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的大氣,警示重重的未來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u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談“颱”色變
  我們常常在夏季談“颱”色變,其帶來的巨大威力對於沿海地區的居民而言觸目驚心,而回歸到基礎的來源層面,其實颱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氣旋性渦旋,它常常伴有極為強烈的天氣,如大風和暴雨等,是一種破壞性極大的災害性天氣系統。颱風在北半球風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發生在西太平洋、南海地區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發生在大西洋的則稱之為颶風。所以亞太地區大多發生颱風災害,而在美國等地多出現颶風現象。
  當然,颱風本身不是隨時就可以發生,颱風的形成,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二是要有底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在海洋面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近洋面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面氣壓降低,周邊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來勢兇猛的颱風。
  除此以外,颱風雖然兇猛,但並非在全球各地發生,其有一定的產生源地和活動地域。以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形成的颱風為例,其對我國影響重大。平均每年有7個颱風登陸我國,最多時可有12個,最少為3個,而登陸後造成的損失與破壞也是非常严重的。
  正是因為這樣的強大破壞性和威懾力,颱風的預報顯得格外重要,國家與居民特別是沿海漁民的生活更大程度上要依賴於預測的精準度和前瞻性,目前颱風的預報主要是預報颱風的路經和強度。預估其可能路過的區域以及強度帶來的風災、豪雨等災害的影響,這樣可以讓潛在的受影響地區提前做好防災、抗災的準備,儘最大限度來減少人員、財產損失等。
  而對於外界好奇的是,為什麼每次颱風都有一個名字,這樣的命名原因也引發大家不少的猜測。實際上,人們對颱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借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颱風命名始於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後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表,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迴圈重復使用。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香港、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迴圈使用。
  而浏覽如今的颱風命名表,已很少使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動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還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詞或美麗的傳說,如玉兔、悟空等。“杜鵑”這個名字是中國提供的,就是我們熟悉的杜鵑花;前一段在我國登陸的“科羅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種樹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國提供的,意為綠寶石;“伊布都”是菲律賓提供的名字,意為煙囪或將雨水從屋頂排至水溝的水管。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地迴圈重復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命名表也會做一些調整,如當某個颱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颱風後,為了防止它與其他的颱風同名,便從現行命名表中將這個名字刪除,換以新名字。如2014年7月18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登陸的威馬遜颱風,是1949年以來登陸中國最強的颱風,根據報章消息,共造成菲律賓近100人死亡,中國62人死亡,越南21人死亡,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非常慘烈。因此在2015年2月13日閉幕的颱風委員會議上,1409號颱風威馬遜就被除名。
