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是修辞教学的重要内容。科研能力主要包括选择课题的能力、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内容,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科研意识,必须引导学生开展修辞研究的实践。
关键词:修辞教学;科研能力;修辞实践
科研能力,是本科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作为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一部分的修辞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研究修辞的能力。当然,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培养科研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增强修辞研究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修辞研究方面的实践,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一、科研能力的主要内容
这里所说的科研能力,指的是研究修辞的能力,或者说是对修辞现象进行研究的能力。那么,什么是研究修辞现象的能力,或者说,研究修辞现象的能力包括哪些内容?目前尚未有学者专门谈过。我以为,研究修辞现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选择修辞课题、搜集修辞事实、观察修辞现象、分析修辞现象、总结修辞现象的规律的能力以及把研究所得写成文章的能力。具体来说,研究修辞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课题的能力、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观察修辞现象的能力、分析修辞现象的能力、总结特征概括规律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包括贯穿修辞研究始终、体现修辞研究本质特征的创新能力。
(一)选择课题的能力。
选择课题的能力,就是选择既有研究价值、又难易适当的研究内容作为研究项目的能力。
选择什么的课题作为研究内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根本原则就是要选择别人没有研究过而且有价值的课题,或者别人已作过研究但还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课题;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学养选择难易适当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做无用功,才能避免选题太难、无法完成,才能避免生产学术垃圾,才有达到修辞研究的根本目的——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选择课题的能力在修辞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修辞研究的价值与质量。
(二)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
修辞事实,就是关于修辞的例证。搜集修辞事实,就是积累修辞资料;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就是积累资料的能力。平时看书看报看电视,发现有趣的有特点的例证,就把它记录下来,或者根据选题的要求有意识摘录相关的资料,并且把搜集的例证整理好,收藏起来,以备研究之需,这就是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修辞事实对于修辞研究来说,尤如建筑材料与建筑施工一样,没有建筑材料就无法进行建筑施工,没有修辞事实也就无法进行修辞研究。可以说,搜集修辞事实是研究修辞的基础,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就是研究修辞的最基本的能力。
(三)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能力,就是对修辞事实进行观察、发现特征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修辞事实,就要对已经掌握的材料进行观察。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北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4)我喜欢读李白。
对这几个例证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例(1)是用“枪杆子”代替“武装斗争”;例(2)是用“一针一线”来代替“东西”;例(3)是用“北京”代替“中国”;例(4)是“李白”代替“李白的诗歌”。进一步概括,这四个例证都是代体替代本体,本体不出现,代体直接出现在本体的位置上。这就是这四个例证的共同特征。
观察的目的是要找出修辞现象的特征。
(四)分析能力。
所谓分析能力,就是分析修辞现象的能力,具体来说,分析能力就是分析修辞现象、找出修辞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关系的能力。比如对例(2)进行分析,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其一,例(2)的本体是“东西”,代体是“一针一线”,不说“东西”而说“一针一线”,是本体不出现,用代体替代本体,同时代体“一针一线”是本体“东西”的一部分,可见代体与本体具有实实在在的联系;而这就是借代的本质属性。其二,例(2)是用“一针一线”来替代“所有东西”,“一针一线”是具体事物,“所有东西”的抽象概括,可见例(2)是以具体代抽象。根据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对上述四例进行不同侧面的分析。
(五)归纳能力。
所谓归纳能力,就是归纳特征、总结规律的能力。具体来讲,这里讲的归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归纳是一种推理的方法,它要由一些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比如前面分析的四个借代例证,它们就是具体的修辞事实,对每一个例证进行分析,都可以得出它们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结论——本体不出现,用代体替代本体,代体与本体有实在的联系,根据这四个例证的本质特征,我们就可以概括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借代都是本体不出现,都是用代体替代本体,代体与本体都存在着实实在在的联系。据此,还可以概括出这样的规律,凡是具备这样的特征的都是借代,凡是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的都不是借代。其二、归纳要有条理。在对具体的修辞事实进行观察分析后,往往会总结出一些特征来,也可能形成某些规律,因此要把观察分析得到的结论归纳成若干条理,并且把这些条理体现在研究成果中。
(六)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方法、新观点、新成果等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力,对于别人研究过的课题来说,就是发出自己独特声音的能力,就是讲自己的话的能力,就是标新立异的能力。而对于别人没有涉足的领域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
(七)语言表达能力。
所谓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将观察分析、归纳出来的结论以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通俗的讲,就是把研究成果写成文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研究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不能准确地表达,不能专业地表达,那么即使观察得再仔细,分析得再深入,归纳得再恰当,也将前功尽弃,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培养科研能力的内容。
