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急抢险是施工单位经常遇到的一种突发情况。本文针对施工单位应如何参与应急抢险施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单位;应急抢险;对策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2000年至2010年全国安全事故总量年均增长6.28%,近年来每月发生1.2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500亿,约占GDP总量的6%。关键时刻,施工单位在应急抢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抢险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与日常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抢修战线长、施工力量分散、抢险工期工作人员疲劳作战等现象,造成安全管理难度大。本文针对施工单位参与应急抢险施工中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1 应急抢险施工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应急抢险施工是在陆路、水路交通不畅甚至中断和电力、通信、供水中断,现场环境复杂,未知因素多等特定的施工条件下进行的,与普通的工程施工有着本质差别。施工特点主要如下。
1.1 施工强度高
无论突发性灾害还是缓发性灾害,其成灾强度都有一个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的过程,除险速度越快,减灾效果越明显,因此,应急抢险必须要努力克服现场困难,确保“人停机不歇”地持续高强度施工,才能早日解除险情。
1.2 抢险方案依靠经验制定
发生自然灾害后,现场地形、地貌等情况较原来发生很大变化,如果进行详细的勘察,限于抢险的紧迫性,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工程技术专家只能在初步勘察和通过各种可能途经搜集零星资料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经验在短时间内制定出抢险方案,在抢险施工中遇到新的情况,再对方案进行灵活调整。
1.3 设备物资保障困难
自然灾害往往造成道路中断、桥梁被毁、河流改道、电力通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陆路、水路交通运输条件均难以保证,施工人员、设备、材料及给养等到达现场十分困难;若选择空中运输,目前最大的运输直升机,吊运能力也仅为15t左右,吊运的设备功率小、能效低,且天气状况对直升机起降影响很大。设备、油料、食品等供应不及时不仅会影响抢险进度,还会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1.4 自然条件恶劣
受后勤保障条件限制,现场食宿条件难以满足基本生活条件需求。施工人员全部住在帐篷里,时刻受到暴雨、炎热高温或严寒天气侵袭,人员体能消耗巨大,对战斗力有一定的影响。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次生灾害,极大地威胁着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夜间抢险施工现场照明条件差,安全隐患极大。
2 施工单位参与应急抢险施工的对策
2.1 反应快速
突出表现有“四个快”。一是获取信息快。在纵向上,坚持24h值班制度,遇有情况及时上传下达;在横向上,加强与当地政府应急办和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二是决策部署快。施工单位在接领任务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制定单位机动和各类保障方案。三是集结行动快。按照就近、快速的原则,先后从附近区域紧急抽调人员、设备,采取摩托化行进、空运、铁路运输等多种机动方式到达目的地,为抢险赢得时间。四是抢险方案制定快。抢险单位经长途机动到达抢险现场后,工程技术专家立即展开勘察灾情、制定方案的战斗中,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方案。
2.2 组建精干高效的抢险指挥系统
施工单位在受领抢险任务后,在抢险工地的驻地建立“救灾指挥组织机构”。“救灾指挥部”采取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技术质量安全组、现场指挥协调组、设备物资生活保障组、综合组共5个组。各组组成和职能是:领导组由施工单位参与应急救援主要领导组成,主要职能是决定单位调动、任务分工、施工组织等重大事项。技术质量安全组由工程技术专家组成,主要职能是负责抢险技术工作和现场质量安全工作。现场指挥协调组主要职能是负责现场施工组织指挥。设备物资生活保障组下设3个小组,即设备物资小组、生活物资小组、医疗和卫生防疫小组,主要职能是设备、物资筹措、运输和单位全体人员生活、医疗保障。综合组主要职能协调各小组工作、文件整理发放、对外联系、通信保障等。
2.3 大力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2.3.1 施工组织管理
一是技术质量管理。快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主要交待施工技术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技术质量人员在施工现场24h值班,发现问题后,及时对技术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二是现场调度管理。調度人员24h值班,主要负责安排调整施工作业面、施工人员和设备,以及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协调会制度。每天召集各分组领导召开协调会,必要时邀请政府部门人员参会,主要是讲评前一天任务完成情况,布置第二天工作,提出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研究贯彻上级精神以及人员、设备组织调动等重大问题。四是统计报表制度。每班对完成工程量、工作面布置、人员、设备投入及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统计,每天定时向上级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统计报表制度为上级决策和各级之间的沟通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3.2 施工安全管理
