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员教育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的特殊政治训练,这是党的性质、纲领和奋斗目标所决定的,是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目前,基层党支部对党员教育思想上比较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一、目前基层党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教育的内容与一般活动教育重合。调查中发现,党课教育和对职工的政治教育在计划安排上内容基本一致。如某党支部今年职工教育安排了道德品质、敬业爱岗、纪律法制等教育,党员教育同样如此,只是多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在召开座谈会时,一些党龄较长的党员说,党课教育同一般的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不加以区别,听起来没有兴味,谈不上什么效果。一些新党员反映,入党前听说党员有一些特殊教育,入党后没有这种感觉。
2.党员教育的方法与一般政治教育雷同。通过调查了解到,不少党支部的党员教育方法比较单调、呆板。虽然有的党支部在党员教育中借鉴了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所创新,但对我们党一些传统的、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不够。不少党支部还是停留在老的一套做法上。有的是干巴巴地念教材,光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往往是讲稿读完,党课结束。
3.党员教育的要求与一般政治教育无区别。由于教育内容、方法的相似,所以在党员教育的要求上,与一般政治教育也就没有多少区别了。如有的党支部进行法制教育中,要职工遵纪守法,在党员教育中把“职工”改为“共产党员”就了事了,没有针对党员的特点,提出特殊的要求。没有让党员认识到在遵纪守法问题上自身的特殊责任。在组织其他教育时,同样没有根据党员队伍中的思想问题,强调侧重点和提出特殊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许多党员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了。
二、适应新形势要求,进一步改进基层党员教育
1.党员教育应具有系统性,做到循序渐进
第一,党员的基本知识教育要提前。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整个党员教育的基础,而正在争取入党的同志或预备党员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渴求感和新鲜感。又因为党的基本知识的规范性、稳定性比较强,可以通过自学得以了解和掌握。提前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需要给团员或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提供较为规范的教材,以自学为主,同时给予适当辅导。在入党和转正时,要进行严格考查,对不合格者不予入党或转正。这样,既可以避免党员教育内容的前后重复,又有提高新党员的质量。
第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要求深。这部分内容是政治教育和党的教育的共同科目,重复之处也往往在这里。因此,要特别注意把党员教育和一般性政治教育区别开来。教育中要着眼党员的特点,把重点放在传达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宣讲党的现行方针政策上,使党员能及时了解、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新精神。对于同政治教育相同的内容,要组织党员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力求理解得更深一些。并要求党员在吃透精神的基础上,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在各项改革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党员教育要注重针对性,使之深入人心
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多数党员的政治觉悟上。从目前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不仅表现在少数党员后进党员身上。有些问题,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讲面子不讲原则,求团结不要批评等,在相当多数的党员身上都有所表现。因此,党员教育既要下功夫抓好少数人,更要出力气抓好多数人。在具体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有所侧重,不搞千篇一律。
处理好灌输理论和联系实际的关系,把出发点放在将理论之“矢”,对准党员思想之“的”上。党员教育必须理直气壮地灌输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这都是马列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体现。没有这些灌输,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不可能提高,一些现实的思想问题也难以解决。但是,理论灌输不能无的放矢,而应当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善于运用新鲜生动的事例,把大道理讲实,把新理论讲活,做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和解决党员中普遍关心的问题。
3.党员教育形式要体现多样性,力求生动活泼
党员教育之所以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与教育方法呆板、形式单一有关。从调查情况看,教育总脱不开“讲课-讨论-小结”的模式,许多党支部不善于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采取一些新鲜生动的形式,最终使得许多党员对教育产生厌倦情绪。随着党员队伍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心理的不断变化,党员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开动脑筋,采取多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变报告式为讨论式。调查中发现,有的党支部在教育中采取平等讨论,互相启发的方法,效果很好,他们围绕教育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摆事实,讲道理,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同志们感到,这样上党课,气氛轻松,思想活跃,互相交流,颇有教益。
变封闭为开放式。从实际出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党员进行生动现实的教育。这样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能使党员学到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提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并非排斥课堂教育。教育形式的选择,应着眼于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确定最佳教育方式,如此便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孙启伟(1966-8),男,山东省淄博市人,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务工作、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工作。
