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为39.6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2.19±3.42)d,对照组为(18.75±4.75)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与各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的是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治疗48h内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h以上出现新的肺实质性炎症,是机械通气患者最主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分为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两种[1]。根据国外报道,VAP的发生率约为11%~70%,病死率则高达45%~75%。VAP可导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增多、病死率升高,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VAP的发生至关重要。集束化护理又称集束化干预、捆绑式干预,指的是当病人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治疗时,医护人员所提供的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护理干预集合。本研究对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我院ICU病房使用呼吸机救治的126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其中观察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28~78岁,平均(61.3±5.4)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5例,重症颅脑损伤18例,农药中毒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39例,女24例,年龄29~77岁,平均(60.8±5.7)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3例,重症颅脑损伤19例,农药中毒1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把握准确的吸痰时机,抬高床头30~45°,避免导致患者误吸与细菌移植。观察组则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呼吸道护理干预
①根据口腔PH值以及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漱口液,口腔护理2次/d,防止口咽部定植菌进入到呼吸道内引发VAP。②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对气管导管进行消毒,护理前将气管插管球囊内充气,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避免分泌物与口腔护理液流入下呼吸道,引发感染。护理时护士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气道内壁受损与坏死的风险。③加强措施温化、湿化机械通气人工气道,以减少气道粘膜损伤。护士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来调整湿化量,湿化液量500~1000ml/d,近端气道温度调节至37℃,气体湿度60%~70%,每日更换湿化器内灭菌用水。④掌握吸痰技巧与时机,减少不必要吸痰,以减轻黏膜损伤,采用一吸、二叩、三吸的方法进行吸痰,注意进食30min内避免吸痰。吸痰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评估痰液分度,适当湿化痰液[2],若发现痰液黏稠上报主管医师,视情况给予化痰药物处理。
1.2.2 体位护理干预
仰卧位容易导致反流误吸,故可采取半卧位,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促使痰液咳出或引流出,如若翻身、叩背处理仍旧无法咳出痰液的,给予适当化痰药物。
1.2.3 呼吸机管路护理
呼吸机管路或集水瓶的冷凝水,应避免倒流入肺,并定期排空、消毒收集瓶。使用一次性管路与细菌过滤器,每隔24~48h更换1次,将集水杯置于呼吸机管路最低部,统一消毒处理,调整体位时需注意防止冷凝水倒流。
1.2.4 鼻饲护理
鼻饲前先吸痰,检查胃内是否存在潴留,腹部肠鸣音消失或胃潴留量>150ml,暂停鼻饲,并适当延长间隔时间。鼻饲液的选择一般自低至高,温度控制在40~41℃,速度由慢至快,避免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胀腹泻。鼻饲时若无禁忌这,应将床头抬高40~60°。鼻饲后30min内保持半卧位,不可进行不必要的翻身、叩背及吸痰等。
患者进食时采取半卧位,少量多餐,鼻饲时注意将气囊充气,喂食过程中避免吸痰。
1.2.5 每日唤醒计划
镇静唤醒指的是每日清晨暂时停止使用镇静药,试行脱机、拔管。采取自主呼吸试验行脱机筛查,便于重新评估病情,并评价脱机指数。对于心肺功能较稳定的患者,拔管脱机试验顺利的,可脱机处理,不顺利者,则次日再行脱机唤醒试验。唤醒期间内,加强护理人员观察与评估,避免发生人机对抗或意外拔管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为39.6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2.19±3.42)d,对照组为(18.75±4.75)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3. 讨论
随着机械通气在ICU病房的广泛使用,VAP成为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ICU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由于长期卧床,患者的气道清除能力下降,咳嗽及吞咽功能受限,口腔分泌物无法吐出或咽下,一旦出现惊厥、抽搐等症状,呼吸肌痉挛与松弛交替,极易引发误吸与反流,导致口腔与胃肠道正常菌群异位,引发VAP[3]。VAP患者的肺部感染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起来较为困难,也是导致通气治疗失败的首要因素。
对于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往往效果欠佳,本研究采取呼吸机集束化护理起到了满意疗效,患者的VAP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呼吸机集束化护理作为主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具针对性与目的性[4]。集束化护理时,恰当的气道湿化能有效防止因气道湿化不足导致的吸痰困难,减少肺部感染,同时能防止因气道湿化过度导致的黏膜水肿,进而引起气道狭窄,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细菌定植,避免口咽部细菌下行引发VAP。鼻饲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此外注意保持鼻饲管畅通,防止频繁更换增加感染风险。此外,在整个护理干预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最大限度降低VAP发生的风险。在实施上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外,及早脱机,缩短上机时间十分必要,对于减少VAP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与各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谭景予,陈锦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31-733.
[2] 李彦平,韩新宏,付志梅.采取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8-49.
[3] 黄淑萍,吴惠娴,曾顺芳,等.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197-198.
