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类型与心脏形态功能分析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及与心脏形态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3年内200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对患者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明确其类型及发病率与原发病、心脏形态功能的关系。结果各种心律失常中房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室早及房早,原发病中以风湿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多见,而心腔内径越大越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以房颤为主,风湿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较其他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腔内径大小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 研究动脉血压对肝素抗凝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01例,对入院收缩压、舒张压,入院后1 d~5 d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高血压病史
目的观察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9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AF患者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漏的诊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190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瘤科诊断为妇科恶
尽管在冠心病的诊治上有了可观的进步,冠心病及其急性并发症仍是全世界主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常规的检查手段对于冠心病患者不能进一步获益。原因是存在大量的残余风险。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