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亮了,坐在凌晨的茶馆里,思绪“早”了很多。静静冥想,与茶关联的话题接踵而至。
自古香茗与修竹
我喜欢那样的诗句:“山林夜坐,汲泉烹茶,至水火相战,俨听竹涛;倾泻入怀,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未能与俗人言矣。”这是怎样的意境啊!夜晚我们坐在竹林里品香茶、观星子、聆听水的沸腾,风吹过的时候,听得到竹子间的密语……
自古以来,多少雅士学者竭力躲闪开宦海的险恶、人事的繁缛;竭力保全清净的内心、坚持节操、隐逸遁世,因此他们以悠游林泉、了结尘缘作为一种最终的归宿。竹与茶便成其为一带紫玉屏障,为他们隔绝了世间的躁恶烦杂。历代文人都格外热衷于竹中煎茶品茶,实质上他们是将茶与竹作为人格的象征。茶,柔刚并进,性洁不可污;竹,刚劲傲立,素有“君子”之名。故茶与竹在雅士面前,仿佛幻化成了一种精神、一种依恋、一种值得用一生去寻索的境界。竹里煎茶品茗所代表的自由逍遥、超凡脱俗、身心独立的生活,不也正是多数都市人的心灵向往吗!
据说,在孔雀之乡的景颇族便是居于竹林之中,他们常饮用一种“鲜竹筒茶”——先将山泉水装入一根碗口粗的鲜竹筒内,后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烧开,再将茶投入竹筒,煮后饮用。这种竹筒茶融了竹子的清香和茶叶的芳醇,饮入腹中,自有一股清凉从灵魂深处涌出,与这香液浑然结为一体。
坐在竹林间,不禁然地想起诗人阮元的《竹林茶隐》,诗曰:“闲步玲石径,静坐深篁中,茶烟藏不得,轻风竹林外。”然后我会微笑起来,因看到片片竹叶随风飘摇的样子……
紫竹林煮茶记
在一条林荫道的拐角处看到它,那外观呈亭廊状的茶轩,用一根根短竹节搭就起来,檐角悬了一圈椭圆的红灯。我自是笑着走进去,却在刹那间走出了城市,回到了自然天地间。
茶轩中葱翠繁茂的竹林映入眼里,填满了我整颗心。这小小的茶轩以竹子为基调,竹就是它的生命、它的灵性。我被着青花缎衣的女子带着绕过竹林旁的窄径,看到那由下自上慢慢升起的光影,打在修竹之节上,并释放出晃晃悠悠的闲适情调。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放轻步子,因为怕扰了那清、那静。在幽静的林间角落里有透亮的方桌,四周围了木色剖光的长凳,上面看得到来自竹子的四方纹络,坐下去,清凉而光滑。几乎一切骄躁浮华的细胞都在那一刻死去了!
当禅音弦乐缓缓地飘在竹林间,当莹火般的光亮从竹筒灯里散出,我升了亲自在这里煮茶喝的冲动。去听,听水在茶炉上的砂壶里沸腾;去看,看茶草在水中翻跃起伏,看氤氲水气的曼妙轻舞;去闻,闻香茶与竹叶相互韵染的味道;去感受,感受竹的淡定和茶的悠然。
“紫竹调”是这个茶轩的名字,它的主人是谨慎谦虚的男子,亦如竹子那般。常见他淡然从容地燃起烟火;见他着米黄色的上装立于门轩,看人们的匆忙来去;见他慢慢地卷起林间的细竹帘。曾听他说:“应该将竹林间的地板修成通透的玻璃隔层,里面注入纯水,让它在竹林与茶客间流动。”我期待着,那样一番动静相宜的意境!
蓦然忆起郑板桥的竹诗:“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白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若是在黑夜里,有这样一段身处竹林煮茶的经历、有这样一种闲情,那么我们的生活又岂是一句逸趣清雅了得?
饮茶心情夜记 (二)
感触龙井
我每次去茶社饮茶,心情就那么雀跃。会靠在车窗上遥想圆润茶碗里那种种清丽的色彩和甘醇的汁液;遥想那些常常围坐在一起喝茶的友人;甚至遥想那幅书法牌匾,字里行间都有茶的刚与柔。
进门看到茶师站在庭间,怀抱一大袋龙井。它们被装在大而透明的袋子里,散发着淡绿色的光泽。茶师取它煮茶的间当,我悄悄将手伸到袋子里感触那源自天然的尤物。那是怎样一份清凉滑爽的触觉,如同丝羽、如同婴儿的肌肤。我甚至不忍心施力,恐怕伤了它的清净、扰了它的安宁。只是将之捧在手心里,望着它们扁平光滑、挺秀尖削的外形,这像极了苏杭的女子,温婉舒畅。
当茶已煮好,茶师微笑着递过公道杯。我轻轻慢慢地闻,那居然是一股馥郁的芝麻香,那样成熟并经过沉淀的炒香。
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边的梅家坞、双峰等地,外形如雀舌,芽叶似兰花瓣。可是蕴藏于其中的芬芳质感,却是一步到位的稳妥和圆满。我想龙井定是传承了江南女子那外表娇柔、内在刚毅的性情。那是“平日娇纤,适时强绽”的境界啊!