[4] 环晓锋,杜娟,吴春燕.集束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运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71-73.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的是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治疗48h内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h以上出现新的肺实质性炎症,是机械通气患者最主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分为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两种[1]。根据国外报道,VAP的发生率约为11%~70%,病死率则高达45%~75%。VAP可导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增多、病死率升高,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VAP的发生至关重要。集束化护理又称集束化干预、捆绑式干预,指的是当病人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治疗时,医护人员所提供的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护理干预集合。本研究对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我院ICU病房使用呼吸机救治的126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其中观察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28~78岁,平均(61.3±5.4)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5例,重症颅脑损伤18例,农药中毒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39例,女24例,年龄29~77岁,平均(60.8±5.7)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3例,重症颅脑损伤19例,农药中毒1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把握准确的吸痰时机,抬高床头30~45°,避免导致患者误吸与细菌移植。观察组则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呼吸道护理干预
①根据口腔PH值以及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漱口液,口腔护理2次/d,防止口咽部定植菌进入到呼吸道内引发VAP。②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对气管导管进行消毒,护理前将气管插管球囊内充气,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避免分泌物与口腔护理液流入下呼吸道,引发感染。护理时护士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气道内壁受损与坏死的风险。③加强措施温化、湿化机械通气人工气道,以减少气道粘膜损伤。护士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来调整湿化量,湿化液量500~1000ml/d,近端气道温度调节至37℃,气体湿度60%~70%,每日更换湿化器内灭菌用水。④掌握吸痰技巧与时机,减少不必要吸痰,以减轻黏膜损伤,采用一吸、二叩、三吸的方法进行吸痰,注意进食30min内避免吸痰。吸痰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评估痰液分度,适当湿化痰液[2],若发现痰液黏稠上报主管医师,视情况给予化痰药物处理。
1.2.2 体位护理干预
仰卧位容易导致反流误吸,故可采取半卧位,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促使痰液咳出或引流出,如若翻身、叩背处理仍旧无法咳出痰液的,给予适当化痰药物。
1.2.3 呼吸机管路护理
呼吸机管路或集水瓶的冷凝水,应避免倒流入肺,并定期排空、消毒收集瓶。使用一次性管路与细菌过滤器,每隔24~48h更换1次,将集水杯置于呼吸机管路最低部,统一消毒处理,调整体位时需注意防止冷凝水倒流。
1.2.4 鼻饲护理
鼻饲前先吸痰,检查胃内是否存在潴留,腹部肠鸣音消失或胃潴留量>150ml,暂停鼻饲,并适当延长间隔时间。鼻饲液的选择一般自低至高,温度控制在40~41℃,速度由慢至快,避免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胀腹泻。鼻饲时若无禁忌这,应将床头抬高40~60°。鼻饲后30min内保持半卧位,不可进行不必要的翻身、叩背及吸痰等。
患者进食时采取半卧位,少量多餐,鼻饲时注意将气囊充气,喂食过程中避免吸痰。
1.2.5 每日唤醒计划
镇静唤醒指的是每日清晨暂时停止使用镇静药,试行脱机、拔管。采取自主呼吸试验行脱机筛查,便于重新评估病情,并评价脱机指数。对于心肺功能较稳定的患者,拔管脱机试验顺利的,可脱机处理,不顺利者,则次日再行脱机唤醒试验。唤醒期间内,加强护理人员观察与评估,避免发生人机对抗或意外拔管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为39.6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2.19±3.42)d,对照组为(18.75±4.75)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3. 讨论
随着机械通气在ICU病房的广泛使用,VAP成为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ICU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由于长期卧床,患者的气道清除能力下降,咳嗽及吞咽功能受限,口腔分泌物无法吐出或咽下,一旦出现惊厥、抽搐等症状,呼吸肌痉挛与松弛交替,极易引发误吸与反流,导致口腔与胃肠道正常菌群异位,引发VAP[3]。VAP患者的肺部感染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起来较为困难,也是导致通气治疗失败的首要因素。
对于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往往效果欠佳,本研究采取呼吸机集束化护理起到了满意疗效,患者的VAP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呼吸机集束化护理作为主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具针对性与目的性[4]。集束化护理时,恰当的气道湿化能有效防止因气道湿化不足导致的吸痰困难,减少肺部感染,同时能防止因气道湿化过度导致的黏膜水肿,进而引起气道狭窄,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细菌定植,避免口咽部细菌下行引发VAP。鼻饲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此外注意保持鼻饲管畅通,防止频繁更换增加感染风险。此外,在整个护理干预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最大限度降低VAP发生的风险。在实施上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外,及早脱机,缩短上机时间十分必要,对于减少VAP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与各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谭景予,陈锦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31-733.
[2] 李彦平,韩新宏,付志梅.采取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8-49.
[3] 黄淑萍,吴惠娴,曾顺芳,等.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197-198.
[4] 环晓锋,杜娟,吴春燕.集束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运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