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于大学生审视社会环境、明晰青年责任、提升竞争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改革教育模式,搭建创新平台,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上的成功经验,可以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中有借鉴意义的范本,对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改革;创新;平台建设;调查分析
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价值被定义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层面,限制了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弱化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当承担的作用。遥想当年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多少青年学子明志、求学、报国。可见,并非时势造英雄,而是知时事者奋起方为英雄。当今90后的大学生,是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一代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力跑中至关重要的一棒,面对多元化社会带来的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他们也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1]。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更加凸显形势与政策教育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大学生首要应解决的问题是知不知而后知,不论专业背景、不论地域差异、不论求学层次,都应认知世情、国情,了解省情、市情,把握行情、校情,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环境、国家发展、产业变革密切联系,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构建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和谐关系,才能谈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中国梦、民族梦、个人梦的高度统一。
基于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价值的充分认识,2013年初,课题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现状”的不记名抽样调查,旨在了解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资源状况及整合利用情况,为研究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提供第一手材料,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2份,其中女生1129份,男生733份,有效回收率为93.1%。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统计,学生对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很满意、比较满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和25.4%;很不满意、不尽人意的分别占16.4%和41.8%。通过形势与政策教学,认为很有收获和有收获的大学生分别占12.6%和42.2%;认为收获不大和没有收获的分别占33.7%和11.5%。这一结果并不乐观,约2/3的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质量不认可。
1.1 内容维度上,大学生对于突发热点时事的信息渴求与预设的教学内容之间矛盾
调查项目设计中,前六项为预设教学内容,后六项为时事热点。从数据可见,在内容维度上,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资讯是渴求和关注的。其中,前六项中,与医学生切身利益联系密切的就业、医疗改革关注度最高;同时,后六项非预设内容,也赢得了青年学生极高的关注度,是其学习的兴趣所在。从这些数据我们应该认识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需要做适当的改变,要多从学生的兴趣点,也就是事实热点和社会民生入手。
1.2 方法维度上,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与现行主流教育模式之间矛盾
课题组对目前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式做了调研,认为丰富多样和比较多的分别占11.4%和21.7%;认为形式比较少的占39.4%;认为很少的占27.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式是不太满意的。其中47.3%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学方式太过单一死板,非常需要改變,49.3%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需要适当改变,仅有3.4%的学生因为觉得麻烦认为不需要改变。看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改变是很有必要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应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对于青年学生需要和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我们设计了一道排序题,其中,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是面对面的交流座谈,达到了42.7%。说明90后的青年学生,是非常具有主体意识的,是希望通过参与教学过程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的。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学方式是纯理论性的教学达到了63.2%。因此学生更希望的是教学方式能够是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教学方式的提高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2 形势与政策教育改革创新平台建设的范例
基于以上调研分析,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安徽医专)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校内外相关教育资源,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层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力求实现教学路径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特色化,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对形势与政策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2]。学校选派、聘请政治素养高,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教师授课,各总支书记、辅导员、校团委指导老师担任特约教评员,,采取“4+1”教学模式,即“点、线、片、面”四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多维度教育。
2.1 高端平台——“时事讲坛”,为能力提升构建智力背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能力的提升来源于广泛而深厚的智力背景”。安徽医专历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拓宽原有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采取“请进来”的教育模式,搭建高端形势与政策教育平台“时事讲坛”,积极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将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相融合进行深度解读,充实与更新师生的知识体系,扩充教育背景,为能力的提升构建一个丰富的知识体系。