女人如茶,足以见得。
丹桂飘香
我总是喜欢探究一个美丽名字之后的故事,品位它隐藏起来的真实韵味。
“丹桂飘香”是一种特制花草茶,经过手工扎结压制。装在锡纸袋子里的它不过是灰白色的小球,僵硬无奇。但是放在透明的高脚杯里浸入沸水,顷刻间,它便在杯中慢慢地盛开。那茶叶会如同手臂一般轻缓地舒展,展成一朵墨绿色的花,花中央可隐约见到一瓣红纱般的蕊。每摇晃一下杯子,那花蕊便随着茶水飘曳起来,妩媚尽显。若是耐心地观望下去,在茶汤转为琥珀色时,会有三三两两的白色小花从红蕊中升起,并直接浮到杯口。
迫不及待地小呷一口,居然有桂花的甜香,和着茶草的清苦在舌底晕染开来。甚至闻入的那股桂花香都会让我忆起久远的一次海岛旅行……
“丹桂飘香”像一个内秀的女子,其貌不扬、不嗜声张。但如若有一次机缘展示内心,她便再也不肯放过,她就这样热烈地绽放开来了,毫无保留。至少,我们看到了她的辉煌一刻,体尝到了她淋漓尽致的美。
茉莉仙女
那是又一种花草茶的名字。而我,视它为真正的仙女,一个得水而舞的仙女。
入水前,它只是一只小小的茶球,未有任何“仙女”的迹象。只有浸了温热的水才可见到那被捆绑压挤的叶片慢慢绽放,犹如舞台上的幕布,轻缓地扯开。稍顷,有一串白色茉莉从中间探出头来,舒展、挺直、呼吸……随即便会有七七八八的小气泡在杯中各处升起。
远观这番景象,好似《十面埋伏》中的舞蹈——女子那轻盈曼妙的衣袖舞以及四周飞旋着的烟雨尘花,就是这么轻易地同眼前的杯中茶景相融合了。
轻嗅“茉莉仙女”,有淡淡的茉莉花香;轻尝,亦有微苦中夹带的芬芳。据说它有清热明目、顺气安神之功效。
这内心狂热却外表清冷的水中精灵啊,让心感动、也让我彻底懂得,幸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地。所以去爱吧,仿佛从不曾被伤害;所以尽情舞蹈吧,仿佛未有人在一旁观看。
自古香茗与修竹
我喜欢那样的诗句:“山林夜坐,汲泉烹茶,至水火相战,俨听竹涛;倾泻入怀,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未能与俗人言矣。”这是怎样的意境啊!夜晚我们坐在竹林里品香茶、观星子、聆听水的沸腾,风吹过的时候,听得到竹子间的密语……
自古以来,多少雅士学者竭力躲闪开宦海的险恶、人事的繁缛;竭力保全清净的内心、坚持节操、隐逸遁世,因此他们以悠游林泉、了结尘缘作为一种最终的归宿。竹与茶便成其为一带紫玉屏障,为他们隔绝了世间的躁恶烦杂。历代文人都格外热衷于竹中煎茶品茶,实质上他们是将茶与竹作为人格的象征。茶,柔刚并进,性洁不可污;竹,刚劲傲立,素有“君子”之名。故茶与竹在雅士面前,仿佛幻化成了一种精神、一种依恋、一种值得用一生去寻索的境界。竹里煎茶品茗所代表的自由逍遥、超凡脱俗、身心独立的生活,不也正是多数都市人的心灵向往吗!
据说,在孔雀之乡的景颇族便是居于竹林之中,他们常饮用一种“鲜竹筒茶”——先将山泉水装入一根碗口粗的鲜竹筒内,后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烧开,再将茶投入竹筒,煮后饮用。这种竹筒茶融了竹子的清香和茶叶的芳醇,饮入腹中,自有一股清凉从灵魂深处涌出,与这香液浑然结为一体。
坐在竹林间,不禁然地想起诗人阮元的《竹林茶隐》,诗曰:“闲步玲石径,静坐深篁中,茶烟藏不得,轻风竹林外。”然后我会微笑起来,因看到片片竹叶随风飘摇的样子……
紫竹林煮茶记
在一条林荫道的拐角处看到它,那外观呈亭廊状的茶轩,用一根根短竹节搭就起来,檐角悬了一圈椭圆的红灯。我自是笑着走进去,却在刹那间走出了城市,回到了自然天地间。
茶轩中葱翠繁茂的竹林映入眼里,填满了我整颗心。这小小的茶轩以竹子为基调,竹就是它的生命、它的灵性。我被着青花缎衣的女子带着绕过竹林旁的窄径,看到那由下自上慢慢升起的光影,打在修竹之节上,并释放出晃晃悠悠的闲适情调。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放轻步子,因为怕扰了那清、那静。在幽静的林间角落里有透亮的方桌,四周围了木色剖光的长凳,上面看得到来自竹子的四方纹络,坐下去,清凉而光滑。几乎一切骄躁浮华的细胞都在那一刻死去了!
