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东亚的安全合作现状呈现出两种态势:在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进展缓慢,而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进行顺利。因此,要想对东亚的安全合作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就要对不同的安全领域分别作出分析。东亚地区的冷战及历史遗留问题、国与国之间各种矛盾以及现有的安全制度安排都决定了东亚未来的安全合作模式应该是一种多边的、综合的、多元的共同安全体系。
关键词:东亚;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多边安全机制;共同安全;综合安全
东亚被认为是全球安全困境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在该地区实现合作安全的困难。但是在近几年随着以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单凭国家的一己之力很难解决,因此各个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合作。由非传统安全领域带动,各国在传统安全领域也进行了具有一定意义的合作。
我们可以将安全分为两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主要指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安全,非传统安全主要指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环境安全等。东亚是世界上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地区之一:大陆与台湾没有实现统一;朝鲜半岛依然处于分裂状态;东亚许多国家存在领土争端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国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对话,暂时缓解了矛盾。
在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最典型的是为解决朝鲜核问题而进行的多方会谈。第二次朝核危机发生后出现的“三方会谈”、“六方会谈”是朝核问题相关各国为解决朝核问题而进行的安全合作机制。虽然多方会谈并没有使朝核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这种会谈机制使美国和朝鲜之间的矛盾得以缓和,避免了军事冲突。
虽然东亚各国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成果不明显,但是在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却收获颇丰。简单列举如下:
首先,是经济安全方面的合作。发生在1997年7月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泰国由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开始,范围由东南亚迅速扩展至整个亚洲地区,不仅对亚洲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为了应对共同的危机,东亚各国携手推动东亚经济安全合作的发展。东盟和中日韩等国领导人于1997年12月在吉隆坡举行非正式会议,讨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10+3”财长会议,各国同意建立共同外汇储备金来预防货币危机的爆发。
其次,是环境安全方面的合作。近年来,东亚各国饱受沙尘暴、酸雨等环境灾害之苦,这就促使各国加强在环境领域的合作。为此,中日韩三国举行了多次环境部长会议,在土地沙漠化、大气与水污染、酸沉降等方面取得了切实的成效。在2003年12月举行的第五次三国环境部长会议上,中日韩三国决定建立地区性的环境监测网络,并表示下一步将建立覆盖东北亚的酸沉降监测网等。
第三,是社会安全方面的合作。东亚地区的社会安全合作主要体现在反恐上。东亚地区恐怖组织众多,恐怖主义思潮泛滥,如印尼巴厘岛恐怖主义活动,菲律宾的“阿布萨耶夫组织”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东突组织”。在“9·11”事件之后,在全球反恐的大背景下,东亚各国加强了在反恐反面的合作,给予恐怖势力沉重地打击,保障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在国际关系中,地理上接近的国家在安全事务上形成相互依存,于是各国在确定自己的安全利益时不能抛开其他国家,在制定本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地区各种因素。在这种状况下,各国在互动过程中就形成了具有地区性特征的安全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作地区安全复合體。根据国际关系理论并结合客观现实情况,未来的东亚安全模式将是多元互补的安全合作复合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一)共同安全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安全是可以分离的,即本国与他国的安全毫不相干,所以一些国家常常追求自身相对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其他国家的利益,由此造成合作的难以实现。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显然是错误的想法,因为在一个地区内存在两个安全:地区整体安全和各个国家的安全。一国单方面提升自身的安全,将会引起该地区其他国家的戒心,相继加强本国的军事力量,进而形成安全困境。这种现象在东北亚尤为明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个国家就要在关注本国利益的同时,考虑地区的安全利益,加强地区内国家之间的安全互信与合作。
(二)多边安全机制
当前,东亚存在着军事同盟、政治经济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机制安排,但是由于东亚地区的各种关系与矛盾十分复杂,想解决这些问题单凭一个或两个国家是很难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多边性主要指成员国的数量要尽可能多,而且安全机制的内容要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只有这样,制度才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多边机制建设需要各方的努力,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合作和推动。作为东亚的主要大国中国、日本和东盟之间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增强互信,仍需持续关注与研究。
(三)综合安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国安全观的转变,非传统安全被提高到与传统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东亚地区对综合安全的关注主要来自于诸如恐怖袭击、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之后,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践行共同安全的典范——欧洲模式,是值得东亚借鉴的安全合作模式。当然,东亚的情况与欧洲不尽相同,但是东亚在加强安全合作时可以汲取欧洲模式中的有益成分。东亚地区安全问题的多样化、国家行为体的多元性,决定了其在进行安全合作时应该采取一种多元互补的模式。在此体系下,各国以多种多边机制为纽带,促进彼此合作的加强,互信的增长,最终使东亚突破现有的安全困境。(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利:“金融危机之后的东亚货币合作”,见陈乔之主编:《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页。