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安徽医专特邀安徽省委党校科学社会教研部副主任汪兴福教授来校作“路在何方—党的十八大精神导读”报告会。从学习十八大精神方法论、党的十八大精神主要内容、深入对十八大精神理解三个方面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剖析了十八大报告的基本架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 为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安徽医专邀请省博物院宣讲团来校进行了“弘扬爱国之志 提升青年素养”专题讲座。宣讲团采取同一主题、多人串讲、层层递进的方式,回顾历史、结合时事,对南海、钓鱼岛、中印边界争端等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史料详实、理据充分、视角独特的剖析,深入浅出的分析了青年学生在和平年代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让学生感受到、认同了民族精神的魅力,提升了青年学生对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精神的领悟,弘扬了社会正气,塑造了美好心灵。
2.2 情感平台——“书记一课”,为信息交流筑建思想共鸣
《学记》中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形势与政策教育进校园活动中,安徽医专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选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各专业学生思想工作的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围绕学生专业方向、思想特点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业特色鲜明,主题多样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总支、支部书记们积极主动了解本系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青年学生的所想、所忧、所惑、所求为选题方向,突出专业特色,与学生构建思想共鸣,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与大学生就业形势相结合,对安徽医专各专业就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为学生解惑答疑。实现了书记所解,即学生所惑,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2.3 专业平台——“时政课堂”,为系统学习兴建时空维度
以帮助学生理性认知与思考为目的,为夯实形势与政策学习的理论基石,安徽医专组织思政专职教师根据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拟定教学主题,进行系统性授课,突出了时事教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处于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系统梳理着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解读着青年学生最关注的时事热点;围绕“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紧扣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培养法制精神的六大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路径的效能差异;“构建文化大国”从契丹的灭亡原因开始剖析,有效构建起文化为魂的思想理念,指导学生反思文化强国的内核与实现途径,并将最终的落脚点,建立在了践行中国梦的大义之上。
2.4 互动平台——“热点点评”,为智慧激发搭建务虚平台
“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安徽医专以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高效、活泼、生机盎然的教学环境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突破口,创设互动平台,以热点点评为方式,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热点时事的多角度新闻评议,引导学生博观约取,将讨论式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案例教学融入师生互动之中,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精神、新政策、新观点,全面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养成善于观察、判断、分析社会现象的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东边,我在西边,却无法看到你,甚者现在牵着你的手也看不清你的脸。”学生们围绕论点,创设情景,用惟妙惟肖的小品表演引人思考,折射出在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下,该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地球母亲?为何党的十八大开始推进“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为何十八大报告指出,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建设生态文明?时事专题“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娓娓道来。类似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方式不胜枚举,充满智慧与乐趣的教学环节设计,让每一个热点点评都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进校园活动中颇具借鉴意义的范本。
2.5 践行平台——“实践教学”,为理性认识创建运用路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人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才能上升到更高水平的理性认识[3]。形势与政策教育不仅要进得校园,更要出入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践行,再把践行的成果带回校园,并加以概括、提升,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走出去,感受徽风皖韵,践行文化传承。安徽医专依托省博物院这一实践教育合作平台,组织学生前往安徽省博物院参观,感受安徽历史文化的魅力,了解安徽文明的发展史,切实体会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通过参观学习,让原本停留在书本上的中华文化跃然眼前,同学们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安徽的历史和地域文化,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历史在前行,文化在沉淀。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着、学习着、思考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开始重新审视和了解脚下这方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土地,也更加明白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所要肩负起保护国家珍贵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
再回来,青年学子展风采,知识竞赛創佳绩。围绕时事教学内容,安徽医专举办时事知识竞赛活动。将活泼的形式、新颖的实践引入形势与政策教育,将观众答题、趣味答题穿插在选手答题环节之中,使安徽医专“首届大学生时事知识竞赛”不仅仅是一台选手之间巅峰对决、高潮迭起的竞赛,更是一场青春激扬、朝气蓬勃,属于全体青年人的文化盛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继续不断优化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路径,拓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充实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更加笃实精进,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徐楠.共管模式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3 (221):59-61.
[3]周本贞,任 祥,余冰释.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54-56.
