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产业人才培养是特色小镇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甪直特色小镇模具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校镇企行的协同创新路径,提出模具装备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特色小镇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
课 题: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校镇协同助推模具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研究和实践”(2017ZDAXM020)研究成果。
特色小镇是政府推出的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高度集聚区,也是一个集创新链、人才链、投资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产业集聚和产业人才培养,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2016年在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入选。基于特色小镇协同创新平台的产业人才培养是当前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探索。
一、“特色小镇”和“协同创新”
“特色小镇”要有完善的产业功能,以及明确的产业属性,即围绕一个具有特色、站位高端的产业主题形成产业生态。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指出:“特色小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区域性空间与要素集聚的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小空间大集聚”的产业转型升级区,特色小镇是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它本质上是对特定空间内各类生产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的重新整合和高效利用,对区域治理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学者们对“协同创新”有多种研究。朱方来提出:“以‘研’为灵魂,以合作为纽带,政校行企立体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胡春林提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于建立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和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推进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特色小镇特有的空间载体特征,决定了特色小镇建设方向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相契合;必须借助包括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在内等诸多主体力量,聚集资源、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服务于小镇优势产业,从而延长产业链,齐聚创新链,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甪直特色小镇模具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第一批入选的中国特色小镇,甪直镇的工业经济支柱产业是模具装备产业。甪直模具装备主导企业2017年有400多个,年投资额4.05亿元。2017年甪直全镇的工业总产值为191亿元,其中模具产业产值41亿元,缴纳税收近3亿元。目前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模架等产业聚集,占世界销售份额前列,在行业内引领地位明显。多腔包装类注塑模具制造企业竞争力强,行业优势存量明显,已成为甪直模具产业的支柱。在柳道万和、重村钢模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建造了20多万平方米模具装备产业园,形成了大企业引領、小专精型企业聚拢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模具特色小镇的建设从初创阶段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目前尚存以下不足。
1.传统镇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现有的甪直模具企业逐步走上集中经营快车道,整体发展趋势是形成从模具设计到生产到末端处理各个产业环节协作发展的完整模具制造体系。模具企业面临着向优质模具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升级转型,尚处于价值链低端,需要嵌入新的创新要素(人才、项目、技术、检测、资本等产业创新生态资源)和发展动力,在产业集聚区打造多主体协同创新中心。
2.模具装备产业联动不够
甪直镇模具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但甪直镇可供整套模具的研发生产组装能力的企业比较少。虽然甪直镇周边模具配套企业比较齐全,但主要还是做些粗加工低端的模具配件和模架为主,不能满足精密大型的模具生产需求。产业联动不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产业创新人才集聚不足
甪直镇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由于缺少与企业有效的沟通与对接,镇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偏向理论研究型人才,与小镇的特色关联度不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足。八成以上企业希望借助“协同创新”平台,引进培育适合本土的“接地气”的产业创新人才。
总之,创建特色小镇,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但从目前状况而言,特色小镇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意。因此,对接特色小镇,基于协同创新平台,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推进技术革新,提升小镇的品牌效应,以创新链叠加抢占行业价值链高端,是必由之路。
三、基于特色小镇构建“协同创新”平台的路径
特色小镇是集特色产业的创新、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也是区域经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内在要求。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来看,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多方协同的过程。立足甪直特色小镇模具装备这一主导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的协同创新,构建服务模具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平台,探索一条以协同创新带动特色小镇做大品牌、做强产业的新路子。
1.坚持“互利共赢”,探索校镇企行的合作模式
本着“服务企业、融入行业,整合资源、开放办学”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校、镇、企、行四个主体,形成一定的组织架构模式,搭建实实在在的协同创新平台。组织开展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人才共育、社会服务、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具体合作项目,为甪直模具产业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从镇政府层面,要促成模具产业联动,强化企业联合舰队意识,鼓励校企协同。在高校层面,结合自身办学定位,把特色专业和小镇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探索创新型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从行业企业层面看,需要在政府产业规划下向行业协同化、精准化、高效化转变,最终实现“人才 产业 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 2.坚持“协同互动”,建立校镇企行的合作机制
