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了,怎么办?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fe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儿童;恐惧心理;对策分析
  “妈妈,我怕黑,对面窗口有大灰狼。”“我害怕离开爸爸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我怕自己一个人睡,因为小偷每天晚上都会来。”“换了新环境,我害怕同学不和我玩,我不去学校了。”在心理咨询中,经常有家长询问为什么孩子如此胆小,行动上畏畏缩缩,遇到困难又哭又闹,是不自信,天生胆小?还是得了“恐怖症”?
  一、儿童恐惧心理现状
  理论上,恐怖症(Phobia)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个体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个体所害怕的物体或处境是外在的(个体身体以外的),尽管当时并没有真正的危险,但个体仍然极力回避所害怕的物体或处境。个体知道自己的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应该、不合理的,但这种认知并不能阻止恐怖发作。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害怕某种东西,这种“害怕”情绪已经泛化或影响正常生活。
  恐惧(fear)或恐怖是人类基本的原始情绪。它在日常生活中广为存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给人的刺激也有深有浅。恐惧存在着不同的程度和发展阶段,如不安、担心、害怕、恐怖等,恐惧的发展有着正常和异常的表现状态。“恐惧”不同于“恐怖症”,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常常被混淆使用。事实上,恐惧是一种情绪体验,即对某种事物或者情景产生焦虑和害怕。恐惧也是儿童正常发展中普遍具有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儿童对周围环境的一种必要的、健康的反应。例如,一般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境,如黑暗、动物、传说中的鬼怪、死亡、登高、雷电等会产生恐惧,但这类恐惧程度轻、时间短,为正常情绪反应。若恐怖的表现较为严重而持久,并且恐怖情绪已经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活,这种恐怖情绪便成了一种心理障碍或病理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恐怖症的患病率目前尚无确切报道,但存有较明显恐惧心理的孩子却为数不少。
  存在恐惧情绪的儿童,遇到的事物与情境并无危险或仅有一定的危险,但其表现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并由此产生回避、退缩行为而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和社交等。且这些儿童个性比较内向、胆小、被动、羞怯、依赖性强,遇事易焦虑不安。因此,缓解儿童恐惧心理对儿童人格的发展与塑造有积极作用。
  二、儿童恐惧心理来自哪里?
  有的孩子害怕黑夜、黑影等黑的东西,这可能与其知识欠缺、生活经验贫乏有关。孩子因为没有生活经验,不知道天黑了会发生什么事,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释黑暗这个概念,因此越想越害怕。
  恐惧感也会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孩子在看到或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时,即使自身处境并无任何引起恐惧的因素也会坐立不安。例如看到其他人见到蟑螂后的恐惧反应,孩子以后见到蟑螂也会大喊大叫。
  恐惧心理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不当也有关,例如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讲一些鬼怪故事,或是当孩子看了带有恐怖色彩的影视片和图书时,进行种种消极暗示,让其内心产生恐惧感。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有的孩子不肯睡觉或者贪玩,家长便威胁“再不停止,妖怪(坏人)就回来抓你”。
  最常见的恐惧心理来自外在强刺激。如果孩子幼时受到过强烈的刺激,以后碰到类似的事物,甚至碰到比较轻微的刺激,也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应。例如,有的小孩被车门夹过,带来身体上的巨大疼痛,他或许就会对车门,甚至是门产生恐惧和排斥感。
  恐惧、害怕是人类为了躲避伤害而表现出的自我防御反应,它不是一种可怕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反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当孩子表现出胆小畏惧时,父母不用过于担心。许多时候,随着年龄增长,恐惧会逐渐消失,并不影响孩子的生活、行为与社会活动。但如果孩子的恐惧心理过度强烈,以致影响到他正常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了。如何干预又或是用什么办法进行干预,需要视具体情况。在日常咨询中有几种典型的“恐惧情绪”例子,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三、儿童恐惧心理分析
  【案例一】
  童某,男,九岁。其妈妈倾诉,童某从一年级开始就畏畏缩缩,害怕自己一个人待着,有时候在学校被老师单独留下,不管是留下来帮忙为班级做好事,还是订正作业,如果时间过长便开始哭泣,有时候还会大吵大闹要找妈妈。平时出门一定要跟着妈妈,不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大大方方地和他人交往。家长一度怀疑孩子得了社交恐怖症,但找专业机构做心理测验仍不能确诊,因此想通过心理咨询的途径,缓解孩子的恐惧情绪。
