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要听老婆的话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把股票交易形象地称为“炒股”,也就是说投资股票要像炒菜一样来回翻炒,否则不是糊了就是焦了。那么股票交易真的需要不停地“炒”吗?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两位经济学家布莱德·巴博和特伦斯·奥丁对数万名投资者进行了连续若干年的调查,得到的结论是“股票越炒越亏”。
  巴博和奥丁调查了1991年到1996年中的78000名投资者,结果发现年交易量越高的投资者,其实际投资收益率也越低。那些交易最频繁的个人投资者(每月换手率达21.5%),每年平均净收益率(扣除费用后)低于12%,这段时间市场平均年收益率约为18%。
  两人选取了6000户家庭为调查对象,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20%的家庭每年投资组合的换手率超过250%,买卖最积极的家庭投资绩效最差,换手率最高的家庭比最低的家庭投资收益率低7%。
  巴博和奥丁还观察了166个投资俱乐部6年的交易,发现平均每年的换手率是65%,年收益率是14.1%,而作为基准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率是18%。也就是说,这些投资者费尽心思地交易,结果比股市大盘的平均收益率还要低。
  两位经济学家在跟踪股民长达数年的投资行为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抛售A股票并等价买进B股票的行为,理论上唯有在预计B股票涨势大于A股票的情况下,股民进行这类交易才算理性。实际上,巴博和奥丁的数据表明,此类交易平均每次带来3%的损失,换句话说,股民频繁地买进卖出,手中的股票不但不會获利,还会产生损失。
  那为何交易越频繁的投资者亏损越大呢?除了来回交易需要更高的交易成本以外,巴博和奥丁是这样解释的:“自负导致交易量较高,由此形成的股票组合盈利表现也较差,越以为自己能力强的投资者结果收益越低。”
  随着网络的普及,普通股民也拥有了手机等即时炒股软件。他们很容易知道上市公司现在和过去的业绩,轻而易举地掌握各种交易数据,同时还能从各种渠道得到所谓的“专家意见”和“内幕信息”,这让股民产生掌握大量信息的错觉。自以为了解得越多,股民就会显得越自信,很容易产生“通过积极买卖股票跑赢大盘”的心理,
  不过巴博和奥丁发现,男性投资者年换手率为77%,女性为53%,女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男性。同时,那些需要妻子同意才能交易的男性比单身男性收益率更高,也许听老婆的话才是炒股明智之举。
  (摘自《深圳商报》 图/刘哲)
其他文献
儿子又在敲打英文。我一边整理家务,一边猜测那都是些什么字,是感谢对方接受他的入学申请吗?  除非得到他的允许,否则做母亲的我不能偷窥他的信件。这种规矩原是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我教给他们的,但是现在我按捺不住好奇心。  儿子已大学毕业,又于去年秋天服完兵役,他在仔细思考之后选择了继续深造。这是他的决定,我和他的父亲都没有干预。于是自从去年秋天以来,这事便积极地进行着。  我常见他对着一张地图,似乎在
期刊
我在自家客厅的电视机前,一坐竟坐进了电视屏幕里,坐到了《艺术人生》的演播现场,还恰巧成为了本期嘉宾。  观众的掌声像潮水一样起了又落,暖场完毕,主持人朱军气定神闲地举起话筒:“请问你觉得自己凭什么嫁给朱军?”  我就一幕幕地回忆着。  那一年团里去新疆汇演,一场演出,几件小事,他把自己的心意展露得一览无余。  那次演出,他被借调到歌舞团里面,从前的“小飘逸”修剪成了干脆利落的短发。  大巴车上,我
期刊
我最近看到一个统计,说有85%的人退休以后依然住在原来的地方,15%的人退休以后换了住处。  某日,一位做房地产的朋友说很多北方人在海南三亚购了房,本打算退休后住过去养老,但是两三年后却把房子卖了,搬到更靠近子女和朋友的地方去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退休时没有做好规划。许多人认为退休之后就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比如旅游、弹钢琴、跳舞、写作、画画、写毛笔字等,这样想没错,但就是没