校镇企合作只有坚持“协同互动”,才能使合作发展顺利运行。镇校企行的合作机制主要包含制度保障和组织运行两个层面。对协同创新的各个主体来说,都具有约束性的合作章程、合作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各项活动开展有章可循。镇政府的保障机制主要在于确立特色小镇市场化引才机制,为模具行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发挥小镇产业集聚区辐射功能。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机制主要在组织实施层面,建立“引进、互聘、培訓、服务”的合作运行机制,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各方协作沟通关系,确保合作项目的有效实施。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还应制定经费保障与奖励机制。
3.坚持“资源共享”,搭建校镇企行的技术平台
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技术、信息等科技资源优势和政府及所属企业的政策、资金、市场及产业化优势,在高校原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基础上共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以智能模具制造产业为突破口,校镇企行围绕模具制造生产领域存在的难题,共同组织相关学科、研究所、课题组,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难题攻关、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选择模具制造技术前沿方向,共同开展项目申报与研究,助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四、基于特色小镇“协同创新”平台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特色小镇的核心因素是人才。基于特色小镇的“协同创新”平台,要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使其成为创新型产业人才培养的温床。培养策略如下。
1.组建紧密稳定的校镇企行协同育人机构
组建校镇企行主要领导牵头的协同育人机构,加强联系和沟通,确保各自责任到位。学校着力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创新人才,满足企业产业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需要。镇政府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为企业参与教育事业提供优惠政策。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实施教学过程、评价培养质量等。
2.制定精准超前的校镇企行协同育人方案
依托甪直模具小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模具产业链的特点,校镇企行全力打造育人方案,构建职业资格、企业岗位、技术拓展等模块化课程。三个课程模块各有侧重:职业资格课程主要针对模具行业普遍要求的技术技能的培养。企业岗位课程旨在解决模具企业突出要求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技术拓展课程面向模具职业发展要求的可持续能力培养。通过协同育人方案满足模具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确保以人才来引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
3.完善开放多元的校镇企行协同育人体系
校镇企业通过多方合作,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组建模具装备产业人才培养联盟,协同各类社会主体开展特色小镇创新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共建模具创新工作室、试模中心,带领学生参与模具企业技术服务、技术改造、技术协作,开展科技交流和应用活动。建设集教育教学、产品研发、技能鉴定等于一体的模具创新创业基地,为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鸿雁等.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洪志生,洪丽明.特色小镇众创平台运营创新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3]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6(4).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
关键词:特色小镇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
课 题: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校镇协同助推模具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研究和实践”(2017ZDAXM020)研究成果。
特色小镇是政府推出的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高度集聚区,也是一个集创新链、人才链、投资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产业集聚和产业人才培养,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2016年在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入选。基于特色小镇协同创新平台的产业人才培养是当前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探索。
一、“特色小镇”和“协同创新”
“特色小镇”要有完善的产业功能,以及明确的产业属性,即围绕一个具有特色、站位高端的产业主题形成产业生态。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指出:“特色小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区域性空间与要素集聚的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小空间大集聚”的产业转型升级区,特色小镇是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它本质上是对特定空间内各类生产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的重新整合和高效利用,对区域治理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学者们对“协同创新”有多种研究。朱方来提出:“以‘研’为灵魂,以合作为纽带,政校行企立体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胡春林提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于建立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和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推进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特色小镇特有的空间载体特征,决定了特色小镇建设方向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相契合;必须借助包括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在内等诸多主体力量,聚集资源、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服务于小镇优势产业,从而延长产业链,齐聚创新链,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甪直特色小镇模具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第一批入选的中国特色小镇,甪直镇的工业经济支柱产业是模具装备产业。甪直模具装备主导企业2017年有400多个,年投资额4.05亿元。2017年甪直全镇的工业总产值为191亿元,其中模具产业产值41亿元,缴纳税收近3亿元。目前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模架等产业聚集,占世界销售份额前列,在行业内引领地位明显。多腔包装类注塑模具制造企业竞争力强,行业优势存量明显,已成为甪直模具产业的支柱。在柳道万和、重村钢模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建造了20多万平方米模具装备产业园,形成了大企业引領、小专精型企业聚拢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模具特色小镇的建设从初创阶段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目前尚存以下不足。
