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内高预科班语文教学以阅读作为突破口,较快提升学生的能力。丰实学生的文化积淀,构建美好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带动写作;带动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35-02
一开始面对新疆内高预科班的这群孩子,我信心十足。但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我备受打击。几次考试的题目多是基础题,讲过、做过的题目不在少数,可及格的人却寥寥无几,大部分同学的分数仍然是二三十分。这是一群以维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外语。老师满怀的激情、飞扬的文采和连珠妙语似乎都无用武之地,即使是三番五次地讲练、反反复复地强调也收效甚微。作文中,字、词、句错误百出是常见现象,甚至一篇作文读来,只能猜测此文的中心内容。教学进度又紧张得很,预科一年要上完初中六本书,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途径,使教学事半功倍呢?我决定以阅读作为突破口,做大胆的尝试。
一、以课内文本作为阵地,提倡阅读教学
初中1~6册的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名家名篇。要篇篇讲读在时间上不可能,而且收效不一定好。于是,我就大胆放下课堂讲读的教鞭,推行阅读教学。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快速提升学生对汉语文本的阅读体悟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分成三个阶段来推行。
1.读懂复述阶段。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般记叙性的文章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风筝》等采用此种方式。这种简单的读懂—复述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无心理压力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并学会用汉语去表达,同时慢慢消除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畏惧。尽管有时候,有的同学词不达意、语不成句,我也都鼓励并耐心地听完他们的发言。慢慢地,愈来愈多的同学敢于发言,喜欢发言。
2.质疑答疑阶段。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多少、难易、深浅无关紧要,只要是自己对文章的疑问即可。布置这项作业意在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课堂上,我会给出3~5个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从文中去筛选语句,回答问题。如阅读《紫藤萝瀑布》时,提出:“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作者看到紫藤萝瀑布什么心情,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联想到什么?抒发了哪些人生感悟?”问题的设计从大处着眼,力求保证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
3.启迪感悟阶段。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激发个体的对生命的体悟。每一次的阅读,对个体而言,就是一次心灵的跋涉,就是一次与作品对话,并获得生命体验的历程。通过阅读一篇有意义的文章,引发对生命的叩问,对人生的思考,这可能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本子写读后感。每一次阅读后将自己的零星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起初可能只是一两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同学们的读书感悟写得愈来愈详细,甚至不乏新颖的见解、优美的语句。如阅读玛丽·居里的《人生的信念》,有的同学就读出:“真正的人生财富不是对金钱的占有,而是对事业的责任心;真正的生命之花不是瞬间经得起风吹雨打,而是以坚持的信念等待着结果。”这样深刻的感悟乃是经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通过对文本的认真阅读与深刻思考得来的。
以上的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一学期之后,绝大部分同学进入启迪感悟阶段,读完一篇文章后,较自觉地写下点滴感悟,而且观点逐渐深刻,字句逐渐通畅,错别字也少见了。阅读的好处真是“尽在不言中”。
二、以学生实际为根本,开展课外阅读
这是一批远离家乡的十五六岁的孩子,初来乍到的他们被陌生的气候、环境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所包围着,内心是那么敏感而脆弱。因此,我就引导他们阅读《乡情》、《永远的乡愁》、《母亲》等一系列思乡文章,让同学们去了解乡情的可贵,理解求学的游子对乡情的领悟,慢慢地引导同学们走出忧伤的低谷,使他们的内心变得坚强。同学们的汉语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个别的可以达到高中生水平,我就鼓励他们积极到图书馆借书;有的连本地小学生的水平都不如,而且没有看书的习惯,我就在班级设了一个图书角,特意买了一些拼音版的名著读本,推荐给这些水平低的同学看。渐渐地,我发现课余时间拿书静静阅读的同学多了起来。书成为同学们节假课余的亲密伙伴,书成了同学们思想的指引灯。预科班的学习较在新疆的学习要难的多,苦的多。许多同学喊苦喊累,整日愁眉不展。我就给学生选了《我很重要》、《始终微笑着》、《我的四季》、《悬崖上的一棵树》、《态度决定一切》等佳作,让同学们明白:做一个不卑不亢、笑对风雨的人;理想的实现必须脚踏实地,人生的收获与努力成正比;人生的处境无法选择,但生命的质量掌握在自己手里;态度决定高度……我带领同学们去品读俞敏洪的经典励志文章,去感受赵丽宏《生命》的美丽多彩,去体会毕淑敏《提醒幸福》的殷殷叮呤,去欣赏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的自信自强,去领悟刘湘晨《胡杨祭》的坚韧不屈,去聆听冯骥才的笔下《珍珠鸟》的可爱信赖……人的心田需要种上庄稼,才不会被杂草荒芜。当美丽的阅读世界在懵懂的学子们面前展开时,我惊奇的发现,同学们变得成熟而有思想,言语举止也更有礼有节。
