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新能源发电渗透率逐年提高,但其故障穿越能力差、不确定性强等问题愈发凸显.传统发电机组容量巨大,作为系统的主力支撑电源,其功率调节和安全支撑作用更为重要,增强其继电保护的性能和作用显得尤为紧迫.在配置和改进发电机保护原理时,应该与故障机理深度关联并提炼故障特征.对发电机零序横差保护不平衡电流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得出零序横差不平衡电流与气隙电动势成正比的结论,并提出基于气隙电动势制动的零序横差保护判据,能够提高内部小匝差短路故障时保护的灵敏度.基于对定子单相接地故障风险的深度分
【机 构】
: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电力安全与高效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宜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新能源发电渗透率逐年提高,但其故障穿越能力差、不确定性强等问题愈发凸显.传统发电机组容量巨大,作为系统的主力支撑电源,其功率调节和安全支撑作用更为重要,增强其继电保护的性能和作用显得尤为紧迫.在配置和改进发电机保护原理时,应该与故障机理深度关联并提炼故障特征.对发电机零序横差保护不平衡电流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得出零序横差不平衡电流与气隙电动势成正比的结论,并提出基于气隙电动势制动的零序横差保护判据,能够提高内部小匝差短路故障时保护的灵敏度.基于对定子单相接地故障风险的深度分析,利用接地故障电流反映故障风险,据此构建的定子接地保护方法能够通过发电机安全风险自适应选择出口方式.研究结果拟为基于故障机理的大型发电机组保护改进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基于图文档的舰船军检模式与当前基于MBD舰船研制模式已不相适应,无法有效利用数字模型直观、信息全面和可交互的优势,因此有必要开展基于三维数字模型的舰船军检模式研究.首先,对当前国内基于图文档的舰船军检模式的不足以及国外基于三维模型的军检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数字化模式下舰船军检面临的挑战、基于三维数模的军检技术及特点,并从军检标准规范、计算与分析辅助工具、共享数据库、军事代表多级协同平台4个方面,对基于数字模型的舰船军检所需的支撑能力进行了论述.最后,给出了推进基于数字模型的舰船军检新模式落
本文选取使用前和重复使用不同次数后的某动力装置输运管道壳体材料进行金相分析、晶粒度和力学性能等测试,确定金属壳体使用前及重复使用不同次数后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验证衰变规律,评估输运管道金属壳体重复使用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重复使用1次后,输运管道材料12Cr1MoVG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可能降低到临界值以下,某动力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受到影响.
针对新能源并网的弱惯量、零惯量特征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影响,提出一种计及频率稳定约束的新能源电力系统临界惯量的估算方法.首先,建立系统频率动态响应数学模型,求解惯量中心频率时域表达式.然后,基于频率响应模型求解并分析系统惯量与相关频率稳定性指标的关系,进而计及频率变化率和频率最大偏差约束估算系统临界惯量理论值和计算值.最后,基于临界惯量提出一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指标,来评估功率扰动后的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并结合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惯量得出新能源虚拟惯量参考值.在DIgSILENT PowerFactory中以
电力物联网是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电力线载波物联网(PLC-IoT)作为能量与信息融合的物联网技术的成功实例,不仅能够利用现有电力线资源进行数据传输,还能提高电网深度感知的能力,适合作为电力物联网网络层的通信方式之一,并促进电网与通信网的深度融合.首先介绍了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能量与信息融合的物联网技术的可行性和关键问题,并结合PLC-IoT的关键技术和应用优势,探讨了PLC-IoT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建设更普遍的多能流多信道泛在能源物联网的愿景.
为提高着舰安全性,舰载机自动着舰由母舰和舰载机协同工作,无需飞行员操纵,同时也降低了舰载机着舰难度.因此在自动着舰工况下,如何实现在复杂海况和气象条件下精确闭环控制,保证舰载机沿理想下滑道和在理想着舰点触舰是全自动着舰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对舰载机、飞控系统和环境建模,利用仿真方法重点对全自动模式下舰载机着舰点的分布进行研究,为后续确定舰载机理想着舰点和航母如何布置阻拦索提供参考.
为了提高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理能力,论述了变电站内外单相接地保护化的实现方式.探讨了跳闸延时时间、重合闸后故障性质判断、零序电压变化暂态过程影响的克服、间歇性弧光接地的处理、相继故障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途径.阐述了构筑消弧线圈系统、站内单相接地保护和调度自动化系统自动推拉组成的单相接地故障处理三道防线的概念,提出了依靠现场系统测试来保障单相接地保护应用效果的方法.结合西安市三环以内56个变电站单相接地保护化改造案例及其成效,说明所建议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舰船设计模式的变革与发展.形成一个满足舰艇总体功能要求的设计方案涉及结构、水静力、水动力、控制理论、系统设计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为有效支撑舰艇装备实现高效率优化设计,国外在舰艇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及设计工具开发方面均有实用进展.本文重点对国外先进设计方法及新技术应用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特点,为国内相关技术发展与运用提供参考.
为提高MMC串联结构微电网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的微源动态冗余控制策略.介绍了系统在非故障运行时,通过微源原始功率EEMD分解、微源子模块选择、控制信号扩展与分配三个步骤实现微源动态冗余控制.系统在故障运行时,先将故障微源子模块剔除,再按照非故障运行状态运行.最后,以A相上桥臂所有微源子模块为例,验证了该策略不仅可以实现微源动态冗余控制,而且能够提高微源的利用率.同时对系统有冗余和无冗余情况下,微源
为深化电力网与通信网融合建设,针对网络融合场景下网络连接处选择的动态性和服务功能链(SFC)分段部署方案的差异性导致的SFC业务时延恶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网络融合场景的时延优化服务功能链部署方法.首先,通过构建电力网与通信网融合模型,将服务功能链部署问题描述为以时延优化为目标的二进制整数规划(BIP)问题.其次,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搜索求解融合网络下的最优网络连接处及服务功能链分段方案,将服务功能链部署问题拆解为两个同构的服务功能子链部署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嵌套式服务功能子链部署方法,分别在
用于中高压直流电压转换和直流电网互联的高压大功率直流变压器一般采用中间交流变压器,存在损耗高和体积大等不足.对一种非隔离型的模块化多电平DC/DC变换器进行了研究,与普通双有源桥式DC/DC变换器相比,避免了交流变压器的存在.首先分析了此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变换器的等效数学模型.考虑子模块电容电压存在特殊的不平衡,变换器需要引入交流循环电流,提出了一种保证桥臂功率均衡的最小化桥臂环流的控制策略,减小了桥臂电流的交流分量,降低了变换器的损耗.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验证了变换器的性能和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