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五银六”的到来,2012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又进入了高峰期。“五一”前后,面对自己心仪的好工作,不少大学生不惜血本投资于简历、着装等,希望通过重金磨利求职的兵器,以便“杀”出重围,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吾为悦已者容”似乎早已成为大学生求职取胜的法宝之一,由此引发的求职消费乱象业已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学生及其家长更是叹息连连。那么,面对不断攀升的求职成本,大学生如何能“花小钱,办大事”?以下是笔者给求职的大学生的一些建议。
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要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就要首先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能力与岗位相契合,充分发挥自身与岗位相匹配的才能,弥补不足,增加自己的筹码才能增加面试成功的机率。虽然广泛撒网能够增加面试的机率,但成功机率有待商榷。
要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实现人生价值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具有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观点,提倡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这样的观点其实是不可取的。大学生工作应该根据自身的职业气质、职业能力、个人价值观等各方面综合起来作出合理的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会造成个人时间、精力的流失。后择业面临之前的经验无法使用,又必须重新开始的这样一个重复浪费的过程。为个人良好的职业发展,不应该鼓励大学生盲目就业,应该先花一段时间问问自己:要的是什么?适合做哪类型的工作?适合在哪个领域发展?自己的能力能否达到?工作后是否有发展?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职业生涯的具体规划,一步步地落实与发展,避免走弯路。对于自身不了解的大学生可以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一些普通本科学生先到技校“回炉”,再迂回就业也是明智的选择。
求职花费须理性
是否求职成本越高,成功的几率便越大?近日,笔者在某专业问卷调查网上看到一项关于大学生求职成本的调查,有1000名大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其中34.4%的参与者认为求职投入与成功几率不成正比,39.8%的参与者认为求职投入的收效甚微。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毕业生求职所花的钱大部分来自家庭,极少数靠自己打工挣钱。在所有被调查者中,93%以上的学生认为,此时花些钱值得,也很有必要,不过不宜太多,毕竟钱是家长给的而不是自己挣的。
去年从南阳师范学院毕业的牛庚认为,外貌给用人单位的印象非常重要,所以大家才会跟风。他去年的求职过程中,共花去了2000多元,庆幸的是总算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1二作。郑州工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贾玉军在求职过程中,只是在制作简历时花了一些钱,另外就是奔波于各个城市间的交通费,但他没有在“面子工程”上花什么钱,穿着打扮很朴素,他认为:“要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拥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求职成本不可不投,但是在求职过程中还是需要精打细算,让投入与回报能够成正比。
首先,注重简历形式,不如准确定位。
据相关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浏览个人简历的时间平均花费1.4分钟,一般会阅读一页半材料,而且更关注简历的内容,除特殊专业要求,一般根本无暇关注简历的形式。
央视东方时空与智联招聘曾进行了一次关于“雇主最看重什么”的联合调查,这次的调查报告指出,57.8%的雇主最先看的是应聘简历中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其次是专业,占了44%;然后是毕业院校,占了28.4%。
所以,能否简明扼要地突出自己的特点是简历成功的关键所在。花重金雕琢精美的简历,不如花心思定位简历的内容,让简历内容简洁有力,快速而精确地传达招聘者所需的信息。
其次,重着装不如多了解职位与单位。
虽然注意个人形象可以表现出对招聘者的尊重,但是除了影视、公关、媒体等行业以外,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最终真正看重的是学生的真才实学,而不是外表形象。“面子工程”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起作用,但是不会起决定性作用,大学毕业生求职更需要注重的是扎实的知识能力与自信的精神状态。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要穿正装,不同性质的职业,在面试时对应聘者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在应聘一些前沿性、创意设计类的外资企业时,选择有设计感的搭配可能会更加讨巧。
