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过几天,公司一个搬运工对他说,建行来的,你不要太翘尾巴,你是我雇的,我是股东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这是闽商的精神写照。在晋江最大民企恒安集团的总部大楼上,“诚信、拼搏、创新、奉献”的大字醒目。以136万元资产的乡镇企业起步,恒安如今成为中国最大的生活用纸和妇幼卫生用品制造商、年利润逾30亿元。成功背后是公司创始人、CEO许连捷共赢共享的经营智慧,在自发、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公司做大做强,许连捷也完成了从小企业主到行业领袖级企业家的转身。
“众人扛山”
混合所有制的实际做法对于许连捷来说并不陌生,29年之前恒安就由国资、民资、外资一同创立。
许连捷1953年生于晋江农村,“小学都没毕业”、长期务农的他1981年开始创业,先后创办服装厂、拉链厂。认定卫生巾一定会有市场前景,他决定转入当时由国营机构垄断的卫生巾市场。如何做?办一家中外合资的乡镇企业。
1985年,许连捷及其亲朋、香港天利贸易公司(港商施文博)和晋江安海镇政府共同出资136万元创建了恒安。此举是自发探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而且混合得很彻底:国资、民资、外资均有,三分天下,无一股独大。公司成立后,当地政府的代表出任董事长。三三制混合的好处包括:彼时改革开放不久,国资参与利于经营的开展;港资加入,带来资金支持及更开阔的视野、市场化的经营理念与方法。许连捷对于这一主动合作的产物的评价是,“在与别人合作时,我说任何的一种事物,是没办法绝对平衡的,但是只要你抱着自己得49%,让别人得51%的这么一种心理,你就会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
公司成立时有不少小股东,其中一些人和许连捷同村,一些人是联合创始人,如杨荣春、洪青山、现任恒安执行总裁的许水深(许连捷堂弟)父亲等。很多人是受许连捷之邀、受其影响而来,并得到支持,如许连捷个人借钱给一些员工入股。可以说,恒安成立时,形成一种由核心人物许连捷带领,很多人共同打天下,共担风险并同享成果的格局。用恒安一位执行董事的福建方言来说,就是众人扛山山会动。
199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开展乡镇企业改制,恒安在晋江率先改制了。
股散人聚
恒安成立不久即推行员工持股,是中国较早推员工持股的民企,这深化了混合所有制。从1987年开始,恒安通过在各地设立分公司,吸纳经营者入股,各销售片区负责人持有较多股份,员工人人持有股份,这助力了公司发展。如,最初到外地开拓业务的员工基本都是晋江人,人生地不熟,搞业务难度不小,还会面临人身安全问题。人人持股,显然有助于解决问题、激发活力。结果是,恒安股东数量成百上千,包括搬运工也持股。持股还有财务政策资助,比如员工购买3万股,自己拿出1万元、公司借给两万元(计算利息)。
许连捷认为:“真正创造价值的是员工。只要你来工作,就让你共同分享发展成果,这样大家的心才能够凝聚。”
他这样给公司高管解释给员工股权的意义:“这些年轻人工作在第一线,像地里的庄稼都靠他们一锄头一锄头去搞,是最辛苦的。而我们高管,很多时间是在办公室指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给一点股权,他们能更尽心尽责,也许能改变他们的一生。”他认为,老板要让员工共享创业成果,不仅是钱多少,老板要肯定员工为公司业绩作出的贡献。在员工、股东、客户、供应商等公司利益相关者价值排序中,许连捷将员工排在首位。
人人持股在内部受到高度认可。恒安总部所在地早先是农村,现在离镇中心也有几公里,远谈不上繁华。公司一位总监表示,“推行员工人人持股,大家把公司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这让恒安脱颖而出,这也是和其他乡镇企业最大的区别,其他乡镇企业基本做不到这一点。持股,本质是吸收一些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没有受总部在农村这种地域限制。这是许总最厉害的地方。”
一名执行董事的评价则是:“通过大量的员工持股,让大家有一种主人翁心态,确实把它当成事业、家业去做,凝聚大家共同的创业之心,而不只是说打一份工,干不好就走了。”
1998年,恒安在港交所IPO,成首家在港上市的内地民企,造就了大批百万、千万富翁,一大批员工住进了别墅:这让许连捷很有成就感。上市后,董事会主席施文博持股20.39%,居最大股东;CEO许连捷持股19.3%;员工持股49.42%;其余为社会公众股。
上市让混合所有制更进一步的同时,深刻促进了恒安的公司治理。用许连捷的话说,时间不等人,现在明明管理出现了瓶颈,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治理结构,融资是其次。上市后,公司大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了从家族式管理色彩较浓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转身。
