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教古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精神的精华,学习古诗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古诗;教学;文明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诗词歌赋在其间有着耀眼的光辉。学生早在入学前,还是幼童时,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就早早启蒙,许多长盛不衰的唐诗宋词就已朗朗上口。“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已经是小菜一碟。
  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孩子能读能诵也不鲜见,对于课堂上学习的这些,尽管优秀却十分简单的古诗,再加上学习古诗的单调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孩子有兴趣了,才会学好古诗。因此我采用欣赏入手,熟读成诵,由诗生画,赏诗赛诗这四个步骤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古诗有兴趣,能主动学习,为孩子学好古诗打好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赏诗,激发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对于课堂上学习的古诗,学生普遍觉得简单,没意思。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对于一节成功的古诗教学课极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古诗前,我一般都要先收集一些与古诗有关的典故、小故事、趣谈等等,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草》这首古诗,班上学生不会者寥寥无几,因此,学习前,我便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当年白居易刚到长安,被权贵讥为“居大不易”。
  进而,白居易拿出自己的诗作时,又马上被刮目相看,连称“居易、居易”。这个典故一讲,学生极为欣赏白居易这位诗人,同时也对其诗作感到极为好奇,什么诗会令权贵前后态度判若两人。紧接着,我就引入《草》这首诗。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老师和学生都轻松了!
  二、 诵读,品其韵味
  古人读书极讲究吟诵。沉浸其间,品其声韵,悟其意旨,让文势笔法深入骨髓,其乐无穷,妙处难于言宣。古诗教学,大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大多押韵,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诵易如反掌。而诵读却能让学生在名篇佳作中得到滋养,得到熏染,品味到诗文中蕴含的感情,帮助学生感受美的情趣。
  例如《枫桥夜泊》一诗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清冷的天气里,诗人停船枫桥下,江枫渔火,满怀旅愁,久不成眠,夜半闻听古寺钟声,更添愁肠。张继诗中所写事物,无一不蕴含着此意味,秋天的萧瑟映衬着游子的愁肠。教学时引导学生讲感受,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全班一起读,在《寒鸦戏水》的古筝曲中,放慢语速,用低缓的语调诵读《枫桥夜泊》。深切体会到诗中表现出的旅人悲苦。
  三、 画诗,扩散思维
  我们知道,优秀的诗文“以情唤情,以美唤美”。王维就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闻名于世,学习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把诗句变成一幅画。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画诗,开头只是要求简笔画。几条线可勾勒出“鹅行碧波的悠闲自得”“草长原野的顽强坚韧”。慢慢地,学生也能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并从画面中更好地品味诗文。
  例如学习《秋思》一文,学生就根据诗意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一条乡村小道蜿蜒伸向远方,一匹老马低着头缓缓行进在小路上,路旁一棵枝桠纵横的老树、几只晚归的乌鸦静静地伫立在枝头,树上落下几片枯黄的叶子,在风中飘摇而下。那画上蕴含着凄凉、悲苦,把《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鲜明生动。
  四、 赛诗,拓展学习
  孩子都有好胜心,喜欢成功,有积极的自我表現欲望。因此,古诗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40分钟。学了古诗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古诗,或诵、或书、或说、或画、或演。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加强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中了解与诗文有关的信息,以加强对诗文的理解。
  例如教学《忆江南》这首诗的时候,当老师提到《忆江南》原有三首,课文只选其一时,学生中马上有人随口诵出“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老师大加赞赏表扬,并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忆江南》第三首,及其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交流,比一比谁收集的资料齐全,进行奖励,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教师还可以组织赛诗会,让学生在会上各显其能,有的背诵课外积累的古诗,有的把自己设计的古诗配画的明信片拿来展示,有的共同配合表课本剧。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所带来的乐趣。
  对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
  作者简介:
  郑莉莉,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重要的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且更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而长春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涵盖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但是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知识点分布不均以及较为散乱的特点,从而致使学生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学习。基于此,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摘 要:小学语文是孩童开始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是小学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源泉,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小学生长大后成为新世纪优秀人才的有效的手段。陶行知曾经说过一句话,你把学生当成天津鸭一样,只给他们一点知识,还不如给他们一些通开学习大门的钥匙,这样,学生就能自动去打开文化的宝藏。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为了教育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人
摘 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明确指出要增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以及技能提升的重要阶段,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着重加强阅读教学,择优挑选科学的阅读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从兴趣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对阅读的学习动力,调动其互动性和参与性。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阅读能力,选取系统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作
摘 要:笔者通过参与一些农村小学语文听评课活动,发现部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依然低下,总体水平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提问过多,教学目标不准确,语文学科性质不强,整体把握课文思路不够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抓好校本培训,使教师有动力、有能力构建高效课堂,二是要引导教师从备课抓起,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三是要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 语文;高效课堂;思考
背景与目的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急性期或终末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为预后不良的表现。14%~75%的狼疮病人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在国内报道的病例分析中,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