  在中國,我們把進入東經180度以西、北緯1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風力大於或等於8級的熱帶氣旋、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這就是我們從廣播、電視裏聽到或看到的“今年第×號颱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國中央氣象臺發佈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
  波及港澳,結果難料
  颱風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自然災害,也是香港和澳門的主要災害,這類災害都是由颱風帶來的大風、暴雨和風暴潮所造成。它們常常造成拔樹倒房,沖毀海堤,淹浸街道,船舶沉沒,導致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遭受嚴重損失。據史料記載, 1874年9月22日颱風侵襲香港和澳門,導致重大傷亡,其中造成澳門2000多艘船艇沉沒,5000餘人死亡。
  事實上快速的氣候變化會導致現在及未來更多的極端天氣事件發生。如2016年6月23日下午2點40左右,江蘇鹽城阜寧的龍捲風造成98人死亡,數百人重傷,大量建築、樹木毀損的慘狀。
  而今年的颱風,對我國大陸以及港澳地區的影響如何,現在很難說。現在時間已經到了7月份,但是西太平洋還沒有見到颱風。下半年會出現多少個颱風,會不會出現超強颱風,現在都很難預測,但在極端天氣頻頻出現的新環境中,我們對於災害的預防顯得更為珍貴,各地區都要對於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現的超強颱風進行密切的部署與預防,以免屆時大災來臨造成不可估量的人畜傷亡等。
  對於沿海城市而言更要嚴陣以待,影響沿海城市的氣象災害主要有颱風和暴雨(豪雨)。當颱風和暴雨來臨時,最基本的預防措施是,市民應時刻留意手機、電視、報紙等播放和刊載的颱風暴雨消息,並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檢查自己的準備措施是否完善,最好是待留在結構堅固的建築內,減少外出,特別是不去海邊、河邊以防止突發災害的發生。
  影響你我,莫忘“極端”   而談到大氣,我們不能只看到自然界形成的颱風等現象,更應該關注人為因素佔主因的空氣污染問題,北京的霧霾在一次又一次的新聞報道中讓全國民眾無奈歎息,珠三角地區也一度在空氣污染問題上亮起紅燈。最近幾年,經過政府的整治,珠三角主要城市搬遷了造成嚴重空氣污染的企業,現在珠三角區域包括港澳等的重污染空氣污染事件已經大大減少。最近一年,珠江三角洲達到重空氣污染級別的只有一天,中度污染級別為10天。
  當然在我國的華北地區,大面積的霧霾現象仍然普遍存在,治理是肯定可以的,但需要一段時間。也就是說,不可能今天說治理,過兩年就馬上見效的。應該說,珠江三角洲空氣污染的治理所花時間很短,這樣的經驗對其他地方的空氣污染治理有借鑒意義。
  如同空氣污染給人的直觀感受一般,全球極端天氣的增加也讓民眾感受分明,不正常的酷暑與突來的寒冬都讓不少民眾記憶猶新。這樣的極端天氣的增加,全球氣候變化可能是諸多因素之一。事實上,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涉及到地球上每一個人。對於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包括港澳地區的民眾而言,了解氣候變化對我們自身的影響也刻不容緩,幾個主要的影響如下:
  (1)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氣候變化亦有可能增加酷熱天氣和空氣污染惡化的天數。熱浪增多或增強,很可能會增加心肺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氣溫上升會給居民和旅客帶來不便: 工作環境欠舒適、空調費用增加,又或是更嚴重的問題如空氣污染惡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健康危機。預計氣溫上升只會令污染情況繼續惡化。氣溫上升也會令蚊子更容易滋生,增加如瘧疾和登革熱等由蚊子傳播的疾病的風險。
  (2)對生態的影響
