矛形,两侧为对称月牙。颌托饰,长条带饰中间为椭圆形,颌饰边沿以联珠纹装饰。
  金耳环(图二十)
  半圆钩状,实心,尾部呈梅花形,坠部饰有联珠纹,有嵌槽,原应镶嵌有宝石,现已脱落。
  金铊尾(图二十一)
  尾端均呈长方形,中空,上有钉孔。另一端呈三角状,束腰,上翘。
  龙纹金带饰(图二十二)
  形制相同,金片模压成型,正面月牙形,边沿一周凹下,表面模压出一龙形。背面以薄金皮封闭,用小金钉铆接,应为腰带装饰。
  鎏金铜马镳(图二十三)
  青铜铸造而成,表面鎏金,形制相同。“s”造型,一端球形,另一端加宽,中间凸出方形,上有两方孔。
  鎏金铜马镫(图二十四)
  环形,下端加宽,上端附带孔钮,表面通体鎏金装饰。
  鎏金花饰(图二十五)
  呈如意形,中有一个花蕊,边有四枝卷葉。
  缠枝莲纹马鞍前桥金饰(图二十六)
  上沿平直,两端圆角。下部呈齿形,中部两侧饰有两个椭圆形穿孔,前后两面均打押缠枝花卉,中空。
  錾花錾耳金碗(图二十七)
  圆形,直口稍敞,腹下收,平底。在碗口一侧焊接月牙形錾耳。耳下正中与腹部焊接指环状把手。檐下为1.5厘米宽的忍冬卷草花纹带,器底饰团花状的牡丹花。
  錾花银瓶(图二十八)
  银质,盘口,长颈,溜肩,鼓腹。肩部饰两周圈带纹,中间加饰一周花瓣纹,圈足。底部阴刻“王都统宅造”字样,盘口及圈足有明显的焊痕。
  固原地区出土的金银器,造型精美,内涵丰富,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以其体积小、价值高、质地软、延展性好等特点在工艺美学上独树一帜,在流通交换中亦无其他金属价值能敌,成为在丝绸之路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并在固原这片土地上散发着熠熠光辉。
  (责任编辑:耿坤)
其他文献
固原位于宁夏南部,是中国古代西北重镇,亦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在众多的考古发现中,1981年在固原西郊雷祖庙村北魏夫妇合葬墓中出土的漆棺画(图一)尤其引人注目,是近年来北朝画迹的重大发现之一,为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北朝绘画史料。  北魏漆棺画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为夫妇合葬墓。男主人棺木为漆棺,绘有精美的漆画,但由于墓室早年进水,致使
期刊
佛教产生后,经中亚一带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到了北魏时期,在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的大力倡导下,其统治区域内佛教十分兴盛。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固原在北魏时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镇,佛教广为传播。这一时期,固原地区大量雕刻佛造像,开凿石窟寺,形成了区域性的佛教文化。据统计,固原境内现存的北魏石佛造像遗址有十多处,其中以彭阳新集石佛造像窖藏和红河的石佛造像窖藏最具代表性。本文选取几件精美的北魏石佛造像介绍
期刊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笔者从事玉器行业工作近30年了,设计、制作了不同风格的玉雕作品,回顾走过的路程,感悟和收获良多。  佛像造型  佛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佛教传人中国后与中华文化融合,与儒、道共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像造型是传统玉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笔者在传统佛像造型艺术的基础上,在吸收、融合藏传佛教壁画、唐卡艺术绘画技巧的同时,以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宫廷玉
期刊
2018年元旦,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节目以翔实的历史文物资料,生动的想象力和精彩的解说征服了观众,广受好评。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文物资源作用,让文物活起来”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文化成果,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策划制作播出。中国文物报社参与协助拍摄。  摄制组从国内文博单位的百万件藏品中精选100件国宝,“以
期刊
固原地处宁夏南部山区(辖原州、西吉、隆德、泾原、彭阳一区四县),曾是古代中国西北重镇之一,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古人以“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来形容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古代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草原游牧民族以及西域各族在这里曾有着频繁的交往,各种文化互相碰撞、融合,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一、博物馆基本情况  宁夏固原博物館1988年落成开放,是一座以收藏历史文物
期刊
1977年彭阳县古城大队一位姓郑的妇女修挖水渠时偶然发现一尊铜鼎(图一):高23.3、口径17.5、腹径23.5、腹深13.2厘米。敛口,附耳,兽蹄足。素面,腹部有一周凸弦纹,底为弧状。器身上錾刻三段铭文:第一段是“第廿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两”;第二段是“今二斗一升,乌氏”;第三段为“今二斗一升,十一斤十五两”。  从器型和构造特点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汉鼎无疑。此鼎铭文中的“第二十
期刊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有关古代珠子制作的传奇经历。这篇文字并非严谨的学术论文,不过还是期待能给读者带来一些科学性的启发。  珠子制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一些专业技巧,这其中的劳动分工可以追溯至神秘而久远的印度河谷文明时期。对于任意一位工匠而言,都无法独立完成制珠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制作一颗珠子的步骤包括:选取原材料、制作珠坯雏形、切割、抛光和钻孔。  有时候以上五个步骤是完全分工进行的。不过,根据地点
期刊
1983年9月至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固原县文物工作站联合对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的一座古墓进行了发掘,被确认为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李贤夫妇合葬墓。该墓虽经严重盗扰,但仍出土了金、银、铜、铁、陶、玉等各种质地的随葬品300余件。在墓道和墓室内还绘有壁画多幅。这座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中外交通、文化艺术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墓中出土金银器共10件,本文介绍其中的一件代表性精品。  鎏金银壶(
期刊
译者注:  本文是1933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贝克先生在经过广泛调查和研究后,对蚀花古珠写下的一篇综述性文章。论文首先从科学角度通过对一些出土的蚀花珠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化学分析,将常见的蚀花肉红石髓珠分为“型一”和“型二”两类,型一珠为用碱蚀法在矿石的天然表面绘制白色图案;型二珠首先用碱蚀法对矿石表面整体染成白色,再用金属硝酸盐在白色底色上绘制黑色图案。之后论文对当时世界范围内出土的蚀花珠分地区进行
期刊
17-18世纪欧洲流行一种中国式的装饰艺术风格——“中国风”(Chinoiserie),源于对中国文化的膜拜。东西方远隔数万里,贸易路线曲折漫长,自战国秦汉起,亚欧之间时断时续、辗转交换着贸易货物。历史上不同时期,我国的漆器,同丝织品、黄金、瓷器、茶叶等货物陆续传入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及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然后再由这些中间商传入欧洲。其中由长安(今西安)作为起点经陆路的贸易路线即闻名海内外的“丝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