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档案袋评价的效用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uantu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伴随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评价变革也相继实施。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新型质性评价方式,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制定的多科课程标准中都有提及。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把档案袋评价应用于对学生的评价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制约和降低档案袋评价效用的问题。本文正是在探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正确使用档案袋评价的一些对策。
  
  一、档案袋评价的内涵
  
  档案袋评价,又称成长记录袋评价、档案评价、卷宗评价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教育实践中涌现出的一种学业成就评价方式。虽然国内外对其概念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其内涵大多相似。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档案袋评价内涵的相关研究,可以归纳出档案袋评价的几个基本要素:档案袋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作品;档案袋内学生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指向的;档案袋资料的收集必须给学生留有自我反思的空间;档案袋评价是对学生一段时期内进步程度的价值判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档案袋评价是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某一科目或某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此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依据的评价方式。在时间维度上,档案袋评价包括对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过程和终极水平的评价;在空间维度上,档案袋评价包括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水平、对自己学习思维变化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反思的评价。
  
  二、档案袋评价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档案袋评价的使用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评价理念的落实流于形式
  实践证明,评价理念的落实流于形式,是使用档案袋评价方式时遇到的首要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求甚解,放大档案袋评价的价值;二是持应付态度,跟风使用。
  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将使用档案袋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标志,认为这种评价方式要比传统方式的成效高很多,甚至倾向于“唯档案袋评价”,而不去探求它应该具有的价值地位和客观局限,随意将其使用的范围扩大化,致使成效不明显,教师的积极性也受到挫伤。还有不少教师是抱着应付的态度随意建立起一些档案袋,为了完成任务而收集一些学生的作品。甚至有些学校为迎接检查,刻意展示出一些使用档案袋评价取得的丰富成果及经验,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并未使用或不常使用档案袋评价。
  这种不求理解,只是表面附和改革的倾向,导致档案袋评价流于形式,使之不能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方式而存在,更谈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评价材料的收集标准不确定
  在档案袋评价的具体操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于评价材料的收集没有明确的标准。很多教师在收集学生作品时,都曾困惑于是否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没有确定的标准,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学生的平时作业装入档案袋,学生也只是按要求“交作业”,对自己是否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发展、得到了什么程度的发展等问题,未能进行深入思考。这种做法导致学生既缺少自我反思,也得不到想要的、真实的教师反馈。没有统一的标准,收集到的材料看似多而全,却完全无法体现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变化过程,为评价结果的形成带来了麻烦。如果制定一个标准,收集资料相对容易一些,但又可能陷入了难以反映学生差异的困境。因为如果按照统一标准来收集材料,材料的类型就会相对变少,师生的负担也会相对减轻,但学生的个性特点就很难显现出来,每个学生的发展难免会在统一的标准下被模式化。这也就违背了档案袋评价反映每个学生独有的成长状况的初衷。
  (三)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欠妥当
  档案袋评价结果的处理应该考虑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要考虑这样的评价结果在学生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意义如何;另一方面则要考虑档案袋评价的结果如何融入学生的整体评价当中。就当前实际来看,不少教师仅仅是将档案袋评价的结果,作为衡量学生个体发展的阶段性状况的标志或学生自我发展纵向比较的依据,还不能有效地将这种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终结性的整体评价中,其独特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试想,如果师生平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的评价,其结果不能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组成部分,学校或教师仍以标准化测验后的分数来判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必然会使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产生一种失落感。
  总之,档案袋评价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使用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上,即如何看待档案袋评价、选择哪些内容作为评价资料、对结果如何进行解释,这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的有效策略
  