作者简介:
余 靖(1981-11),女,芜湖,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思政研究
高 翔(1984-4),男,合肥,校团委书记,研究方向:高等团的建设、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
2013年安徽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共青团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引到工作”,SK2013A094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改革;创新;平台建设;调查分析
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价值被定义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层面,限制了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弱化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当承担的作用。遥想当年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多少青年学子明志、求学、报国。可见,并非时势造英雄,而是知时事者奋起方为英雄。当今90后的大学生,是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一代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力跑中至关重要的一棒,面对多元化社会带来的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他们也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1]。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更加凸显形势与政策教育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大学生首要应解决的问题是知不知而后知,不论专业背景、不论地域差异、不论求学层次,都应认知世情、国情,了解省情、市情,把握行情、校情,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环境、国家发展、产业变革密切联系,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构建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和谐关系,才能谈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中国梦、民族梦、个人梦的高度统一。
基于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价值的充分认识,2013年初,课题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现状”的不记名抽样调查,旨在了解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资源状况及整合利用情况,为研究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提供第一手材料,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2份,其中女生1129份,男生733份,有效回收率为93.1%。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统计,学生对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很满意、比较满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和25.4%;很不满意、不尽人意的分别占16.4%和41.8%。通过形势与政策教学,认为很有收获和有收获的大学生分别占12.6%和42.2%;认为收获不大和没有收获的分别占33.7%和11.5%。这一结果并不乐观,约2/3的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质量不认可。
1.1 内容维度上,大学生对于突发热点时事的信息渴求与预设的教学内容之间矛盾
调查项目设计中,前六项为预设教学内容,后六项为时事热点。从数据可见,在内容维度上,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资讯是渴求和关注的。其中,前六项中,与医学生切身利益联系密切的就业、医疗改革关注度最高;同时,后六项非预设内容,也赢得了青年学生极高的关注度,是其学习的兴趣所在。从这些数据我们应该认识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需要做适当的改变,要多从学生的兴趣点,也就是事实热点和社会民生入手。
1.2 方法维度上,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与现行主流教育模式之间矛盾
课题组对目前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式做了调研,认为丰富多样和比较多的分别占11.4%和21.7%;认为形式比较少的占39.4%;认为很少的占27.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式是不太满意的。其中47.3%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学方式太过单一死板,非常需要改變,49.3%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需要适当改变,仅有3.4%的学生因为觉得麻烦认为不需要改变。看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改变是很有必要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应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对于青年学生需要和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我们设计了一道排序题,其中,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是面对面的交流座谈,达到了42.7%。说明90后的青年学生,是非常具有主体意识的,是希望通过参与教学过程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的。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学方式是纯理论性的教学达到了63.2%。因此学生更希望的是教学方式能够是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教学方式的提高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2 形势与政策教育改革创新平台建设的范例
基于以上调研分析,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安徽医专)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校内外相关教育资源,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层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力求实现教学路径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特色化,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对形势与政策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2]。学校选派、聘请政治素养高,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教师授课,各总支书记、辅导员、校团委指导老师担任特约教评员,,采取“4+1”教学模式,即“点、线、片、面”四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多维度教育。
2.1 高端平台——“时事讲坛”,为能力提升构建智力背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能力的提升来源于广泛而深厚的智力背景”。安徽医专历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拓宽原有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采取“请进来”的教育模式,搭建高端形势与政策教育平台“时事讲坛”,积极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将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相融合进行深度解读,充实与更新师生的知识体系,扩充教育背景,为能力的提升构建一个丰富的知识体系。