  在通过前两次以建立信任感为目的的咨询后,童某开始敢自己一个人与我相处了(之前都是妈妈带着,摆沙盘及聊一些学校的趣事等)。在咨询过程中,我了解到,原来孩子害怕,害怕自己一个人待着,主要原因在于,其幼儿时期是由奶奶带着住在乡下,和爸爸妈妈相处比较少。因为是住在乡下,据说治安不是很好,又是男孩子,奶奶很看重,所以经常告诉他外面有很多坏人会把他抓走,除了奶奶,不要和其他人说话,不要和其他小孩子玩,不然哪天掉水里就没命了。因此,孩子显得非常胆小,什么事都粘着奶奶。后来到了城市,奶奶没有跟来,他还大哭大闹了一场。现在情况比较好转,但外出时还是要和大人紧紧粘着,不敢自己一个人行动。
  这类恐惧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外界的信息。家长把外界的不安全因素过分扩大,将“外面有很多坏人”这种恐惧信念不断传递给孩子。对于心智尚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儿童青少年而言,恐惧信息所造成的恐惧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往往会禁锢其智力的发育,阻碍其人格的正常发展,影响其身心健康。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第四次咨询时,我开始有意识地以理性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是艾利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的一项技术,对儿童恐惧心理的缓解有积极的作用。艾利斯认为,这一方法使得咨询师得以用科学的方式向儿童所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的、关于他人的以及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在咨询中,咨询师可以采用辩论的方法向儿童积极主动地不断发问。提问一般分为质疑和夸张两种形式。
  在咨询中,我直接问孩子,为什么觉得外面不安全。孩子告诉我,因为有很多坏人会把他抓走。我连续提问了几个问题:“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外面有很多坏人?”“为什么其他人不害怕坏人?”“为什么坏人只抓你不去抓别人?”“你为什么觉得坏人会抓你?”一般来说,像这样恐惧情绪明显的孩子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虽然他们往往不加批判地接受了许多现成的看法,但面对质疑,他们也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信念辩解。因此,咨询师需要不断努力,借助辩论过程的不断重复,使对方感到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护变得理屈词穷,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他们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的、不符合逻辑的,是站不住脚的。而后才能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在之后的咨询中,我以问题形式引导孩子去思考,让他明白自己想法的不合理之处。如在针对“怕被老师留”这件事中,孩子说:“老师特别喜欢留我,不让我回家,如果不哭可能会被留到很晚甚至不能回家,所以我要哭,哭了就能回去。”我问:“是不是老师什么事都不用做,专门留你?是不是老师晚上都不回家?要不要直接告诉老师不要留你?”孩子对我的提问感到很滑稽,觉得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在这里,咨询师在提问时要抓住对方的不合理之处发问,让对方在这一过程中也感到自己的想法无道理甚至可笑,这样比较容易心服口服。
  咨询中这样的案例不少,这些孩子的恐惧情绪来源于外在不合理的信息,加上自己理解上的失误,导致恐惧情绪不断蔓延。针对这些情况,采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的恐惧情绪。
  【案例二】
  白某,七岁女生,母亲反映其最近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从一年级开始,白某已经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但在寒假有一次去旅游,晚上住在民居,有小偷入门偷东西,其刚好醒过来看到,吓了一跳,从此以后就不敢一个人睡觉了。现在有时候夜里去洗手间还不敢一个人去,原因是“怕小偷”。经常是去洗手间走了一半路,她就吓得躲到墙角不敢动了。母亲觉得这件事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求助于心理咨询。
  按照母亲所言,孩子的恐惧来源于外在刺激。考虑到孩子年龄比较小,若以理性情绪疗法来与之辩论,效果恐不理想,因此我选择更多应用于治疗恐怖症的暴露疗法。该方法对治疗具体的恐怖症十分有效,让孩子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焦虑、恐惧的刺激,可使患者对恐怖性刺激的敏感性逐步降低。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发现其对“半夜遇到小偷”这件事印象很深,但对于具体细节没有印象。后孩子回忆,当时迷迷糊糊中只看到一个影子跳出去,醒来才知道自己的小书包被偷走了。因此现在脑海中的小偷形象来源于影星“憨豆先生”。通过多方了解得知,孩子喜欢看电影《憨豆先生》,不知不觉将两者的形象进行了重构。因此需要判断孩子焦虑的根源是“小偷”还是担心“东西被偷走”,明确了焦虑来源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咨询。
  后续的几次面谈发现,孩子担心的是自己的东西被抢走,这也与平时父母经常以遭遇小偷这件事教育孩子,让孩子注意安全,有时还会特意将新闻中类似的故事夸大了告诉孩子有关。这其实是一种对负面信息强化的过程,让不好的刺激不断在孩子心中重现。因此在咨询中,我制定计划,逐步让孩子接受小偷存在,但不是次次都来找你,你的东西只要看管好了就不会丢这样类似的客观事实,淡化对本事件的恐惧感,并建议父母减少对孩子“不安全”因素的刺激,让孩子真正不再恐惧。
  四、小结与思考