  档案袋评价的使用包括评价前的计划准备、评价过程中的操作程序及评价后的反思提炼三个重要阶段。评价前的计划准备,是指在实施这种评价方式之前应该明确评价的目的,制订整个评价过程的计划;评价过程中的操作程序,包括档案袋的设计,建立档案袋,收集学生作品等;评价后的反思提炼,主要是对某一科目或某一阶段整体的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并提炼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以更好地运用于之后的评价活动。
  针对上述三方面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更好地发挥档案袋评价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培训,更新评价理念
  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首先归功于观念的转变。评价的改革也是这样,没有观念的转变,再好的评价方式,也会因为误解误读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档案袋评价方式不被一些人接受,或因盲目使用而走入误区,首先就是因为对其内涵的不理解。为此,我们必须摒弃旧的评价观,树立新的评价观。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评价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对其学习结果给出一个判断。因此,我们要淡化甄别和选拔意识,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最终目的。
  其次,要树立多元的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让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参与到评价活动当中。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评价的范围不应只限于传统的知识、能力,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应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注意将档案袋评价与其他评价方法相结合。
  再次,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评价的参与者要彼此紧密联系。比如,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档案袋评价使用的经验交流活动,从身边的实践中体会这种评价方式的重要价值。也可以聘请专家直接参与,让专家直接指导评价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解决实践当中的困惑与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其中,谈谈自己眼中的档案袋,从他们中间汲取意见和建议,减少使用中的阻力。加强培训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明确意识到档案袋评价方式的价值,看到它的优势与局限,从而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细化标准,分类收集材料
  档案袋并不是学生作品的汇总。因此,教师在收集时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对于评价材料的收集,可以根据具体目标和档案袋评价的类型而有所侧重。档案袋要重视收集体现学生发展的作品样本、成绩的证据,即发生过的、体现学生进步的标志性事实,展示学生进步的状况。其中要以学生进步的事实为主,充分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绩。比如,如果将档案袋评价定位为展示型的,由于这样的档案袋评价目的主要是学生对于作品及自我成长的反思,因此需要收集的材料就由学生自己来决定。而如果是评定型的,教师控制的内容就应多一些,主要是收集学生各类测验的成绩,以便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并将结果分等级。档案袋建立之初,收集材料可以逐步进行,从随意性到有目的、针对性地收集作品。但无论具体评价的目标是什么,收集材料都必须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三)纳入体系,兼顾个性差异
  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应该纳入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中,应该对档案袋评价进行量化,即对学生的发展作出适当评价,并成为学生发展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事实上,档案袋评价与标准化考试看似对立,其实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在实际评价中必须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学校应综合考虑建立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质性评价方法,我们很有必要将档案袋评价纳入学校的常规性评价的组成部分之中,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综合评价中,真正体现档案袋评价的独特价值。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档案袋评价结果在终结性评价中所占据的权重,还可以为自我成长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特别的奖励,让师生充分体验到这种评价的独特价值,从而充满热情地继续完成档案袋评价,最终实现既兼顾到个性差异,又不破坏整体水平的设想。
  (责 编 子 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留守儿童的总体数量不断增长。影响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作者分析留守儿童的成长记录,进行案例分析,
以卫慧、棉棉、朱文颖、魏微等为代表的“70后”写作,是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的文学反映。与前人相比,她们更敢于将个体经验、个人情绪和个体欲望付诸笔端,从而
政府土地资产主要包括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占有使用或经手管理的,并能够依法以货币的形式确认相应价值,且政府拥有收益权、处置权的各类土地资源.由于历史和制度等诸多原因,
期刊
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形式的创办,形成了普通高校兴办开放式高等教育的办学新模式。当前,开放学院管理运作市场化,但姓"教"不姓"商";办学地位合法化,但学生待遇显失公平;学习内容确
为探究煤矿复垦区重构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淮南潘一矿区煤矸石山和周边复垦区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分布和颗粒组成上,分析了煤矸石山山顶、山腰
目前,我国各种电气设备和民用电器有了很大的发展,住宅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也随之提高安装技术,以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本文就当前住宅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
为了研究吉林省西部氟病流行区农田土壤的氟形态及其分布特征,采用连续浸提法,对该区域内45个表层土壤和6个剖面土壤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全氟含量变化范围为200~450 mg/kg,平均值为266.17 mg/kg,低于全国土壤氟背景值和对照黑土,但是其生物有效性强,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平均含量分别为13.73、8.49 mg/kg,均高于对照黑土。土壤剖
本文从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出发,通过对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社会保障分担不合理、社会保障权责关系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