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安徽医专特邀安徽省委党校科学社会教研部副主任汪兴福教授来校作“路在何方—党的十八大精神导读”报告会。从学习十八大精神方法论、党的十八大精神主要内容、深入对十八大精神理解三个方面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剖析了十八大报告的基本架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 为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安徽医专邀请省博物院宣讲团来校进行了“弘扬爱国之志 提升青年素养”专题讲座。宣讲团采取同一主题、多人串讲、层层递进的方式,回顾历史、结合时事,对南海、钓鱼岛、中印边界争端等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史料详实、理据充分、视角独特的剖析,深入浅出的分析了青年学生在和平年代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让学生感受到、认同了民族精神的魅力,提升了青年学生对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精神的领悟,弘扬了社会正气,塑造了美好心灵。
2.2 情感平台——“书记一课”,为信息交流筑建思想共鸣
《学记》中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形势与政策教育进校园活动中,安徽医专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选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各专业学生思想工作的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围绕学生专业方向、思想特点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业特色鲜明,主题多样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总支、支部书记们积极主动了解本系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青年学生的所想、所忧、所惑、所求为选题方向,突出专业特色,与学生构建思想共鸣,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与大学生就业形势相结合,对安徽医专各专业就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为学生解惑答疑。实现了书记所解,即学生所惑,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2.3 专业平台——“时政课堂”,为系统学习兴建时空维度
以帮助学生理性认知与思考为目的,为夯实形势与政策学习的理论基石,安徽医专组织思政专职教师根据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拟定教学主题,进行系统性授课,突出了时事教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处于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系统梳理着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解读着青年学生最关注的时事热点;围绕“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紧扣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培养法制精神的六大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路径的效能差异;“构建文化大国”从契丹的灭亡原因开始剖析,有效构建起文化为魂的思想理念,指导学生反思文化强国的内核与实现途径,并将最终的落脚点,建立在了践行中国梦的大义之上。
2.4 互动平台——“热点点评”,为智慧激发搭建务虚平台
“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安徽医专以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高效、活泼、生机盎然的教学环境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突破口,创设互动平台,以热点点评为方式,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热点时事的多角度新闻评议,引导学生博观约取,将讨论式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案例教学融入师生互动之中,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精神、新政策、新观点,全面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养成善于观察、判断、分析社会现象的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东边,我在西边,却无法看到你,甚者现在牵着你的手也看不清你的脸。”学生们围绕论点,创设情景,用惟妙惟肖的小品表演引人思考,折射出在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下,该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地球母亲?为何党的十八大开始推进“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为何十八大报告指出,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建设生态文明?时事专题“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娓娓道来。类似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方式不胜枚举,充满智慧与乐趣的教学环节设计,让每一个热点点评都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进校园活动中颇具借鉴意义的范本。
2.5 践行平台——“实践教学”,为理性认识创建运用路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人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才能上升到更高水平的理性认识[3]。形势与政策教育不仅要进得校园,更要出入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践行,再把践行的成果带回校园,并加以概括、提升,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走出去,感受徽风皖韵,践行文化传承。安徽医专依托省博物院这一实践教育合作平台,组织学生前往安徽省博物院参观,感受安徽历史文化的魅力,了解安徽文明的发展史,切实体会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通过参观学习,让原本停留在书本上的中华文化跃然眼前,同学们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安徽的历史和地域文化,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历史在前行,文化在沉淀。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着、学习着、思考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开始重新审视和了解脚下这方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土地,也更加明白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所要肩负起保护国家珍贵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
再回来,青年学子展风采,知识竞赛創佳绩。围绕时事教学内容,安徽医专举办时事知识竞赛活动。将活泼的形式、新颖的实践引入形势与政策教育,将观众答题、趣味答题穿插在选手答题环节之中,使安徽医专“首届大学生时事知识竞赛”不仅仅是一台选手之间巅峰对决、高潮迭起的竞赛,更是一场青春激扬、朝气蓬勃,属于全体青年人的文化盛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继续不断优化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路径,拓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充实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更加笃实精进,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徐楠.共管模式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3 (221):59-61.
[3]周本贞,任 祥,余冰释.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54-56.
作者简介:
余 靖(1981-11),女,芜湖,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思政研究
高 翔(1984-4),男,合肥,校团委书记,研究方向:高等团的建设、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
2013年安徽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共青团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引到工作”,SK2013A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