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的渗透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b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英语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帮助学生提高得体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同时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 词汇教学 对话教学 阅读教学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传统风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诸多语境因素,而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如果对语言文化背景了解甚少,那么不同语言在交流中一定会引起误解,造成麻烦。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有文化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目的语文化知识,得体使用语言,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也有益于学生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扩展中西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对《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文化意识部分的研读和理解,对文化教学理念的相关文章学习,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我们不仅仅是通过高年级教材中的Culture time部分的学习来了解西方文化,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笔者做了初步思考并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渗透
  词汇学习是语言知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英语中大量的单词、短语都具有和英语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的理解意义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搭配意义不同,甚至差异很大。
  1.单词教学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学习数词时,我特意提到13这个数字,告诉学生13是英美人最忌讳的数字,他们认为13最不吉利。因为西方传说中的13号(星期五)是《圣经》中Adam 和Eve偷吃禁果的日子;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中共进晚餐的第13人是耶稣门徒Judas(犹大),正是由于他的告密,才使得耶稣落入当时的教皇之手,并在13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英美这些基督教国家最忌讳13这个数字,他们13日不举行活动,不出远门,生意不开张,建房编层、剧院编排、汽车编号、街道门牌都不设13号。
  2.谚语教学
  在英语中a black cat 字面意思是“一只黑猫”,但在西方的传说中,猫是神秘而不祥的动物。有一句有名的谚语: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条命。)给猫咪们平添了魔幻和奇诡的色彩。而猫中的black cat则更是非常不吉利。很久以前,迷信的人认为魔鬼Satan(撒旦)常以黑猫的形象出现;巫婆常抱着一只黑猫,骑着一把扫帚,在夜空游荡。所以,黑猫象征着厄运。Don’t let a black cat cross your path.(不要让黑猫从你面前走过。)是西方人众所周知的禁忌。
  3.短语引申教学
  三年级教学单词dog时,可以借机表扬学生:“Oh, you are a clever dog.”在西方国家,狗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象征忠诚、可靠、勇敢、聪明,它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宠物,人们对狗怀有特殊的情感。英语中有许多与狗有关的褒义短语,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top dog(身居高位的人),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在早读课或辅导课上,我还给学生们介绍了与狗相关的谚语,如: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Dog does not eat dog。(狗不吃狗肉,同行如同命。)而在中国文化中狗常用来比喻和形容坏人,诸如“看家狗”、“狗腿子”、“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狐朋狗友”、“狗眼看人低”等等。
  再如汉语中“倾盆大雨”对应的英语是“to rain cats and dogs”,“害群之马”则是“a black sheep”,“如鱼得水”英语却说“like a duck to water”,“green hand”指“生手,没有经验的人”,红茶,在英语中不是“red tea”而是“black tea”。由此可以看出,英语的词汇短语中含有很多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点点滴滴的英语文化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逐步了解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在合适的语境中理解运用,切勿望文生义。这样的词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以后在跨文化交际中得心应手地驾驭语言打好基础。
  二、对话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占了很大的比例。将人物的语言放在一定的情境中更体现了英语表达的得体性。《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在对话交际中逐步培养学生开放合理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我们应注意日常对话中的文化差异,如称呼、打招呼、告别、邀请、致歉、祝贺与赞扬,谈天气、答谢等。
  1.称谓语
  在汉语中,亲属之间的称谓分得特别清楚,但是英语中往往只用一个称谓来解决,如“uncle”和“aunt”,汉语中分别为“伯父”“姑父”“舅舅”“姨父”“叔叔”,“姨妈”“姑妈”“舅妈”“伯母”“婶婶”“阿姨”。在教授对话“Do you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时,有很多学生回答“Yes,I have ...”。通过询问得知,他们口中的“brother”和“sister”实际上是他们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应该用英语中的“cousin”来表达,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们恍然大悟。   2.打招呼
  打招呼是日常交际中离不开的交流方式,中西方人在打招呼方面也有很大差异。以前,在校园里会听到学生对老师说“Good morning , teacher.”不少学生不知道用正确的称呼来与老师打招呼,现在的学生比以前好多了,基本会说“Good morning,Mr./Miss ...”。在学习打招呼用语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与外国人打招呼比较简单,在非正式场合下用“Hello!”“Hi!”即可,即使与陌生人打招呼也可以用这些问候语。而中国人的交际用语用英语来表达就显得很不合适,如“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doing?”等,西方人听了会很不自在,认为你在打听他的隐私,也许会想“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不关你的事。)”
  3.接受赞扬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如何对待别人赞扬的对话,如“How beautiful!”“How nice!”英语中应答“Thank you.”“Thanks.”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也许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您过奖了”,如果翻译成英语“Where,where,you are overpraising me.”这样的回答会让西方人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4.接收礼物
  旧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8 At Christmas对话中出现了Mike一家人在圣诞前夕互送礼物的一幕。对话中家人在接收彼此礼物的时候都会喜形于色并打开看看,再表达感谢。而中国人接收礼物时则比较含蓄,往往先推辞一番,然后再接收,接收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否则会很失礼。
  5.谈论年龄
  在教学对话“How old are you?”时,有一个学生问我的年龄,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Ah, it’s a secret.”学生们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这时,我趁机向学生们介绍了西方这一文化习俗,告诉学生哪些是西方人最忌讳的交际话题,诸如:年龄(尤其是妇女的年龄)、个人收入、财产、婚姻、家庭、行动去向等,西方人认为这些是他们的个人隐私,我们在与西方人交际时一定要注意不触犯他们的隐私,最好以谈论天气、旅游、新闻、体育运动等话题做引入。此外,教材中还有诸如购物、问路、看医生等话题的对话,这些对话中体现了很多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要逐步引导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会用符合英语表达的方式得体地进行交际。
