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要求,未来的呼唤,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落实到常规教学中责任重大。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将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心理环境和如何诱发心理动因方面来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要讲“颗颗”、“米米”。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大势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再加上教师的“绝对权威”的震慑,更何况学生自己本身意识到就该“学而不厌”,因而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心安理得的“统治”着,没有争论,没有异样的声调,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的淹没。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天地君亲师”这一论调已经到需要重新界定它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在打破教师“铁饭碗”的同时,别忘了教师的“特权”影响,它严重阻碍了现代的课堂教学改革,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學,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为了需要的满足。所以说,需要是人的活动总动力、总根源。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并能深刻体验这种需要,就会形成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不仅是科学语言,而且也将是商业、贸易的合适语言,因此,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证明,还要会用之去理解,去交流和创新,信息时代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合向大众传递着大量信息,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其他文献
利用电子束真空蒸发方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Co90Fe10磁性薄膜,研究了热处理及厚度对薄膜磁电阻的影响。利用四探针法测量了薄膜的磁电阻,利用磁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磁畴结构。
多路数据传输是信息时代研究的一个热点。传输流具有动态分配带宽、可分级、可扩展、抗干扰等特征,利用传输流来实现多路数据的时分复用,为数据的高效实时传输提供了一种方案。
氨基噻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N-杂环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高效、低毒等特点,获得了世界农药研发者的广泛关注。但因其分支中的5-氨基噻唑目前仍无通用的合成方法
从实验教学条件、实验师资队伍及实验教材建设入手,针对地方财经类院校本科实验教学现状,建立职责明确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发展实验教学特色,建立开放的实验教学运行体系,促
【摘要】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课,学生对于它学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汉语知识启蒙教育的接受质量,影响着以后有关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研究、探讨的难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文 小学生 课堂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68
基于知识创造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定位、知识共享、实验教师和教学内容等问题,并提出了重构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89-01  物理是充满神奇的一门学科,涉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初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学科,也是从书本中开始系统学习物理知识.虽然对这个神奇的世界充满好奇,也有着强烈的欲望要去更多更好地获取知识,但由于没有更多基础的知识,加上物理知识更多的是抽象严密的,所以随之而来的是紧张和恐惧.作为物理老师在平
共享服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从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由福特公司在欧洲推出开始,已经在各大型公司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建立共享服务中心是将各银行分支机构的一些后台客服运营操作从琐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其核心业务上去,提高经营的效率。K共享服务中心旨在为中银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银行卡业务提供专业化的中后台操作,是国内第一家大银行集团下的专业化信用卡金融服务公司
董浩云(1912—1982)是20世纪中国走向现代远洋航海事业的先驱,他的奋斗与成功正是中国现代航运史发展的缩影和写照,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他的事业就遍及世界各地,最高峰时旗下船只数量超过150艘,载重量高达1,100余万吨,被人们誉为世界船王。  董浩云最初的事业发轫于天津和上海,1948年12月,董浩云举家迁往香港,虽然中国航运公司总部仍一度留守上海,但旗下船只却大部南下香港或台湾,这说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