  氣候變化對珠江三角洲的生態影響,預期會十分嚴重,同時會加深區內因城市發展和高速工業化發展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深遠影響。海岸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非常敏感,而生物棲息地的消失或環境改變,可能會減少動植物品種的數量。海平面上升將會破壞沿海地區的生態和環境平衡。在珠江三角洲,預計因海平面上升而出現的生態問題包括海岸侵蝕、土壤和地下水鹽漬化,以及灘塗地生態環境轉壞等。這樣可能會導致沿海紅樹林濕地的損失和灘塗地生態系統出現重大變化,以及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受到進一步侵吞。
  (3)對基建的影響
  氣候變化事件對珠江三角洲的基建設施和建築物,可能會造成嚴重破壞。雖然我們現時仍未能確定氣候變化會否帶來更多和更強的熱帶氣旋,但在珠江三角洲這個容易受颱風、暴雨和風暴潮災害的地區,再加上財產集中暴露和人口密集的因素,嚴重天氣事故肯定會造成更大的財物損失。
  為了應對一些潛在的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早已興建了大規模的防汛設施,例如堤壩、防波堤,以及建於市區的蓄洪池和抽水站等,以保護區內低窪地帶。當海平面上升30釐米,加上未來風暴潮和大型水災都將會帶來重大影響。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區正計劃投放大量資金發展公路,部分專案當中涉及建造港珠澳大橋等大型橋樑。當氣溫上升時,道路也會因熱脹增大而出現不同變化,包括路面出現車轍、路堤下陷、混凝土路面變壞、伸縮縫出現問題、塵埃水準上升及防滑功能減退等。這也可以適當做出推斷珠江三角洲會否因平均氣溫上升,對區內用以修建道路的泥土和建築材料,帶來類似的影響。
  珠江三角洲區內有維多利亞港、鹽田港、珠海港等深水港口。海平面上升,以及其對風暴潮和水災的影響,對港口和碼頭都會帶來嚴峻的威脅。從營運的角度來看,海平面上升大概是我們未來將要面對的最大威脅。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的次數增加,尤其當強風和巨浪同時出現時,會帶來嚴重的問題,碼頭和防波堤被淹浸的機會增多,從而影響碼頭運作。
  雖然赤鱲角機場海拔高度為6米,但區內海平面上升的估值,加上風暴潮的影響,可能會增加機場受洪水威脅的風險。當颱風風力增強時,對機場的破壞亦會逐步加劇,包括損壞停泊中的飛機、飛機庫或機場大樓等。氣溫上升將會影響跑道和機場道路,例如導致混凝土變質、輪轍出現、地層下陷等,跟道路所受的影響類同。
  與此同時,海平面上升將會導致三角洲內出現潮水上溯的現象,把鹹水帶到上游。粵語把這種現象叫做鹹潮。若大珠三角的海平面上升40至60釐米,鹹潮可能會深入上游多達3公里。在這之前已經有報導,鹹潮到達中山市自來水取水口,影響了該城市的自來水供應,以至於需要從貴州省調淡水來沖淡。
  (4)對經濟的影響
  氣候變化也會威脅珠江三角洲區內持續經濟發展,以至影響中國整體經濟。
  做好準備 應對自如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以及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嚴重,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存在的影響與威脅,但也應該理性對待,不必恐慌,並非世界末日將至。
  一方面,除了努力實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外,還需要加強應對策略的配合。減緩措施可被視為儘量減少不利環境出現的方法;而當不利環境經已出現時,應對措施便會把不利環境的衝擊減輕。
  我們如果要加深瞭解氣候變化在珠江三角洲造成的影響速度和範圍,就必須設立一套全面的監測網絡系統,搜集足夠數據,從而提供一個科學依據,以制定合適政策。我們還要制定一套周全政策,應付海平面到2030年上升30釐米的幅度,以及面對海平面在之後數十年進一步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若不盡快開始制定這套政策,珠江三角洲將會極易受到損害。要應付海平面上升,我們必須在短期內訂立多項措施,例如成立早期警報系統、興建防洪堤壩、搬遷建築物等。同時,耐用年期最長的基建,例如橋樑、隧道、堤壩等,壽命通常是50至100年;在制定發展計劃時,必須首先評估它們要面對的風險。於此同時,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跨國的合作就迫在眉睫。
其他文献
澳門一直致力於打造“宜居、宜遊”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城市綠化作為一個展示風貌的優質途徑自然不能小視,尤以綠化天臺對城市中人、對環境生態有不少益處。關於如何有效推動本澳天臺綠化的進程,各位受訪者也提出了各自建議。  梁鴻細強調,如今澳門城市綠化已經好很多,民政總署近年來一直在加強城市綠化,凡是能利用的空間都盡量做到最好,值得肯定。未來可以展開深入的宣傳教育,讓居民知道自己也可以貢獻相應的力量去發展綠
