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一部华语电影《八佰》拯救了低迷的电影市场,仅三周就获得年度票房冠军,打破好莱坞大片笼罩全球电影市场的格局,被媒体评价为“为国争光”。在这部没有主角的电影里,有一个人的身影格外醒目,被外界一致认为是“扛起这部戏的大梁”,他就是演员王千源。
王千源1972年生于辽宁沈阳,原名王锦鹏,虽然父母盼着他“锦绣前程,鹏程万里”,但他自小就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混世魔王”。出生在演艺世家的王千源,从小对演戏不感兴趣,在经历体育特招、服装设计考试落败后,才退而求其次考的表演。但演员这碗饭不是那么好吃的,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王千源被分配到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身材高大但长相并不出众的他只能演背景。
“学了4年怎么演人,结果去演了大自然。”王千源很泄气,每次演出就在舞台上捣乱,故意跟别人说话,挠人脚丫。一次,他跟团去一所学校给智力障碍儿童演出,中场休息,一个刚看完表演的孩子跟在他们后头:“大树哥哥、猫头鹰爷爷,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王千源内心猛地触动:“你用最不敬业的精神演戏,世上最单纯的观众却用这么炙热的心情去观看,这种行为真不次于犯罪。”
孩子的天真让他满脑袋急功近利的念头都放了下来,他逐渐把“中戏班长”那股子傲气抹掉,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场工作。下班了,他就一边送盒饭,补贴家用,一边辗转各大剧组试戏。
因为长相自带东北男人的粗犷,有导演曾给王千源判了“死刑”:“你只能演农民。”王千源听了也不泄气,仍然耐住性子坚持着,白天坐着公交车满城转,晚上窝在8平方米的出租屋研究剧本。从运动员、反派再到农民,无数小角色被他演了个遍,很长一段时间,他只拿着30元片酬。
一天,王千源的师弟张猛拿着电影《钢的琴》剧本找上门:“师兄,这个主角非你不行!”但下一秒,张猛就说出实情——剧组没钱了。接过剧本一看,王千源十分心动,电影讲的是20世纪90年代底层工人在下岗后挽救家庭、自我救赎的故事,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强烈共鸣。
好巧不巧,电视剧《潜伏》的导演姜伟也向王千源发来戏约,那是一个注定会火的角色。思前想后,一向对导演“言听计从”的他开口拒绝了,姜伟很意外:“这个戏都拍不下去了,你还拍它干什么?”王千源诚恳地答道:“我是东北长大的,我看到过工人们繁荣的时候,也看到过工人们落寞的时候,哪怕拍完了不能放映,我把碟留下来,我自己藏一辈子,也值了!”
终于,在2011年,这部致敬东北老一代、连院线都上不了的小众文艺片《钢的琴》让王千源斩获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也让他成为奖项成立十年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演员。庆功宴上,五位国际评委透露道,投票时他们都一致投了王千源。华人演员荣获这么高的赞誉,大家都很惊讶,王千源却始终很谦虚,甚至形容自己是一个“混儿”:“我的工种就是演戏,剧组需要演什么,就演什么,我的表演就是把生活的味道还原出来。”
在大家看不到的台下,他已在人生里历经众多小角色,生活的苦,让王千源演什么像什么,也让他这碗“演员饭”更有滋味。
王千源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比作“一根给成年人的棒棒糖”。那一年他40岁,从影18年,根本不敢想象这一殊荣能落到自己头上。