所以,与其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在外表包装上,不如加强对应聘单位和职业的认识,或者多学一些基础商务礼仪和了解一些面试技巧,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对未来工作的意义远大于外表包装。
再次,学会合理利用资源。
跨地区求职的成本很高,这时合理利用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节省大量求职成本。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求职意向地区的招聘信息,避免不必要的奔波;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一下分处不同城市的同学、老乡资源,通过在熟人处借宿、搭伙等方式,降低求职成本。例如,甲同学在甲地,乙同学在乙地,那么甲同学到乙地求职时就可以住在乙同学那里,乙同学到甲地来找工作时,就可以住到甲同学那里,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住宿费用。
安排支出要学会精打细算,对于置装这一笔不小的花费,很多学子也有自己的省钱经。喜欢网购的梁秀说,她在淘宝网上货比三家,淘了两件小西服,一条短裙,总共才400元不到。“我觉得面试并不一定要穿得很高档,只要得体就可以了,不必在服装上砸很多钱。另外还可以定做,一般定做一件和杂志上模特穿的一模一样的套装只要三四百元,衣服的面料还可以自己选。”当然,“面子工程”的花费也有便宜可以“淘”,一些高档化妆品、饰品等,都可以通过网购来省钱。即将走出校门的杭琪说,她看中了一套某著名品牌的补水系列,这套化妆品在商场里的专柜价是690元,但如果找“网上代购”在香港买的话,只要560元港币,而香港的商场还有9折优惠,这样下来能节省100多块钱呢。
笔者在此提醒一下大学生们,必要的求职花费不可少,但切忌盲目跟风,过度花费。与其在“包装”上花费太多,倒不如把这部分钱用在提高自身素质上,毕竟任何一家公司都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而并非仅仅是外表。
个人能力才是求职关键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郑州大学某学院就业办公室主任田玉芬认为,“决定是否录取的因素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真正的人才到任何单位都是受欢迎的。”
“从以往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外表打扮出众就能找到好工作,反而是朴实的着装会给用人单位踏实的感觉。”田玉芬老师说,毕业生求职应该制订合适的规划,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想去什么地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些学生去了一趟外地应聘,花费不少,人家决定录取他了,他反而不去了。”
南阳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人事部主管胡丽梅认为,真正的人才任何单位都是欢迎的。她罗列了求职成功的几个要素,一是综合才能;二是专业及任职经历和受教育水平;第三才是社会关系。“很简单,除了行政事业单位之外,公司(企业)不养闲人,每个单位都愿招到能胜任工作的员工,这些都不是仅仅依靠华丽的外表来决定的。还有,大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才能我们也比较注重。”“所以,我们公司招人并不注重什么行头与装扮,要的是能力和综合素质。当然,衣着得体总比邋邋遢遢不修边幅给人印象要好些。”求职有学问,花费讲效果
1.什么时候求职最好?
一般而言,大学生会花费1至6个月的时间为未来的工作奔波。不过,既然将来每天要用上8小时和工作打交道,并且要把才智、精力和热情投入其中,提前多花点时间和心力寻找最匹配的工作,还是很值得的。
那么,究竟从何时开始求职最合适?越早越好吗?当然,“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提前付出的努力必然会得到回报,但是大四的生活重心毕竟不只是求职,顺利获得学位也同样重要。特别是,找工作也有心理、感情、喜好的周期,因此应该寻找一个效率最高、心理状态最好的求职时间点。总的来说,毕业前6个月开始求职是最佳时间点,不仅如此,从这时开始,每投入一个月的时间,就业率和薪资就会有稳步的增加。
这是因为,初上大四,大学生的心智、心理承受力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大四期间的学业、求职等还没有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分配,所以往往求职和学业互相掣肘而影响求职效果。毕业前半年,随着课程结束,心态渐渐成熟,求职知识的沉淀,借助对工作和求职成功的渴望,此时一鼓作气,定能取得成功。
2.找工作别忽视了求职成本
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经济发达、信息畅通、求职成本较低,这是宏观上的估算,具体到每个专业就有很大的区别。如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求职目标明确,他们大多数从事与专业对口的职业,虽选择面相对窄但成功率高,不用太多的人力、精力、财力,成本较低。而那些热门的专业,因为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使得求职成本较低。
3.如何将求职成本降到最低?
