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类动物触屏操作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f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文献检索,探索啮齿类动物触屏操作实验方法在啮齿类动物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的应用现状。本文对国内外中英文共6个文献库的近30年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和数据提取,系统分析总结了实验中常用动物的种类、训练方法、训练模式和相关参数等,得到相关文献300余篇,近10年来相关文章数量增长较快。大、小鼠和多种转基因动物均适用此实验方法,常用的实验模式多达10余种,其中视觉辨别与逆转最为常用,对常用参数和实验方法等也进行了系统阐述。啮齿类动物触屏操作实验方法基于斯金纳条件反射原理,通过计算机呈现图案信号刺激,啮齿类动物用鼻子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大麻二酚是否对高热惊厥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和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应用HE染色观察大麻二酚对高热惊厥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膜片钳观察记录大麻二酚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的影响。结果①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大麻二酚能够显著延长高热惊厥小鼠的潜伏期,且具有剂量依赖性。②HE染色结果显示,大麻二酚对高热惊厥诱发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③急性海马脑片膜片钳实验结果显示,大麻二酚能够显著降低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兴奋性,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麻二酚具有抑制小鼠高热惊厥的作
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是一直处于神经胶质细胞研究的前沿且推动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全面认识。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当其正常功能丧失时会引发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肝性脑病等。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后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A1或A2表型,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着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性的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变化的传感器,它与星形胶质细胞相比,较为敏感。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炎症密切相关。另外,小胶质细胞也可以被激活形成M1或M2表型从而
血小板是无核细胞,血液中数量较多,表面有丰富受体,细胞内有多种颗粒,可释放活性物质,除具有止血、促进血栓形成作用之外,还在炎症和免疫方面发挥重要功能。由于炎症在严重的神经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因而研究中枢神经性疾病需要考虑血小板的因素。在人或动物相关研究中,血小板介导的神经炎症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癫痫、创伤性脑损伤、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舞蹈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等进展中产生影响,机制涉及血小板参与的血栓,与白细胞、中枢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和补体系统的相互作用,分子事件包括血小板表面的受体、释放
抑郁症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流行病”,对我国乃至国际公民和社会的危害日益凸显。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可塑性的关键介质,抑郁症的发病涉及到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基因异常。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增加,从而促进神经元的存活,保护神经元免受应激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等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有望成为抗抑郁治疗的有效靶点。因此,研究与神经营养因子有关的抑郁症发病机制,对寻找快速有效的抗抑郁治疗方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