IPO次年的1999年,恒安一位副总一家被灭门。当年下半年,从管理者到员工都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公司随之出现面临失控的问题。后来,许连捷回归,公司重回正轨。他称,“那时候如果没有上市,恒安就完了,没有上市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管控制度,各走各的路,你就没招了。幸好这个突发事件发生在上市之后,不是上市之前。”
共同成长
上市后,没有了原始股,如何进一步吸引、激励人才?恒安用了期权,力度不小:2007年和2009年两次实施员工期权激励方案,先后有867人获得1389万股。
支持员工持股时,许连捷会做利益让渡。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晋江支行国际业务部经理的王向阳,受邀加盟了恒安。没过几天,公司一个搬运工对他说,建行来的,你不要太翘尾巴,你是我雇的,我是股东。事实上,受邀加盟之时,王向阳被许诺做得好的话会有股权,但彼时公司已上市,没有原始股了,他后来获得了股权,来自许连捷的让渡。
人才方面,受益于持股带来的利益一致、企业文化等原因,到龄退休之外,恒安的主要创始人都没有离开公司。员工持股、股权激励也给力了一批优秀人才的养成、中坚力量的稳定。
除去股权,秉承“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的理念,恒安把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公司的远景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双赢。许连捷称,“公司一直都为员工提供机会和平台去成长。比如,年轻员工一开始经历略少,我们就培养他做驾驶小船的船长,经验丰富些了,我们就培养他做军舰的舰长,一直到经理、总裁。”
以共享思维推动公司发展,股东回报不俗。成立至今恒安增长显著,公司2013年营收211.86亿港元,同比增长14.4%;净利润为37.21亿港元,增长5.8%。上市后,恒安每半年现金分红一次,从没间断,而且年度比例不少于净利润的60%。
许连捷的个人回报同样巨大。目前恒安的前两大股东依然是施文博、许连捷,分别持股18.6%、18.3%,两人各有一个儿子成为董事。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恒安的存在。所以说恒安能够发展到今天,作为恒安人,是非常感恩的”。在许连捷的办公室里,放置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塑像。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这是闽商的精神写照。在晋江最大民企恒安集团的总部大楼上,“诚信、拼搏、创新、奉献”的大字醒目。以136万元资产的乡镇企业起步,恒安如今成为中国最大的生活用纸和妇幼卫生用品制造商、年利润逾30亿元。成功背后是公司创始人、CEO许连捷共赢共享的经营智慧,在自发、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公司做大做强,许连捷也完成了从小企业主到行业领袖级企业家的转身。
“众人扛山”
混合所有制的实际做法对于许连捷来说并不陌生,29年之前恒安就由国资、民资、外资一同创立。
许连捷1953年生于晋江农村,“小学都没毕业”、长期务农的他1981年开始创业,先后创办服装厂、拉链厂。认定卫生巾一定会有市场前景,他决定转入当时由国营机构垄断的卫生巾市场。如何做?办一家中外合资的乡镇企业。
1985年,许连捷及其亲朋、香港天利贸易公司(港商施文博)和晋江安海镇政府共同出资136万元创建了恒安。此举是自发探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而且混合得很彻底:国资、民资、外资均有,三分天下,无一股独大。公司成立后,当地政府的代表出任董事长。三三制混合的好处包括:彼时改革开放不久,国资参与利于经营的开展;港资加入,带来资金支持及更开阔的视野、市场化的经营理念与方法。许连捷对于这一主动合作的产物的评价是,“在与别人合作时,我说任何的一种事物,是没办法绝对平衡的,但是只要你抱着自己得49%,让别人得51%的这么一种心理,你就会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
公司成立时有不少小股东,其中一些人和许连捷同村,一些人是联合创始人,如杨荣春、洪青山、现任恒安执行总裁的许水深(许连捷堂弟)父亲等。很多人是受许连捷之邀、受其影响而来,并得到支持,如许连捷个人借钱给一些员工入股。可以说,恒安成立时,形成一种由核心人物许连捷带领,很多人共同打天下,共担风险并同享成果的格局。用恒安一位执行董事的福建方言来说,就是众人扛山山会动。
199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开展乡镇企业改制,恒安在晋江率先改制了。
股散人聚