  恐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孩子出现恐惧的心理是正常的,少的、弱的刺激对孩子不会构成伤害,如果出现强刺激要及时给予安抚,以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对于孩子的恐惧心理,要具体根据孩子的年龄、刺激源、恐惧程度等制定相应的咨询计划,才有利于孩子真正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阳光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很多人对我们做教师的,多少有些羡慕,认为我们身为教师,在子女教育方面一定比较内行。这种想法其实也很正常:我们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经验不说,只谈教训,十多年下来,也积累了好多,教育起自己的孩子来,确实应该更得心应手。但冷静地看,我们也会发现,中小学老师的子女在成长历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还远远比不上其他家庭的孩子。教师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误区等待我们去研究和
中国足坛炙手可热的球星,近期当属奥斯卡,由他引发的上海上港与广州富力大规模球场冲突,险些让中超赛场再度沦为“全武行”。奥斯卡的动作是否存在恶意?是也非也要看足协最后的裁决,但是就现场情况而言,主裁判周刚当时的判罚显然是合理的。如果贸然给奥斯卡出示红牌,恐怕将引来场上更大的纷争,这个巴西人使出这两脚“弹腿”时,心里九成憋着坏水儿。给李提香和陈志钊的红牌有理有据,没毛病。但我还是想给周老师提一个不成熟
〔关键词〕双生子实验;遗传与环境;成熟;学习  一、引言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成熟意味着身心发育过程的完成,从总体而言,人类个体的发育成熟大约为17~18岁。从出生到成熟被视为广义的儿童期,对这一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就构成了“儿童发展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框架。儿童发展心理学要研究儿童心理的
[摘要]在咨询中,来访者反映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一种人,到底该以何种状态呈现在他人面前,这触及的正是“自我意识”和“自我同一性”的话题。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时会对自我产生迷茫,因为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了自己的多面性,甚至是人格的不稳定性,再加上以往从未遇到这种情况,所以会对自我产生疑惑及一系列问题。在辅导的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指导来访者改变以前的不合理信念,
[摘要]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9所中学的155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陪伴、学习效能感均较差;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不同的中学生,其学习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拒绝和过度保护与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情感温暖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父母陪伴中,学习陪伴、娱乐陪伴、情感陪伴、养
七年前,深圳没能刹住滑向低谷的车轮,黯然降级。看台上,有一位抱着孩子的父亲,满脸不甘地拿出标语,上面写着:老子会回来的!一晃七年,“老子”怀抱的孩子已长成青葱少年,深圳在中甲联赛末轮成功逆袭绿城,冲超成功,父子俩在现场打出标语,上面换成:七年了!老子终于回来了!球队从1997年征战甲A开始,一直到中超元年拿到俱乐部首个顶级联赛冠军,之后在2011年降级。深圳足球的身份变换无常,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摘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本文浅述了教师热爱学生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意义,同时扼要地概述了热爱学生的方略。  关键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关系;平等相待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要表现在热爱学生上。这种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教师优秀品格的标志,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条件,是教师赢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动力。    一、热爱学生的含义    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要
铁岭县野生贡榛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7月,坐落于中国榛子产业第一县铁岭县。这里佳山秀水,林果丰茂,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合作社注册资本82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榛子生产及品牌化经营,并为社员提供产、供、销、技术咨询一条龙服务,以“弘扬榛子文化、增进社会福祉”“服务社员、谋求社员共同利益”为宗旨。总社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下辖一个分社、一个榛子加工厂及多家门店,带动成员200多户。合作社自成立以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著名作家 余秋雨  对语言没有自信,对文化一定没有自信。我们现在在努力构造文化自信心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复
图一:“神笔警探”中国第一人图二:华人神探李昌钰为他别奖章图三:“神笔警探”刻骨画人图四:林宇辉所画的模拟画像与嫌犯克里斯滕森十分相似  他是个擅长画画的特殊警察,参加《挑战不可能》节目,把撒贝宁惊呆,华人神探李昌钰点赞;震惊中美两国的章莹颖失踪案发生后,他靠两幅模拟画像,帮FBI将犯罪嫌疑人克里斯滕森迅速擒获;2018年4月,他凭一名女孩3岁时的一张照片,帮成都司机找到失踪24年女儿;如今,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