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老人如何做防护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_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次疫情中,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更为严重, 是避免感染的重点人群。“减少外出、尽量少去医院”等防控疫情的举措,令有用药需求的患者十分着急困惑。那么,面对疫情,慢病患者如何管理好疾病、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呢?
  问:为什么慢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慢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为严重?
  新型冠状病毒所有人群都易感,但老年人、慢病患者感染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退化,抗病能力不如年轻人。慢病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者,由于长期高血糖所导致的全身营养状况不良、免疫功能减退或并发血管或神经系统并发症,机体防御功能会明显减退,感染病毒后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肺炎,因此,这类人群需重点做好防护。
  问:疫情下,如果慢病患者身体不适,是否需要去医院?
  疫情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建议小病痛别往大医院跑。但也不能因疫情耽误其他疾病的正常治疗,可以在相关互联网平台上,先看一下自己常就医的医院,是否开通了网络咨询,先在线问诊。也可在家人陪同下,就近到社区医院就诊,既能降低感染风险、避免交叉感染,又可以减轻医疗资源压力。
  就诊路上,不管是乘坐私人还是公共交通工具,都应戴好医用外科口罩、做好防护。同时带好过往检查和治疗资料,能让医生快速准确判断你的病情。在就诊过程中,避免用手摸口罩外侧、揉眼睛、频繁触摸公共物品。就诊回家后,第一件事就脱去外套,洗手洗脸。
  问:肺炎疫情当下,本身患有慢病需长期用药的患者,药吃完了怎么办?
  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都需要遵医嘱按时用药,不可擅自盲目停药,否则会导致疾病急性加重。
  如患者担心去综合医院有交叉感染的风险,可以前往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取药。社区慢性病药品配置程度不同,有些社区药品的配备是齐全的,但是如果您附近的社区药品配备暂时不齐全,也请您谅解,分级诊疗制度完善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也可在适当防护条件下凭已有处方去就近药店,或者请健康的青壮年家属帮忙按照各医院的规定携带患者的相关证件及病例,去以前习惯去的医院取药(次选)。特殊时刻,慢病患者更应该格外注意病情管理,按时、规范用药。
  问:万一慢病患者出现咳嗽、发热、流涕或者无力等症状,应该怎样处理?
  首先要做到和家人隔离、戴口罩,遵从社区全科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包括一日两次测量体温、注意观察症状变化。
  轻症者可以按医生建议居家药物治疗,但是必须与社区全科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旦症状加重,如出现了呼吸困难、喘息、气急、胸闷、胸痛、痰中带血、高热不退、极度乏力,以及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癥状等表现,应尽快转诊。此外,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也会诱发慢阻肺、哮喘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加减药物。
  问:在预防方面,慢病患者在这个时间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首先要减少感染的风险,少出门,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门戴口罩,注意手卫生,日常用品购买尽量让年轻的家人代劳,尽量不用现金支付。
  另外“宅在家”要切忌过度营养、一动不动,否则容易导致血糖和血压控制不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事件。建议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保持好热量的出入平衡,建议少食多餐,不要一顿吃过饱。在室内也可以适当做做运动,干干家务、打打太极拳都是不错的方法。
  此外,也不能忽视对于原有慢性疾病病情的监测,如按要求规律测量血压、心率及血糖,了解疾病的控制情况,也便于向社区医生咨询是否需要前往综合医院调整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国庆前夕,多家老年大学的老同志以多种形式齐声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  广大老同志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亲历者、建设者和见证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体会最深、感受最浓,特别有发言权、感召力。在举国欢庆的幸福时刻,来自各个老干部艺术团、老年大学活动团队老同志以朗诵合唱、歌舞表演、情景剧、书画绘画等艺术形式,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
期刊
“子欲孝而亲不待”,每次看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就簌簌落下,我的父亲在我刚出生百天就撒手离去了。  多年来,当我品尝到美味时,就会想起从小在困难环境里长大的父亲,多希望他能够有口福享受美食。当我徜徉在国内外的风景名胜中时,也会想起我的父親,如果可以陪着他走遍世界,他该是多么惬意。我愿意把对父亲未尽到的孝心全部弥补在母亲这里。  辛苦半生 操劳半生  母亲大半辈子,可谓吃尽了人间的所有的苦。  母亲出生
期刊
我今年整整70岁,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今年的国庆节是我有生以来经历的最幸福、自豪的国庆节。其一是从电视中观看国庆阅兵,其二是阅读我的老朋友《新天地》杂志。  首先说说其一,2019年10月1日,我全程观看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式及群众游行盛会,并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这次阅兵式共有1.5万名军人参加,出动了580套装备,部分新式武器装备在此次阅兵式中
期刊
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正在攻坚克难。陈薇是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女科学家,也被视作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跑中的种子选手。1966年2月,陈薇生于浙江兰溪。1984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后又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硕士。1991年,陈薇携笔从戎的军旅生涯。1995年,陈薇跨学科考取了微生物學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她由工学硕士变成
期刊
中国是80岁以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2018年中国超60岁的人数近2.5亿,这2.5亿的幸福晚年是什么样的?10月21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10月21日,“第五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在京举行。来自美国、英国、荷兰、印度、巴西以及国内和台湾地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300余位养老界人士参加会议。本次论坛由北京
期刊
天气转凉,很多老年人常常因为“受凉”导致手脚不方便,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症状,久坐之后腿会疼,久站之后膝盖也会疼。为何老年人常常腿疼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司马蕾。  司马蕾主任不久前接诊了一个特别典型的病例。刘大妈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假期参加了退休人员集体登山活动,高兴之余多爬了几段山路,回家后就感到双膝疼痛,上下楼梯时疼痛更明显。经过X光片检查,膝关节可以见到骨质增生
期刊
2月1日,武汉已封城一周。73岁李兰娟院士主动请缨,再次带领团队紧急驰援武汉。  李兰娟出生在绍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6年,她以非常优异成绩读完了高中,无奈那一年高考被取消。后来,村里开展合作医疗,李兰娟被村民们推举为赤脚医生。她说:我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我热爱卫生事业。  直到1970年,23歲的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深造。后又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
期刊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大家仍需做好个人防护。  而老年人由于各項生理机能退化,抗病能力不如年轻人,需重点做好防护。  1. 洗手洗够30秒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果没有注意使双手沾上病毒,揉眼睛时就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勤洗手绝不是一句空话。  从外面回家后、做菜前、吃饭前、如厕后,尤其要注意洗手。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30秒左右,把手掌、手背、手指缝都洗一洗。  2. 每天
期刊
往天的风,  给我唱多少壯歌。  昔日的月,  给我演绎多少美好的幻觉。  今晚元宵节,  黄鹤楼上月,  在浪花里映出什么颜色?  长江穿过武汉,  奏出什么样令人震撼的音乐……  而今年元宵节,  我不能去看北海,  在黑夜中掀起什么样的浪波,  我不能去赏长城,  在月光下矗立起什么样的巍峨!  出不了楼门,我白昼黑夜,  神游万里山河……  今晚,我要问吴刚,问嫦娥,  你们为何也把门户紧
期刊
一声集结的号角  將万里河山  从新年的梦中唤起  疫情就是命令  亿万同胞们  团结起来  我们共同打羸  保卫人民生命安全  保卫人民身体健康  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役  ……  我们相信党  我们相信国家  我们一定胜利  我们必将胜利  等到春风又绿江南岸  我的祖国啊  依旧是杨柳依依  依旧是山青水绿  依旧是生机勃勃  依旧是繁荣昌盛  人民笑逐颜开的新天地  作者系北京市家庭建设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