首先,求职之前,要系统接受就业指导,面对机会,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信息和设施。
其次,要有明确的求职计划。以选择城市为例,要规划好求职的路线。而一旦选定了某个城市,就要集中精力,不可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于其他城市。
再次,简历重内容,轻外表。
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可以大大降低求职成本。
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要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就要首先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能力与岗位相契合,充分发挥自身与岗位相匹配的才能,弥补不足,增加自己的筹码才能增加面试成功的机率。虽然广泛撒网能够增加面试的机率,但成功机率有待商榷。
要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实现人生价值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具有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观点,提倡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这样的观点其实是不可取的。大学生工作应该根据自身的职业气质、职业能力、个人价值观等各方面综合起来作出合理的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会造成个人时间、精力的流失。后择业面临之前的经验无法使用,又必须重新开始的这样一个重复浪费的过程。为个人良好的职业发展,不应该鼓励大学生盲目就业,应该先花一段时间问问自己:要的是什么?适合做哪类型的工作?适合在哪个领域发展?自己的能力能否达到?工作后是否有发展?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职业生涯的具体规划,一步步地落实与发展,避免走弯路。对于自身不了解的大学生可以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一些普通本科学生先到技校“回炉”,再迂回就业也是明智的选择。
求职花费须理性
是否求职成本越高,成功的几率便越大?近日,笔者在某专业问卷调查网上看到一项关于大学生求职成本的调查,有1000名大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其中34.4%的参与者认为求职投入与成功几率不成正比,39.8%的参与者认为求职投入的收效甚微。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毕业生求职所花的钱大部分来自家庭,极少数靠自己打工挣钱。在所有被调查者中,93%以上的学生认为,此时花些钱值得,也很有必要,不过不宜太多,毕竟钱是家长给的而不是自己挣的。
去年从南阳师范学院毕业的牛庚认为,外貌给用人单位的印象非常重要,所以大家才会跟风。他去年的求职过程中,共花去了2000多元,庆幸的是总算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1二作。郑州工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贾玉军在求职过程中,只是在制作简历时花了一些钱,另外就是奔波于各个城市间的交通费,但他没有在“面子工程”上花什么钱,穿着打扮很朴素,他认为:“要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拥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求职成本不可不投,但是在求职过程中还是需要精打细算,让投入与回报能够成正比。
首先,注重简历形式,不如准确定位。
据相关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浏览个人简历的时间平均花费1.4分钟,一般会阅读一页半材料,而且更关注简历的内容,除特殊专业要求,一般根本无暇关注简历的形式。
央视东方时空与智联招聘曾进行了一次关于“雇主最看重什么”的联合调查,这次的调查报告指出,57.8%的雇主最先看的是应聘简历中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其次是专业,占了44%;然后是毕业院校,占了28.4%。
所以,能否简明扼要地突出自己的特点是简历成功的关键所在。花重金雕琢精美的简历,不如花心思定位简历的内容,让简历内容简洁有力,快速而精确地传达招聘者所需的信息。
其次,重着装不如多了解职位与单位。
虽然注意个人形象可以表现出对招聘者的尊重,但是除了影视、公关、媒体等行业以外,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最终真正看重的是学生的真才实学,而不是外表形象。“面子工程”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起作用,但是不会起决定性作用,大学毕业生求职更需要注重的是扎实的知识能力与自信的精神状态。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要穿正装,不同性质的职业,在面试时对应聘者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在应聘一些前沿性、创意设计类的外资企业时,选择有设计感的搭配可能会更加讨巧。
所以,与其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在外表包装上,不如加强对应聘单位和职业的认识,或者多学一些基础商务礼仪和了解一些面试技巧,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对未来工作的意义远大于外表包装。
