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促进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本文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5-054
引言
在职业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这门课程并未受到学生的关注,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语文学科的正确认识,导致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一、当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职业高中,语文学科普遍没有受到师生的重视,教学活动没有取得理想效果。一方面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在职业高中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教师虽然对于教学工作很重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配合,很多教师所展开的课堂讲解还存在枯燥无味的现象,这导致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因为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目前很多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分析
1、学生存在错误认识
很多职业高中学生都存在对语文学科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在小学初中已经学习了大量语文知识,到了职业高中阶段就没必要再学习语文了,而且职业高中以职业教育为主,很多学生都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足够,这导致很多学生都忽视了语文学习。
2、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择的篇目存在过时的问题,很多篇目都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需要,尤其是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进行区分,因此很难取得促进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3、教師的教学活动需要改进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都非常单一,由于教学内容单调,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职业高中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不愿意积极配合教师展开课堂教学,因此极大制约了职业高中语文教学。
三、促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为教学活动设置明确的目标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活动设置明确的目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才能更有针对性,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对课文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以促进学生专业课学习为目标来展开课堂教学设计。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和语文教学进行深度结合,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要将设置教学目标作为一项关键的工作来做,紧紧围绕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展开语文学习。
2、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展开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应用语文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来展开教学设计,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应用语文知识来促进专业发展。职业高中学生由于即将面临就业,所以对他们所进行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讲究实用性原则,要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灵活设计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所学专业中来展开教学设计,详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就业后的职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来做好课堂教学。以对文秘专业学生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展开写作方面的教学,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升,为他们今后参加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只要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够密切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展开教学,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职业高中学生尽管文化基础差,但是只要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学生的研究,借助对学生所展开的研究,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职业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学习,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学习,每节课都为学生安排讨论的主题,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很好的促进推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语文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和未来的就业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围绕学生未来的就业来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升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雯. 加强深挖源头,积极注入活水——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 北方文学(下旬刊), 2019, 000(006):201-202.
[2]张惠. 深挖源头,注入活水——浅谈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1, 000(001):148.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5-054
引言
在职业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这门课程并未受到学生的关注,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语文学科的正确认识,导致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一、当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职业高中,语文学科普遍没有受到师生的重视,教学活动没有取得理想效果。一方面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在职业高中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教师虽然对于教学工作很重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配合,很多教师所展开的课堂讲解还存在枯燥无味的现象,这导致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因为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目前很多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分析
1、学生存在错误认识
很多职业高中学生都存在对语文学科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在小学初中已经学习了大量语文知识,到了职业高中阶段就没必要再学习语文了,而且职业高中以职业教育为主,很多学生都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足够,这导致很多学生都忽视了语文学习。
2、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择的篇目存在过时的问题,很多篇目都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需要,尤其是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进行区分,因此很难取得促进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3、教師的教学活动需要改进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都非常单一,由于教学内容单调,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职业高中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不愿意积极配合教师展开课堂教学,因此极大制约了职业高中语文教学。
三、促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为教学活动设置明确的目标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活动设置明确的目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才能更有针对性,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对课文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以促进学生专业课学习为目标来展开课堂教学设计。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和语文教学进行深度结合,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要将设置教学目标作为一项关键的工作来做,紧紧围绕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展开语文学习。
2、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展开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应用语文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来展开教学设计,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应用语文知识来促进专业发展。职业高中学生由于即将面临就业,所以对他们所进行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讲究实用性原则,要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灵活设计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所学专业中来展开教学设计,详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就业后的职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来做好课堂教学。以对文秘专业学生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展开写作方面的教学,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升,为他们今后参加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只要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够密切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展开教学,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职业高中学生尽管文化基础差,但是只要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学生的研究,借助对学生所展开的研究,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职业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学习,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学习,每节课都为学生安排讨论的主题,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很好的促进推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语文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和未来的就业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围绕学生未来的就业来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升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雯. 加强深挖源头,积极注入活水——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 北方文学(下旬刊), 2019, 000(006):201-202.
[2]张惠. 深挖源头,注入活水——浅谈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1, 000(0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