三、以阅读给养思想,以阅读带动写作
语文教育的实质是立人,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能读会写、知书达理、内心有着真善美情怀的中华少年[1]。阅读带来内外双面的好处,在内提高认识事物、感悟生活的思想能力,在自我觉醒中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外可以学习语言,学习表达,学习技巧,写就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化影响着、推动着外在。阅读滋养着生命,最终凝结成有内涵的思想文字,即阅读给养着思想,带动着写作。在阅读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细读文本中领悟人生,滋养精神,丰富情感,体验生命与成长。如学习苏轼,让学生懂得乐观旷达是生命的大境界;学习陶渊明,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不趋附世俗的淡泊的人;学习《背影》让学生懂得体会远在新疆父母的殷殷苦心;学习《岳阳楼记》,让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总之,时时刻刻地利用阅读教学灌输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此外,还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加强阅读与写作。①积累。阅读是写作学习的基础,是写作的重要源泉。做好阅读积累,可以涵养性情,启迪心智,可以不断增强对文字的感觉,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积累中提升。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一直强调学生养成“阅读在手,笔记在手”的习惯,让学生及时摘录好词、好句、好段。一年来,每一个学生都积累了3~4本摘抄。②评写。新课标强调:“学习鉴赏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思考”[2]。要求学生对所读的文章做出评点,及时记录下自己的体会感悟。课文内作书旁批注,记录本上形成较长篇幅的完整的文章。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悟”,借助“读”锻造“悟”。③背诵。那些大量的优秀的中华古代诗词曲文积淀和蕴含着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支柱。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人生智慧、价值取向、立身处世原则、道德情操境界等,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所以我鼓励内高预科班的同学多背诵。这不仅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涵养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他们的心田上撒播下中华民族文化的种子,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④仿写。对作文还是门外汉的内高预科班的同学需要范文的指导,需要“模仿”这根拐杖。而阅读的课文及美文就是很好的范文。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给予学生写作方法的启示,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营养。如在阅读中学习结构谋篇、积累语汇,学习各种修辞手法等语言表达技巧。在模仿与借鉴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有几篇文章还在校刊上发表,这也激发了同学们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四、做阅读的先行者,以阅读带动阅读
要让学生读书,教师自己得是一个爱阅读的人;要让学生成长,教师就要加强自身文化涵养。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先生说过:“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3]语文老师更有必要读书。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阅读,才能充盈内在的素养,才能具备滋养生命的文化自觉。一个语文教师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对教材的熟悉,更是体现在深厚的文化涵养。这种修养使教师在课堂上能高屋建瓴,出入自然,妙语连珠,在课外充满让学生心向慕之的人格魅力。读书可以滤去喧嚣与浮躁,是一个语文老师修炼内功的首要。读中外经典的名著,让教师夯实内在文化的基础,在带动学生阅读时有切实的阅读体验,较好地与学生进行文化经典的交流;读读时文杂志、新闻报纸,让教师在工作中拥有一份平和从容的心态,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好地与新时代的学生沟通。
总之,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阅读,以自身的阅读自觉去积极主动地带动学生的阅读,以自身的文化魅力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领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阅读是飞翔的翅膀,借助这双强劲有力的翅膀,内高班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翱翔。阅读丰富了认识,打开了视界,建构美好的精神家园。当阅读成为自觉的习惯,语文教学就打开了一扇大门,语文的美好世界才算真正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参考文献:
[1]范慧兰.贫瘠的土地期盼理想的耕耘——内高预科语文教学反思[EB/OL].