受邀去东京时,别的演员都带着浩浩荡荡的团队,他只带了三个人:妻子、女儿与丈母娘。到东京的第一天,别的团队都去现场踩点,找最好的机位,他却抽空带家人去迪士尼乐园玩了一趟。走红毯当天,各大明星争相斗艳,两侧全是粉丝的呼喊和记者按快门的声音,唯独轮到王千源时,万籁俱寂。没办法,他只能与导演张猛硬着头皮快步疾走。
突然,人群里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回头一看,妻子正举着女儿,女儿举着灯牌,他的两个“粉丝”正在卖力突破声浪。王千源眼里一阵热意:“那一刻,我找到了世界的重心。”
彼时,王千源刚攒够钱在北京贷款买了房,一家三口从狭小的出租屋搬出。自此,他和万千年轻人一样,每月背着不小的房贷。拿下人生首个最佳男演员奖后,有几位美国和澳大利亚导演向王千源发来戏约,國内却无人问津,王千源成了最寂寞的最佳男演员,他只得再次回归小角色,从头再来。
之后的王千源更拼了,为了演好《绣春刀》里义薄云天的大哥卢剑星,他健身骑马,屁股磨破后躺着休养了一个月。塑造《黄金时代》里的著名诗人聂绀弩时,他诗作不离手,整个人暴瘦12斤。拍摄《解救吾先生》时,他更是七天不洗澡,三天不喝水,整个人几乎脱水。这些近乎自虐的经历像是一把把刀,雕刻出荧幕上最精准的表演痕迹。
2017年9月,王千源终于凭借在电影《解救吾先生》中的“悍匪”华子一角,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品。只有熟悉王千源的人知道,和荧幕上的硬汉不同,现实中他是个实打实的暖男。一次节目里,同学周逵爆料,王千源曾买了一瓶果汁,招呼同学:“你们赶紧喝啊,我就想拿这杯子喝水。”这时来了个女同学把杯子拿到手上,说:“这杯子太好看了,你哪儿买的?”话音刚落,瓶子就摔地上碎了。王千源没生气,反倒安慰对方:“摔就摔了吧。”结果当晚,舍友们就听到他连哭带嚎地说梦话:“哎呀,杯子啊,40多块钱呢……”
现在,这份柔情被掩藏在演艺形象的硬壳下,留给他最珍视的人。随着经济条件好转,一家人把房贷还清,也终于不用再蹭红毯旅行。但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王千源就会与妻子回到曾经的租住地,坐在梧桐树下,遥望一砖一瓦:“那么难的租房岁月都熬过来了,现在没有什么困难能击倒我。”
获得金鸡奖后,王千源忽然想起一位大学同学,那位同学得了鼻咽癌,十分瘦弱。他拨去电话,想把这个奖送给他,结果对方一口回绝:“我不要,你别天天给我发短信。”“活着真挺不容易的。我也不知道我50岁以后会干吗……”这件事让王千源特别感慨,也开始反思。以前没工作,他会特别慌,现在工作量剧增,反而偶有麻木。他琢磨出一个招儿:时不时将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作比较,让自己适当抽离。
一次拍戏途中,王千源的脚骨折了,那会正巧碰到一位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老师,他便主动上前:“老师,我能去听听课吗?”就这样,他趁机给自己“放了个假”,旁听了一年导演课。在大家都以为他要转行之时,王千源却直接否认:“没有,就阴差阳错,我对做导演真没什么想法。”
在成为一名好演员后,48岁的王千源又以“好丈夫”“好爸爸”为目标。戏拍完了,他会尽可能留在家里,每次路过机场,必须找迪士尼店,给女儿带礼物,还说:“以后可能也要少接些坏人戏,因为女儿不喜欢,不敢看。”
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年纪,随着身边搭档的演员从老前辈变成了小鲜肉,王千源也会以过来人身份,安慰那些被抨击演技的流量明星:“打低分也无所谓,人生不可能每一天都精彩,我们都是从低分过来的,人生总有打高分的时候。”
2020年11月,因为宣传新戏《除暴》,王千源来到B站接受采访,甚至在现场主动向工作人员“索要”会员卡,准备多跟年轻人学习。“我们这个年龄也都是该掉头发的该掉头发,该发福的就发福。每个人就开始往秋天走了,春天再也不是我的了。”严肃地说完,他又自嘲,“但用春天的心态呢,你可以朝气蓬勃啊,相对稍微潇洒一点。”