一般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没有将培养科研能力作为明确的教学内容,我们长期使用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①也没有培养科研能力的具体内容。这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要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课堂中增加培养科研能力的内容,从而使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明确要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引导学生了解修辞研究,逐步树立科研意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修辞教学一般都安排在一年二期的最后几周进行,对于一个大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修辞研究,而且尚未形成研究修辞的意识。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引导。
教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修辞研究。要让学生知道,修辞研究就是选择修辞方面的课题,围绕这个课题搜集修辞事实,对已掌握的修辞事实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归纳等方法,总结特征,概括规律,最后把研究所得写成文章。要让学生知道,总结特征、概括规律,是修辞研究的目的。
要告诉学生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要让学生知道,修辞研究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修辞研究要唯陈言之务去,要道人所未道,决不能炒现饭。从总体上讲,修辞研究要体现“四新”:寻找新的研究课题,阐述新的研究对象,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总结新的特征和规律。当然,在具体的研究中未必都要“四新”,但最重要的是要总结新的特征和规律。比如用传统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新的修辞事实,方法不是新的,但却得出了新的结论,有新的观点,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
要告诉学生修辞要讲究学术规范。比如说,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情况要尽量全面掌握,以便了解研究的现状,进而分析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且在文献综述中简明扼要地讲清楚,切忌对已有的研究状况不闻不问,切忌对已有研究状况只字不提。再如描写特征、概括规律必须是建立在具体的修辞事实之上,切忌没有事实根据的想当然。还如引用他人的观点必须用引号标明,必须注明何人所言,出自何处,并尽量少用转述,切忌把别人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来阐述。一句话,就是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学术规范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学术规范意识,逐步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习惯。
要告诉学生修辞研究要注重学术道德。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有一定联系。不了解学术规范,无意中违背了学术规范,这当然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但不是学术道德问题。熟悉学术规范,有意违背学术规范,就是学术道德问题,甚至是学术腐败问题。比如故意隐瞒别人的研究成果而把别人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为了研究结论而伪造数据、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等,都是违背学术道德的恶劣表现,都是在修辞研究中必须坚决杜绝的。
要告诉学生修辞研究并非高不可攀。很多学生之所以难以树立明确的科研意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自己才刚刚学修辞,学都没有学好,怎么谈得上科研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也就不能把修辞研究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修辞研究并非高不可攀。事实上,修辞研究有难易之分,修辞课题有大小之别。选择一个高难度的重大课题,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当然是学养不足,力不从心;但是选择一个比较容易的小课题——三五个例证,一两千字就能完成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是可以完成的。况且,作为一个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掌握一定的方法,由小到大地做些尝试性的研究,正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修辞的新课题,逐步地开展一些比较容易的修辞研究。
(三)加强实践,培养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培养。选题能力、搜集例证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必须在修辞研究的实践中进行培养。
1、培养选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其一、让学生了解选题要考虑的几种因素。就一般情况而言,选题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已有的研究现状;二是有多大的学术价值;三是自己的学养能否胜任,所选课题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其二、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地提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其三、要求学生进行选题练习,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点评。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努力,让学生了解选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增强选题的能力。
2、培养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修辞事实,如讲修辞评价的标准,要求学生搜集证明“准确”这个修辞标准的片面性的例证,讲语音时要求学生搜集平仄相间的例证……总之,就是要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例证,让学生在搜集例证的实践中增强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搜集例证,比如说讲比拟与比喻的区别,要求搜集比拟、比喻的例证各三个,并且对这六个例证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然后写一篇小文章。这样就把搜集例证能力的培养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了。概而言之,就是要有目的地要求学生搜集例证,使学生在搜集例证的过程中逐步增强能力。
要告诉学生,搜集例证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发现例证时要及时摘录,用以备忘;要注明出处,如果是图书,则要注明作者、书名、哪家出版社、哪一版哪一页;如果是期刊,则要注明作者、标题、哪一期哪一页。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以备核查,二是以便使用时标明出处②(P84)。
