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小说《三国演义》的福,手持方天画戟、胯骑赤兔马的骁将吕布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并成为三国武将中的代表性人物。在历史上,吕布也算得上是汉末军人势力的标志性人物。 吕布出自与“凉州军团”齐名的并州军。即便是在当时汉末最精锐的正规军部队(并、凉州军)中,吕布也是以武力著称的佼佼者。《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吕布为有“虓虎之勇”。在董卓以武乱国之时,吕布曾是其重要助力。但同时,吕布的性格缺陷在并涼军中也是最突出的。陈寿评价其“轻狡反复,唯利是视”。他先是在董卓的唆使下,杀了对其“大见亲待”并州军首领丁原,后来在王允的劝说和支持下,杀了对其“甚爱信之,誓为父子”的董卓。
然而,在董卓死后的汉末乱世里,已经发展为中小型军阀的吕布,本该凭着其武勇大展身手,结果却一直遭受挫折,颠沛流离,甚至寄人篱下,一直没有一块稳定的基业。最后,吕布更在建安三年(198)的十月,命丧白门楼,被曹操下令缢死枭首。吕布的命运,其实也是原来并凉军队里那些中小军阀命运的缩影。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还以吕布为例,具体说明一下。
最优秀的骑兵指挥官
首先,历史上的吕布真的很能打!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吕布弓马娴熟且气力过人,被人称为“飞将”。
吕布射术的精湛,可以从历史上著名的“辕门射戟”中得到验证。“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吕布骑术精湛,战马优良,也是公认的。“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
而且,吕布还有极强的战场突击肉搏能力。吕布曾经跟董卓的骁将郭汜有过一次单挑作战,结果“布以矛刺中汜”,后者的亲卫拼死上前才将其救回。由此可见,吕布的骑战能力突出。
为什么杀了董卓还不被接受?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吕布除了骁勇善战外的另一个特点了。那就是反复无常和唯利是图。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游侠气十足的张飞最看不起吕布,骂其三姓家奴。这不是罗贯中一个人的观点。历史上,很多人都对吕布的这种品行有过异议。比如南朝梁萧介说“臣闻凶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恶一也。昔吕布杀丁原以事董卓,终诛董而为贼”。又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豪苏辙也以吕布杀丁原、董卓之事比附吕慧卿之奸:“昔吕布事丁原则杀丁原,事董卓则杀董卓。”
说到这里,有个事情要具体说说。吕布杀害丁原,绝对是其人生上最大的黑点之一,洗都洗不掉。可诛杀暴虐凶残的董卓这事,明明有功于汉室和国家,为什么还不被大家所接受,甚至被敌视呢?对于这个问题,吕布自己也没想明白。他曾经很委屈地问过刘备,关东群雄都曾起兵讨伐董卓,可为什么我杀掉董卓后,出奔到关东,关东诸将却不肯接受我?甚至“皆欲杀布耳”。
这个问题或许可从下面这个角度进行分析,俗话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吕布杀掉董卓,其出发点既不是匡扶汉室的大义,也不是出于对董卓残民以逞的义愤。吕布杀掉董卓,其实就是出于自保之心而已。
虽说董卓对吕布“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但暴虐成性、喜怒无常的董卓经常拿吕布当出气筒。或者是因为小过错,就拿手戟(汉代的一种短戟,可以随身携带)向吕布扔过去。多亏吕布身手好,躲过去了。然后吕布还得努力向董卓道歉,董卓才没继续下死手。或者是喝醉了酒就骂吕布,甚至“以刀剑击之”,最后也是因为吕布身手好才没被真干掉。
再加上吕布还利用职务之便,跟董卓的侍婢私通。这三个情况加起来,吕布肯定是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的。而从心理学上讲,当一个人的恐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愤怒的形式爆发出来!所以,吕布弑董卓,其实就是为了自保而已。这种行为在关东诸将眼中,不过是并州人与凉州人的火拼,甚至是“狗咬狗”而已。在当时人眼中,吕布的行为也最多是“事出有因”,但未必是“情有可原”。
在战场之外的能力基本为零
吕布第一个投奔的是南阳袁术。一开始袁术“待之甚厚”,结果吕布就此开始得意忘形,“恣兵钞掠”。于是两人闹掰。
吕布第二个投奔的是袁绍。两者合作击败了张燕。结果吕布再次得意忘形起来,“轻傲绍下诸将”。他又要求袁绍给自己增兵,继续“将士钞掠”,结果使得袁绍“患忌之”,导致后者暗杀和追杀吕布。两人也就此翻脸。
吕布第三个投奔的是刘备。结果吕布在袁术资助军粮的诱惑下,偷袭下邳,玩了一招“反客为主”,夺取了刘备的徐州。
之后,吕布与袁术盟,却又多次打乱袁术吞并刘备的计划;答应袁术的政治婚姻,却又反悔,更出卖前来联姻的使者。他接受了东汉朝廷的“左将军”,结果不久后又复归谋逆的袁术。
这种在乱世里只看眼前利益、得志便猖狂、寄希望于左右逢源且反复无常的品行,只怕在其他诸侯心里早就对他下了一个“只能利用,不能重用,更不能合作”的评语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跟上级、同事还是合作者、部下,吕布都没处好。一句话,吕布在战场之外的能力基本为零。其实这个特点,也是那些由东汉正规军直接转化为军阀的并凉武人的共性。
历史学者方诗铭曾评价,吕布属于“轻侠之士”,是游侠中低层次的存在。他们骁勇、尚力气,喜欢攻劫,但同时又有勇无谋、容易被人利用。总之,他们大都是靠着本能在汉末乱世中生存,所以也就表现得唯利是图和反复无常。以上那些短板,也让他们常常后继无力。于是,在仅仅十年时间里,这些曾经的利刃就已经沦为历史的尘埃……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