生活的历练早已让王千源懂得,不管什么季节,好好过,总有自己的精彩。
演戏不过混口饭,
感谢生活往碗里加的苦
王千源1972年生于辽宁沈阳,原名王锦鹏,虽然父母盼着他“锦绣前程,鹏程万里”,但他自小就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混世魔王”。出生在演艺世家的王千源,从小对演戏不感兴趣,在经历体育特招、服装设计考试落败后,才退而求其次考的表演。但演员这碗饭不是那么好吃的,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王千源被分配到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身材高大但长相并不出众的他只能演背景。
“学了4年怎么演人,结果去演了大自然。”王千源很泄气,每次演出就在舞台上捣乱,故意跟别人说话,挠人脚丫。一次,他跟团去一所学校给智力障碍儿童演出,中场休息,一个刚看完表演的孩子跟在他们后头:“大树哥哥、猫头鹰爷爷,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王千源内心猛地触动:“你用最不敬业的精神演戏,世上最单纯的观众却用这么炙热的心情去观看,这种行为真不次于犯罪。”
孩子的天真让他满脑袋急功近利的念头都放了下来,他逐渐把“中戏班长”那股子傲气抹掉,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场工作。下班了,他就一边送盒饭,补贴家用,一边辗转各大剧组试戏。
因为长相自带东北男人的粗犷,有导演曾给王千源判了“死刑”:“你只能演农民。”王千源听了也不泄气,仍然耐住性子坚持着,白天坐着公交车满城转,晚上窝在8平方米的出租屋研究剧本。从运动员、反派再到农民,无数小角色被他演了个遍,很长一段时间,他只拿着30元片酬。
一天,王千源的师弟张猛拿着电影《钢的琴》剧本找上门:“师兄,这个主角非你不行!”但下一秒,张猛就说出实情——剧组没钱了。接过剧本一看,王千源十分心动,电影讲的是20世纪90年代底层工人在下岗后挽救家庭、自我救赎的故事,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强烈共鸣。
好巧不巧,电视剧《潜伏》的导演姜伟也向王千源发来戏约,那是一个注定会火的角色。思前想后,一向对导演“言听计从”的他开口拒绝了,姜伟很意外:“这个戏都拍不下去了,你还拍它干什么?”王千源诚恳地答道:“我是东北长大的,我看到过工人们繁荣的时候,也看到过工人们落寞的时候,哪怕拍完了不能放映,我把碟留下来,我自己藏一辈子,也值了!”
终于,在2011年,这部致敬东北老一代、连院线都上不了的小众文艺片《钢的琴》让王千源斩获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也让他成为奖项成立十年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演员。庆功宴上,五位国际评委透露道,投票时他们都一致投了王千源。华人演员荣获这么高的赞誉,大家都很惊讶,王千源却始终很谦虚,甚至形容自己是一个“混儿”:“我的工种就是演戏,剧组需要演什么,就演什么,我的表演就是把生活的味道还原出来。”
在大家看不到的台下,他已在人生里历经众多小角色,生活的苦,让王千源演什么像什么,也让他这碗“演员饭”更有滋味。
刚柔并济的东北汉,
只因找到了世界重心
王千源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比作“一根给成年人的棒棒糖”。那一年他40岁,从影18年,根本不敢想象这一殊荣能落到自己头上。
受邀去东京时,别的演员都带着浩浩荡荡的团队,他只带了三个人:妻子、女儿与丈母娘。到东京的第一天,别的团队都去现场踩点,找最好的机位,他却抽空带家人去迪士尼乐园玩了一趟。走红毯当天,各大明星争相斗艳,两侧全是粉丝的呼喊和记者按快门的声音,唯独轮到王千源时,万籁俱寂。没办法,他只能与导演张猛硬着头皮快步疾走。