抢险施工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滚石打击、塌滑体坍塌、高处坠落、机械及车辆伤害、淹溺、爆破、火药爆炸等,施工人员在作业环境不良和心理、生理极度超限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主要安全管理措施有:一是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让全体参与救援人员了解危险情况及防范方法。二是加强作业现场检查。对危险部位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旁站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三是加强监测。安排专人用仪器及肉眼24h对山体、滑坡体、水位等进行监测,发生险情及时预警。加强与地方水文、气象部门联系,上游洪峰或恶劣天气来临前,做好应对措施。四是坚持“三工”制度。各施工班组认真开展班前安全会和预知危险活动,坚持工前交底、工中检查、工后讲评的“三工”制度来控制安全。五是制定人员紧急避险预案。从情况的发现、报告、信号发出、紧急避险组织、自救、注意事项等作出了规定,开辟避险通道和场地,并保持撤离道路和场地畅通。
2.3.3 施工人员管理
扎实抓好抢险一线人员管理,把快速高效的方针贯穿到救援行动的全过程。一是建立健全抢险中施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覆盖,不留空挡,不留死角,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能牢牢掌握控制施工单位。二是因地制宜加强日常生活制度。重点进行清点人员、讲评当天工作情况和安排布置次日工作。三是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四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抢险现场环境极度恶劣、险情随时可能发生,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现场鼓动,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有效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
2.4 后勤保障有力
应急抢险施工,打的是装备和技术、靠的是保障和供应,各类后勤保障必须配套、完善和有效,只有后勤保障跟得上,抢险战斗才能打得赢。抢险时后勤保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时间短、供应急、交通运输不便、当地市场不稳定、外地市场采购运输困难等,必须把后勤保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实际抢险过程中,施工单位按照“联合当地、立足自我”的工作思路来抓好保障工作,除设备物资的自我保障外,通用设备、物资、食品等则积极协调政府及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就地、就近、就快解决,较好地满足了抢险任务需要。为了防止非战斗减员,抢险中注意做好医疗保障,做到定时巡诊,对临时住宿区定时消毒,做好感冒中暑、急性肠炎等抢险常见疾病的防治,确保救灾人员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施工单位;应急抢险;对策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2000年至2010年全国安全事故总量年均增长6.28%,近年来每月发生1.2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500亿,约占GDP总量的6%。关键时刻,施工单位在应急抢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抢险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与日常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抢修战线长、施工力量分散、抢险工期工作人员疲劳作战等现象,造成安全管理难度大。本文针对施工单位参与应急抢险施工中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1 应急抢险施工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应急抢险施工是在陆路、水路交通不畅甚至中断和电力、通信、供水中断,现场环境复杂,未知因素多等特定的施工条件下进行的,与普通的工程施工有着本质差别。施工特点主要如下。
1.1 施工强度高
无论突发性灾害还是缓发性灾害,其成灾强度都有一个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的过程,除险速度越快,减灾效果越明显,因此,应急抢险必须要努力克服现场困难,确保“人停机不歇”地持续高强度施工,才能早日解除险情。
1.2 抢险方案依靠经验制定
发生自然灾害后,现场地形、地貌等情况较原来发生很大变化,如果进行详细的勘察,限于抢险的紧迫性,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工程技术专家只能在初步勘察和通过各种可能途经搜集零星资料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经验在短时间内制定出抢险方案,在抢险施工中遇到新的情况,再对方案进行灵活调整。
1.3 设备物资保障困难
自然灾害往往造成道路中断、桥梁被毁、河流改道、电力通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陆路、水路交通运输条件均难以保证,施工人员、设备、材料及给养等到达现场十分困难;若选择空中运输,目前最大的运输直升机,吊运能力也仅为15t左右,吊运的设备功率小、能效低,且天气状况对直升机起降影响很大。设备、油料、食品等供应不及时不仅会影响抢险进度,还会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1.4 自然条件恶劣
受后勤保障条件限制,现场食宿条件难以满足基本生活条件需求。施工人员全部住在帐篷里,时刻受到暴雨、炎热高温或严寒天气侵袭,人员体能消耗巨大,对战斗力有一定的影响。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次生灾害,极大地威胁着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夜间抢险施工现场照明条件差,安全隐患极大。