  三、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渗透
  中国人的很多传统节日都和传说有关,而西方人的节日大多起源于宗教。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了很多中西方节日的短文介绍,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这些节日话题,充分挖掘教材,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节日的来历、日期、主要庆祝方式等。
  1.中西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文化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5A Unit 8中重点介绍了西方的圣诞节,6A Unit 8中则通过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了中国的春节,教材中还在Culture time部分出现了美国的感恩节图片和文字信息,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阅读课外文本,观看视频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这些主要节日文化。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节日文化,正确地对待文化差异,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2.了解西方宗教文化
  在教学万圣节阅读课前,我让学生自主上网查阅万圣节的资料,并做成PPT在课堂上分组向大家介绍万圣节的来源,人们主要的庆祝方式,孩子们在万圣节的有趣活动,再对文章进行进一步阅读,不但提高了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中外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还对中西方节日文化进行了拓展延伸阅读,帮助孩子们了解西方的“Father’s Day”“Mother’s Day”“Valentine’s Day”和我国的传统节日如“Mid-Autum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这些阅读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词汇,增强了英语文化素质,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了中外文化意识。
  除了在上述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听力教学,语法教学和练习课上也常有这样的机会向学生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在教学中还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些深受儿童喜爱的英美原版电影和动画,通过观看和表演,学生可以了解许多西方的文化。在课外,我们推荐学生阅读英语名著简读本,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鼓励学生阅读并收集一些介绍中外文化的小短文,在阅读课上进行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并了解西方文化,同时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最终提高其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炳华.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叶畅. 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减少文化负迁移的对策[J]. 小学英语教与学,2013,(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如果注意天气预报时效的话,我们会发现通常听到的大多是12小时预报和24小时预报。除此之外,还会听到48小时预报和72小时预报,但很少听到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   其实,气象台也制作中期和长期天气预报。不过对于公众而言,短期天气预报已经够用了。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中期和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要比短期天气预报低很多。国际上,10天以内的天气预报,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准确率,但两星期以上的预测,即长期天气
期刊
食品的安全、營养是当今社会人人关心的问题,大豆中含有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B族维生素,是我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因此,有专家:说“不管黄豆还是黑豆,每天都要吃点豆。”下图为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
期刊
育才小學拨款总金额3500元来奖励全校优秀学生中的前5名。学校拟定甲、乙两种方案来奖励学生,如下表:
期刊
松脂是由松类树木树干分泌出的树脂。它是一种黏稠的液体,在树脂道中流动。松脂都是一滴一滴往外流,这个过程很耗时,可以持续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松脂还是生产松香、松节油的主要原料。   松脂是松树光合作用的产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松树叶中的叶绿体不断吸收和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在叶绿素和酶的共同作用下,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即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并产生氧气。而生成的糖类再通过
期刊
假如有人患了某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或者糖尿病,医生往往要通过血液的化验检查,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观察治疗效果等。但为什么有些化验项目必须要在早晨空腹时抽血呢?   我们知道,血液中的成分很复杂,凡是组织代谢所需要的物质如氨基酸、糖、矿物质等,或是代谢产生的废物,以及脏器病变后产生的异常物质,都是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因此,血液的成分会随着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不断地变化着。   此外,血液
期刊
读书历来被认为是苦差事。所谓“十年寒窗苦”,所谓“头悬梁”“锥刺股”,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因为有这些先入为主的“苦”,所以人们视阅读为“苦读”。面对“苦读”,难免畏惧不前,不寒而栗。  “苦读”的“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辛苦,二是指痛苦。工作之余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地阅读,从书中读出信息、材料与知识,不断地积累,这样的苦读,对于自己的成长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之所以感觉阅读痛苦,是因为
期刊
在新华网发起的2016年“我向总理说句话”征集活动中,“教育公平”成为目前网民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网民就“制度改革”、“优化资源”、“农村教育”、“教育导向”等建言献策,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建议、出点子。  通过顶层设计理顺教育格局  网民期盼持续深化教育制度改革,通过顶层系统设计,理顺教育相关部门的既有格局,从制度上保证教育体系的合理性。网民“安若泰山”留言说,教育公平不仅涉及教育系统,还涉及人事
期刊
“开讲啦!本期开讲嘉宾:于定远。主题:《趣谈小区的‘不文明’》。”  猛一看,你一定以为是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吧!可不,你瞧,小主持人落落大方,主持得有板有眼。再看演讲嘉宾,虽略有羞涩,但也能侃侃而谈,言语间不乏精彩妙语,逗得场下观众前仰后合。这是星海小学五(1)班每天早晨的寻常一幕。  每天五分钟的“开讲啦”,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时刻,每当那动听悠扬的晨会铃声响起,孩子们便早早地端坐桌前,静心
期刊
在2016年3月,一份于1934年拟就试行的《大纲》在微信圈走红,让不少人感慨从它的身上终于对“素质教育为何物”若有所悟。在《大纲》中,为学生细致地制定了五项“生活目标”: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和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为了保障这些目标的切实实施,《大纲》还详细制定了种种“生活的方法”。这份《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把淮安市新安小学这所历史名校重新带入我们的视野之中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的成败。如今,有不少学校的班级存在着管理效率难以提高的现象,班级管理甚至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块短板。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像医生一样,敏锐地发现班集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望闻问切”,给班级管理开出“良方”,引领班集体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班级管理 工作艺术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学校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
期刊