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学习型课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学习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收获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型课堂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25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很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如何构建“学习型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1.指导学生根据每单元的“导语”、精读课的“课后思考题”和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进行预习。“导语”点明本单元的学习专题,提示课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让学生按“导语”对课文认真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学到预习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后的思考题,不仅具体地体现了文章的思路,训练重点、难点和个性特点,而且有层次地暗示了教学一篇文章的顺序和训练方法,学习方法,是围绕重点展开的基本功训练。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怎样借助这些习题,并以这些习题为思维的向导去分析文章的中心所在。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通过这些习题掌握怎样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2.读、思、圈、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如: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标出;需要着重理解的可用“==”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义;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给课文加批注。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具体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学法模式,让学生模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如教学《桂林山水》,教师可和学生一起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水”这一部分。然后总结学习方法:1.画画议议,品词品句。2.感情朗读,想象意境。接着让学生模仿第二自然段的学法,通过“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行自学“桂林山”这一自然段。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从不同角度中,用不同的方法了解“桂林山”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最后,让学生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写一篇赞美家乡的可爱的作文。这样,做到课内学方法,课外用方法,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学得快,学得活,学得轻松。
三、指导学生质疑问难
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大胆质疑,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证明他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那怎样引导学生质疑呢?在课堂教学中,一篇课文的教学,总离不开字、词、句、段篇、标点等要点。因此,可引导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疑:
1.围绕课题质疑。如《鲸》这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立刻提出了很多问题,如:鲸是什么样子?鲸是不是鱼?……然后,他们就根据提问有目的地阅读,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围绕字词用得精妙处质疑。如古诗《牧童》,写牧童“不脱蓑衣卧月明”,把“卧”字如换成“躺”字好吗?为什么?
3.围绕中心句、重点句质疑。如《桂林山水》,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美在哪些方面?质疑由字词扩大到文段中去理解。
4.围绕特别的标点符号质疑。如《穷人》,课中的省略号体现了桑娜波动不平的心情,体现了主人公善良的品质。对这些省略号的质疑,能体会文外之意,听带弦外之音。
5.在看似矛盾之处提问。如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一段话“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而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探究交流,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解答的效果等因素灵活处理。
1.交流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难度不是特别大、学生通过思考就能相出答案的问题,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集众人智慧,往往也会有精彩之处。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答案进比较,加深印象,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允许留疑。教师不可能万事皆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难一时不能解决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牵强讲解,甚至毫无根据地乱说一通,应大胆果断地“留疑”。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外,通过查找工具书、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等想办法解决问题。
总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呢?以学生发展为本,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与学生探究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发展,才能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小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初探《语文学刊》.2008年12期.
[2]苏海波.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考试周刊》.2014年3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型课堂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25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很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如何构建“学习型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1.指导学生根据每单元的“导语”、精读课的“课后思考题”和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进行预习。“导语”点明本单元的学习专题,提示课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让学生按“导语”对课文认真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学到预习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后的思考题,不仅具体地体现了文章的思路,训练重点、难点和个性特点,而且有层次地暗示了教学一篇文章的顺序和训练方法,学习方法,是围绕重点展开的基本功训练。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怎样借助这些习题,并以这些习题为思维的向导去分析文章的中心所在。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通过这些习题掌握怎样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2.读、思、圈、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如: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标出;需要着重理解的可用“==”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义;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给课文加批注。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具体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学法模式,让学生模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如教学《桂林山水》,教师可和学生一起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水”这一部分。然后总结学习方法:1.画画议议,品词品句。2.感情朗读,想象意境。接着让学生模仿第二自然段的学法,通过“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行自学“桂林山”这一自然段。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从不同角度中,用不同的方法了解“桂林山”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最后,让学生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写一篇赞美家乡的可爱的作文。这样,做到课内学方法,课外用方法,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学得快,学得活,学得轻松。
三、指导学生质疑问难
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大胆质疑,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证明他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那怎样引导学生质疑呢?在课堂教学中,一篇课文的教学,总离不开字、词、句、段篇、标点等要点。因此,可引导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疑:
1.围绕课题质疑。如《鲸》这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立刻提出了很多问题,如:鲸是什么样子?鲸是不是鱼?……然后,他们就根据提问有目的地阅读,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围绕字词用得精妙处质疑。如古诗《牧童》,写牧童“不脱蓑衣卧月明”,把“卧”字如换成“躺”字好吗?为什么?
3.围绕中心句、重点句质疑。如《桂林山水》,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美在哪些方面?质疑由字词扩大到文段中去理解。
4.围绕特别的标点符号质疑。如《穷人》,课中的省略号体现了桑娜波动不平的心情,体现了主人公善良的品质。对这些省略号的质疑,能体会文外之意,听带弦外之音。
5.在看似矛盾之处提问。如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一段话“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而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探究交流,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解答的效果等因素灵活处理。
1.交流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难度不是特别大、学生通过思考就能相出答案的问题,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集众人智慧,往往也会有精彩之处。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答案进比较,加深印象,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允许留疑。教师不可能万事皆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难一时不能解决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牵强讲解,甚至毫无根据地乱说一通,应大胆果断地“留疑”。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外,通过查找工具书、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等想办法解决问题。
总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呢?以学生发展为本,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与学生探究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发展,才能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小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初探《语文学刊》.2008年12期.
[2]苏海波.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考试周刊》.2014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