恒安成立不久即推行员工持股,是中国较早推员工持股的民企,这深化了混合所有制。从1987年开始,恒安通过在各地设立分公司,吸纳经营者入股,各销售片区负责人持有较多股份,员工人人持有股份,这助力了公司发展。如,最初到外地开拓业务的员工基本都是晋江人,人生地不熟,搞业务难度不小,还会面临人身安全问题。人人持股,显然有助于解决问题、激发活力。结果是,恒安股东数量成百上千,包括搬运工也持股。持股还有财务政策资助,比如员工购买3万股,自己拿出1万元、公司借给两万元(计算利息)。
许连捷认为:“真正创造价值的是员工。只要你来工作,就让你共同分享发展成果,这样大家的心才能够凝聚。”
他这样给公司高管解释给员工股权的意义:“这些年轻人工作在第一线,像地里的庄稼都靠他们一锄头一锄头去搞,是最辛苦的。而我们高管,很多时间是在办公室指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给一点股权,他们能更尽心尽责,也许能改变他们的一生。”他认为,老板要让员工共享创业成果,不仅是钱多少,老板要肯定员工为公司业绩作出的贡献。在员工、股东、客户、供应商等公司利益相关者价值排序中,许连捷将员工排在首位。
人人持股在内部受到高度认可。恒安总部所在地早先是农村,现在离镇中心也有几公里,远谈不上繁华。公司一位总监表示,“推行员工人人持股,大家把公司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这让恒安脱颖而出,这也是和其他乡镇企业最大的区别,其他乡镇企业基本做不到这一点。持股,本质是吸收一些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没有受总部在农村这种地域限制。这是许总最厉害的地方。”
一名执行董事的评价则是:“通过大量的员工持股,让大家有一种主人翁心态,确实把它当成事业、家业去做,凝聚大家共同的创业之心,而不只是说打一份工,干不好就走了。”
1998年,恒安在港交所IPO,成首家在港上市的内地民企,造就了大批百万、千万富翁,一大批员工住进了别墅:这让许连捷很有成就感。上市后,董事会主席施文博持股20.39%,居最大股东;CEO许连捷持股19.3%;员工持股49.42%;其余为社会公众股。
上市让混合所有制更进一步的同时,深刻促进了恒安的公司治理。用许连捷的话说,时间不等人,现在明明管理出现了瓶颈,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治理结构,融资是其次。上市后,公司大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了从家族式管理色彩较浓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转身。
IPO次年的1999年,恒安一位副总一家被灭门。当年下半年,从管理者到员工都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公司随之出现面临失控的问题。后来,许连捷回归,公司重回正轨。他称,“那时候如果没有上市,恒安就完了,没有上市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管控制度,各走各的路,你就没招了。幸好这个突发事件发生在上市之后,不是上市之前。”
共同成长
上市后,没有了原始股,如何进一步吸引、激励人才?恒安用了期权,力度不小:2007年和2009年两次实施员工期权激励方案,先后有867人获得1389万股。
支持员工持股时,许连捷会做利益让渡。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晋江支行国际业务部经理的王向阳,受邀加盟了恒安。没过几天,公司一个搬运工对他说,建行来的,你不要太翘尾巴,你是我雇的,我是股东。事实上,受邀加盟之时,王向阳被许诺做得好的话会有股权,但彼时公司已上市,没有原始股了,他后来获得了股权,来自许连捷的让渡。
人才方面,受益于持股带来的利益一致、企业文化等原因,到龄退休之外,恒安的主要创始人都没有离开公司。员工持股、股权激励也给力了一批优秀人才的养成、中坚力量的稳定。
除去股权,秉承“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的理念,恒安把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公司的远景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双赢。许连捷称,“公司一直都为员工提供机会和平台去成长。比如,年轻员工一开始经历略少,我们就培养他做驾驶小船的船长,经验丰富些了,我们就培养他做军舰的舰长,一直到经理、总裁。”
以共享思维推动公司发展,股东回报不俗。成立至今恒安增长显著,公司2013年营收211.86亿港元,同比增长14.4%;净利润为37.21亿港元,增长5.8%。上市后,恒安每半年现金分红一次,从没间断,而且年度比例不少于净利润的60%。
许连捷的个人回报同样巨大。目前恒安的前两大股东依然是施文博、许连捷,分别持股18.6%、18.3%,两人各有一个儿子成为董事。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恒安的存在。所以说恒安能够发展到今天,作为恒安人,是非常感恩的”。在许连捷的办公室里,放置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