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为了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通过进一步教学分析,结合初中学生学习实际,总结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探索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措施,希望分析能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法律意识
初中学生正处于认识新事物和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且心智不够成熟,因此全面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是必要的,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设计教学方案,全面地加强学生法律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一)预防初中生违法犯罪
初中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违法行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初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原因。在当下的法治社会中,法律之于保障社会安定的作用不言而喻。法律的尊严不容触犯遵纪守法、不做违法行为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违法行为势必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若存在被记录违法行为,将对初中学生今后的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为进一步增强初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应当在初中学校里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首先,这一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并自觉用法律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其次,这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初中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势所趋,应当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案例式教学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于所有学生,因此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并因此产生厌学情绪。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实际案例的过程中顺利掌握法律知识,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与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应当将理论与具体的实例相结合,以案例讲述的方式引发学生共鸣。
例如,在讲解《理解权利义务》一课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使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确二者之间并非单纯的对立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便可以借助案例教学的方式,举出“警察”这一实例。通过生活中的观察,部分学生认为警察能够执法,因此具备许多权利,但对这一职业应尽的义务了解不足。通过解读案例,能够使初中学生认识到警察也是需要履行义务的,因为执法的过程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如此则能够升华学生对警察这一职业的理解,并由此加深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掌握程度。
(二)体验式教学
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大多是指导性的内容,倘若单从理论方面理解则难以掌握其内在精髓。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获得切实的生活体验的同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此,教师应当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并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规范自身的行为,真正达到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遵守规则》一课时,为贯彻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通過开展班级内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制定活动规则,并且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规则意识,在活动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或者可以选择情景代入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举出“公交车上有人大声喧哗”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情境中存在的违反规则的行为,并且分析其不良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丰富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因而能够收获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开展课外活动
除了上述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升华所学内容,即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播放图片幻灯片或者视音频等材料,甚至组织法院庭审观摩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法律相关课外活动的同时,丰富法律知识的储备,并且将所学应用于分析实例。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活动内容与所思所感进行自主总结,从而使所学内容得到升华。最后,学生应当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反思,并将活动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讲授《预防犯罪》一课时,为贯彻课外活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开展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实例,并派遣代表在课堂中展示交流。展示结束后,教师应当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在课堂的升华阶段,教师应当进一步拓展所学知识,例如“违法犯罪的预防”、“法律底线”和“刑事处罚犯罪”等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收集相关案例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社区走访、问卷调查等活动,以拉近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地调动,进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全面总结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分析能不断加强学生法律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正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教育实施策略[J].法制博览,2019,{4}(20):295.
[2]蒋绍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4}(20):35-36.
[3]周敏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59+72.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法律意识
初中学生正处于认识新事物和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且心智不够成熟,因此全面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是必要的,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设计教学方案,全面地加强学生法律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一)预防初中生违法犯罪
初中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违法行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初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原因。在当下的法治社会中,法律之于保障社会安定的作用不言而喻。法律的尊严不容触犯遵纪守法、不做违法行为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违法行为势必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若存在被记录违法行为,将对初中学生今后的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为进一步增强初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应当在初中学校里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首先,这一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并自觉用法律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其次,这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初中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势所趋,应当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案例式教学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于所有学生,因此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并因此产生厌学情绪。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实际案例的过程中顺利掌握法律知识,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与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应当将理论与具体的实例相结合,以案例讲述的方式引发学生共鸣。
例如,在讲解《理解权利义务》一课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使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确二者之间并非单纯的对立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便可以借助案例教学的方式,举出“警察”这一实例。通过生活中的观察,部分学生认为警察能够执法,因此具备许多权利,但对这一职业应尽的义务了解不足。通过解读案例,能够使初中学生认识到警察也是需要履行义务的,因为执法的过程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如此则能够升华学生对警察这一职业的理解,并由此加深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掌握程度。
(二)体验式教学
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大多是指导性的内容,倘若单从理论方面理解则难以掌握其内在精髓。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获得切实的生活体验的同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此,教师应当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并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规范自身的行为,真正达到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遵守规则》一课时,为贯彻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通過开展班级内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制定活动规则,并且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规则意识,在活动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或者可以选择情景代入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举出“公交车上有人大声喧哗”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情境中存在的违反规则的行为,并且分析其不良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丰富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因而能够收获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开展课外活动
除了上述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升华所学内容,即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播放图片幻灯片或者视音频等材料,甚至组织法院庭审观摩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法律相关课外活动的同时,丰富法律知识的储备,并且将所学应用于分析实例。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活动内容与所思所感进行自主总结,从而使所学内容得到升华。最后,学生应当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反思,并将活动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讲授《预防犯罪》一课时,为贯彻课外活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开展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实例,并派遣代表在课堂中展示交流。展示结束后,教师应当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在课堂的升华阶段,教师应当进一步拓展所学知识,例如“违法犯罪的预防”、“法律底线”和“刑事处罚犯罪”等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收集相关案例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社区走访、问卷调查等活动,以拉近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地调动,进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全面总结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分析能不断加强学生法律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正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教育实施策略[J].法制博览,2019,{4}(20):295.
[2]蒋绍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4}(20):35-36.
[3]周敏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