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為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民族声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声乐教学发展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我国民族声乐要想在西方音乐理念的冲击下保持自身优势减少外来音乐的影响,就需要高校在民族声乐教学方面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和改革,促进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实现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创新;改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支持高校声乐教育的基础上,高校民族声乐教育节节开花,诞生了如金铁霖、郭淑珍、孙德俊、周小燕等贡献突出的教育家,他们结合我国声乐教学的现状,摸索创新出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的声乐人才。但是过去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并不代表民族声乐教学就可以一劳永逸,只有紧追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永放光芒,走出国门。
(一)民族声乐受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授音乐基础知识,也涉及一些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中,与流行音乐以及美声相比,民族声乐所占据的课程并不多,难以深入传授民族声乐知识,要想真正提升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还远远不够。因为全国只有一部分高校才设置了民族声乐课程,迄今为止,民族声乐教学还没有权威性较高的统一教材,一部分高校的教材都是本校声乐教师编写,教材内容主要是选取流传比较广泛、传唱度较高的民族乐曲,在传授演唱技巧时再融入一些声乐知识。因为教学课时较短、教材缺乏权威性等诸多因素,致使民族声乐教学始终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二)迷失在“去民族化”和“原生态”的夹缝之中
民族声乐虽然是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来,但是由于相对流行音乐而言,民族声乐的演唱难度较高,而且受众范围较小,学生学习民族声乐的兴趣并不高,因此,很多高校都将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流行音乐、美声以及声乐等方面。受西洋唱法的影响,“去民族化”现象比较显著。还有一部分高校由于认识到“去民族化”的不良影响,为了避免“去民族化”现象的持续恶化,引入了“原生态”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目前这种教学方法还属于新生事物,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也仍然处于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高校提高对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1.合理设置民族声乐课程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保证课时量,适时调整合理的课程占比。重视民族声乐教学的地位,承担起传承我国优秀民族艺术的重担,并致力于将民族声乐将民族文化向全世界传递。因此今后必须在传授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按照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民族声乐的课程数,尽可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习到专业的、多种多样的民族声乐。
2.优化民族声乐教材
在多媒体时代,高校在声乐教材方面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做出必要的创新与改革,改变以曲谱教材教学的局面,适当选取部分优秀民族声乐艺术家演唱的音像资料,并及时添补一些图片资料等,以多种形式资料丰富高校民族声乐教材落后的局面。此外,国家教育部门应在编写高校声乐教材方面做出调整,争取提高教材的统一性及权威性。优秀的教材有助于学生全面、透彻学习民族声乐。
(二)重视“原生态”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推广
原生态民歌由于来源于生活、传播广泛,且将民族的特色“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已被我国列入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过去的学院派民族声乐教学中或多或少都融入了一些西方声乐的唱法以及理念,而原生态的民族声乐是未加工的原始唱法,主要是衡量歌唱者是否可以把握住歌曲的民族特色。今后高校声乐教学应重视挖掘原生态的民歌及歌手,引导学生在学习原生态民族声乐的同时,逐渐感受歌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感受原生态民族歌曲的魅力,进而爱上民族声乐,主动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此外,艺术类高校在进行招生时可对具有原生态民歌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这些学生长期受到原生态民歌的熏陶,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更了解也会更热爱民歌。
三、结语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注重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保留,坚持将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与时代潮流相配合,将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不断了解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对民族声乐进行不断创新,以培养出综合实力极佳的民族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静.回到原点——重提口传心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2016(03):196-201.
[2]李抒丹.新时期文化视域下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J].艺术研究,2015(01):144-147.
【关键词】民族声乐;创新;改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支持高校声乐教育的基础上,高校民族声乐教育节节开花,诞生了如金铁霖、郭淑珍、孙德俊、周小燕等贡献突出的教育家,他们结合我国声乐教学的现状,摸索创新出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的声乐人才。但是过去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并不代表民族声乐教学就可以一劳永逸,只有紧追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永放光芒,走出国门。
(一)民族声乐受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授音乐基础知识,也涉及一些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中,与流行音乐以及美声相比,民族声乐所占据的课程并不多,难以深入传授民族声乐知识,要想真正提升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还远远不够。因为全国只有一部分高校才设置了民族声乐课程,迄今为止,民族声乐教学还没有权威性较高的统一教材,一部分高校的教材都是本校声乐教师编写,教材内容主要是选取流传比较广泛、传唱度较高的民族乐曲,在传授演唱技巧时再融入一些声乐知识。因为教学课时较短、教材缺乏权威性等诸多因素,致使民族声乐教学始终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二)迷失在“去民族化”和“原生态”的夹缝之中
民族声乐虽然是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来,但是由于相对流行音乐而言,民族声乐的演唱难度较高,而且受众范围较小,学生学习民族声乐的兴趣并不高,因此,很多高校都将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流行音乐、美声以及声乐等方面。受西洋唱法的影响,“去民族化”现象比较显著。还有一部分高校由于认识到“去民族化”的不良影响,为了避免“去民族化”现象的持续恶化,引入了“原生态”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目前这种教学方法还属于新生事物,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也仍然处于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高校提高对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1.合理设置民族声乐课程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保证课时量,适时调整合理的课程占比。重视民族声乐教学的地位,承担起传承我国优秀民族艺术的重担,并致力于将民族声乐将民族文化向全世界传递。因此今后必须在传授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按照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民族声乐的课程数,尽可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习到专业的、多种多样的民族声乐。
2.优化民族声乐教材
在多媒体时代,高校在声乐教材方面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做出必要的创新与改革,改变以曲谱教材教学的局面,适当选取部分优秀民族声乐艺术家演唱的音像资料,并及时添补一些图片资料等,以多种形式资料丰富高校民族声乐教材落后的局面。此外,国家教育部门应在编写高校声乐教材方面做出调整,争取提高教材的统一性及权威性。优秀的教材有助于学生全面、透彻学习民族声乐。
(二)重视“原生态”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推广
原生态民歌由于来源于生活、传播广泛,且将民族的特色“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已被我国列入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过去的学院派民族声乐教学中或多或少都融入了一些西方声乐的唱法以及理念,而原生态的民族声乐是未加工的原始唱法,主要是衡量歌唱者是否可以把握住歌曲的民族特色。今后高校声乐教学应重视挖掘原生态的民歌及歌手,引导学生在学习原生态民族声乐的同时,逐渐感受歌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感受原生态民族歌曲的魅力,进而爱上民族声乐,主动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此外,艺术类高校在进行招生时可对具有原生态民歌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这些学生长期受到原生态民歌的熏陶,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更了解也会更热爱民歌。
三、结语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注重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保留,坚持将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与时代潮流相配合,将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不断了解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对民族声乐进行不断创新,以培养出综合实力极佳的民族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静.回到原点——重提口传心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2016(03):196-201.
[2]李抒丹.新时期文化视域下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J].艺术研究,2015(01):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