http://www.jdfz.sh.cn:8086/xjb/save.asp?id=168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带动写作;带动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35-02
一开始面对新疆内高预科班的这群孩子,我信心十足。但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我备受打击。几次考试的题目多是基础题,讲过、做过的题目不在少数,可及格的人却寥寥无几,大部分同学的分数仍然是二三十分。这是一群以维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外语。老师满怀的激情、飞扬的文采和连珠妙语似乎都无用武之地,即使是三番五次地讲练、反反复复地强调也收效甚微。作文中,字、词、句错误百出是常见现象,甚至一篇作文读来,只能猜测此文的中心内容。教学进度又紧张得很,预科一年要上完初中六本书,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途径,使教学事半功倍呢?我决定以阅读作为突破口,做大胆的尝试。
一、以课内文本作为阵地,提倡阅读教学
初中1~6册的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名家名篇。要篇篇讲读在时间上不可能,而且收效不一定好。于是,我就大胆放下课堂讲读的教鞭,推行阅读教学。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快速提升学生对汉语文本的阅读体悟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分成三个阶段来推行。
1.读懂复述阶段。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般记叙性的文章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风筝》等采用此种方式。这种简单的读懂—复述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无心理压力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并学会用汉语去表达,同时慢慢消除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畏惧。尽管有时候,有的同学词不达意、语不成句,我也都鼓励并耐心地听完他们的发言。慢慢地,愈来愈多的同学敢于发言,喜欢发言。
2.质疑答疑阶段。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多少、难易、深浅无关紧要,只要是自己对文章的疑问即可。布置这项作业意在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课堂上,我会给出3~5个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从文中去筛选语句,回答问题。如阅读《紫藤萝瀑布》时,提出:“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作者看到紫藤萝瀑布什么心情,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联想到什么?抒发了哪些人生感悟?”问题的设计从大处着眼,力求保证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
3.启迪感悟阶段。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激发个体的对生命的体悟。每一次的阅读,对个体而言,就是一次心灵的跋涉,就是一次与作品对话,并获得生命体验的历程。通过阅读一篇有意义的文章,引发对生命的叩问,对人生的思考,这可能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本子写读后感。每一次阅读后将自己的零星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起初可能只是一两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同学们的读书感悟写得愈来愈详细,甚至不乏新颖的见解、优美的语句。如阅读玛丽·居里的《人生的信念》,有的同学就读出:“真正的人生财富不是对金钱的占有,而是对事业的责任心;真正的生命之花不是瞬间经得起风吹雨打,而是以坚持的信念等待着结果。”这样深刻的感悟乃是经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通过对文本的认真阅读与深刻思考得来的。
以上的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一学期之后,绝大部分同学进入启迪感悟阶段,读完一篇文章后,较自觉地写下点滴感悟,而且观点逐渐深刻,字句逐渐通畅,错别字也少见了。阅读的好处真是“尽在不言中”。
二、以学生实际为根本,开展课外阅读
这是一批远离家乡的十五六岁的孩子,初来乍到的他们被陌生的气候、环境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所包围着,内心是那么敏感而脆弱。因此,我就引导他们阅读《乡情》、《永远的乡愁》、《母亲》等一系列思乡文章,让同学们去了解乡情的可贵,理解求学的游子对乡情的领悟,慢慢地引导同学们走出忧伤的低谷,使他们的内心变得坚强。同学们的汉语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个别的可以达到高中生水平,我就鼓励他们积极到图书馆借书;有的连本地小学生的水平都不如,而且没有看书的习惯,我就在班级设了一个图书角,特意买了一些拼音版的名著读本,推荐给这些水平低的同学看。渐渐地,我发现课余时间拿书静静阅读的同学多了起来。书成为同学们节假课余的亲密伙伴,书成了同学们思想的指引灯。预科班的学习较在新疆的学习要难的多,苦的多。许多同学喊苦喊累,整日愁眉不展。我就给学生选了《我很重要》、《始终微笑着》、《我的四季》、《悬崖上的一棵树》、《态度决定一切》等佳作,让同学们明白:做一个不卑不亢、笑对风雨的人;理想的实现必须脚踏实地,人生的收获与努力成正比;人生的处境无法选择,但生命的质量掌握在自己手里;态度决定高度……我带领同学们去品读俞敏洪的经典励志文章,去感受赵丽宏《生命》的美丽多彩,去体会毕淑敏《提醒幸福》的殷殷叮呤,去欣赏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的自信自强,去领悟刘湘晨《胡杨祭》的坚韧不屈,去聆听冯骥才的笔下《珍珠鸟》的可爱信赖……人的心田需要种上庄稼,才不会被杂草荒芜。当美丽的阅读世界在懵懂的学子们面前展开时,我惊奇的发现,同学们变得成熟而有思想,言语举止也更有礼有节。