要告诉学生,搜集例证必须有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否则有特点的修辞事实出现在你眼前,回响在你耳边,你也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也只能在学习和研究修辞的实践中形成。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这三项能力,联系非常紧密,观察时离不开分析,归纳也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关于这三项能力的培养,可以一起来讨论。
如前所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可以与培养学生搜集例证的能力结合起来。这里,单独讲一讲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一是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方法的示范。在讲授修辞概述、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辞格的运用时,都要在精心设计的前提下,选择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并且将这种教学内容贯穿修辞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对不同内容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教学示范中受到启示,逐步掌握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能力。二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练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题目,提供相关例证或要求学生自己搜集例证,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并写成小论文。总之,就是要把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逐步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4、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精神贯彻研究工作的始终。二要立足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或者从别人没有研究过的角度进行研究。三要选用别人没有选用过的修辞事实,使用别人没有用过的研究方法,努力得出新的结论,概括出新的观点。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修辞研究有它自己的话语系统,即由特定的专业术语构成的话语系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修辞研究的话语系统准确地表达自己研究成果的能力。要避免自说自话,避免写出来的是只有自己才懂的话。为达此目的,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适当阅读修辞学论文和论著,努力学习并逐步熟悉修辞研究的话语系统。二是运用。就是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修辞研究实践中运用修辞研究的特定术语。边学习边运用,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反复实践,运用修辞话语系统的能力就一定能增强。
应该说,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在时间有限的修辞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师更多的则是指明方向,指示路径,引导学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修辞研究的实践。
[注释]
①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②曹石珠主编.汉字修辞学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湖南省精品课程《现代汉语》(湘教通2009252)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院长办公室,湖南 郴州 423000)
关键词:修辞教学;科研能力;修辞实践
科研能力,是本科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作为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一部分的修辞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研究修辞的能力。当然,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培养科研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增强修辞研究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修辞研究方面的实践,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一、科研能力的主要内容
这里所说的科研能力,指的是研究修辞的能力,或者说是对修辞现象进行研究的能力。那么,什么是研究修辞现象的能力,或者说,研究修辞现象的能力包括哪些内容?目前尚未有学者专门谈过。我以为,研究修辞现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选择修辞课题、搜集修辞事实、观察修辞现象、分析修辞现象、总结修辞现象的规律的能力以及把研究所得写成文章的能力。具体来说,研究修辞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课题的能力、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观察修辞现象的能力、分析修辞现象的能力、总结特征概括规律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包括贯穿修辞研究始终、体现修辞研究本质特征的创新能力。
(一)选择课题的能力。
选择课题的能力,就是选择既有研究价值、又难易适当的研究内容作为研究项目的能力。
选择什么的课题作为研究内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根本原则就是要选择别人没有研究过而且有价值的课题,或者别人已作过研究但还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课题;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学养选择难易适当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做无用功,才能避免选题太难、无法完成,才能避免生产学术垃圾,才有达到修辞研究的根本目的——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选择课题的能力在修辞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修辞研究的价值与质量。
(二)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
修辞事实,就是关于修辞的例证。搜集修辞事实,就是积累修辞资料;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就是积累资料的能力。平时看书看报看电视,发现有趣的有特点的例证,就把它记录下来,或者根据选题的要求有意识摘录相关的资料,并且把搜集的例证整理好,收藏起来,以备研究之需,这就是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修辞事实对于修辞研究来说,尤如建筑材料与建筑施工一样,没有建筑材料就无法进行建筑施工,没有修辞事实也就无法进行修辞研究。可以说,搜集修辞事实是研究修辞的基础,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就是研究修辞的最基本的能力。
(三)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能力,就是对修辞事实进行观察、发现特征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修辞事实,就要对已经掌握的材料进行观察。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北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4)我喜欢读李白。