1.传统镇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现有的甪直模具企业逐步走上集中经营快车道,整体发展趋势是形成从模具设计到生产到末端处理各个产业环节协作发展的完整模具制造体系。模具企业面临着向优质模具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升级转型,尚处于价值链低端,需要嵌入新的创新要素(人才、项目、技术、检测、资本等产业创新生态资源)和发展动力,在产业集聚区打造多主体协同创新中心。
2.模具装备产业联动不够
甪直镇模具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但甪直镇可供整套模具的研发生产组装能力的企业比较少。虽然甪直镇周边模具配套企业比较齐全,但主要还是做些粗加工低端的模具配件和模架为主,不能满足精密大型的模具生产需求。产业联动不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产业创新人才集聚不足
甪直镇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由于缺少与企业有效的沟通与对接,镇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偏向理论研究型人才,与小镇的特色关联度不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足。八成以上企业希望借助“协同创新”平台,引进培育适合本土的“接地气”的产业创新人才。
总之,创建特色小镇,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但从目前状况而言,特色小镇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意。因此,对接特色小镇,基于协同创新平台,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推进技术革新,提升小镇的品牌效应,以创新链叠加抢占行业价值链高端,是必由之路。
三、基于特色小镇构建“协同创新”平台的路径
特色小镇是集特色产业的创新、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也是区域经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内在要求。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来看,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多方协同的过程。立足甪直特色小镇模具装备这一主导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的协同创新,构建服务模具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平台,探索一条以协同创新带动特色小镇做大品牌、做强产业的新路子。
1.坚持“互利共赢”,探索校镇企行的合作模式
本着“服务企业、融入行业,整合资源、开放办学”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校、镇、企、行四个主体,形成一定的组织架构模式,搭建实实在在的协同创新平台。组织开展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人才共育、社会服务、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具体合作项目,为甪直模具产业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从镇政府层面,要促成模具产业联动,强化企业联合舰队意识,鼓励校企协同。在高校层面,结合自身办学定位,把特色专业和小镇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探索创新型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从行业企业层面看,需要在政府产业规划下向行业协同化、精准化、高效化转变,最终实现“人才 产业 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 2.坚持“协同互动”,建立校镇企行的合作机制
校镇企合作只有坚持“协同互动”,才能使合作发展顺利运行。镇校企行的合作机制主要包含制度保障和组织运行两个层面。对协同创新的各个主体来说,都具有约束性的合作章程、合作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各项活动开展有章可循。镇政府的保障机制主要在于确立特色小镇市场化引才机制,为模具行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发挥小镇产业集聚区辐射功能。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机制主要在组织实施层面,建立“引进、互聘、培訓、服务”的合作运行机制,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各方协作沟通关系,确保合作项目的有效实施。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还应制定经费保障与奖励机制。
3.坚持“资源共享”,搭建校镇企行的技术平台
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技术、信息等科技资源优势和政府及所属企业的政策、资金、市场及产业化优势,在高校原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基础上共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以智能模具制造产业为突破口,校镇企行围绕模具制造生产领域存在的难题,共同组织相关学科、研究所、课题组,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难题攻关、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选择模具制造技术前沿方向,共同开展项目申报与研究,助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四、基于特色小镇“协同创新”平台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特色小镇的核心因素是人才。基于特色小镇的“协同创新”平台,要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使其成为创新型产业人才培养的温床。培养策略如下。
1.组建紧密稳定的校镇企行协同育人机构
组建校镇企行主要领导牵头的协同育人机构,加强联系和沟通,确保各自责任到位。学校着力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创新人才,满足企业产业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需要。镇政府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为企业参与教育事业提供优惠政策。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实施教学过程、评价培养质量等。
2.制定精准超前的校镇企行协同育人方案
依托甪直模具小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模具产业链的特点,校镇企行全力打造育人方案,构建职业资格、企业岗位、技术拓展等模块化课程。三个课程模块各有侧重:职业资格课程主要针对模具行业普遍要求的技术技能的培养。企业岗位课程旨在解决模具企业突出要求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技术拓展课程面向模具职业发展要求的可持续能力培养。通过协同育人方案满足模具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确保以人才来引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
3.完善开放多元的校镇企行协同育人体系
校镇企业通过多方合作,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组建模具装备产业人才培养联盟,协同各类社会主体开展特色小镇创新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共建模具创新工作室、试模中心,带领学生参与模具企业技术服务、技术改造、技术协作,开展科技交流和应用活动。建设集教育教学、产品研发、技能鉴定等于一体的模具创新创业基地,为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鸿雁等.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洪志生,洪丽明.特色小镇众创平台运营创新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3]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6(4).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