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我国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出现的低效率的现象表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需要不断完善。文章首先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接着就我国目前公共财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政府预算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25-01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应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内容是:在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①
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列为到2020年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旨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自然地也应把推进全社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
一、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
1.初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供给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几年来,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各级政府一方面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劳动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社会救济等;另一方面,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改革公共资源管理体制为主线,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有序参与供给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2.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缓慢
现行公共财政体系不完善,不能对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惠民工程提供财力支持,致使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缓慢。表现在:就业继续处于高压状态,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弱势群体不能充分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事业落后,文化体育设施十分匮乏;社会救助体系覆盖面小。
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制思考
1.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导向下,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满足公共需要、追求公益目标为己任。首先,要根据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性大小重新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其次,依法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只有事权与财权、财力相匹配,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2.改革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的调节力度
要改革现行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上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及其均等化责任,对财政转移性支付财力采用因素法进行分配,逐步实现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致相当。
3.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应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
每年新增财力应加大对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科技文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支出,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构建公共税收体系
尽管这几年我国税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有距离。可以考虑开征社会保障税,面向各经济主体征收。将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为物业税,并逐步将社会保障税和物业税确立为地方主体税种,使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对经济存量的影响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其次,在税收返还的财政激励机制上提高返还比例。三是在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上要严格控制行政管理费用,财政应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5.落实政府公共预算公开制度
阳光财政,百姓呼声。公开性是政府预算的原则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政府预算仍然披着神秘的面纱,即便有少数政府公开了预算,也是粗线条的预算。由于政府预算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各项政策不能落实到财政预算上,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只能停留在空口号上。因此,应大力推进政府公共预算公开制度,以保证财政资金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注释:
①常修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人民日报,2007-01-31(第09版).
参考文献:
[1]常修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人民日报,2007-01-31(第09版).
[2]肖陆军.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8-06-04.
[3]高冰.甘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思路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8(14).
[4]时良瑞.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经贸导刊,2010(06).
作者简介:刘玲娅(1962-),女,教授,经济学硕士,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研究方向:公共财政。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政府预算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25-01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应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内容是:在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①
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列为到2020年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旨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自然地也应把推进全社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
一、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
1.初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供给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几年来,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各级政府一方面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劳动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社会救济等;另一方面,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改革公共资源管理体制为主线,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有序参与供给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2.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缓慢
现行公共财政体系不完善,不能对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惠民工程提供财力支持,致使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缓慢。表现在:就业继续处于高压状态,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弱势群体不能充分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事业落后,文化体育设施十分匮乏;社会救助体系覆盖面小。
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制思考
1.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导向下,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满足公共需要、追求公益目标为己任。首先,要根据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性大小重新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其次,依法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只有事权与财权、财力相匹配,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2.改革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的调节力度
要改革现行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上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及其均等化责任,对财政转移性支付财力采用因素法进行分配,逐步实现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致相当。
3.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应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
每年新增财力应加大对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科技文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支出,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构建公共税收体系
尽管这几年我国税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有距离。可以考虑开征社会保障税,面向各经济主体征收。将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为物业税,并逐步将社会保障税和物业税确立为地方主体税种,使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对经济存量的影响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其次,在税收返还的财政激励机制上提高返还比例。三是在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上要严格控制行政管理费用,财政应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5.落实政府公共预算公开制度
阳光财政,百姓呼声。公开性是政府预算的原则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政府预算仍然披着神秘的面纱,即便有少数政府公开了预算,也是粗线条的预算。由于政府预算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各项政策不能落实到财政预算上,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只能停留在空口号上。因此,应大力推进政府公共预算公开制度,以保证财政资金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注释:
①常修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人民日报,2007-01-31(第09版).
参考文献:
[1]常修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人民日报,2007-01-31(第09版).
[2]肖陆军.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8-06-04.
[3]高冰.甘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思路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8(14).
[4]时良瑞.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经贸导刊,2010(06).
作者简介:刘玲娅(1962-),女,教授,经济学硕士,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研究方向:公共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