对这几个例证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例(1)是用“枪杆子”代替“武装斗争”;例(2)是用“一针一线”来代替“东西”;例(3)是用“北京”代替“中国”;例(4)是“李白”代替“李白的诗歌”。进一步概括,这四个例证都是代体替代本体,本体不出现,代体直接出现在本体的位置上。这就是这四个例证的共同特征。
观察的目的是要找出修辞现象的特征。
(四)分析能力。
所谓分析能力,就是分析修辞现象的能力,具体来说,分析能力就是分析修辞现象、找出修辞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关系的能力。比如对例(2)进行分析,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其一,例(2)的本体是“东西”,代体是“一针一线”,不说“东西”而说“一针一线”,是本体不出现,用代体替代本体,同时代体“一针一线”是本体“东西”的一部分,可见代体与本体具有实实在在的联系;而这就是借代的本质属性。其二,例(2)是用“一针一线”来替代“所有东西”,“一针一线”是具体事物,“所有东西”的抽象概括,可见例(2)是以具体代抽象。根据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对上述四例进行不同侧面的分析。
(五)归纳能力。
所谓归纳能力,就是归纳特征、总结规律的能力。具体来讲,这里讲的归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归纳是一种推理的方法,它要由一些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比如前面分析的四个借代例证,它们就是具体的修辞事实,对每一个例证进行分析,都可以得出它们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结论——本体不出现,用代体替代本体,代体与本体有实在的联系,根据这四个例证的本质特征,我们就可以概括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借代都是本体不出现,都是用代体替代本体,代体与本体都存在着实实在在的联系。据此,还可以概括出这样的规律,凡是具备这样的特征的都是借代,凡是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的都不是借代。其二、归纳要有条理。在对具体的修辞事实进行观察分析后,往往会总结出一些特征来,也可能形成某些规律,因此要把观察分析得到的结论归纳成若干条理,并且把这些条理体现在研究成果中。
(六)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方法、新观点、新成果等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力,对于别人研究过的课题来说,就是发出自己独特声音的能力,就是讲自己的话的能力,就是标新立异的能力。而对于别人没有涉足的领域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
(七)语言表达能力。
所谓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将观察分析、归纳出来的结论以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通俗的讲,就是把研究成果写成文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研究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不能准确地表达,不能专业地表达,那么即使观察得再仔细,分析得再深入,归纳得再恰当,也将前功尽弃,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培养科研能力的内容。
一般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没有将培养科研能力作为明确的教学内容,我们长期使用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①也没有培养科研能力的具体内容。这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要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课堂中增加培养科研能力的内容,从而使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明确要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引导学生了解修辞研究,逐步树立科研意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修辞教学一般都安排在一年二期的最后几周进行,对于一个大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修辞研究,而且尚未形成研究修辞的意识。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引导。
教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修辞研究。要让学生知道,修辞研究就是选择修辞方面的课题,围绕这个课题搜集修辞事实,对已掌握的修辞事实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归纳等方法,总结特征,概括规律,最后把研究所得写成文章。要让学生知道,总结特征、概括规律,是修辞研究的目的。
要告诉学生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要让学生知道,修辞研究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修辞研究要唯陈言之务去,要道人所未道,决不能炒现饭。从总体上讲,修辞研究要体现“四新”:寻找新的研究课题,阐述新的研究对象,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总结新的特征和规律。当然,在具体的研究中未必都要“四新”,但最重要的是要总结新的特征和规律。比如用传统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新的修辞事实,方法不是新的,但却得出了新的结论,有新的观点,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
要告诉学生修辞要讲究学术规范。比如说,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情况要尽量全面掌握,以便了解研究的现状,进而分析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且在文献综述中简明扼要地讲清楚,切忌对已有的研究状况不闻不问,切忌对已有研究状况只字不提。再如描写特征、概括规律必须是建立在具体的修辞事实之上,切忌没有事实根据的想当然。还如引用他人的观点必须用引号标明,必须注明何人所言,出自何处,并尽量少用转述,切忌把别人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来阐述。一句话,就是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学术规范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学术规范意识,逐步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习惯。
要告诉学生修辞研究要注重学术道德。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有一定联系。不了解学术规范,无意中违背了学术规范,这当然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但不是学术道德问题。熟悉学术规范,有意违背学术规范,就是学术道德问题,甚至是学术腐败问题。比如故意隐瞒别人的研究成果而把别人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为了研究结论而伪造数据、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等,都是违背学术道德的恶劣表现,都是在修辞研究中必须坚决杜绝的。