三、以阅读给养思想,以阅读带动写作
语文教育的实质是立人,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能读会写、知书达理、内心有着真善美情怀的中华少年[1]。阅读带来内外双面的好处,在内提高认识事物、感悟生活的思想能力,在自我觉醒中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外可以学习语言,学习表达,学习技巧,写就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化影响着、推动着外在。阅读滋养着生命,最终凝结成有内涵的思想文字,即阅读给养着思想,带动着写作。在阅读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细读文本中领悟人生,滋养精神,丰富情感,体验生命与成长。如学习苏轼,让学生懂得乐观旷达是生命的大境界;学习陶渊明,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不趋附世俗的淡泊的人;学习《背影》让学生懂得体会远在新疆父母的殷殷苦心;学习《岳阳楼记》,让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总之,时时刻刻地利用阅读教学灌输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此外,还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加强阅读与写作。①积累。阅读是写作学习的基础,是写作的重要源泉。做好阅读积累,可以涵养性情,启迪心智,可以不断增强对文字的感觉,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积累中提升。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一直强调学生养成“阅读在手,笔记在手”的习惯,让学生及时摘录好词、好句、好段。一年来,每一个学生都积累了3~4本摘抄。②评写。新课标强调:“学习鉴赏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思考”[2]。要求学生对所读的文章做出评点,及时记录下自己的体会感悟。课文内作书旁批注,记录本上形成较长篇幅的完整的文章。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悟”,借助“读”锻造“悟”。③背诵。那些大量的优秀的中华古代诗词曲文积淀和蕴含着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支柱。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人生智慧、价值取向、立身处世原则、道德情操境界等,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所以我鼓励内高预科班的同学多背诵。这不仅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涵养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他们的心田上撒播下中华民族文化的种子,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④仿写。对作文还是门外汉的内高预科班的同学需要范文的指导,需要“模仿”这根拐杖。而阅读的课文及美文就是很好的范文。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给予学生写作方法的启示,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营养。如在阅读中学习结构谋篇、积累语汇,学习各种修辞手法等语言表达技巧。在模仿与借鉴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有几篇文章还在校刊上发表,这也激发了同学们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四、做阅读的先行者,以阅读带动阅读
要让学生读书,教师自己得是一个爱阅读的人;要让学生成长,教师就要加强自身文化涵养。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先生说过:“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3]语文老师更有必要读书。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阅读,才能充盈内在的素养,才能具备滋养生命的文化自觉。一个语文教师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对教材的熟悉,更是体现在深厚的文化涵养。这种修养使教师在课堂上能高屋建瓴,出入自然,妙语连珠,在课外充满让学生心向慕之的人格魅力。读书可以滤去喧嚣与浮躁,是一个语文老师修炼内功的首要。读中外经典的名著,让教师夯实内在文化的基础,在带动学生阅读时有切实的阅读体验,较好地与学生进行文化经典的交流;读读时文杂志、新闻报纸,让教师在工作中拥有一份平和从容的心态,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好地与新时代的学生沟通。
总之,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阅读,以自身的阅读自觉去积极主动地带动学生的阅读,以自身的文化魅力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领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阅读是飞翔的翅膀,借助这双强劲有力的翅膀,内高班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翱翔。阅读丰富了认识,打开了视界,建构美好的精神家园。当阅读成为自觉的习惯,语文教学就打开了一扇大门,语文的美好世界才算真正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参考文献:
[1]范慧兰.贫瘠的土地期盼理想的耕耘——内高预科语文教学反思[EB/OL].
http://www.jdfz.sh.cn:8086/xjb/save.asp?id=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