再次,学会合理利用资源。
跨地区求职的成本很高,这时合理利用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节省大量求职成本。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求职意向地区的招聘信息,避免不必要的奔波;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一下分处不同城市的同学、老乡资源,通过在熟人处借宿、搭伙等方式,降低求职成本。例如,甲同学在甲地,乙同学在乙地,那么甲同学到乙地求职时就可以住在乙同学那里,乙同学到甲地来找工作时,就可以住到甲同学那里,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住宿费用。
安排支出要学会精打细算,对于置装这一笔不小的花费,很多学子也有自己的省钱经。喜欢网购的梁秀说,她在淘宝网上货比三家,淘了两件小西服,一条短裙,总共才400元不到。“我觉得面试并不一定要穿得很高档,只要得体就可以了,不必在服装上砸很多钱。另外还可以定做,一般定做一件和杂志上模特穿的一模一样的套装只要三四百元,衣服的面料还可以自己选。”当然,“面子工程”的花费也有便宜可以“淘”,一些高档化妆品、饰品等,都可以通过网购来省钱。即将走出校门的杭琪说,她看中了一套某著名品牌的补水系列,这套化妆品在商场里的专柜价是690元,但如果找“网上代购”在香港买的话,只要560元港币,而香港的商场还有9折优惠,这样下来能节省100多块钱呢。
笔者在此提醒一下大学生们,必要的求职花费不可少,但切忌盲目跟风,过度花费。与其在“包装”上花费太多,倒不如把这部分钱用在提高自身素质上,毕竟任何一家公司都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而并非仅仅是外表。
个人能力才是求职关键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郑州大学某学院就业办公室主任田玉芬认为,“决定是否录取的因素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真正的人才到任何单位都是受欢迎的。”
“从以往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外表打扮出众就能找到好工作,反而是朴实的着装会给用人单位踏实的感觉。”田玉芬老师说,毕业生求职应该制订合适的规划,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想去什么地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些学生去了一趟外地应聘,花费不少,人家决定录取他了,他反而不去了。”
南阳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人事部主管胡丽梅认为,真正的人才任何单位都是欢迎的。她罗列了求职成功的几个要素,一是综合才能;二是专业及任职经历和受教育水平;第三才是社会关系。“很简单,除了行政事业单位之外,公司(企业)不养闲人,每个单位都愿招到能胜任工作的员工,这些都不是仅仅依靠华丽的外表来决定的。还有,大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才能我们也比较注重。”“所以,我们公司招人并不注重什么行头与装扮,要的是能力和综合素质。当然,衣着得体总比邋邋遢遢不修边幅给人印象要好些。”求职有学问,花费讲效果
1.什么时候求职最好?
一般而言,大学生会花费1至6个月的时间为未来的工作奔波。不过,既然将来每天要用上8小时和工作打交道,并且要把才智、精力和热情投入其中,提前多花点时间和心力寻找最匹配的工作,还是很值得的。
那么,究竟从何时开始求职最合适?越早越好吗?当然,“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提前付出的努力必然会得到回报,但是大四的生活重心毕竟不只是求职,顺利获得学位也同样重要。特别是,找工作也有心理、感情、喜好的周期,因此应该寻找一个效率最高、心理状态最好的求职时间点。总的来说,毕业前6个月开始求职是最佳时间点,不仅如此,从这时开始,每投入一个月的时间,就业率和薪资就会有稳步的增加。
这是因为,初上大四,大学生的心智、心理承受力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大四期间的学业、求职等还没有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分配,所以往往求职和学业互相掣肘而影响求职效果。毕业前半年,随着课程结束,心态渐渐成熟,求职知识的沉淀,借助对工作和求职成功的渴望,此时一鼓作气,定能取得成功。
2.找工作别忽视了求职成本
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经济发达、信息畅通、求职成本较低,这是宏观上的估算,具体到每个专业就有很大的区别。如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求职目标明确,他们大多数从事与专业对口的职业,虽选择面相对窄但成功率高,不用太多的人力、精力、财力,成本较低。而那些热门的专业,因为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使得求职成本较低。
3.如何将求职成本降到最低?
首先,求职之前,要系统接受就业指导,面对机会,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信息和设施。
其次,要有明确的求职计划。以选择城市为例,要规划好求职的路线。而一旦选定了某个城市,就要集中精力,不可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于其他城市。
再次,简历重内容,轻外表。
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可以大大降低求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