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的消解与无产阶级变革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r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论述,吸收了马克思异化的思想。资本主义物化现象不仅影响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还导致了物化意识的产生,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是消解物化的主体而总体性辩证法是消解物化的路径,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总体性辩证法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总体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对象化;物化;异化;总体性辩证法
  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物化现象越来越普遍,物化现象不仅出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领域也出现在资本主义的政治、精神领域,在经济领域,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提出物化的消解主体是无产阶级,当无产阶级意识觉醒之时只要利用整体性辩证法就能完成消解物化解放全人类的目标。
  一、物化的概念与三重维度
  卢卡奇承袭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思想,是其揭示资本主义现代性困境的核心理论,要想理解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必须厘清物化的概念。卢卡奇认为物化现象带来了物化思想影响着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各个阶级,并且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维度都受到了物化思想的全面入侵。
  (一)物化概念的澄清
  “对象化”是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抽象的劳动本质时使用的概念。“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人在把握了世界的规律后形成了自身的内在尺度,这种内在尺度是人内在规律以及对自身发展需要的审视的统一,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通过劳动把内在尺度外化成为劳动产品,这种劳动产品可以满足人生存的需要以及发展自身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对象化的过程。所以“对象化”概念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私有制时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马克思用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概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异化具体表现为私有制条件下人与自身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原本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的对象化活动脱离了人的控制反而成为了抗衡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由此形成了异化。
  马克思也提出了物化的概念,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物化可以分为对象化的物化和异化的物化。“人进行生产只是为了自己占有;他生产的物品是他直接的、自私自利的需要的物化。”这里马克思所阐述的物化是一个中性的概念,由于人的生活需要,人进行劳动生产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劳动产品中,这里的物化可以理解为物体化,这是对象化的异化。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出卖劳动力换取本该属于自身的劳动产品,人被物所支配,这是异化层面上的物化。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中不仅存在物化现象与此同时物化意识也因为物化现象而更加凸显。卢卡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解释了物化现象的内涵,从客观层面看,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以往的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四个环节已经构成了一个物和物之间关系构成的新世界,是由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第二自然,在第二自然中,有其运行的自身规律,人可以利用这种规律,但这种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主观层面来看,卢卡奇曾这样描述“商品结构的本质业已被人们屡次揭示出来,其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具有了物的特性,从而达到一种‘虚幻的客观性’,商品结构的本质看似是十分合理的,并且囊括了所有的自主性,但恰恰是这种自主性掩盖了商品的本质,它抹杀了人与人关系的一切痕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在商品关系的掩盖下,物化现象不断深入人的意识成为支配、控制人的物化意识,由于物化意识的入侵,物支配人的现象成为理所应当,人们沉浸近其中随波逐流,盲目的服从资本主义所制定规律的支配、沉浸在物欲的享受之中,逐渐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二)物化的三重维度
  卢卡奇认为商品拜物教问题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也就是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条件下所特有的,物化首先产生于经济层面,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卢卡奇也提出物化不仅出现在经济层面同时政治、文化层面也出现了物化现象。
  经济层面由于私有制割裂了工人与劳动产品的联系,工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对于工人来说他们陷入了一个绝望的悖论,工人生产的商品越多,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从而投入的资本越多,工人受到的压榨就越多,工人的生产反而成为是自身陷入困境的推手,工人只能被动的消极的参与生产,劳动不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人被物所支配,彻底丧失了主动性。政治层面的物化表现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中,物化意识使得管理者沉浸在物欲之中,处于管理层面的个人为了满足物欲通过管理者的权利而制定原则,资产阶级统治者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运行,制定符合资本主义利益的制度配备维护资本主义权益的暴力机关。精神层面上,资本主义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必须掌握文化话语权,利用资本主义的普世思想精心编织谎言来掩盖不公平的社会本质,无产阶级的意识被资本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被物化文化所掩盖的剥削本质使得无产阶级意识受到了动摇,由于物化意识,人与人的关系变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更多的是利用、欺骗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使得社会丧失了温度,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
  二、无产阶级变革:物化的消解
  “把辩证的方法当作历史的方法则要靠那样一个阶级来完成,这个阶级有能力从自己的生活基础出发,在自己身上找到同一的主体—客体,行为的主体,创世的‘我们’。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虽然卢卡奇认为物化現象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物化意识已经入侵到每个阶级的意识之中,但物化并非不可克服的,只要唤醒无产阶级的意识就可以消解物化。
  (一)消解物化的主体:无产阶级
  卢卡奇认为与资产阶级不同,无产阶级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产物,具有主客体统一性的特点,那么为什么无产阶级可以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呢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一直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位置,与资本主义不同一直深受剥削的无产阶级最容易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所以无产阶级更能认清自身的位置,无产阶级想要从被剥削中获得自由,就必须认清使命,也就是解放自身、解放全人类的使命,由于无产阶级一直处于被剥削的位置上,所以更能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从而改变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工人阶级由于长期被剥削的地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卢卡奇从这一角度出发把物化现象中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理解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理解为被剥削这和剥削者的对立,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物化现象的根源,要解决物化现象就必须战胜资本主义的禁卫军资产阶级,当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时,而作为历史的总体过程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就会覆灭从而物化也得以解决,卢卡奇认为当无产阶级的意识觉醒之时,就可以战胜资产阶级从而消解物化。
  (二)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总体性辩证法
  但身处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意识受到了物化意识的入侵,无产阶级丧失了主体客体的统一,沦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的客体,卢卡奇提出只有“辩证的分裂的内在克服才能使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的外部胜利成为可能”。这种辩证的分裂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卢卡奇认为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试图将十月革命的胜利模式化,革命经验的照搬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卢卡奇批判了第二国际的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认为要想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不能讲马克思理论当做圣书一般照做,辩证才是正确的研究方法。即应当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二,无产阶级意识缺乏内部同一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生产力的提高并没有促进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反而由于社会分工和待遇分层的情况,使得无产阶级身份认同感的丧失,即使身处同一个行业之中,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薪资待遇不同使得他们很难形成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战线,更不用说医生、教师等社会地位较高的无产阶级了。第三,机会主义是无产阶级意识物化的另一表现。由于受到资本主义逐利本性的影响,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导致机会主义的产生。机会主义会导致无产阶级无法认清无产阶级的实际心理从而导致无产阶级丧失凝聚力。
  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意识觉醒后,必须克服资本主义物化意识的荼毒,必须用总体性的辩证法来处理问题。资本主义用商品粉饰剥削的事实,人被物所支配成为商品的奴隶,要想克服物化就必须确立人的主体性,将孤立的、抽象的心理状态凝聚成为整体的阶级意识。
  三、结语
  卢卡奇透过商品经济的遮蔽,抓住了时代的迫切问题,揭示了人被物所支配丧失了主体性的现象,同时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人道主义的新视角,为马克思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卢卡奇夸大了无产阶级意识的作用,将物化的消解寄希望于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将消除异化作为人类解放的道路,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过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晓明.卢卡奇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黑格尔主义定向[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2] 白宏亮,张传辉.卢卡奇视域中的辩证法——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青年黑格尔》[J].学术交流,2018(05).