一、目前基层党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教育的内容与一般活动教育重合。调查中发现,党课教育和对职工的政治教育在计划安排上内容基本一致。如某党支部今年职工教育安排了道德品质、敬业爱岗、纪律法制等教育,党员教育同样如此,只是多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在召开座谈会时,一些党龄较长的党员说,党课教育同一般的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不加以区别,听起来没有兴味,谈不上什么效果。一些新党员反映,入党前听说党员有一些特殊教育,入党后没有这种感觉。
2.党员教育的方法与一般政治教育雷同。通过调查了解到,不少党支部的党员教育方法比较单调、呆板。虽然有的党支部在党员教育中借鉴了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所创新,但对我们党一些传统的、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不够。不少党支部还是停留在老的一套做法上。有的是干巴巴地念教材,光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往往是讲稿读完,党课结束。
3.党员教育的要求与一般政治教育无区别。由于教育内容、方法的相似,所以在党员教育的要求上,与一般政治教育也就没有多少区别了。如有的党支部进行法制教育中,要职工遵纪守法,在党员教育中把“职工”改为“共产党员”就了事了,没有针对党员的特点,提出特殊的要求。没有让党员认识到在遵纪守法问题上自身的特殊责任。在组织其他教育时,同样没有根据党员队伍中的思想问题,强调侧重点和提出特殊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许多党员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了。
二、适应新形势要求,进一步改进基层党员教育
1.党员教育应具有系统性,做到循序渐进
第一,党员的基本知识教育要提前。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整个党员教育的基础,而正在争取入党的同志或预备党员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渴求感和新鲜感。又因为党的基本知识的规范性、稳定性比较强,可以通过自学得以了解和掌握。提前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需要给团员或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提供较为规范的教材,以自学为主,同时给予适当辅导。在入党和转正时,要进行严格考查,对不合格者不予入党或转正。这样,既可以避免党员教育内容的前后重复,又有提高新党员的质量。
第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要求深。这部分内容是政治教育和党的教育的共同科目,重复之处也往往在这里。因此,要特别注意把党员教育和一般性政治教育区别开来。教育中要着眼党员的特点,把重点放在传达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宣讲党的现行方针政策上,使党员能及时了解、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新精神。对于同政治教育相同的内容,要组织党员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力求理解得更深一些。并要求党员在吃透精神的基础上,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在各项改革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党员教育要注重针对性,使之深入人心
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多数党员的政治觉悟上。从目前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不仅表现在少数党员后进党员身上。有些问题,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讲面子不讲原则,求团结不要批评等,在相当多数的党员身上都有所表现。因此,党员教育既要下功夫抓好少数人,更要出力气抓好多数人。在具体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有所侧重,不搞千篇一律。
处理好灌输理论和联系实际的关系,把出发点放在将理论之“矢”,对准党员思想之“的”上。党员教育必须理直气壮地灌输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这都是马列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体现。没有这些灌输,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不可能提高,一些现实的思想问题也难以解决。但是,理论灌输不能无的放矢,而应当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善于运用新鲜生动的事例,把大道理讲实,把新理论讲活,做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和解决党员中普遍关心的问题。
3.党员教育形式要体现多样性,力求生动活泼
党员教育之所以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与教育方法呆板、形式单一有关。从调查情况看,教育总脱不开“讲课-讨论-小结”的模式,许多党支部不善于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采取一些新鲜生动的形式,最终使得许多党员对教育产生厌倦情绪。随着党员队伍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心理的不断变化,党员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开动脑筋,采取多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变报告式为讨论式。调查中发现,有的党支部在教育中采取平等讨论,互相启发的方法,效果很好,他们围绕教育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摆事实,讲道理,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同志们感到,这样上党课,气氛轻松,思想活跃,互相交流,颇有教益。
变封闭为开放式。从实际出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党员进行生动现实的教育。这样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能使党员学到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提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并非排斥课堂教育。教育形式的选择,应着眼于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确定最佳教育方式,如此便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孙启伟(1966-8),男,山东省淄博市人,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务工作、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