期刊
“《動感·印象》——埃德加·德加雕塑展”作為法國五月藝術節的亮點節目,於亞洲首次展出這位印象派大師的74件由臘、粘土和石膏製成的作品。  埃德加·德加是印象派的始創人之一,以精於繪畫及雕塑“馬匹”、“芭蕾舞者”及“沐浴中的女人”等主題而被世人所知曉。是次展覽根據這三個主題設計不同的展區,包括草綠色的馬蹄鐵形展區、粉紅色的芭蕾舞展區以及湖藍色的水滴形展區。更展出他的成名之作《14歲的芭蕾舞者》,他以
期刊
(接上期)  二、從台灣經驗和大陸現狀看民主轉型的一些問題  上文討論了台灣民主轉型的四個階段以及每個階段對中國大陸民主轉型的啟發。我們發現國民政府遷台後的30年幾乎可以和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相對應。國共兩黨都有一些民主的理念,但是前者多於後者。這兩個時期都有白色或紅色恐怖,但是台灣的白色恐怖的嚴重性似乎超過大陸的紅色恐怖。民主運動在這兩個時期都在蓬勃發展,而且都遭到鎮壓。美國對台灣的影響遠
期刊
由舉世知名魔術大師法蘭茲·哈拉瑞打造的世界級魔幻空間爲這個夏日帶來連連驚喜,大家可以一睹魔幻泡沫大師Marco Zoppi的泡泡創意幻術表演,以及著名視覺魔術大師Timo Marc糅合多媒體、繪畫、影子舞的得獎魔術表演!  “魔幻間”包括了由業界頂尖大師悉心設計的3間獨立魔法劇院,多位身懷驚世獨門秘技的國際級魔術大師助陣,利用空間、感官等多樣元素,加上魔術師的高超手法,組成一次畢生難忘的奇藝旅程。
期刊
大自然的“青睞”  在台灣,颱風洪水是非常常見但破壞力巨大的自然災害,對於民眾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所以台灣在颱風洪水等災害上的預防與管控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今天大家看到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下文簡稱:颱洪中心)當初成立的核心任務就是為了“建構整合研發平臺、支援學術研究;配合政府防災任務需求,開發颱洪防減災前瞻關鍵技術”。因此颱洪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來,即開始針對颱風
期刊
進入雨季或者颱風季節,大家的目光都會聚集到都市水患的現象上,各地都要啟動一種防災或者抗災模式,將到來的洪水視為猛獸,避之不及更要大力相抗。其實,回歸到“淹水”本身,它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自然現象,沒有人類存在以前,這種淹水就是宇宙的一種自然變化運動之一,只有有了人類才從另一個角度產生了“威脅”或者“災害”的概念,而對於原本普遍、時時存在的河流現象,近代的人們往往只能看到最後一個“災害”的角度。  “
期刊
水浸的記憶  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談及颱風大家都不敢掉以輕心,幼時住在鏡湖馬路一帶就有水淹過膝,水淹及腰的記憶,到了70年代開始出來做事,颱風對生活的影響更加明顯了,印象最深的要數93年的颱風季了,接連幾個大颱風造成了大量的淹水受災,水深超過脖頸,當時的不少地區的水勢非常急速,當時測得的上升水位已經超過水平線4.8米。最近的一次受災嚴重的超強颱風就是2008年的“黑格比”颱風了,與93年的颱風一
期刊
炎炎夏日,澳門又添遊玩休息好去處,位於南灣湖畔休憩區的“南灣·雅文湖畔”設有藝術展覽、書店、文創商店、咖啡廊、週末文藝表演、藝墟、工作坊、水上單車等休閒活動設施,將爲市民和遊客帶來不一樣的夏日之旅。  南灣湖畔的優美景色一向令人心曠神怡,在湖畔旁邊的澳門文創地圖主題店,店內展示及銷售已入錄文創地圖的澳門文創空間所提供的精選產品,包括創意手作、服裝設計及出版品等。澳門慈善團體設立慈善團體文創店銷售原
期刊
這次香港城市大學綠化屋頂坍塌事件給香港有關部門敲了警鐘,雖然在澳門天臺綠化還處於起步階段,但也應該讓公眾明瞭,天臺綠化是否存在危險性?以釋公眾疑慮,未雨綢繆。  梁鴻細對此回應稱,天臺綠化的情況不可以一概而論,需要以實際情況為准。例如一些舊城區的建築,綠化方面能做的有限,也只適合簡單的盆栽種植,若想做整體的綠化,則需要考慮樓宇的承受能力。若貿然去做天臺綠化,對於居民來說,一定是一個不小的安全隱患。
期刊
由國際排球聯會授權、體育局與中國澳門排球總會聯合主辦、銀河娛樂集團呈獻贊助的“2016澳門銀河娛樂世界女排大獎賽”,6月19日於澳門綜藝館進行壓軸賽事,塞爾維亞先失一局反勝比利時3比2,奪得亞軍,而國家隊則以局數3比0擊敗巴西,三戰全勝勇奪澳門站桂冠。賽後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等嘉賓頒發冠軍獎項予國家隊,奪冠的國家隊更贏得冠軍獎金美元六萬元。  闊別五年的中巴大戰,6月19日在綜藝館壓軸上演,國家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