[2]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24页。
[3]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6页。
关键词:东亚;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多边安全机制;共同安全;综合安全
东亚被认为是全球安全困境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在该地区实现合作安全的困难。但是在近几年随着以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单凭国家的一己之力很难解决,因此各个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合作。由非传统安全领域带动,各国在传统安全领域也进行了具有一定意义的合作。
我们可以将安全分为两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主要指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安全,非传统安全主要指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环境安全等。东亚是世界上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地区之一:大陆与台湾没有实现统一;朝鲜半岛依然处于分裂状态;东亚许多国家存在领土争端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国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对话,暂时缓解了矛盾。
在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最典型的是为解决朝鲜核问题而进行的多方会谈。第二次朝核危机发生后出现的“三方会谈”、“六方会谈”是朝核问题相关各国为解决朝核问题而进行的安全合作机制。虽然多方会谈并没有使朝核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这种会谈机制使美国和朝鲜之间的矛盾得以缓和,避免了军事冲突。
虽然东亚各国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成果不明显,但是在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却收获颇丰。简单列举如下:
首先,是经济安全方面的合作。发生在1997年7月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泰国由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开始,范围由东南亚迅速扩展至整个亚洲地区,不仅对亚洲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为了应对共同的危机,东亚各国携手推动东亚经济安全合作的发展。东盟和中日韩等国领导人于1997年12月在吉隆坡举行非正式会议,讨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10+3”财长会议,各国同意建立共同外汇储备金来预防货币危机的爆发。
其次,是环境安全方面的合作。近年来,东亚各国饱受沙尘暴、酸雨等环境灾害之苦,这就促使各国加强在环境领域的合作。为此,中日韩三国举行了多次环境部长会议,在土地沙漠化、大气与水污染、酸沉降等方面取得了切实的成效。在2003年12月举行的第五次三国环境部长会议上,中日韩三国决定建立地区性的环境监测网络,并表示下一步将建立覆盖东北亚的酸沉降监测网等。
第三,是社会安全方面的合作。东亚地区的社会安全合作主要体现在反恐上。东亚地区恐怖组织众多,恐怖主义思潮泛滥,如印尼巴厘岛恐怖主义活动,菲律宾的“阿布萨耶夫组织”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东突组织”。在“9·11”事件之后,在全球反恐的大背景下,东亚各国加强了在反恐反面的合作,给予恐怖势力沉重地打击,保障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在国际关系中,地理上接近的国家在安全事务上形成相互依存,于是各国在确定自己的安全利益时不能抛开其他国家,在制定本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地区各种因素。在这种状况下,各国在互动过程中就形成了具有地区性特征的安全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作地区安全复合體。根据国际关系理论并结合客观现实情况,未来的东亚安全模式将是多元互补的安全合作复合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一)共同安全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安全是可以分离的,即本国与他国的安全毫不相干,所以一些国家常常追求自身相对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其他国家的利益,由此造成合作的难以实现。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显然是错误的想法,因为在一个地区内存在两个安全:地区整体安全和各个国家的安全。一国单方面提升自身的安全,将会引起该地区其他国家的戒心,相继加强本国的军事力量,进而形成安全困境。这种现象在东北亚尤为明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个国家就要在关注本国利益的同时,考虑地区的安全利益,加强地区内国家之间的安全互信与合作。
(二)多边安全机制
当前,东亚存在着军事同盟、政治经济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机制安排,但是由于东亚地区的各种关系与矛盾十分复杂,想解决这些问题单凭一个或两个国家是很难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多边性主要指成员国的数量要尽可能多,而且安全机制的内容要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只有这样,制度才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多边机制建设需要各方的努力,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合作和推动。作为东亚的主要大国中国、日本和东盟之间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增强互信,仍需持续关注与研究。
(三)综合安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国安全观的转变,非传统安全被提高到与传统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东亚地区对综合安全的关注主要来自于诸如恐怖袭击、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之后,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践行共同安全的典范——欧洲模式,是值得东亚借鉴的安全合作模式。当然,东亚的情况与欧洲不尽相同,但是东亚在加强安全合作时可以汲取欧洲模式中的有益成分。东亚地区安全问题的多样化、国家行为体的多元性,决定了其在进行安全合作时应该采取一种多元互补的模式。在此体系下,各国以多种多边机制为纽带,促进彼此合作的加强,互信的增长,最终使东亚突破现有的安全困境。(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利:“金融危机之后的东亚货币合作”,见陈乔之主编:《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页。
[2]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24页。
[3]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