当禅音弦乐缓缓地飘在竹林间,当莹火般的光亮从竹筒灯里散出,我升了亲自在这里煮茶喝的冲动。去听,听水在茶炉上的砂壶里沸腾;去看,看茶草在水中翻跃起伏,看氤氲水气的曼妙轻舞;去闻,闻香茶与竹叶相互韵染的味道;去感受,感受竹的淡定和茶的悠然。
“紫竹调”是这个茶轩的名字,它的主人是谨慎谦虚的男子,亦如竹子那般。常见他淡然从容地燃起烟火;见他着米黄色的上装立于门轩,看人们的匆忙来去;见他慢慢地卷起林间的细竹帘。曾听他说:“应该将竹林间的地板修成通透的玻璃隔层,里面注入纯水,让它在竹林与茶客间流动。”我期待着,那样一番动静相宜的意境!
蓦然忆起郑板桥的竹诗:“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白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若是在黑夜里,有这样一段身处竹林煮茶的经历、有这样一种闲情,那么我们的生活又岂是一句逸趣清雅了得?
饮茶心情夜记 (二)
感触龙井
我每次去茶社饮茶,心情就那么雀跃。会靠在车窗上遥想圆润茶碗里那种种清丽的色彩和甘醇的汁液;遥想那些常常围坐在一起喝茶的友人;甚至遥想那幅书法牌匾,字里行间都有茶的刚与柔。
进门看到茶师站在庭间,怀抱一大袋龙井。它们被装在大而透明的袋子里,散发着淡绿色的光泽。茶师取它煮茶的间当,我悄悄将手伸到袋子里感触那源自天然的尤物。那是怎样一份清凉滑爽的触觉,如同丝羽、如同婴儿的肌肤。我甚至不忍心施力,恐怕伤了它的清净、扰了它的安宁。只是将之捧在手心里,望着它们扁平光滑、挺秀尖削的外形,这像极了苏杭的女子,温婉舒畅。
当茶已煮好,茶师微笑着递过公道杯。我轻轻慢慢地闻,那居然是一股馥郁的芝麻香,那样成熟并经过沉淀的炒香。
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边的梅家坞、双峰等地,外形如雀舌,芽叶似兰花瓣。可是蕴藏于其中的芬芳质感,却是一步到位的稳妥和圆满。我想龙井定是传承了江南女子那外表娇柔、内在刚毅的性情。那是“平日娇纤,适时强绽”的境界啊!
女人如茶,足以见得。
丹桂飘香
我总是喜欢探究一个美丽名字之后的故事,品位它隐藏起来的真实韵味。
“丹桂飘香”是一种特制花草茶,经过手工扎结压制。装在锡纸袋子里的它不过是灰白色的小球,僵硬无奇。但是放在透明的高脚杯里浸入沸水,顷刻间,它便在杯中慢慢地盛开。那茶叶会如同手臂一般轻缓地舒展,展成一朵墨绿色的花,花中央可隐约见到一瓣红纱般的蕊。每摇晃一下杯子,那花蕊便随着茶水飘曳起来,妩媚尽显。若是耐心地观望下去,在茶汤转为琥珀色时,会有三三两两的白色小花从红蕊中升起,并直接浮到杯口。
迫不及待地小呷一口,居然有桂花的甜香,和着茶草的清苦在舌底晕染开来。甚至闻入的那股桂花香都会让我忆起久远的一次海岛旅行……
“丹桂飘香”像一个内秀的女子,其貌不扬、不嗜声张。但如若有一次机缘展示内心,她便再也不肯放过,她就这样热烈地绽放开来了,毫无保留。至少,我们看到了她的辉煌一刻,体尝到了她淋漓尽致的美。
茉莉仙女
那是又一种花草茶的名字。而我,视它为真正的仙女,一个得水而舞的仙女。
入水前,它只是一只小小的茶球,未有任何“仙女”的迹象。只有浸了温热的水才可见到那被捆绑压挤的叶片慢慢绽放,犹如舞台上的幕布,轻缓地扯开。稍顷,有一串白色茉莉从中间探出头来,舒展、挺直、呼吸……随即便会有七七八八的小气泡在杯中各处升起。
远观这番景象,好似《十面埋伏》中的舞蹈——女子那轻盈曼妙的衣袖舞以及四周飞旋着的烟雨尘花,就是这么轻易地同眼前的杯中茶景相融合了。
轻嗅“茉莉仙女”,有淡淡的茉莉花香;轻尝,亦有微苦中夹带的芬芳。据说它有清热明目、顺气安神之功效。
这内心狂热却外表清冷的水中精灵啊,让心感动、也让我彻底懂得,幸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地。所以去爱吧,仿佛从不曾被伤害;所以尽情舞蹈吧,仿佛未有人在一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