要告诉学生修辞研究并非高不可攀。很多学生之所以难以树立明确的科研意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自己才刚刚学修辞,学都没有学好,怎么谈得上科研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也就不能把修辞研究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修辞研究并非高不可攀。事实上,修辞研究有难易之分,修辞课题有大小之别。选择一个高难度的重大课题,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当然是学养不足,力不从心;但是选择一个比较容易的小课题——三五个例证,一两千字就能完成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是可以完成的。况且,作为一个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掌握一定的方法,由小到大地做些尝试性的研究,正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修辞的新课题,逐步地开展一些比较容易的修辞研究。
(三)加强实践,培养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培养。选题能力、搜集例证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必须在修辞研究的实践中进行培养。
1、培养选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其一、让学生了解选题要考虑的几种因素。就一般情况而言,选题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已有的研究现状;二是有多大的学术价值;三是自己的学养能否胜任,所选课题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其二、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地提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其三、要求学生进行选题练习,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点评。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努力,让学生了解选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增强选题的能力。
2、培养搜集修辞事实的能力。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修辞事实,如讲修辞评价的标准,要求学生搜集证明“准确”这个修辞标准的片面性的例证,讲语音时要求学生搜集平仄相间的例证……总之,就是要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例证,让学生在搜集例证的实践中增强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搜集例证,比如说讲比拟与比喻的区别,要求搜集比拟、比喻的例证各三个,并且对这六个例证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然后写一篇小文章。这样就把搜集例证能力的培养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了。概而言之,就是要有目的地要求学生搜集例证,使学生在搜集例证的过程中逐步增强能力。
要告诉学生,搜集例证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发现例证时要及时摘录,用以备忘;要注明出处,如果是图书,则要注明作者、书名、哪家出版社、哪一版哪一页;如果是期刊,则要注明作者、标题、哪一期哪一页。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以备核查,二是以便使用时标明出处②(P84)。
要告诉学生,搜集例证必须有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否则有特点的修辞事实出现在你眼前,回响在你耳边,你也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也只能在学习和研究修辞的实践中形成。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这三项能力,联系非常紧密,观察时离不开分析,归纳也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关于这三项能力的培养,可以一起来讨论。
如前所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可以与培养学生搜集例证的能力结合起来。这里,单独讲一讲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一是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方法的示范。在讲授修辞概述、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辞格的运用时,都要在精心设计的前提下,选择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并且将这种教学内容贯穿修辞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对不同内容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教学示范中受到启示,逐步掌握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能力。二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练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题目,提供相关例证或要求学生自己搜集例证,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并写成小论文。总之,就是要把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逐步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4、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精神贯彻研究工作的始终。二要立足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或者从别人没有研究过的角度进行研究。三要选用别人没有选用过的修辞事实,使用别人没有用过的研究方法,努力得出新的结论,概括出新的观点。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修辞研究有它自己的话语系统,即由特定的专业术语构成的话语系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修辞研究的话语系统准确地表达自己研究成果的能力。要避免自说自话,避免写出来的是只有自己才懂的话。为达此目的,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适当阅读修辞学论文和论著,努力学习并逐步熟悉修辞研究的话语系统。二是运用。就是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修辞研究实践中运用修辞研究的特定术语。边学习边运用,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反复实践,运用修辞话语系统的能力就一定能增强。
应该说,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在时间有限的修辞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师更多的则是指明方向,指示路径,引导学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修辞研究的实践。
[注释]
①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②曹石珠主编.汉字修辞学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湖南省精品课程《现代汉语》(湘教通2009252)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院长办公室,湖南 郴州 4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