期刊
大舅前些年经常来兰州,他第一次来时正逢我娶老婆。大舅来贺,对我来说待遇极高了。在父母家中,父母好酒好肉招待了大舅。那天我老婆陪大舅喝酒,或许是高兴吧,大舅只顾自己喝,也全然不顾老婆用水相陪,还一个劲地夸赞:“这娃能喝得很呀!”  大舅阅历丰富,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天文地理、医药、养生饮食,凡其种种,都有涉猎。有一次他来兰州时,正好我习惯性肠炎犯了,大舅让我连吃半月去疼片,没想到竟彻底治好了我的病。
期刊
我今年83岁了,退休赋闲在家。原来我还能栽花椒树、摘花椒,下地干活,后来渐渐地感觉身体不那么利索了,在孩子们的一致要求下,我不再下地干活。雖然每年也要在孩子家住几天,但我身体尚好,更愿意一个人在老家住。老伴2002年就不在了,我又没什么爱好,打麻将、下象棋都不会,难免有些孤独。  长子松龄担心我在家闲坐闷出病来,就鼓励我写点以前的东西,说一来可以给大家留点故事,二来可以活泛活泛脑筋,对身体有好处。
期刊
第一次见她,是在她们家附近的餐馆,八岁多的她一看见我,赶紧躲到饭桌底下。她妈妈喊了一分多钟,她才害羞地坐上椅子,轻轻地叫了我一聲“叔叔”。  我和她妈妈结婚后,她有时还喊我叔叔,然后自己赶紧纠正。我同学的孩子基本都跟她一般大,我们经常组织聚会让孩子们一起玩。每次出去,她都跟在我身后,同学都说我运气好,白捡了个这么大的女儿。  我渐渐发现她有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早上老是要外婆喊十多遍才起床;经常忘记带
期刊
我妈脾气不好,我脾气也不好。小时候,我姥爷常说:“这几个孩子,老大最有脾气,我最喜欢。”  我想他们都误会了,以为脾气和个性是一回事。误会太深,导致我从来不觉得坏脾气是个事儿,于是我整个青春期,我们母女间的相处状态就是对抗。  那时我的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一日邻居阿姨来串门,疑惑为什么已是盛夏,我却不穿裙子。事实上,我连短袖T恤都不穿,长裤长衫将我的胳膊和腿捂得严严实实。我妈斜我一眼:“你问她!
期刊
众所周知,一个人嘴里说出来的话未必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倒未必是他的错,很可能他也没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不信?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某日深夜,一对父子在高速公路上驰骋,爸爸开车,儿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很不幸,他们遭遇车祸,救护车赶到后,当即判断父亲已经死亡。儿子虽然重伤,但还有救,于是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医院的主任医师急忙赶到手术室,手术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这时救护车已把病人送到。
期刊
有一个网站的经营思路是:你付给他们5美元,写下你讨厌之人的名字,网站便会写信给那些人,告诉他们有人讨厌他们。  今天,我收到了这样一封仇恨信件。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他们所提供的产品耐人寻味。花5美元的人能从发泄仇恨的行为中获得益处吗?还是说收件人一方发現他人对自己的憎恨之深所感受到的(或真或假的)痛楚能带来益处?  对于这位主动对我表示憎恨的人来说,唯有第一种途径才能让他心满意足。对于堆积如山的
期刊
一天,我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她在亚利桑那州开了一家印度珠宝店,最近碰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她手里有一批绿宝石首饰。当时正是旅游高峰期,绿宝石首饰的质量着实对得住她开的价钱,可就是卖不出去。我的朋友尝试了若干种销售技巧:把它们放到更显眼的展示区,试图唤起人们的注意力,没用;让销售人员使劲推销,也没用。  她要出城采购新的商品了。出发前一晚,她给负责的售货员潦草地写了一张字条:“本柜所有物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