  [3] 阎孟伟.对形而上学的实践哲学反思[J].哲学研究,2019(04).
  [4] 王南湜.我們心中的纠结:走近还是超离卢卡奇[J].哲学动态,2012(12).
  [5] 刘力永.青年卢卡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性逻辑[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6] 王南湜.《资本论》物象化论解读的贡献与缺憾[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其他文献
摘要:2020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一方面,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受国内外疫情和中美关系的叠加影响,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面对新的形势,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政府工作会议指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从“六稳”工作到“六保”任务,就业都居于首位,河
期刊
摘要: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通过赠与合同纠纷,探讨以物抵债协议在司法案例中的效力,产生的法律后果。以物抵债协议实际上是一种无名合同,其在理论中大致有三种学说,即诺成契约说;要物契约说;处分行为说。本案由为赠与合同纠纷,围绕两个争议焦点:1被告陈某是否存在赠与房屋的事实;2、原告主张是否已过诉讼时效。探究被告陈某是否取得房屋所有权,是否有赠与房屋的事实。根据诉讼相关的法律规定,分析本案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期刊
摘要:转售价格维持可以说是反垄断领域内炙手可热而又充满分歧的一类重要经济行为。从美国经典案例开始,其确立了本身违法的原则,直到后来的合理原则。可以说,这种转变既是不同观点之间的博弈,也有适应社会现实的深思熟虑。从现有的理论探讨来看,无论是从含义解释的角度,还是理论的路径选择,都是充满争议的。本文意在明晰转售价格维持的含义解释。阐明效率价值与自由价值的这一“理论推手”,直击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的历
期刊
摘要:庚子初年,一场即将感染上百万人的瘟疫突然爆发。和2002年的非典一样,来得猛烈又突然。不同的是,我国在各方面的能力和当年相比都大幅提升了。因而我们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控制住疫情,让它不再以迅猛之势发展下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的拐点尚未到来,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因此我们要时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分析战果,做到不懈怠、不放弃,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虽然此次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我们生存的家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本文主要从美丽家园建设的内涵、特征以及意义出发,论述美丽家园建设的目标、原则、影响因素及其具体要求。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家园的美丽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美丽家园;建设;生态文明;人文精神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演绎出来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观念的深入,医学领域建设也趋向完善,特别是处于医学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设置,给予了医学生更多舒展实践才学的空间,担负着教书育人和医学探究的双重职业。作为医院教育重要参与者的临床教师,更是用自己的亲身教学,推动实用性人才的的发展。但是,现今临床教师多为兼职,兼职过多就导致了形形色色的问题。为此,本文便对当下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进行探讨,分析专职教师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站在科学思维的高度,赋予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宽广的理论视野和现代的理论价值,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展现了统战工作的基本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对我校统一战线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统一战线;哲学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
期刊
摘要:“泰山”石敢当是祭祀靈石的古老习俗,它以石为有形载体,与无形神话传说同体并存,借助碑石、文字以及神兽形象、八卦符号等艺术形式,展现着镇宅慑邪、祈福禳灾保平安的功能,在民间甚为流行。大多数石碑上都会雕刻一些神兽浮雕,借助泰山的威力,以增加辟邪和镇宅的作用,通过本文了解泰山石敢当的发展历程和石碑上的一些纹样来源及运用原因解析。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石敢当;纹样;驱灾辟邪  一、“泰山石”与“石
期刊
摘要:在孔子晚年的生命历程自述中,我们可从"志于学"、"立"、"不惑"再到"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中透析出孔子的精神成长变化。孔子论述了在几个重要的人生发展阶段,人应该如何修养自身,做到顺应天命,礼中为仁。这是孔子不断提升自我层次的过程,体现其传统信仰、人的社会性、知行合一、最终获得精神自由的境界。  关键词:孔子;礼;天命;自由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曾有著名的人生自述:“吾十
期刊
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定不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由此可见,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