2 施工单位参与应急抢险施工的对策
2.1 反应快速
突出表现有“四个快”。一是获取信息快。在纵向上,坚持24h值班制度,遇有情况及时上传下达;在横向上,加强与当地政府应急办和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二是决策部署快。施工单位在接领任务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制定单位机动和各类保障方案。三是集结行动快。按照就近、快速的原则,先后从附近区域紧急抽调人员、设备,采取摩托化行进、空运、铁路运输等多种机动方式到达目的地,为抢险赢得时间。四是抢险方案制定快。抢险单位经长途机动到达抢险现场后,工程技术专家立即展开勘察灾情、制定方案的战斗中,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方案。
2.2 组建精干高效的抢险指挥系统
施工单位在受领抢险任务后,在抢险工地的驻地建立“救灾指挥组织机构”。“救灾指挥部”采取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技术质量安全组、现场指挥协调组、设备物资生活保障组、综合组共5个组。各组组成和职能是:领导组由施工单位参与应急救援主要领导组成,主要职能是决定单位调动、任务分工、施工组织等重大事项。技术质量安全组由工程技术专家组成,主要职能是负责抢险技术工作和现场质量安全工作。现场指挥协调组主要职能是负责现场施工组织指挥。设备物资生活保障组下设3个小组,即设备物资小组、生活物资小组、医疗和卫生防疫小组,主要职能是设备、物资筹措、运输和单位全体人员生活、医疗保障。综合组主要职能协调各小组工作、文件整理发放、对外联系、通信保障等。
2.3 大力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2.3.1 施工组织管理
一是技术质量管理。快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主要交待施工技术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技术质量人员在施工现场24h值班,发现问题后,及时对技术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二是现场调度管理。調度人员24h值班,主要负责安排调整施工作业面、施工人员和设备,以及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协调会制度。每天召集各分组领导召开协调会,必要时邀请政府部门人员参会,主要是讲评前一天任务完成情况,布置第二天工作,提出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研究贯彻上级精神以及人员、设备组织调动等重大问题。四是统计报表制度。每班对完成工程量、工作面布置、人员、设备投入及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统计,每天定时向上级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统计报表制度为上级决策和各级之间的沟通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3.2 施工安全管理
抢险施工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滚石打击、塌滑体坍塌、高处坠落、机械及车辆伤害、淹溺、爆破、火药爆炸等,施工人员在作业环境不良和心理、生理极度超限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主要安全管理措施有:一是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让全体参与救援人员了解危险情况及防范方法。二是加强作业现场检查。对危险部位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旁站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三是加强监测。安排专人用仪器及肉眼24h对山体、滑坡体、水位等进行监测,发生险情及时预警。加强与地方水文、气象部门联系,上游洪峰或恶劣天气来临前,做好应对措施。四是坚持“三工”制度。各施工班组认真开展班前安全会和预知危险活动,坚持工前交底、工中检查、工后讲评的“三工”制度来控制安全。五是制定人员紧急避险预案。从情况的发现、报告、信号发出、紧急避险组织、自救、注意事项等作出了规定,开辟避险通道和场地,并保持撤离道路和场地畅通。
2.3.3 施工人员管理
扎实抓好抢险一线人员管理,把快速高效的方针贯穿到救援行动的全过程。一是建立健全抢险中施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覆盖,不留空挡,不留死角,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能牢牢掌握控制施工单位。二是因地制宜加强日常生活制度。重点进行清点人员、讲评当天工作情况和安排布置次日工作。三是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四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抢险现场环境极度恶劣、险情随时可能发生,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现场鼓动,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有效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
2.4 后勤保障有力
应急抢险施工,打的是装备和技术、靠的是保障和供应,各类后勤保障必须配套、完善和有效,只有后勤保障跟得上,抢险战斗才能打得赢。抢险时后勤保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时间短、供应急、交通运输不便、当地市场不稳定、外地市场采购运输困难等,必须把后勤保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实际抢险过程中,施工单位按照“联合当地、立足自我”的工作思路来抓好保障工作,除设备物资的自我保障外,通用设备、物资、食品等则积极协调政府及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就地、就近、就快解决,较好地满足了抢险任务需要。为了防止非战斗减员,抢险中注意做好医疗保障,做到定时巡诊,对临时住宿区定时消毒,做好感冒中暑、急性肠炎等抢险常见疾病的防治,确保救灾人员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