突然,人群里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回头一看,妻子正举着女儿,女儿举着灯牌,他的两个“粉丝”正在卖力突破声浪。王千源眼里一阵热意:“那一刻,我找到了世界的重心。”
彼时,王千源刚攒够钱在北京贷款买了房,一家三口从狭小的出租屋搬出。自此,他和万千年轻人一样,每月背着不小的房贷。拿下人生首个最佳男演员奖后,有几位美国和澳大利亚导演向王千源发来戏约,國内却无人问津,王千源成了最寂寞的最佳男演员,他只得再次回归小角色,从头再来。
之后的王千源更拼了,为了演好《绣春刀》里义薄云天的大哥卢剑星,他健身骑马,屁股磨破后躺着休养了一个月。塑造《黄金时代》里的著名诗人聂绀弩时,他诗作不离手,整个人暴瘦12斤。拍摄《解救吾先生》时,他更是七天不洗澡,三天不喝水,整个人几乎脱水。这些近乎自虐的经历像是一把把刀,雕刻出荧幕上最精准的表演痕迹。
2017年9月,王千源终于凭借在电影《解救吾先生》中的“悍匪”华子一角,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品。只有熟悉王千源的人知道,和荧幕上的硬汉不同,现实中他是个实打实的暖男。一次节目里,同学周逵爆料,王千源曾买了一瓶果汁,招呼同学:“你们赶紧喝啊,我就想拿这杯子喝水。”这时来了个女同学把杯子拿到手上,说:“这杯子太好看了,你哪儿买的?”话音刚落,瓶子就摔地上碎了。王千源没生气,反倒安慰对方:“摔就摔了吧。”结果当晚,舍友们就听到他连哭带嚎地说梦话:“哎呀,杯子啊,40多块钱呢……”
现在,这份柔情被掩藏在演艺形象的硬壳下,留给他最珍视的人。随着经济条件好转,一家人把房贷还清,也终于不用再蹭红毯旅行。但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王千源就会与妻子回到曾经的租住地,坐在梧桐树下,遥望一砖一瓦:“那么难的租房岁月都熬过来了,现在没有什么困难能击倒我。”
走过低分,
人生总有打高分时刻
获得金鸡奖后,王千源忽然想起一位大学同学,那位同学得了鼻咽癌,十分瘦弱。他拨去电话,想把这个奖送给他,结果对方一口回绝:“我不要,你别天天给我发短信。”“活着真挺不容易的。我也不知道我50岁以后会干吗……”这件事让王千源特别感慨,也开始反思。以前没工作,他会特别慌,现在工作量剧增,反而偶有麻木。他琢磨出一个招儿:时不时将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作比较,让自己适当抽离。
一次拍戏途中,王千源的脚骨折了,那会正巧碰到一位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老师,他便主动上前:“老师,我能去听听课吗?”就这样,他趁机给自己“放了个假”,旁听了一年导演课。在大家都以为他要转行之时,王千源却直接否认:“没有,就阴差阳错,我对做导演真没什么想法。”
在成为一名好演员后,48岁的王千源又以“好丈夫”“好爸爸”为目标。戏拍完了,他会尽可能留在家里,每次路过机场,必须找迪士尼店,给女儿带礼物,还说:“以后可能也要少接些坏人戏,因为女儿不喜欢,不敢看。”
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年纪,随着身边搭档的演员从老前辈变成了小鲜肉,王千源也会以过来人身份,安慰那些被抨击演技的流量明星:“打低分也无所谓,人生不可能每一天都精彩,我们都是从低分过来的,人生总有打高分的时候。”
2020年11月,因为宣传新戏《除暴》,王千源来到B站接受采访,甚至在现场主动向工作人员“索要”会员卡,准备多跟年轻人学习。“我们这个年龄也都是该掉头发的该掉头发,该发福的就发福。每个人就开始往秋天走了,春天再也不是我的了。”严肃地说完,他又自嘲,“但用春天的心态呢,你可以朝气蓬勃啊,相对稍微潇洒一点。”
生活的历练早已让王千源懂得,不管什么季节,好好过,总有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